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大豆的亩产量很低,通过育种手段实现其产量的突破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买现高产育种,首先应把良种良法的概念从品种推广阶段提前到育种的选择阶段,以高水肥条件选择产量突出的类型,稀擅可能是大豆高产的条件,因此,研究稀植高产的品种和稀植精细集约化管理相结合创造大豆高产的途径。第二是拓宽遗传基础,提高种质水平是大豆实现产量突破的基础。第三注意亲本选配和強调早  相似文献   

2.
玉米生产要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科学选用品种是关键,应根据地力等情况选用几个品种,实现合理的品种结构配置。做到不同生育期的品种搭配种植,喜肥喜水与耐瘠抗旱品种搭配种植,耐密、半耐密与稀植品种搭配种植,以防环境不测造成减产损失。  相似文献   

3.
合理密植是指在一定土壤肥力、地势条件下根据大豆的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发挥群体优势以充分利用地力,合理利用光能,发挥大豆的生产潜力,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4.
传统大行稀植种植模式、粗放耕作的管理模式产量低,示范推广大豆窄行密植、实施科学管理高效栽培是提高大豆品质、挖掘大豆增产潜力,实现农民增产增效的有效措施.大豆窄行密植模式栽培技术有以下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5.
传统大行稀植种植模式、粗放耕作的管理模式产量低,示范推广大豆窄行密植、实施科学管理高效栽培是提高大豆品质、挖掘大豆增产潜力,实现农民增产增效的有效措施.大豆窄行密植模式栽培技术有以下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6.
大豆的种植原则是薄地宜密,肥地宜稀。大豆稀植是在选好地基础上的一项技术,以往很多地区广种博收,粗放管理,播种量大保苗多,群体过密,缺少光照,郁闭倒伏,花荚脱落,造成大豆植株底部无荚、尖部瘪荚、中间少荚现象,产量不高。  相似文献   

7.
玉米密植品种与稀植品种的产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密植品种和稀植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植品种产量均高于稀植品种,产值较稀植品种提高1 800元/hm2。  相似文献   

8.
<正>陕北耕地辽阔,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发展大豆生产具有广阔前景。但多年来大豆产量徘徊不前,单产很低,主要原因是耕作粗放、稀种植、品种退化。笔者认为,选用适宜的高产品种,合理密植,科学管理,才能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9.
针对安康市种植面积较大的5个油菜品种,采用稀植打顶移栽方式,开展品种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邡油777、渝油28、秦优28 3个油菜品种在稀植打顶移栽条件下产量、抗倒伏性、抗病性等综合性状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0.
针对吉林省东部山区带状复合种植品种选择问题,该研究采用8个大豆品种、3个玉米品种随机组合设置不同处理,对不同大豆、玉米产量及大豆+玉米产量产值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大豆产量在品种间、不同玉米品种间、大豆×玉米互作间均有显著差异,最适合带状复合种植的大豆品种为雁育豆8号和东生77,带状/净种比分别达到61.9%和59.5%,对大豆遮阴影响最少的玉米品种是先玉1219;不同品种玉米产量,仅玉米品种间有极显著差异,迪卡A6565表现边行优势最强、产量最高,带状/净种比达到66.4%;大豆+玉米产量和产值表现最好的组合均为雁育豆8×迪卡A6565,其产值比净种迪卡A6565增值12.2%。  相似文献   

11.
试验选用黑龙江省生产实践中广泛种植的8个优良品种,并在不同稀植处理下施三叶肥、花期肥,通过田间试验对稀植栽培下春小麦氮素转移、蛋白质含量变化、产量及构成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处理下旗叶和籽粒的氮素含量变化呈交叉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龙麦29和克丰6籽粒蛋白质含量表现为显著增加,其他品种蛋白质含量差异不大。稀植与常规处理下各品种产量变化表现不一致。  相似文献   

12.
正大豆的种植密度要因地块、因地区、因品种而定。一般同品种寒区宜稀,暖区宜密;涝洼冷凉地块宜稀,高燥温暖地块宜密。在确定每亩应保株数的前提下,提倡均匀种植,不提倡双株或朵豆种植。大豆栽培提倡平播,行距30-40厘米不等,各地根据  相似文献   

