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茶道发展到今天,如果从唐陆羽《茶经》刻印开始计算(约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已有1200多年历史,其中兴衰成坏,发展式微,不胜枚举。有关茶的著作、论述很多。《茶谱》、《茶录》、《茶笺》、《茶史》、《茶论》、《茶述》等均见于历代茶文化典籍,而有关茶的诗词文章等就更多了,如唐诗、宋词以及明清笔记中有关茶的资料就颇为丰瞻,流布也很广泛,影响深远,而一些有关茶道礼法、清规、烹茶技艺、茶法、茶诀等虽然没有流传下来,但在唐宋以来的禅宗典籍中,仍然保留了不少,譬如《百丈清规》、《禅苑清规》、《五灯会元》等多有有关茶事、茶礼…  相似文献   

2.
中国茶道与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道是茶艺的哲学,它与美学发生关系,是因为作为茶道的主体(茶人)在茶艺的审美实践中,需要有相关的美学概念、术语和范畴来指导和规范.  相似文献   

3.
一.何谓茶艺、何谓茶道?何谓唐密、何谓唐密茶道?何谓茶艺?何谓茶道?区别在哪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据笔者的体会:茶艺是将日常的饮茶活动,提升为生活的艺术,如现在流行的工夫茶、盖碗茶以及韩国茶礼、英国午后茶、基督禅茶等等。人们在品啜中,将茶上升为精神上的享受,成为一种人生的艺术;人们在享受色、  相似文献   

4.
儒释道和中国茶道精神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余悦 《农业考古》2005,(5):115-129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世界各国的茶和茶文化,追根溯源都与中国密切相关.2005年3、4月间,<江西社会科学>主编余悦研究员应邀到日本讲学和进行茶文化交流,以"儒释道和中国茶道精神"为题作了精彩的演讲,受到热烈欢迎.演讲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道家道教对"茶道"的影响;二、儒家对"茶道"的影响作用;三、佛教思想对"茶道"的影响;四、民众观念对"茶道"的影响;五、中国茶道精神的再认识.中国茶道精神,是和中国的民族精神、中国民族性格的养成、中国民族的文化特征相一致的.中国茶道精神只是中国民族精神、中国文化精神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又是这一大的背景下的一个分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状况下,中国茶道精神的走向也必然要进行变化.  相似文献   

5.
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国茶文化"、"中国茶道精神",都是就全国范围而言的.实际上,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个阶级、各个阶层的成员其经济水平、文化素养、政治地位各不相同,他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感情以及审美情趣等等都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他们在饮用茶叶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也会呈现明显的差异,具有各自的特点.也就是说,就历史上的茶文化而言,应该形成不同的文化圈.  相似文献   

6.
茶道是以吃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茶道的故乡。茶道起自中国,传至海外,与各国的民族文化相融合,另外形成日本茶道、韩国茶礼等。茶道之“道”,有多种含意:一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二指事理的规律和准则;三指技艺与技术。茶道是以一定的环境气氛为基调,以品茶、置茶、烹茶、点茶为核心,以语言、动作、器具、装饰为体现,以饮茶过程中的思想和精神追求为内涵的,是品茶约会的整套礼仪和个人修养的全面体现,是有关修身养性、学习礼仪和进行交际的综合文化活动与特有风俗。茶道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相似文献   

7.
农业区划,是在分析研究农业资源和自然、经济、技术条件的基础上,依据地城分异规律,划分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农业区,并对农业结构、布局和发展战略进行整体性、综合性研究.从而为农业生产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级实施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项基础工作。作为农业的重要基础工作,近年来党和政府对农业区划非常重视,在《1978~1985年全国科技发展规划》中将农业区划列为108个重点项目之首,并载入党和政府的重要文献、全国和各省(自治区)、地(州)、市、县相继建立了专门机构,逐步被纳入各级政府的日常工作。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稻育秧发展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水稻育秧,是水稻栽培技术的基础。其意义有四:一是能缩短本田生育期,增加复种指数,解决肥——稻——稻、油——稻——稻、麦——稻——稻等复种方式的季节矛盾。二是可以节约用水,提高缺水地区的经济效益。三是秧苗期便于集中管理,节约工本。四是可以保证密植规格,防止水稻后期倒伏。因此,研究水稻育秧发展史,不断地改进、完善乃至创造新的水稻育秧技术,具有重大学术意义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图书馆的起源,《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可见在周代以前已有藏书之举。司马迁《史记》更明确说到老子曾任周朝的守藏室之史,即管理藏书的史官。进入封建时代,尤其随着印刷术的发明与应用,我国图书馆事业亦随之日益发展。在我国,开始有现代意义的图书馆,大约始于上个世纪初年也即清末民初。目前的中国国家图书馆是我国现有最大图书馆,同时也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国家图书馆馆藏丰富,品类齐全,古今中外,集精结粹。如今恰逢我国进入经济实力迅速增长期,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和发展水平也基本与世界发达国家保持同步,整体的图书馆事业已经大踏步地迈向了现代化数字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之茶文化,乃中国饮食文化之分支。发展至今天,早已形成一门具有独特形态与功能的知识密集型学科,而且相应地编织出一个和谐协调之文化环境氛围,以其无可抗拒之融和力,不断增进着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间的交流和友谊。有鉴于此,势必引动更加广泛的社会成员去密切注视着这种古老文化传统之积累与流向,并据之逐步建立起茶史、制茶、茶疗、茶俗、茶民族、茶宗教、茶艺文、茶资源等学科,以促进社会的安定、繁荣和发展。一“汉文化基本上是农耕文化”。茶为古代重要农产品,其发展正植根于这种深厚的汉文化基础之上,是可谓源远流长。茶之为用,大别可分蔬食、药疗、汤饮。《诗经·豳风·七月》有“采荼”之载。陆羽《茶经·六之饮》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宁红茶茶道表演解说词江西省修水县文化广播电视局徐盛文[音乐起,在解说时伴入。[导言女士们,先生们!欢迎您的光临!我们为您奉献的是中国宁红茶茶道表演,希望您能喜欢。茶道,中国的学者解释为:是古代文人为了表达自己的精神追求,而创造出来的饮茶方式。日本...  相似文献   

