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可疑病料通过SPF鸡和鸡胚感染试验、血凝(HA)试验、气管环培养(TOC)感染试验、单克隆抗体(Mab)ELISA和电镜形态学观察,初步证明其中13份病料含IS病毒(IBV).在用其中9份接种8~9周龄SPP鸡进行的发病试验中,全部呈现临床症状,其中3份引起病死亡率(60~80%),接种后5周从存活鸡采血作IBV血凝抑制(HI)试验,结果均为阳性.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快速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单克隆抗体及其荧光标记物,对接种IBD疫苗、强毒感染和自然病例鸡组织进行直接荧光抗体试验、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三种检测方法的比较,结果表明,鸡接种疫苗后10天内DFA和Dot-ELISA均呈阳性反应,而AGP只在接种后6-8天的样品中检出抗原。22例人工感当鸡和40例自然发病鸡组织的检测结果表明,DFA和Dot-ELISA的敏感性基本一致,且高于AGP,它们的  相似文献   

3.
腺胃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u98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年首次从哈尔滨市某鸡场鸡腺胃肿大为特征的病例中分离到IBV-H98毒株。将该病毒株接种SPF鸡胚并传至5代(F5),结果接种胚出现规律性死亡和典型胚胎病变特征,EID50为10^-6.40/0.2mL。IBV-Hu98F5感染SPF鸡胚尿囊液经负染电镜观察,可见直径为80 ̄120nm、有囊膜和纤突的冠状病毒粒子。用IBV-Hu98F5毒株人工感染1日龄SPF鸡能引起与自然病例相似的病理组织  相似文献   

4.
某鸡场饲养的罗曼产蛋鸡群爆发了典型的新城疫,采集病料接种11日龄SPF鸡胚进行病毒分离。经致鸡胚病变,回归试验、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结果表明,所分离到的病毒系鸡新城疫病毒弱毒株,定名为NDV-S1。  相似文献   

5.
用建立的斑点免疫金银染色(Dot-IGSS)法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抗原,确定兔抗IBV血清工作浓度为1:400,SPA-胶体金探针的工作浓度为1:80,该法对纯化IBV抗原的最低检出量为0.4314ng/点,用Dot-IGSS与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同时检测15只人工感染IBV鸡的气管,肺,肾病科,IBV阳性检出率均为100%,对32份疑似IBV感染鸡病料检测,I  相似文献   

6.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CIAV)MSBI-TK5803毒株感染的MDCC-MSB;细胞涂片为抗原,建立了检测CIAV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应用该IIFA方法对人工感染的SPF鸡进行了检测15只1日龄SPF鸡在接种后第7、14天时均呈阴性反应;21天时2只鸡呈弱阳性反应,28天时均呈弱阳性反应,21天时2只鸡呈弱阳性反应,28天时均呈弱阳性反应,35天时呈明显阳性反应;14只40日龄SP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血凝抑制试验方法标准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抗体的血凝抑制(HI)试验方法经标准化后,检测SPF鸡血清IBV感染鸡血清以及野外样品的结果表明,具有快速,特异,敏感,稳定等优点。标准化的实现主要通过抗原冻干和鸡红细胞醛化,从而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抗体的血凝抑制(HI)试验方法经标准化后,检测SPF鸡血清IBV感染鸡血清以及野外样品的结果表明,具有快速、特异、敏感、稳定等优点。标准化的实现主要通过抗原冻干和鸡红细胞醛化,从而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弱毒株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南京地区分离的肾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经SPF鸡胚连续传代至65代时,对雏鸡无致病性,命名为IBV-AT65,感染鸡胚的EIK50为10^-7.66/0.2mL,鸡胚于接种后51h开始死亡,存活鸡胚表现为发育受阻、卷缩,肾脏有尿酸盐沉积,其尿囊液对1%鸡红细胞凝集反应为阴性。用AT65原液0.2mL分别于气 管内接种10日龄AA鸡(攻毒前经血凝抑制试验检测IBV抗体为阴性),以及攻毒后将  相似文献   

10.
4株不同毒力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活疫苗,分别接种30dSPF公维,4d后再接种鸡新城(ND)Lasota系活疫苗,同时每组捕杀5只,观察法氏囊损伤情况,另4组用同1天的SPF公无接种ND-Lasotq系疫苗4天后再接种不同毒力的IBD疫苗。试验结果表明,4株IBD活疫苗对雏鸡法氏囊不同程度损伤,并且对ND免疫抗体产生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DNA免疫防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探索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ORF完整的IBV类M41株S1基因cDNA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CI CMV启动子下游我隆位点,构成pCIS1用于1周龄SPF雏鸡的DNA免疫试验。试验鸡生疏腿部肌肉注射pCIS1DNA100g,2周后加强免疫一次。二次免疫2周后,代感染IBV H52株。结果,IBV人工感染后第4天气管-泄殖腔棉拭子鸡胚病毒分离阳性者,免疫试验组为1/6,而对照组为6/6,鸡胚病毒中和试验显示,二次免疫后临感染前及  相似文献   

