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试验旨在开发绿原酸发酵液作为新型饲用抗生素替代产品。将不同浓度甜叶菊绿原酸、杜仲绿原酸与布氏乳杆菌共同发酵培养,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根据布氏乳杆菌的OD600和活菌数,绘制布氏乳杆菌14 h的生长曲线和pH值变化曲线,筛选出绿原酸发酵液最佳协同发酵浓度和发酵时间。通过大肠杆菌感染试验,检测绿原酸发酵液对雏鸡大肠杆菌病的保护作用、含药血清抑菌效果、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确定临床最佳保护浓度。结果显示,1.0 mg/ml甜叶菊绿原酸和布氏乳杆菌协同发酵8 h的产物饲喂雏鸡,可有效降低雏鸡盲肠中大肠杆菌数量,促进乳酸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群的增殖,降低雏鸡大肠杆菌感染的死亡率,但含药血清没有明显的抑菌效果。说明甜叶菊绿原酸与布氏乳杆菌协同发酵可以促进雏鸡肠道有益菌群的增殖,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盐酸头孢噻呋乳房注入剂对干乳期奶牛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开展药物对健康奶牛的安全性研究,作者选择健康泌乳期奶牛12头(初产和经产各6头),四个乳区分别单次给予盐酸头孢噻呋乳房注入剂一支(规格10mL:500mg)。比较奶牛用药前后直肠温度、日产奶量、牛奶体细胞数和乳区病原菌的变化。整个试验期间对给药奶牛进行连续观察,记录是否出现红、肿、热、痛等临床症状。结果显示,与给药前相比,奶牛的直肠温度、日产奶量、牛奶体细胞数均无显著变化(P0.05),乳区病原菌数量有所减少,同时,没有增加新的病原菌。结果表明,盐酸头孢噻呋乳房注入剂对干乳期奶牛正常体温、产奶量、奶中体细胞数和乳区菌群没有不良影响,该制剂用于奶牛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中药乳房灌注剂治疗奶牛临床型乳房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的选择和分组在黑龙江省某奶牛场选取患临床型乳房炎的奶牛25头,主要表现为:患病乳区奶汁异常(出现絮片、凝块或呈水样),乳房有不同程度的红、肿、热、痛症状,奶产量下降,但无明显的全身症状.分成两组,第一组为中药组15头,共33个患病乳区;第二组为西药对照组10头,共18个患病乳区.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发现乳房炎发病原因有如下几种类型:由于急性乳房炎治疗不及时,方法不当,治疗不彻底,患病乳区会出现乳房肿块;由于治疗乳房炎时间长或大剂量使用抗生素,破坏了乳腺细胞的自身免疫功能,使乳房细胞纤维性变化,形成乳房肿块;由慢性乳房炎或顽固性乳房炎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患病乳区出现乳房肿块。  相似文献   

5.
利福昔明乳房注入剂(干乳期)对奶牛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利福昔明乳房注入剂(干乳期)对健康奶牛的正常体温、日产奶量、奶中体细胞数和乳房内菌群的影响。选择健康泌乳期奶牛12头,给药前1 d和给药前0 d,统计记录各试验奶牛的直肠温度、日产奶量,检测每个乳区采集奶样的体细胞数,并对给药前0 d的奶样进行病原菌分离检测。每头入选奶牛的四个乳区分别单次灌注利福昔明乳房注入剂,在给药后的第1、3、5、7、10天分别记录每头奶牛的日产奶量;在给药后的第12小时、3、5、7、10天分别采集奶样进行体细胞检测,同时检查直肠温度;在给药后的第10天对采集的奶样进行病原菌检测。比较奶牛用药前后直肠温度、日产奶量、奶中体细胞数和病原菌的变化。试验期间对给药奶牛进行连续观察,记录奶牛是否出现红、肿、热、痛等临床症状。结果表明。给药前1 d、给药当天和最后一次给药后的第1、3、5、7、10天,试验奶牛的日产奶量平均值分别为30.5、30.3、29.8、30.3、30.0、30.9和31.0 kg,相互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给药前后各时间点采集的奶中体细胞数大都维持在30~50万/mL;给药前后各时间点测得的奶牛直肠温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原菌检测结果显示,在给药前0 d分离到7株大肠杆菌、6株链球菌和9株葡萄球菌,给药后第10天采集的奶样中未检测到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仅检测到1株链球菌。与给药前相比,奶中的病原菌数量有所减少,无新增感染。利福昔明乳房注入剂(干乳期)对奶牛正常体温、产奶量、奶中体细胞数无不良影响,该制剂对于奶牛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乳池、乳头管狭窄与闭锁是乳牛较为常见疾病。病变虽小,却给乳牛饲养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一个乳区患病,总产奶量略减,降低了乳牛的价格,二个乳区患病大大降低了经济价值,三个乳区患病再不能乳用,被淘汰肉用。因而,在兽医临床上,对本病的防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1症状奶牛乳房炎按其临床症状不同可分为5种类型。1.1轻度临床型乳房炎患病乳区病理变化较轻,触摸乳房时感觉不到异常或只有轻度疼痛、肿胀和发热,产奶量下降,奶变稀,颜色基本正常,奶中有絮片或凝乳块。1.2重度临床型乳房炎患病乳区急性肿胀,皮肤发红,乳房发热、有硬块、疼  相似文献   

8.