12.
茶,原产自中国,后来被日本僧侣带回日本,并结合禅宗思想和日本传统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通过考察日本茶道的内容可以发现,在茶礼、茶仪和茶精神当中,中国元素普遍存在。日本茶道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结晶,能够充分体现东方哲理和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3.
据闻,时下日本有些青年人,只因素昧中国茶道文化的历史与现状,竞讹传什么“中国无茶道”。此外,日本茶界也有某些人士,则以为中国茶道先前曾经有过隆盛时期,而今却已然式微了。对于这些说法,我倒是并不感到意外,因为那毕竟是来自国门之外的声音嘛。而我感到意外的则是,咱们国人之中竞也有类似的话语,传播于大庭广众之中:说是我国茶道文化传统非但没有得到“继承、完善而发展、升华,却让它在岁月的流逝中日渐消失”,云云。凡斯种种,大概也算得上是当今茶坛上的一种流行舆论了罢。然而,我这里却要追问——中国茶道是什么?中国…  相似文献   

14.
凯亚 《农业考古》2005,(2):58-59
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精神,它是渗透在国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各个侧面的,自然也包括茶饮生活及其审美文化在内。确然,中国始终不失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和泱泱大国所秉备的那种雍容大度之风,说得通俗明白一点,就是所谓君子之风罢。而中国茶道及其审美文化,自然也就常常地受到这种雍容大度的君子之风的渲染。  相似文献   

15.
论唐代中国茶道的形成北京茶叶学会邹明华,张大为汉语中的单词的意义同中国传统文化一样意蕴十分丰富,仅就“道”字的常用意义而言,在《辞海》中就列了15种义项。它既指道路或水流通行的途径,又指方向、方法、法则、规律、道理、道德,还代表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6.
茶道     
叙永产好茶,这大约和它的气候有关,俗话说:打不湿的古蔺晒不干的叙永,每逢雨天,整个县城便阴气横溢,这时体弱之人如到叙永,则必禁受不住,非伤风感冒不可,特别是叙永后山茶,本就罕见阳光,属阴柔之物,再加上这肥厚的阴气一喂,便越发将它养成珍中极品了,这也是叙永后山茶尤其名贵之缘故。我是茶中瘾君子,每日皆离不得此物,这次出差途经叙永,自然得带二斤回去。不巧的是到叙永后,一连几日都在下雨,直到临走的前一天也不见停,无奈,只得冒雨赶往茶市,但这等天气下茶市哪还有人,失望之余,刚想回转,却见前方雨帘中,有一戴笠者立于街沿,对噼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茶文化研究、茶文化传播、茶文化活动发展很快,这对普及茶事、弘扬茶精神和推动茶叶生产均有很大的意义,这是一种积极的文化活动,但也有值得我们进一步审视的现象和问题。可以这么说,中国是茶的祖国,我们的祖先发明了茶,造福人类,其可贵之处还在于以茶为媒介升华到与文化精神相融合,使茶象征了一种精神,强调了与道德修养和人格铸就联系,起来,这就是上千年来茶所赋予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优良传统。但也应看到近年来有些茶文化活动往往是刻意追求奢华的形式,“缺乏精神提携”,一味着眼于商业策划而少了些高雅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8.
凯亚 《农业考古》2001,(2):167-168
那些坐落在杭州西湖岸边的、风貌各不相类的茶楼之中 ,湖畔居确乎称得上是最堪引人瞩目的 ;尤其是它那设于竹树荫下 ,亦即设于大自然氛围之中的露天茶座 ,则叫人觉得更富有中国茶道的传统审美格调 ,不失其雅俗共赏的自然之美。我在杭州西湖附近几度小住期间 ,几乎每日清晨都在湖畔居的露天茶座一带散步。有时或午间 ,或黄昏 ,亦曾与二三茶侣相约 ,茗憩于斯 ,娓娓茶叙而不已。这座茶楼本属水榭式的建筑格局 ,其南端的楼身则被托起在西湖的水波之上 ,三面无有遮挡外界的墙壁 ,全然是大扇的临湖落地玻璃窗 ,最是便于观光。而假如你想从室内的茶…  相似文献   

19.
中国茶道的淡泊之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凯亚 《农业考古》2004,(4):105-107
淡泊者,即恬淡而寡欲之谓也。由是也就有了这样的一则茶道格言,叫作“君子之交淡若水”。历来被人们,尤其被茶人们所奉行,终于形成为中国茶道审美文化的一种特色。  相似文献   

20.
凯亚 《农业考古》2006,(2):109-113
我国茶道及其审美文化的一大传统特色,即乃简约之美也。简者,简易也;约者,俭约也。啜茗之道,历来皆宜乎简易,而不宜乎繁难;宜乎俭约,而不宜乎奢糜。不论古今中外,斯理皆一也。这是因为,喝茶并品茶,本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行为,一种习惯,一种生理需要并文化需要。所以它贵乎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