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ST1—LacZ融合基因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含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ST1基因的质粒pBST2-6和含LacZ基因(编码β-半乳糖苷酶)的载体PUC18,构建成ST1-LACZ融合基因。将质粒pBST2-6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I和BgIII消化、碱性磷酸酶处理,最后将处理好的PUC18 DNA与147 bpST1 DNA通过T4DNA连接酶进行粘性末端连接,转化不受体菌DH5A中。通过菌落原位杂交筛选,共筛选出53个为ST1基因探针杂交  相似文献   

2.
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Ⅰ融合基因构建及其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amHI和Bg1Ⅱ双酶切质粒PBST2-6,获得地大肠杆菌耐热性肠素素Ⅰ基因,再将含LacZ基因的载体PUC18用BamHI酶切,碱性磷酸酶处理,然后后ST1基因通过T4DNA连接 酶连接,转化至受体菌DH5α中。  相似文献   

3.
将构建的pBST2~6工程菌质粒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I/BglⅡ酶切,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电洗脱,回收147bp的目的ST1基因。随之将该基因分别重组到能有效表达K99菌毛抗原和LacZ酶的pGK99之K99基因BglⅡ位点和pUC18的BamHI位点中。通过ST1基因探针菌落原位杂交、特定酶切分析及DNA序列分析,筛选并鉴定出了理想重组子,从而构建出了能分别表达ST1融合基因产物的工程菌株pSK219和pXST1。  相似文献   

4.
将含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Ⅰ(STⅠ)结构基因的质粒pBST2-6用限制性内切酶BammHⅠ和BglⅡ消化,经3%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透析袋电洗脱法回收147bpSTⅠ基因片段,再将含LacZ基因(编码β-半乳糖苷酶)的载体pUC18用BamHⅠ消化、碱性磷酸酶处理,然后将处理的pUC18DNA与147bpSTⅠDNA通过T4DNA连接酶进行粘性末端连接,转化至受体菌DH5α。通过菌落原位杂交筛选,共筛选出53个为STⅠ基因探针杂交阳性的菌株。杂文阳性的菌株经培养和抽提纯化质粒后,经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DNA序列分析,证明重组质粒pXSTⅠ含有2个连接在一起的STⅠ基因片段,其连接方向是正向的,具有正确的阅读框架。又DH5α(pXSTⅠ)菌株能在含X-Gal的LB平板上呈蓝色菌落.表明该菌株能表达具有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Ⅰ-β-半乳糖苷酶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5.
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amHI和Bg1Ⅱ双酶切质粒pBST2-6,获得了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Ⅰ(ST1)基因,再将含LacZ基因(编码β-半乳糖苷酶)的载体pUC18用BamHI酶切、碱性磷酸酶处理,然后与ST1基因通过T4DNA连接酶连接,转化至受体菌DH5α中。通过菌落原位杂交筛选,共筛选出53个ST1基因探针杂交阳性的重组子,对其中一个重组子DH5α(pXST1)进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分析和核苷酸序列分析,证明重组质粒pXST1含有2个正向串连在一起的ST1基因,而且融合在LacZ基因的上游,具有正确的阅读框架。又DH5α(pXST1)菌株能在含X-Gal的LB平板上长成蓝色菌落,而且ELISA也检测到ST1融合蛋白,这表明该菌株能表达具有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大肠杆菌ST1—β-半乳糖苷酶融合蛋白。免疫实验结果表明,重组菌株DH5α(pXST1)安全无毒,表达的ST1融合蛋白能够诱发BALB/c鼠产生抗体,该抗体具有中和天然ST1肠毒素的毒性作用,这表明DH5α(pXT1)可以作为预防幼畜腹泻的菌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6.
猪生殖和呼吸综合征中国分离株ORF7基因的克隆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利用对应于ATCCVR-2332及LVORF7基因保守序列的1对均为28个碱基的引物10011PCS、1010PCR对PRRSV中国分离株B13进行RT-PCR,结果扩增出了1条包括完整ORF7基因的510bp的DNA片段。纯化此扩增产物,并对其进行EcoRI/PstI双酶切,与用EcoRI、PstI双酶切及碱性磷酸酶处理的PUC18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结果得到了1个B13ORF7基因与PUC18载体的重组质粒PUC18B13ORF710。通过EcoRI/PstI及PCR证明此重组质粒即为B13ORF7基因与PUC18载体的重组质粒。从而为ORF7基因及所表达的核衣壳蛋白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大肠杆菌肠毒素ST1—LTB融合基因的构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BamHI和HindⅢ双酶切含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LTB)基因的质粒pXLT1-1,回收505bp的LTB基因片段,再用BamHI和HindⅢ双酶切含大肠杆菌耐热肠毒素(ST1)基因的质粒pXST1,与上述回收的LTB基因片段连接,转化至受体菌JM109中。经EcoRI、BamHI、HindⅢ酶切反应鉴定重组子质粒,得到了理想重组子质粒pXSLT1。ELISA检测到了ST1-LTB融合蛋白,而且该融合蛋白无天然ST1生物毒性。  相似文献   