选取临床型乳房炎自然发病病例9头,乳房内灌注乳酸链球菌素(Nisin)进行治疗,通过检测日产奶量以及停药后2,7,14,21 d的主要乳成分指标,确定Nisin乳房灌注剂对临床型乳房炎病例泌乳性能的影响情况。结果显示,乳房内灌注Nisin后患病乳区乳腺组织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日产奶量逐渐恢复,停药后8 d的日产奶量与发病前6 d相比,平均降幅2.5 kg。治愈后患病乳区牛奶乳脂肪、乳蛋白、乳糖和非脂乳固体含量都呈现上升趋势,但与同期相比,略低于非用药乳区混合牛奶;其中,乳糖含量增加幅度较快,除停药后2 d的治疗乳区外,乳糖含量均在4.7%以上,提示奶牛乳房炎病例经Nisin乳房灌注治疗后,受损乳腺组织修复较快,乳腺上皮细胞合成乳成分的能力大幅度提高。由此可见,Nisin对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制抗奶牛隐性乳房炎中草药透皮剂,并监测其临床治疗效果,试验将五倍子、虎杖、红花、蒲公英、黄柏等中草药按照一定比例混合,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药液制备中草药透皮剂,通过抑菌试验、杀菌试验、临床疗效试验检测该药物的抑菌和杀菌效果,以及对乳汁体细胞数量、乳汁性状和产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中草药透皮剂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的抑制和杀伤效果较好,能明显降低患病奶牛乳汁中体细胞数量,提高乳汁品质,增加患病奶牛日产奶量。说明该中草药组方透皮剂可用于临床预防和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价自制的金英黄归注射液的质量标准及临床疗效,本文将金银花等8味中药常规制备成奶牛乳区注射用药,通过急性毒性试验及热源检测评价其安全性,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该注射液中多糖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绿原酸、大黄酸、大黄素的含量,并将其应用于兽医临床治疗奶牛乳房炎。结果显示,该注射液不引起家兔体温升高,LD50>5 g/kg,多糖浓度为0.48×10-1mg/mL,绿原酸、大黄酸、大黄素的含量分别是0.59 mg/mL、0.26×10-2mg/mL、0.17×10-1mg/mL,隐性乳房炎的奶牛通过3 d中药乳区注射用药治疗后治愈率达53.8%,有效率达92.3%;患隐性乳房炎奶牛乳区自愈率为0;健康奶牛乳区发病率为13.9%;治愈率、有效率经X2检验中药透皮剂治疗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P<0.01),临床型乳房炎的奶牛通过3 d中药乳区注射用药治疗后临床诊断其治愈率达88.9%,有效率达88.9%;CMT诊断治愈率达33.3%,有效率达88.9%。表明该注射剂无热源,几乎无毒性,有效成分检测指标可能是绿原酸,对奶牛乳房炎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的注射剂。  相似文献   

11.
北京动物园圈养婆罗洲猩猩患下肢运动神经性瘫痪11年,经采用兽医针灸疗法,取得良好效果。为探讨治疗中使用的19处腧穴的定位和疗效,通过比较针灸学、解剖学比对和穴位体表电特性测定,首次测定出猩猩八髎穴(上髎穴、下髎穴、次髎穴、中髎穴)、肾俞、曲恒穴、肩髎穴、膏盲穴、百会穴、大椎穴、内关穴、太阳穴、液门穴、断红穴、合谷穴、肩髃穴、手三里、足三里,郄门穴19处穴位。治疗中,使用经络检测激活仪刺激穴位,其导电性能及作用良好;治疗后患病动物四肢力量增强,情期恢复,活力明显提升,为兽医针灸治疗野生动物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在干奶期使用乳头保护膜对奶牛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的预防效果,试验选择248头奶牛的992个乳区,将每头奶牛4个乳区分为左右两部分,左侧使用奶牛乳头保护膜(试验组),右侧不做任何处理(对照组),以奶牛离开产房第1次回奶厅挤奶为期限,用LMT法检测隐性乳房炎,在奶牛产后2个月内对乳房的外观症状、触诊情况、乳汁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试验组乳区临床型乳房炎乳区阳性率为1.01%,对照组乳区阳性率为17.94%(P0.01);试验组乳区隐性乳房炎乳区阳性率为10.48%,对照组乳区阳性率为46.77%(P0.01)。说明在干奶期使用奶牛乳头保护膜对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3.
