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免疫鸡群中暴发传染性法氏囊病,死亡率高达30.75%,病死鸡法氏囊呈胶冻样水肿外观,浆膜表面的纤维蛋白渗出物厚度达2~5mm.以法氏囊组织毒人工感染28日龄雏鸡,能引起临床症状和死亡,复制出在自然病例中观察到的全部病理变化,其侵袭力可以突破法氏囊弱毒疫苗的临床保护,初步证明是一株贵州省的地方野毒.  相似文献   

2.
法氏囊在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毒RAV-1株接种35只1日龄伊莎鸡雏,于接毒后不同批次扑杀,采取法氏囊做组织学、免疫细胞化学、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接毒后1个月,法氏囊滤泡髓质淋巴细胞开始转化,接毒后2~5个月更明显,在法氏囊滤泡髓质区形成成淋巴细胞克隆增殖灶。接毒后6个月,法氏囊萎缩。生物素-亲和素(BA)法染色表明法氏囊一直存有病毒和群特异性抗原,以接毒后3~4个月含量最高。电镜观察,在接毒后1~4个月的实验鸡法氏囊滤泡髓质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网状细胞中观察到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L)病毒粒子。组织学、免疫细胞化学和电镜观察都表明法氏囊是该病的主要靶器官之一,法氏囊在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用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毒RAV-1株接种35只1日龄伊莎鸡雏,于接毒后不同批次扑杀,采取法氏囊做组织学、免疫细胞化学、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接毒后1个月,法氏囊滤泡髓质淋巴细胞开始转化,接毒后2~5个月更明显,在法氏囊滤泡髓质区形成淋巴细胞克隆增殖灶。接毒后6个月,法氏囊萎缩。BA法染色表明法氏囊一直存有病毒和群特异性抗原,以接毒后3~4个月含量最高。电镜观察,在接毒后1~4个月的实验鸡法氏囊滤泡髓质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网状细胞中观察到LL病毒粒子。组织学、免疫细胞化学和电镜观察都表明法氏囊是该病毒的主要靶器官,法氏囊决定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用传染性法氏囊病强毒经滴鼻,点眼和口服对90日龄的青年鸡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感染鸡无任何异常表现,但剖检可见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变。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抗原或抗体检查为阳性,说明试验鸡呈亚临床感染。  相似文献   

5.
于魁 《中国家禽》2001,23(4):27-27
将自然IBD病鸡法氏囊,制成匀浆,为自然IBD囊毒,接种于50日龄健康公雏,在严格隔离消毒控制下,使基发病,再无菌取人工感染发病病理变化典型法氏囊,制成匀浆,为人工IBD囊毒,制成人工IBD囊毒灭活苗,防制IBD 效果甚佳。  相似文献   

6.
用IBD-ELISA快速诊断盒对IBDV阳性法氏囊囊毒及IBD阳性出血清,IBDV阴性法氏囊及IBD阴性血清和IB,ILT,ESD-76,REO,ND,MD等6种鸡传染病的抗原及阳性血清检测,只有IBDV阳性法氏囊囊毒及阳性血清呈阳性反应,证明快速诊断盒对IBDV法氏囊囊毒抗原及其抗体的检测是特异的,与其它6种传染病的抗原和抗体无效叉反应。与AGP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检测IBDV阳性法氏囊囊毒时,快  相似文献   

7.
1 超强毒型传染性法氏囊病 通过种鸡和21日龄雏鸡两次灭活苗免疫,曾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称之为临床型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现在已转变为亚临床型。然而,1987年首次在比利时,随后英国报道了发生临床型的超强毒型传染性法氏囊病(vvIBD),并认为由vvIBD病毒引起。其临床症状与标准毒株引起的相似,但死亡率高达30%~70%,且雏鸡发病较早。最后该病迅速传播整个欧洲。  相似文献   

8.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中雏到青年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是养鸡业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主要以疫苗免疫来预防,但由于免疫程序不当或其他原因,常常发生免疫失败,或者一些强毒、超强毒等病毒感染,从而造成本病时有发生。临床上常使用卵黄抗体和抗生素等药物治疗,虽然对减少发病和死亡有一定效果,但由于目前卵黄抗体质量不稳定,  相似文献   

