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疫苗免疫是布鲁氏菌病的主要防控措施之一,本文主要概述了几种牛种布鲁氏菌病疫苗(经典的弱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弱毒活疫苗和活载体疫苗)的优缺点,接种疫苗是控制和消灭布鲁氏菌病最经济和最关键的方法,也能最大程度地降低人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不仅给畜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并威胁人类健康。弱毒疫苗免疫是防控布病的重要手段,但弱毒疫苗的使用往往对布病的诊断和监测造成干扰。各国学者利用细菌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建立了病原分离鉴定、补体结合试验、利凡诺尔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荧光偏振实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al-time PCR等多种布鲁氏菌弱毒疫苗鉴别检测方法。研究表明,ELISA和FPT以其高通量以及操作方便的优势,在布鲁氏菌弱毒疫苗与野生菌株感染的血清学鉴别诊断方面前景良好;分子生物学特别是PCR、real-time PCR方法目前仍广泛用于布鲁氏菌纯培养物的鉴定。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已经分离到羊种布鲁氏菌(B.melitensis)1、2、3型,羊布鲁氏菌同样可以感染牛。由于目前以养牛羊为主,牛羊及各种家畜同牧场放牧十分普遍,所以牧区的各种动物(牛、牦牛、山羊、绵羊、马、骆驼、猪等)均应该普遍接种布鲁氏菌疫苗。而且,要研究各种家畜布病疫苗免疫的有效免疫期,明确其抵抗布鲁氏菌强毒的最低滴度,为布病抗体水平监测提供敏感快速的检测技术。例如,ELISA、胶体金等方法;研究带毒家畜接种布病弱毒疫苗后抗体水平的变化规律,为家畜群体布病的监测提供理论数据。再如,一般带毒动物接种疫苗后抗体水平基本没有变化,或达不到抗病滴度。这是因为野毒在动物体内繁殖,刺激产生感染抗体,这时给该动物接种弱毒疫苗,感染抗体则会抑制疫苗菌的繁殖,使免疫抗体不能产生。如果感染抗体部分抑制疫苗菌的繁殖,可能导致动物免疫抗体产生不足。那么,已感染羊种布鲁氏菌的牛接种s2苗,保护抗体是否可以产生?这是一个有必要探讨的问题。专家指出,农牧交错区奶牛的免疫工作急需强化。因该地区奶牛群靠近牧区布病老窝点,被感染的风险大,加之一些地区农民有同圈饲养牛羊的习惯,更易感染布病,所以农牧交错区的家畜应该普遍接种布鲁氏菌疫苗。要加强疫苗免疫抗体水平监测;加强畜群布病临床检查和病原学诊断;做好阳性家畜的无害化淘汰处理;实行科学养畜,做到牛羊分村、分圈饲养。对牧区布病的监测,首先要加强疫苗免疫抗体水平的监测,一旦发现免疫抗体水平低下的个体要及时淘汰;第二,注意临床观察,发现流产、睾丸肿大,关节炎等具有布病类似症状的病例,要及时采样送检,尽早确诊是否存在布病感染。一旦发现阳性病例,及时淘汰无害化处理之,加?  相似文献   