医学实践中关于激光穴位照射方面的研究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但应用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家畜卵巢机能障碍性不孕症方面,国外尚未见报道。国内虽已见于报道,但仍在探索之中。 本试验用氦氖激光(波长6328埃;功率30毫瓦)对奶牛阴蒂、交巢、阴俞三穴分组进行照射并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显示:激光穴位照射对奶牛持久黄体和卵泡囊肿有很好的疗效。同时还观察到其疗效是有穴位差异的。此外,从分析疗效出现的时间分布中还见到:在第二个疗程中出现疗效的例数最多。 对受试牛的奶样中孕酮含量进行放射免疫测定结果显示:一、持久黄体牛在照射前其乳中孕酮处于高水平。经激光照射后,除阴俞穴组不明显外,阴蒂、交巢二组均有较大幅度下降。表现发情的牛只在发情后的几天内乳中孕酮水平又开始上升。 二、卵泡囊肿牛在照射前乳中孕酮含量处于较低水平。经照射后,表现发情的牛只乳中孕酮含量在发情后的几天内也开始上升。 以上孕酮测定结果与临床直肠检查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4.
应用“干奶康”防治奶牛干奶期隐性乳房炎740头。干奶期发生临床型乳房炎109头次,发病率为14.73%,比用其他药剂防治的发病率下降55.20%。干奶前和产犊后均作隐性乳房炎检查的奶牛共296头1149个乳区,干奶前检出阳性乳区787个,占被检乳区数的68.49%,产犊后降至155个,下降80.30%;在干奶前的787个阳性乳区中,产犊后转为阴性667个,阳性乳区转阴率为84.75%;干奶前的362个阴性乳区中,产犊后仍保持阴性327个,阴性乳区保持率为90.33%。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对泌乳期奶牛的安全性,试验选用12头健康泌乳奶牛(6头初产、6头经产),间隔12 h对每头奶牛的4个乳区分别注入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规格:8 g:75 mg/支)1支,连续给药3次,比较观察给药前后奶牛的临床症状、体细胞数、日产奶量及乳区病原菌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与给药前相比,给药期间及停药后奶牛的临床症状、体细胞数、日产奶量、乳区病原菌检测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对泌乳期奶牛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1科学合理地管理干奶牛,做好干奶牛乳房保健工作干奶期乳房保健管理的目标是,在产犊时有尽可能少的乳区发生感染。因而在干奶时应尽可能减少新的感染的发生。奶牛干奶处理程序:①挤净乳房内所有牛奶;②立即进行乳头药浴;③使乳头药浴液自然干燥;④用浸过酒精液的棉花球擦拭每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小鼠体外透皮实验,探讨不同促透剂对绿原酸巴布剂药贴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确定最佳促透剂及其浓度,为研制绿原酸透皮吸收制剂奠定良好的基础。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以离体小鼠皮肤为透皮屏障,加入不同浓度促透剂制备绿原酸巴布剂药贴,以HPLC法考察绿原酸不同时间透过量,以绿原酸为定量指标进行体外透皮吸收检测。结果:单一促透剂中以1%氮酮效果最佳,5%油酸效果次之。结论:常用促透剂氮酮、油酸均可以使巴布剂中的绿原酸透过皮肤,且以1%氮酮促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可饲用天然植物组方对降低奶牛乳中体细胞数以及改善乳品质的效果。本试验按照传统中兽医"益气扶正、清热解毒、通经散瘀"的组方原则,从《饲料目录》中选取鱼腥草、党参等可饲用天然植物,组成一个可饲用的天然植物组方,然后将乳体细胞数50万/m L的奶牛,按乳区,平均分成2组,每组10个乳区。其中,1组为试验组,每天在饲料中添加饲喂可饲用天然植物组方200 g,连用7 d;2组为不用药对照组。各组分别于开始用药的第0 d、3 d、5 d和7 d采集乳汁,测定每个乳区中的体细胞数、乳汁成分以及每头牛的产奶量,以确定可饲用天然植物组方的效果。结果显示:该可饲用天然植物组方对降低牛乳体细胞数、提高产奶量和提高乳品质有较好作用,能显著降低奶牛乳中的体细胞数(P0.05),提高奶牛产奶量以及奶牛乳中乳糖、乳脂、非脂干物质的含量(P0.05)。结论:以鱼腥草和党参为主药组成可饲用天然植物组方可有效降低奶牛乳中体细胞数,提高产奶量并改善乳品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掌握牛奶中体细胞数量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试验随机选取齐齐哈尔市某规模化奶牛场375份乳样,探讨奶中体细胞数与奶量、不同胎次、不同泌乳期、感染乳区、奶损失之间的变化规律及与牛奶主要成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体细胞数越多,产奶量下降越明显;胎次增加,牛奶中体细胞数呈上升趋势;产后时间的延长,体细胞数也会增多;体细胞数与乳脂率、乳糖率和乳蛋白率之间没有显示相关性;乳区的感染越严重,牛奶中体细胞数越高,同时产奶量的损失越大。研究对奶牛状况作出评价,以便做好预防,为指导奶牛生产提供建议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涉及奶牛乳区的疾病很多,除人们密切关注的乳房炎外,一些其他疾病如乳房疮、乳房水肿、乳头末端的损伤、乳头漏奶也比较常见。此外,当发生严重乳房炎时,有时为了保全患牛生命、减少损失,要对患病乳头采取切除术或对患病乳区采取破坏术。针对上述情况,谈谈笔者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