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鸡毒支原体(MG)是造成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菌。通常采用血清学方法诊断该病,由于存在非特异性交叉反应,这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为解决MG快速诊断问题,该研究根据已发表的鸡毒支原体种特异性序列FMG-2合成一对引物(MG1,MG2),用PCR方法检测MG。结果表明,该PCR方法对MG能特异性扩增732bp目的片断,而对照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却不能扩增出目的片段。PCR产物经测序,其序列与Genbank序列同源性为98.86%。用PCR方法检测60份感染样本,其阳性检出率为80%,而用传统的分离培养方法检出率仅为50%。  相似文献   

2.
鸡毒支原体(MG)是造成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菌。通常采用血清学方法诊断该病,由于存在非特异性交又反应,这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为解决MG快速诊断问题,该研究根据已发表的鸡毒支原体种特异性序列FMG-2合成一对引物(MG1,MG2),用PCR方法检测MG。结果表明,该PCR方法对MG能特异性扩增732bp目的片断,而对照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却不能扩增出目的片段。PCR产物经测序,其序列与Genbank序列同源性为98.86%。用PCR方法检测60份感染样本,其阳性检出率为80%,而用传统的分离培养方法检出率仅为50%。  相似文献   

3.
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cepticum,MG)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禽业的病原体,主要引起鸡和火鸡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本文介绍鸡毒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提出综合性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是引起禽类慢性呼吸道病的主要病原微生物。本文就喷雾免疫在预防鸡毒支原体病上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由鸡毒支原体感染引起鸡或火鸡呼吸道症状的疾病称为鸡毒支原体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寒冷季节患病率最高。鸡毒支原体主要通过垂直传播的方式感染下一代,且病禽终生带毒。该病的发生通常伴随细菌病或病毒病的交叉感染,临床上常出现漏诊或误诊的情况,从而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导致禽类的死亡率显著增高,严重影响养禽业的生产与发展。阐述了鸡毒支原体的病原学特点、致病机制、流行特点、临床诊断、综合防控等一系列研究进展,对鸡毒支原体的综合防控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17,(Z1)
围绕小公鸡群阉割后暴发鸡毒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和控制这一课题,从暴发鸡毒支原体感染情况、对感染支原体的病鸡的解剖检查、在实验室所进行的检查、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小公鸡群阉割后暴发鸡毒支原体感染的防控措施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对鸡毒支原体感染的有效防范。  相似文献   

7.
多重PCR在创伤弧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多重PCR方法检测水体及海产品中的创伤弧菌。针对创伤弧菌的gyrB基因的不同位点设计了3对引物,扩增片断的大小分别为481、702、1065bp。该方法的灵敏度为10^2cfu/ml。共对3种海产品进行了创伤弧菌的检测,结果在3种海产品中均能特异性地检测到创伤弧菌。该方法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为海产品及水体中的创伤弧菌的检测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容易复发病的鸡支原体病,鸡支原体病是对鸡和火鸡的一种呼吸道的传染病,影响鸡的生长发育,但不会达到死亡,虽然可以用药物治疗,但难以根除其病的根源,还会引发其他症状,容易反复。  相似文献   