8.
用内切酶SacⅠ和HindⅢ双酶切大肠杆菌质粒pEWD299,回收505bp的LTB基因片段,再将载体pUC18用SacⅠ和HindⅢ双酶切,最后将pUC18DNA与505bp的LTBDNA进行连接,转化至受体菌DH5α中,经SacⅠ/HindⅢ、EcoRⅠ/HindⅢ酶切反应鉴定重组子,得到了理想重组子质粒pXLT1。再将pXLT1进行EcoRⅠ酶切、大肠杆菌聚合酶ⅠKlenow大片段补平、HindⅢ酶切处理,然后与用HicⅡ和HindⅢ酶切的pUC18连接,转化至受体菌DH5α中,经XbaⅠ/HindⅢ酶切反应鉴定重组子,得到了理想重组子质粒pXLT1-1。将质粒pXLT1-1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确定了插入的LTB基因与载体的连接向位及其全部核苷酸序列  相似文献   

9.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olte株S1基因的克隆及鉴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给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提供基因储备,通过RT-PCR扩增出IBVHolte株S1基因cDNA,其长度与理论值1762bp相符;S1基因内部位点经HaeⅢ酶切所产生的片段,亦与理论值549、343、324、191、180、171bp6个片段大小一致。将S1基因cDNA克隆入pUC18,并对S1基因两翼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克隆的S1基因与GenBank中收录的IBVHolte株S1基因完全相符。  相似文献   

10.
利用反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从北京地区3株鸡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分离株中扩增出1054bpS1基因高变区。利用限制性内切酶SinI和PstⅠ的酶切位点分析图谱进一步证实了RT-nestedPCR的特异性。将3段S1基因分别克隆到PUC19质粒中,获得重组质粒PUCIBVS1-BJ1,PUCIBVS1-BJ2和PUCIBVS1-BJ3。  相似文献   

11.
采用RT-PCR方法,以IBVS1全基因特异性引物分别从我国华东(HD)、华北(HB)、华中(HZ)、华南(HN)、西北(XB)及东北(DB)等地的IBV流行株基因组中扩增出预期的1.7kb左右的DNA片段。PCR产物的HaeII酶切分析及其与英国IBVS1全基因核酸探针的分子杂交证实所获6个IBV流行株的PCR产物为IBVS1基因。将此6个毒株的S1基因PCR产物分别进行5’和3’端的BamHI和HindII酶切识别位点的分子修饰之后插入到克隆质粒pUC18的BamHI/HindII位点,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目的基因的分子克隆。S1基因的RFLP分析表明我国IBV已有分子水平的变异。  相似文献   

12.
鸡贫血病毒DNA的PCR扩增及其分子克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PCR方法扩增了国内分离的鸡贫血病毒(CAV)SJ1株的含VP2、VP3以及部分VP1的1500bpDNA片段。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该片段与Cux-1株的酶谱相似。同时,以pUC119质粒载体克隆了这一DNA片段。  相似文献   

13.
PRV特异性糖蛋白gp50基因片段的克隆探针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BHK21细胞中增殖伪狂犬病病毒(PRV),提纯PRVDNA,选编码特异性糖蛋白gp50基因中的262bp片段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KpnⅠ和SalⅠ双酶切后,将222bp片段与质粒pUC19连接构成重组子pUP。通过转化大肠杆菌JM83、Ampr和α互补效应筛选后,扩增、提纯重组子pUP,用KpnⅠ和SalⅠ酶切,电泳回收克隆的222bp片段。用光敏生物素标记222bp片段和重组子pUP制备的探针,分别检出46.8pg和93.6pg的PRVDNA,且pUP探针只与PRV呈杂交阳性反应,与HSV-1、HSV-2及CMV呈阴性反应。  相似文献   

