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里有眼睛     
《北京农业》2012,(26):47
正有一个出身贫困的孩子十分喜爱钓鱼,可是却从来没有钓到过一尾大鱼。在鲈鱼钓猎开禁前的那天晚上,他和母亲又来到湖边钓鱼。放好鱼线,安好鱼饵,一次次地将鱼线抛向湖水中。湖面十分平静,他和母亲守在那儿,等着鱼上钩。可是,很长时间过去了,没有一条鱼上钩。  相似文献   

2.
<正>味蕾上的故乡,是从春天的韭菜盒子开启的。小时候在农场连队上,家家菜园里必不可少一畦碧绿的韭菜。韭菜其貌不扬,可在贫瘠的岁月里,它可是叫响农场春天的第一种蔬菜。每年进入3月,伴随淅淅沥沥春雨的滋润,鲜嫩的韭芽儿卯足了劲跃跃欲试拱出地面。韭菜这东西泼辣得很,只要露出头,长起来蹭蹭蹭地,没多久就出落得亭亭玉立,可以割来食用了。用韭菜做成的各类美食中,以我之见首推韭菜  相似文献   

3.
经济形势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每一个人。这两年,曾经不起眼的"农夫"成了"香饽饽",农业技术人才20万元年薪仍是一将难求。大的背景是,河南省近年大力发展农业,截至2011年,全省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有1.3万多个,龙头企业6000多家。专家预计,农林人才短缺还将持续3年以上。现象:年薪20万元难招农业技术员28岁的王军是河南信阳人,7年前,他从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进入一家饲料公司工作。如今,他成为公司股东之一,年薪20万元。他在郑州买了两套房、一辆价值10万元的车,日子过得有声有色。看着王军的薪水"蹭蹭蹭"往上涨,朋友  相似文献   

4.
幽默两则     
名牌鱼 一大款和一老汉在鱼塘钓鱼,过了一会儿,老汉钓到一条大鱼,大款什么动静也没有。他不解地问老汉:“我用的都是名牌鱼具,为什么钓不到鱼呢?” 老汉想了想,笑着说:“这鱼塘里没有名牌鱼。”  相似文献   

5.
<正>在山东省农科院的一座科研楼里,一年多来,时不时就飘出刚出笼的热馒头的香气,让人很有些惊奇,以为这里的科研人员"不务正业"。可就在这馒头的香气中,一群博士带领的科研团队已经和馒头打了两年的交道,博士们为什么要蒸馒头?博士馒头有什么两样吗?山东省农科院农产品研究所的邱斌博士对现场的观众说:"今天邀请大家是来见证一个神奇的试验,我们已经做了两年。这是我们平常用的淀粉,几位大姐你们平时用淀粉做什么用?"现场观众说:"一般是勾芡用,做菜显得漂亮。再就是炸东西,打汤用!"邱博士说:"下  相似文献   

6.
<正>据"中国乡村发现网",原题为"乡愁"vs"乡仇"——我的遗产谁做主?不久前参加了清华大学徐彤博士主持的一个沙龙,主讲的题目是《我的遗产谁做主》。一开始,他讲了个例子很有意思。德国有一个世界文化遗产的村落,与周边环境隔着一条河,这条河为村子营造了很好的景观环境,但却也阻隔了村子与外界方便的交流,只能通  相似文献   

7.
<正>钓鱼专家版钓鱼技术教程——《钓道》寄情山水间,享受与鱼儿相遇那一刻惊喜为什么鱼儿总是不上钩?很喜欢钓鱼,却总是不如别人钓得多?别人做饵您也做铒,差别出在哪里?别人抛竿您也抛竿,技巧如何展现?为什么我们无法享受到钓鱼给我们带来的真正乐趣?因为您是新手零基础?太忙没时间练习?不够耐心?没有钓鱼天赋?当然不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快节奏生活时代下言传身教的、优秀的钓鱼教程;  相似文献   

8.
    
二马 《百姓》2008,(5):64
"鱼链"中的鱼是群居动物,那么人又何尝不是一种群居动物?很小的时候,读到过一个关于"鱼链"的故事。加勒比海附近的一个孩子,到他的叔叔家作客。吃饭之前,叔叔带着侄子来到海边钓鱼,把钓钩扔到水里不久,叔叔拉起了鱼钩。奇迹出现了:在鱼钩的下面,一大  相似文献   

9.
低姿态起步     
我曾听说过一位博士的经历:博士到一家公司找工作,老板说只要一名打字员,博士拿出高中毕业证。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从未出过差错,老板于是让他负责程序设计,博士很快就完成了。老板很惊讶,博士就拿出他的本科毕业证。不久老板把他提升为主管,让他负责一个项目,博士也是有条有  相似文献   

10.
<正>寄情山水间,享受与鱼儿相遇那一刻惊喜为什么鱼儿总是不上钩?很喜欢钓鱼,却总是不如别人钓得多?别人做饵您也做铒,差别出在哪里?别人抛竿您也抛竿,技巧如何展现?为什么我们无法享受到钓鱼给我们带来的真正乐趣?因为您是新手零基础?太忙没时间练习?不够耐心?没有钓鱼天赋?当然不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快节奏生活时代下言传身教的、优秀的钓鱼教程;因为我们总是埋没于大量的重复练习中,不去学习真正的钓鱼技巧;  相似文献   