4.
布鲁氏菌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定是该病防控的重要环节,其诊断技术主要包括细菌学诊断技术、血清学诊断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布鲁氏菌病防控应坚持预防为主的策略,其免疫主要以弱毒活疫苗为主,随着分子生物学及重组DNA技术的发展,基因工程疫苗成为近年研究热点,但目前尚未有鉴别疫苗免疫和自然感染的鉴别诊断技术及相应的疫苗制品。本文对布鲁氏菌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技术和疫苗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概述,以期为建立灵敏性高、特异性强、高效便捷且易推广的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和研发更加安全有效的布鲁氏菌病疫苗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一种羊种布鲁氏菌Rev.1疫苗株PCR-RFLP鉴定方法,利用羊种布鲁氏菌Rev.1具有链霉素抗性的特性,选取与链霉素抗性相关编码核糖体蛋白S12的rps L基因为模板设计引物,经PCR扩增后,将产物进行Nci I酶切,发现羊种布鲁氏菌疫苗株Rev.1出现约500 bp条带,而不具有链霉素抗性的羊种布鲁氏菌株16M则出现384 bp条带。结果表明,PCR-RFLP方法能够用于羊种布鲁氏菌Rev.1疫苗株的鉴定,这为今后区分羊种布鲁氏菌疫苗株Rev.1免疫与野株感染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十几年来,畜间广泛使用羊种M5弱毒菌苗进行预防接种,对控制我国布鲁氏菌病的流行起到了明显的效果。但用血清学方法检查,往往不能区别血清阳性动物是由菌苗接种造成的,还是自然感染所致,这给检疫工作带来很多不便。虽然各国学者以不同角度研究了强、弱毒鉴别问题,但至今尚未解决。为此,根据布鲁氏菌具有的各种酶系统对醣类代谢有差异的特点,我们曾试用几种醣  相似文献   

7.
球虫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疫苗类型、疫苗的研制方法、展望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中,疫苗类型有强毒活疫苗、弱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基因工程苗等。疫苗的研制方法,强毒活疫苗主要通过控制球虫卵囊量,弱毒疫苗的致弱方法有鸡胚传代致弱、早熟选育致弱、物理和化学方法致弱。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布鲁氏菌病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借鉴已消除该病国家的防控和净化措施,疫苗的免疫预防是关键因素。除了传统的细菌培养疫苗牛种S19株、羊种Rev.1株、猪种S2株以及牛种RB51株,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针对布鲁氏菌侵害机体的过程及其免疫抗原物质构建的新兴疫苗得到不断发展。笔者对布鲁氏菌的特点、危害、致病机制及动物疫苗应用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
正有计划地给动物建立一个科学的免疫接种计划,对于畜牧场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给动物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时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我想就这些问题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1动物疫苗的品种动物疫苗有很多品种,主要分为活疫苗、灭活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等。目前,用得最多的活疫苗是弱毒活疫苗,特点是:能够诱导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优点是:价格  相似文献   

10.
狂犬病病毒只有一种血清型,世界各地的狂犬病毒抗原性质是相同的。当前大部分国家所用的兽用狂犬病疫苗主要有三种,即弱毒苗、灭活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当前我国兽用的有灭活苗和弱毒苗两种,但是随着生物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新型狂犬病疫苗已经逐渐走进研究者的视野,例如多肽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核酸疫苗、活载体疫苗及植物疫苗等。随着兽用狂犬病疫苗的发展迅速,科学家们对其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狂犬病会得到很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AMOSPCR是近年来在布鲁氏菌上尝试使用的一种布鲁氏菌检测方法,可作为布鲁氏菌诊断及菌种类型鉴定的PCR方法,可区分牛种布鲁氏菌1、2、4型,羊种布鲁氏菌、猪种布鲁氏菌、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本试验用来自国内的疫苗S2,M5及国际上常用的布鲁氏菌疫苗S19,104M试验AMOSPCR的效果,同时对AMOSPCR扩增条带进行测序。结果表明,除国内布鲁氏菌S19检测结果与国外菌株不同外,其余的几种疫苗株都得到典型的特征性条带。同时测序结果也表明各种属条带无交叉反应,为今后国内诊断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研究指出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2.
王羽 《动物保健》2010,(7):44-45
布鲁氏菌病的预防主要通过接种疫苗实现。现有的畜用减毒活疫苗有S19、S2、M5和RB51等,死疫苗有牛种布鲁氏菌45/20,羊种布鲁氏菌H38等,人用活疫苗主要有19-B和104M等。现有的疫苗种类有死疫苗、减毒活疫苗等,但是应用效果比较好的还是减毒活疫苗,其它种类的疫苗虽也有人尝试,  相似文献   