12.
禽流感RT-PCR诊断法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禽流感病毒(AIV)A/Chicken/Breslin/1902(H7N7)株的血凝素(HA)基因参考序列设计合成一对H7HA特异引物,并应用SDS-蛋白酶K法提取病毒RNA,建立了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AIVRNA的方法。应用此法对鸡胚培养的AIV尿囊液、SPF感染鸡粪便进行了检测,并与琼脂扩散试验和电镜技术作了对比。特异性试验以新城疫病毒(NDV)、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减蛋综合征病毒(EDS-76V)等的感染鸡胚尿囊液作为对照。结果表明,AIV尿囊液RT-PCR全部阳性,SPF感染鸡粪便87份,RT-PCR检出69份阳性,样品处理浓缩后琼脂扩散检出11份,电镜检测了23份样品,仅检出2份阳性。非特异性对照样品经RT-PCR检测全部阴性。将AIV感染鸡胚尿囊液作10倍系列连续稀释,可检出稀释度为10-2的病毒尿囊液。RT-PCR最早检出时间为感染后第3天,而琼扩和电镜均是7天。该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且节约时间(只需8小时左右),可从分子水平上对AIV进行早期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3.
我们对国外引入的IBD弱毒疫苗进行了分离,复制和测定,该病毒可接种SPF鸡胚增殖,致难胚死亡,并产生IBD病变;在SPF鸡胚CFF上繁殖,产生CPE变化,并可被行异性IBD抗血清中和;琼脂扩散与IBD(+)血清有明显的沉淀线,因此说明所分离的毒株是IBD病毒,并测得其毒价为10^-6TCID50。  相似文献   

14.
用腺胃病变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离株IBV-D971毒株接种1日龄SPF鸡,可引起60%死亡。该毒在SPF鸡体传2代后,接种1日龄SPF鸡,可引起100%死亡。对人工感染病例进行了系统的病理学观察,主要的眼观病理变化为腺胃胃壁增厚,乳头消失或乳扁平,乳头顶部凹陷坏死,肾肿大,尿酸盐沉积。  相似文献   

15.
将鸡肾型IBV AS分离株的鸡胚尿囊液毒接种28日龄SPF鸡,并采用该毒株制备油乳剂活苗进行二免和三免,采集不同免疫期的鸡血样,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血清IBV抗体产生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接种8d后,血清抗水平显著升高,在12d时基本达到峰值,二免、三免两周后鸡群血清抗体水平首免12d的血清抗体水平平均无明显升高。三免后的血清抗体血凝抑制效价达到6-91og2,暗示了该免疫期的鸡血清可用于  相似文献   

16.
禽流感病毒人工感染鸡抗体的监测及血凝素分型血清的制备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从英国中心兽医实验室引进禽流感病毒14种凝素亚型的标准毒株,经9-11日龄的SPF鸡胚增殖,传代后收取感染鸡胚的羊水及尿囊液,经1000xg离心15分种后,收取上清作为免疫原。取8保12周龄SPF鸡分成A,B两组,进行人工感染鸡的抗体消长规律试验。  相似文献   

17.
用能表达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糖蛋白B(gB)的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的Sf9细胞免疫小鼠,制备针对MDVgB的单克隆抗体,以I型马立克氏病病毒GA株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作为检测抗原,同时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来筛选杂交瘤细胞,结果获得了IFA和ELISA均为阳性的1株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定义名BA4和BD8。在IFA和免疫沉淀试验中,单抗BD8与I,ⅡⅢ型MDV均呈阳  相似文献   

18.
几种法氏囊活疫苗对鸡法氏囊损伤及免疫抑制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探讨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活疫苗对鸡新城疫活苗免疫的影响。将四种IBD活苗分别接种30日龄SPF公雏,4天后再免疫鸡新城疫LaSota系活疫苗,同时法氏囊损伤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所选IBD活疫苗对雏鸡法氏囊均有不同程度地损伤,并且诱导产生ND-HI抗体的时间被推迟。  相似文献   

19.
将临床分离的疑似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山东分离株,人工接种40~50日龄SPF鸡,取死亡鸡法氏囊和脾脏,用匀浆器制备组织悬液,并经低温反复冻融4次,离心取上清液,PEG沉淀,再经蔗糖梯密度离心进一步纯化。经电镜观察、吸光度测定和琼脂扩散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物为IBDV。  相似文献   

20.
提高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凝抗原滴度途径及抗原灭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7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标准株(M41、H120、Holte、Gray、Connecticut、Iowa609和T株)和6株分离株(NIBV、GIBV、M、SH、J和H株)分别接种于鸡胚,收获尿囊液,经浓缩后,用魏氏梭菌培养液处理,制备血凝抗原。其中,H120株血凝滴度最高,T、M、J和H株无血凝性。应用含有不同滴度IBV母源抗体的鸡胚增殖病毒制备抗原,效价与用SPF鸡胚增殖病毒制备的抗原效价一致。尿囊液经反复冻融后再制备抗原会使血凝价降低。抗原分别用甲醛、高碘酸钠、硼氢化钾和SDS灭活,其中甲醛灭活效果最理想。抗原对氯仿敏感,对乙醚稳定。适宜浓度的Na+、Mg2+可显著提高抗原的血凝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