11.
塑料的升华     
<正>1893年,美国贝克兰博士创办了Nepera化学公司。贝克兰居住在一个老鼠活动十分猖獗的地区,为了对付老鼠,他买来一只捕鼠夹。当晚,他特意选用了一块奶酪作为诱饵放在鼠夹上,并把鼠夹放在老鼠活动最频繁的药架上。第二天清早,他推门一看,大失所望:鼠夹静静地躺在书架上,只有那块奶酪陪伴着它,并没有抓  相似文献   

12.
<正>这是一个十分寒冷的冬天,室外气温已经达到了-30℃。在一个滴水成冰的夜里,一位大哥从温暖的被窝来到寒气袭人的羊舍,来来回回,不知道跑了多少趟,为的就是确保自己所养的羊安全无恙。这不是他的特殊一天,而是普通的一天。他就这样周而复始的坚持了十多年。他就是家住吉林省辉南县金川镇永丰村永丰屯的薛维勇。他是一名养羊专业户,更是龙湾脚下家喻户晓的"羊博士"。薛维勇今年40岁刚出头,身材魁梧,是典型的东北大汉。出生在人杰地灵的龙湾脚下,对于家乡的这片土地有  相似文献   

13.
<正>在德州市武城县的一片玉米地里,来了一帮奇怪的人,他们自称是放蜂人,要在玉米地里放蜂。他们放的是什么蜂?这种蜂和玉米又有什么关系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翟一凡博士正在放蜂,667平方米(1亩)地两张连卡,均匀地分布在地里面。这些人自称"放蜂人",他们要在这片玉米地里放蜂!可是他们手里只有一张张的卡片!蜂在哪里呢?蜂就在他手里拿的这个小卡片上面。翻来覆去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生命科学的两大突破,如同两颗原子弹引起世界性轩然大波和忧虑:如果人人能活到150岁,且从外表分不出老中青的话,人类的生活岂不乱套? 一、“克隆”在苏格兰引爆 在苏格兰的一个村庄里,住着一位53岁的生物科学家,他就是维尔穆博士。这位博士培育出一只名叫“多利”的  相似文献   

15.
<正>"终极关怀"这个词汇在我们眼中可能显得太文绉绉,可实际上谁也逃避不了这个问题。不久前的一次采访中,一位农资界资深人士不知不觉与我聊起终极关怀这件事。他不到50岁,事业平稳发展,怎么思考起终极问题了呢?他一个朋友,仕途顺利却因抑郁症而自杀,虽然他没有展开叙述,但我感到这触动了他的内心。人能不能超越生死?人该如何确定人生的终极价值?这在今天的中国一定是越来越多人经常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一群年轻人常在一泓深潭边钓鱼,而有一个渔夫总是在潭上边水流湍急的河里捕鱼。年轻人觉得这渔夫可笑,在大风大浪的河里怎么会捕到  相似文献   

17.
赵光辉 《中国农资》2014,(50):26-26
<正>从前,有一个赶路人,路过庄园,闻到了一缕淡淡的清香。这种清香他从来没有闻过,他觉得能散发出如此美妙香味的花朵,一定非常典雅、质朴、纯真。于是,他为此清香驻足,心想:这花到底长什么样子呢?可是,有围墙。围墙虽然不太高,但是足以挡住此人的视线。要是此花能"一枝红杏出墙来",或者围墙上有一个洞,不就可以"管窥见豹",看到墙里的花了吗?可惜,这只是幻想。为了一睹花容,他想了很多办法。他试着爬上围墙,可是没有成功。他四处张望,没有发现可以帮助他的人影。他绕着围  相似文献   

18.
一只您心爱的小东西喵喵叫,在您腿跟蹭来蹭去。一只小猫。谁也不会对它的属性提出任何疑问。谁也没想到,这小东西体内,还藏着一点点老鼠的基因。猫和老鼠居然和平共处。再仔细检查一下,怎么?还藏着一点点狒狒的基因。这可更加离奇了。近来的研究,在猫科的DNA中,在复制猫的蓝图中的遗传化学物质里面,惊人地发现了一些不速之客,一些来串门的陌生人——外源基因(Secondhand genes)。它们是从老鼠和狒狒身上跳过来的。怎么个“跳”法,现在不甚了了。  相似文献   

19.
“伪有机”     
正有机证书花钱就能办、产品检测环节存在漏洞、"伪有机"挤压"真有机"……在不少人心中,贴着"有机"标签的农产品意味着安全可靠、品质高端。然而媒体调查发现,市场上存在一些普通农产品傍名牌、买证书、蹭"有机"标签等乱象,亟待规范。这正是:"有机"不靠检验,给钱马上就办。入口没有小事,认证岂可轻慢?  相似文献   

20.
2005年6月中旬以来,一条新闻在各媒体上炒得沸沸扬扬——同济大学的研究生高志军竟然在学校内干起了废品回收.并为此休学一年,现在他的身份是“同济大学校内废品回收站业务经理”。尽管有人说他昏了头,有人认为他是恶意炒作,但联系之前西安的北大毕业生陆步轩卖肉、扬州的留德博士开餐馆、成都6名在读研究生开面馆等新闻,高学历者低姿态创业似乎已经成为逐渐蔓延的一种现象。抛开这一系列事件引起的种种争议不谈,这种现象是否代表了一种创业的新趋势?普通的创业者又应该从这种现象中得到何种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