13.
王羽 《兽医导刊》2010,(7):44-45
布鲁氏菌病的预防主要通过接种疫苗实现。现有的畜用减毒活疫苗有S19、S2、M5和RB51等,死疫苗有牛种布鲁氏菌45/20,羊种布鲁氏菌H38等,人用活疫苗主要有19-B和104M等。现有的疫苗种类有死疫苗、减毒活疫苗等,但是应用效果比较好的还是减毒活疫苗,其它种类的疫苗虽也有人尝试,  相似文献   

14.
郭万柱 《猪业科学》2005,22(4):20-21
●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  1. 自然弱毒疫苗(缺失部分gE基因)  2. 基因工程缺失疫苗(双缺失:TK、gE)  ●鉴别诊断技术:  gE-ELISA 区分疫苗免疫动物和野毒感染动物。疫苗免疫接种是防制和控制乃至根除伪狂犬病的根本措施。早期的猪伪狂犬疫苗大多为弱毒苗和灭活苗,弱 毒苗和灭活苗在预防控制伪狂犬病方面 虽然能起一定的作用,但是弱毒苗不能防 止病毒在动物体内的复制和排出,即存在 着毒力返强和散毒的危险;而灭活苗虽然 安全性较好,但其免疫效率却较低,免疫时用量较大、有时还可能导致注射部位肿胀,出现过敏反应。因此…  相似文献   

15.
正猪瘟(CSF)以出血和发热为主要特征,呈急性或慢性经过,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A类动物传染病。我国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主要通过疫苗接种控制该病。我国生产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性能稳定、安全、免疫效果良好,且无残留,是国际公认安全有效的弱毒疫苗。1疫苗种类目前我国生产的猪瘟疫苗主要有4种,即猪瘟兔化弱毒脾淋苗、猪瘟兔化弱毒组织苗、猪瘟细胞苗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毒力较弱且能够区分疫苗免疫与自然感染的羊种布鲁氏菌候选疫苗株,本研究构建羊种布鲁氏菌Rev.1疫苗株VirB12基因缺失突变株。分别扩增Rev.1疫苗株VirB12基因上下游同源臂序列以及卡那霉素抗性基因,采用融合PCR方法将3个基因片段连接构建突变盒,连接至pMD19-T载体,电转化入布鲁氏菌Rev.1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克隆,获得Rev.1-ΔVirB12突变株。Rev.1-ΔVirB12连续传代15代未发生回复突变。羊种布鲁氏菌疫苗株Rev.1-ΔVirB12的构建为羊种布鲁氏菌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研制出了大量的灭活疫苗、弱毒疫苗以及基因工程疫苗等各类动物疫苗,其中,采用冻干技术的弱毒活疫苗在市场上占据相当大的比重。然而,热稳定性和保护性能差是当前国内疫苗保护剂研究领域急需解决的两大难题;再者,产品对冷链的要求很高,这对疫苗的储存和运输造成很大挑战。因此,研究和开发新型有效的耐热保护剂对提高动物疫苗的质量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目前研究已发现的大量有效的耐热保护剂种娄及其作用机理,以期为研制新型动物疫苗耐热保护剂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8.
猪种布鲁氏菌二号苗免疫公猪的效果观察郑列丰刘棋陈泽祥周国基易奇珍广西兽医研究所530001猪种布鲁氏菌二号苗是我国研制的一种用于预防布氏菌病的弱毒菌苗,口服该苗可使动物产生对猪种、羊种、牛种布鲁氏菌感染的交叉免疫力。同时具有不通过任何途径向外排毒、不...  相似文献   

19.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接种疫苗是特异性预防口蹄疫的有效手段,口蹄疫疫苗主要有弱毒疫苗、灭活疫苗及新型疫苗。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合成肽疫苗、病毒活载体疫苗、基因缺失疫苗、重组表位疫苗、核酸疫苗等新型疫苗研究日趋活跃,现对各类型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致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动物布病主要由羊种、牛种、猪种布鲁氏菌感染羊、牛和猪等动物呈急性或慢性经过,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