14.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的克隆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IBDV弱毒疫苗株D78,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电镜下见典型IBDV粒子。用SDS-蛋白酶K法提取病毒基因组,低熔点胶回收,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IBDV典型双节段基因组。根据已发表的IBDV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了1对特异扩增IBDVVP2基因的引物。以IBDV基因组为模板,利用RT-PCR技术扩增出了1.5kb的cDNA产物,将PCR产物适当处理后与经SmaⅠ酶切的pUC19质粒平端连接,转化大肠杆菌DH5α,在含Amp、Χ-gal和IPTG的琼脂平板上培养,产生大量白色菌落。挑取白色菌落,经质粒大小比较分析初步筛选到一重组质粒。以重组质粒DNA为模板作PCR检测和部分酶切分析证实,该质粒为含D78IBDVVP2基因的重组pUC19  相似文献   

15.
应用pBluescriptllks质粒构建了含人肿瘤坏死因子-α cDNA的过渡性载体pBT1和pBT2。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I与EcoRV消化pBT1DNA,分离出了TNF-α cDNA基因片段,并在其平末端加入了BamHI接头。进而将带有BamHI粘性末端的TNF-αcDNA克隆到了逆转录病毒载体pZIPNeoSV(X)15′-端长末端重复序列(LTR)下游的BamHI切点上,构建了重组质粒pZIPTNF。该重组质粒经琼脂糖凝胶电泳,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和核酸杂交鉴定分析,证明pZIPNeoSV(X)1中插入了TNF-α cDNA,并且方向正确。本研究为应用重组逆转录病毒介导TNF-α基因转移与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福建黄兔线粒体DNA的限制性内切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福建黄兔线粒体,氯化铯超速离心法纯化线粒体DNA。对纯化的mtDNA用BagII,BamHI,ClaI,EcoRI,EcoRV,MluI,PstI,PvuI,SacI等9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分析。共识别了17个酶切位点。经测算福建黄兔mtDNA的分子量约为18.45Kb。  相似文献   

17.
将马立克氏病病毒(MDV)血清Ⅰ型Rispens株和RL株分别接种于原代鸡胚成纤维细胞,待出现80%以上细胞病变后收获,经蛋白酶K消化,酚、氯仿抽提,乙醇沉淀细胞和病毒的总DNA(totalDNA)。以此为模板,根据已发表的B抗原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1对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出1条约2.85kb的特异性条带,斑点杂交证实其为B抗原基因。双酶切消化后,克隆到质粒pUC19中。酶切分析表明,在这2株病毒的B抗原基因上,HindⅢ、EcoRV、BamHI、EcoRI的酶切位点分布与超强毒RBIB株、标准强毒GA株的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8.
应用复合引物扩增大肠杆菌肠毒素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对合成的不同寡核苷酸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不耐热肠毒素(LT)和耐热肠毒素(ST)基因;两对引物从ETECLT和ST基因中分别扩增出314bp,237bp的DNA片段,均能与相应的LT和ST基因探针杂交。LT扩增产物(314bp)和ST扩增产物(237bp)分别和SmaⅠ和HincⅡ酶切后,产生190bp和124bp,147bp和90bp的DNA片段。同一扩增反应中应用LT和ST复合引物进行扩增,3种基因型LT、ST和LTSTETEC从样品中鉴定出。109份动物腹泻粪样分别用PCR,核酸杂交和ELISA进行测定,结果表明,PCR是最为灵敏和快速的测定ETEC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采用鸟枪法克隆鸡痘病毒基因组BamHI部分片段,用Digoxigenin-dUTP标记的FPV282F4弱毒株BamHI片段探针点杂交,证实22个克隆插入了FPV282E4弱株DNA的BamHI片段,选取具代表性的大小不同的6个质粒pUA、PuB、pUC、pUD、pUE、pUF。  相似文献   

20.
含PRRS病毒ORF5的伪狂犬病病毒TK基因缺失转移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取伪狂犬病病毒(PRV)BarthaK61株基因组DNA,用限制性内切酶KpnI充分消化,回收5.9kb片段(J片段),将其克隆于质粒pUC119 KpnI位点上,获得pBKJ。用两对针对PRV TK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重组质粒进行PCR鉴定,证明其中含有PRV TK基因。然后用KpnI、PstI和BamHI等限制性内切酶对其进行酶切分析,确定了克隆片段的物理图谱。进一步研究证实TK基因位于其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