9.
鸡支原体病是由鸡败血性支原体引起的鸡接触性传染性慢性呼吸道病,发病率与养殖场的饲养密度有直接的关系,通常情况养殖场饲养密度值越大,鸡群发病率就越高,介绍鸡支原体病的病原体、发病原因,探讨有效预防控制鸡支原体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PCR技术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水产病原的检测技术不断向着快速、准确的方向发展。文章回顾了PCR技术在水产养殖动物细菌性病原检测中应用,并对水产养殖细菌性疾病诊断技术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建立双重PCR方法检测海产品中的创伤弧菌(Vbrio vulnificus)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ous)。针对创伤弧菌和副溶血弧菌的gyrB基因的不同位点设计引物,前者扩增片断的大小为968bp,后者扩增片断的大小为284bp。共对三种海产品进行了创伤弧菌和副溶血弧菌的检测,结果在部分海产品中能特异性地检测到目标菌株。该方法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为海产品的创伤弧菌和副溶血弧菌的检测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作为罗非鱼主要病原,传染力强、致死率高,部分鱼从发病到死亡无明显病症,难以确定鱼体是否携带该病原菌,建立适用于生产一线的无乳链球菌检测技术势在必行。根据GenBank中无乳链球菌透明质酸酶基因(hylB)、青霉素结合蛋白基因(pon A)和CAMP因子基因(cfb)的保守序列,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对多重PCR的反应条件和体系进行优化,建立基于毒力基因的罗非鱼无乳链球菌三重PCR检测方法,并运用该方法检测来自广东省不同地区的罗非鱼组织样品。构建的三重PCR检测方法仅在无乳链球菌中扩增出3条特异性条带,而在罗非鱼和常见的水产病原菌菌株中均未扩增出任何条带,表现出良好的特异性;以无乳链球菌基因组DNA浓度7.24×10~(–5)~5.65 ng/μl为模板进行扩增,该三重PCR能检测到的最低模板浓度为1.81×10~(–3) ng/μl,表现出较高的灵敏度;运用该方法检测188个罗非鱼组织样品,其阳性检出率与常规细菌分离鉴定阳性率一致,以常规细菌分离鉴定为标准,对该三重PCR检测方法进行评价,其诊断敏感性(Dse)和诊断特异性(Dsp)均为100%。结果表明,构建的三重PCR检测方法不仅显著提高了检测的准确度和灵敏度,还可在同一反应中同时检测3种无乳链球菌毒力基因,为无公害水产品中无乳链球菌的快速检疫、水产养殖病害早期预警提供了一种快速、精准和高效的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3.
细菌对水产养殖品种危害大,造成的经济损失高。传统的显微镜镜检方法检测细菌误差大,而利用PCR方法鉴定细菌种类特异性强,准确性高。利用多重PCR探索出一种能准确鉴定水产常见细菌。研究表明,利用PCR分别扩增了嗜水气单胞菌Hly A基因,肺炎克雷伯菌Khe基因,无乳链球菌Sip基因,爱德华氏菌Ser C基因和Eip基因以及迟钝爱德华氏菌Muk F基因和Gad B基因,扩增特异性强。并成功地建立了一种同时用于无乳链球菌和爱德华氏菌等两种细菌以及爱德华氏菌、肺炎克雷伯菌、迟钝爱德华氏菌和嗜水气单胞菌等4种细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为了验证多重PCR方法的准确性,采集患病黄鳝病灶部位,分离培养细菌并提取该细菌基因组DNA,用上述两种多重PCR方法检测出患病黄鳝体内感染的细菌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对水产常见致病菌的快速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的调查具有重要意义,为鱼类的疾病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根据NCBI公布的柱状黄杆菌硫酸软骨素裂解酶的基因序列,设计并选取一对能够快速而准确地检测柱状黄杆菌的PCR引物,建立PCR快速检测体系,同时测试该体系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并对患病的鱼组织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设计的引物能够扩增出与预计大小相符合的138bp的特异性片段,具有较好的检测特异性,对靶标DNA的检测灵敏度为pg级,对柱状黄杆菌的检测灵敏度为25cfu/20μl。样品的检测结果与实际发病情况一致,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柱状黄杆菌常规PCR检测体系,该体系可以用于柱状黄杆菌的诊断和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用nested—PCR方法快速检测鲑鱼肾杆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荭 《水产学报》2002,26(5):453-458
描述了用嵌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 PCR)快速检测鲑鱼细菌性肾病病原鲑鱼肾杆菌的方法。以BKDR和BKDF为引物,扩增鲑肾杆菌编码57kDa主要可溶性蛋白基因中501bp的DNA片段,再用引物BKDR2和BKDF2扩增其中长度为314bp的DNA片段。用其它15种常见鱼类致病菌验证这两组引物的特异性,结果没有非特异性的DNA片段被扩增出来。用酚抽提法和煮沸加冻融的方法获得的细菌裂解产物,PCR检测的灵敏度均可达到1.8×103CFU·mL-1,用Nested PCR进一步扩增PCR扩增的产物,检测灵敏度可再提高100倍。检测鲑鱼肾杆菌菌悬液与鲟卵的混合物,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可靠、快速地检测鲑肾杆菌。  相似文献   

17.
18.
根据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幼体培育期主要细菌性病原阴沟肠杆菌omp A基因序列、产气肠杆菌gry B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鉴定与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建立了两种病原菌的PCR快速检测方法,并对发病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设计的阴沟肠杆菌与产气肠杆菌检测引物能分别扩增出与预计大小一致的385 bp和201 bp的特异性片段,与其余供试菌株无交叉反应。两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分别为103 CFU/ml和102 CFU/ml。罗氏沼虾幼体样品的检测结果与实际发病情况一致,建立的检测方法也可直接对样品进行PCR检测,而无需细菌分离培养。本研究建立的阴沟肠杆菌与产气肠杆菌PCR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灵敏度,可缩短检测时间,该方法的建立对罗氏沼虾幼体病原的快速诊断、分子流行病学的调查及无特定病原(SPF)群体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吴霆  毕可然  王文 《水产科学》2007,26(10):551-553
提取人工分离、培养的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病原螺原体的基因组DNA,并进行梯度稀释作为PCR模板,根据GenBank已有螺原体16S rRNA基因序列设计出套式PCR外部引物,将螺原体特异性引物作为内部引物,利用套式PCR对梯度稀释的模板进行扩增,得到271 bp产物,对照已有的一步PCR检测法,检测灵敏度提高100倍,最小检测达15.5 fg数量级螺原体DNA,从而建立更为灵敏的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病原螺原体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