13.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又到了棉农朋友购种、播种的时节了。近两年我们走访了一些农村的棉农朋友,他们反映:棉花种植密度是大家比较头疼的问题之一。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认为“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现在农民选择密度多根据自己多年的传统种植习惯,时过境迁,气候的变化,加上棉花新品种繁多,使得这一种植习惯成了阻碍棉花高产的不利条件。棉花种植密度由品种的特性、土壤地力、水肥条件、天气情况来决定。大株型、单株结铃性强、果枝较平展的品种则适当稀些,小棵型的则适当密些;地力好,水肥条件高的地块则适当稀植,地力次的、水肥条件差的应密些;…  相似文献   

14.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宁粳1号和南粳44为供试水稻品种,选用旱育秧稀植、塑盘育苗抛栽、直播种植和湿润秧常规移栽4种方式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了水稻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其产量构成、生育进程、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变化以及干物质积累等方面的影响.结果显示,旱育秧稀植方式群体生长协调、分蘖成穗率较高,生育进程合理,干物质积累量高,并表现出较高的产量水平和协调的穗粒结构;塑盘旱育抛栽方式生育进程相对较慢,分蘖发生量较大,分蘖成穗率有所下降,物质积累及产量水平次于旱育稀植方式;直播种植方式全生育期大幅缩短,生育进程虽然有所加快,但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均明显后延,对于生育期相对较短的品种南粳44仍表现出较高的产量水平,而品种宁粳1号的产量有大幅降低,其高峰苗后延,有效成穗率低;湿润秧常规移栽方式分蘖成穗率相对较高,生育进程合理,但产量水平略低于旱育秧稀植方式.  相似文献   

15.
稀植栽培条件下春小麦品质变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个春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分析了春小麦在稀植栽培下的品质变化及其与产量关系。结果表明,稀植化栽培处理对籽粒千粒重和容重有显著的正相关作用,蛋白质含量、面筋指标和沉降值多数品种差异不显著。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在稀植栽培条件下呈不显著负相关,其中龙麦26、龙麦29两个品种对产量和品质关系协调较好,其次是东农97-4056、克丰6、东农122、龙麦20。  相似文献   

16.
北票市第一大粮食作物是玉米,播种面积70万亩左右。农民种植习惯是稀植大穗,这样的品种大都高秆、植株繁茂、贪青晚熟。推广部门一直走延长生育期充分利用有效积温、株高来增加产量的技术路线。但是,从近几年发展玉米产业状况及生产趋势来看改种植耐密型高产品种,因地制宜地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论文阐述了鲜食秋大豆浙鲜86在龙游县种植的生育期、产量和特征特性等,该品种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农艺性状优良、抗逆性较好、品质较好。根据栽培试验,总结出浙鲜86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适期播种、适当稀植、增施氮肥、管好水分和病虫草害、喷施生长调节剂和硼、钼肥、及时采收等,为今后大面积生产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不同类型的3个夏大豆品种,研究了施肥量密度对其产量的影响,分析了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齐丰84适宜大密度高肥水栽培,7517-88和齐丰850适宜稀植高肥水栽培。  相似文献   

19.
根据多年玉米生产技术推广实践经验,将内丘县玉米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技术对策分析如下:1玉米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1.1种植密度大。特别是一些稀植大穗品种种植密度偏大,没有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产量低而不稳。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通过38年的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分析了黑土基础地力演变特征及肥料效应。结果表明:黑土区小麦、大豆和玉米产量的土壤基础地力贡献率分别为55.4%,88.1%和71.9%。黑土长期不施肥小麦、大豆和玉米土壤基础地力逐步下降,年下降率为1.28%,1.28%和1.35%。土壤氮、磷、钾的贡献率随种植年限的延长而降低,小麦季和玉米季土壤养分供应能力为氮磷钾,大豆季为钾氮磷。土壤基础地力与常规施肥处理产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基础地力显著影响作物产量。可见,提升土壤基础地力是保障黑土区粮食持续高产和稳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