9.
DNA免疫诱导SPF鸡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免疫保护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D78株VP2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CI CMV启动子下游多克隆位点,构成pCIVP2用于3周龄SPF雏鸡DNA免疫。试验鸡每羽腿部肌肉注射pCI VP2 100μg,2周后加强免疫一次;二免2周后,人工感染vvIBDV G株。结果,两次免疫后血清中和抗体试验组为阳性而对照组为阴性;试验组攻毒后发病11/11,攻毒后1周存活10/11,所有存活鸡法氏囊较正常中度或轻度萎缩;对照组发病6/6,病死5/6,存活1/6;存活鸡法氏囊较正常严重萎缩。组织病理学观察表明,无论法氏囊淋巴滤面积还是其中的淋巴细胞数量,免疫试验组都要远远大于或多于免疫对照组。结果表明,VP2基因DNA免疫可诱导SPF鸡产生和中抗体,并形成对IBDV超强株致死攻击的免疫保护,虽不能阻止临床发病及法氏囊病理损伤发生,但有可能减缓法氏囊病理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0.
100只SPF鸡均分为5组,A、B、c3组免疫后攻毒,接种3批次自制的IBD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油乳剂疫苗;D组不免疫不攻毒,E组不免疫而攻毒。免疫后第22天,感染IBDV强毒株BC-6/85。攻毒后第4天,将所有存活的鸡只以颈脱臼致死,收集法氏囊,以3种方法和指标(法氏囊眼观病变;法氏囊显微病变;法氏囊中IBDV抗原检测)进行分析,以评定免疫保护率。结果显示,以这3种方法和指标评定,A组免疫保护率为90%,B、C组免疫保护率均为95%;试验鸡A3、A14、B7、C16、E1~E20,法氏囊眼观病变明显,法氏囊显微病理损伤评分为3~5分,琼脂免疫扩散试验检测法氏囊中IBDV抗原均为阳性;其他试验鸡,法氏囊眼观无明显异常,法氏囊显微病理损伤评分在3分以下,琼脂免疫扩散试验检测法氏囊中IBDV抗原均为阴性。结果表明,这3种方法和指标在IBD疫苗免疫保护试验评定中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2009年5月.笔者在临床中遇到一例草鸡肠毒综合症与传染性法氏囊病混感的病例.现将病例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在我省许多鸡场广泛流行。连续几年使用的弱毒、中毒、二价、三价苗的免疫均不能达到满意的免疫效果。各类ND活苗也不能控制发病。为此,我们应用从现场采集IBD病死鸡的法氏囊,结合新城疫标准毒,制成新城疫、法氏囊病二联灭活苗用来防制...  相似文献   

13.
抗原效价高低是评价疫苗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各厂家的法氏囊疫苗免疫效果不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法氏囊抗原效价不高。试验旨在探讨影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抗原(HQ株)效价的因素,从而优化生产工艺参数提升抗原效价,从而提升法氏囊疫苗产品的免疫效果。本试验通过对比不同细胞传代比例,维持液pH,接毒量,接毒时间,收毒时间,接毒后培养温度,维持液血清含量生产抗原的病毒效价,从而选择最佳的工艺参数生产法氏囊抗原。结果表明:传代分种比例小细胞密度大的细胞接毒后病毒效价高,接毒后维持液pH7.8比pH 7.4的病毒抗原效价高;1%种毒接毒量效价最高,细胞培养至24~48h接毒,抗原效价差别小;接毒后36h收毒为最佳收毒时间,接毒后细胞培养温度为37℃最佳;接毒后维持液中血清含量为2%时抗原效价最高。综上,本试验获得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HQ株)疫苗的最佳生产工艺参数,为生产出高效价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抗原(HQ株)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四群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弱毒疫苗免疫的鸡群,在爆发IBD期间,采集有肉眼病变的法氏囊组织,匀浆后攻击IBD易感鸡。结果表明NH914为IBDV强毒。HN914以鸡胚和细胞上传了4代,将鸡胚2代毒回归易感伊莎鸡,可引起发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15.
自1957年在美国甘博罗地区发现并分离鉴定出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到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它50多年,该病目前仍持续威胁着家禽养殖.从1992年开始,我国北京、天津、黑龙江、辽宁、安徽、山东、河北、河南、广西、广东、福建等多个省市分离到超强毒力传染性法氏囊炎野毒毒株,超强毒力传染性法氏囊炎野毒毒株对我国养殖威胁是现实和广泛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1979年首次发现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以来,IBD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养鸡业的重要疫病之一。IBD病毒(IBDV)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表现为强毒型,自90年代初开始出现超强毒型IBDV。目前该病在流行过程中,病原的毒力发生了变化,加上鸡群中免疫水平不一致,导致该病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方面出现非典型化趋势,给诊断和防制带来了许多麻烦。  相似文献   

17.
应用生物素-亲和素法和电镜技术对接种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毒的实验鸡作了研究。结果:接种后15d的两只发病鸡雏骨髓中含有大量病毒抗原和群特异性抗原,BA阳性细胞主要是成髓细胞。接种后1个月一只实验鸡骨髓中形成成髓细胞性肿瘤结节,结节中成髓细胞BA弱阳性。接种两个月以后骨髓结构正常,各细胞群BA弱阳性。接种后15d法氏囊中即有病毒抗原和群特异性抗原,但主要是成髓细胞阳性。接种后2-5个月,法氏囊淋巴滤泡中一直存有病毒抗原和群特异性抗原,但以接毒后3-4个月时含量最高。接毒后6个月,法氏囊萎缩,结缔组织和成淋巴细胞BA弱阳性。电镜观察,在接毒后1-4个月的实验鸡法氏囊滤泡髓质巨噬细胞胞浆内和胞膜表面、网状细胞胞浆内和淋巴细胞之间观察到大量LL病毒粒子。根据BA法染色在法氏囊检出BA阳性细胞,或电镜在法氏囊检出大量LL病毒粒子。均可与MD相区别而建立LL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囊素对鸡传染性法氏囊弱毒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将囊素按不同剂量与法氏囊弱毒苗混合滴鼻接种雏鸡。对接种后7,14,21和51日龄的鸡进行抗体琼扩效价检测、抗体转阳率检测和囊指数测定。结果显示:中等剂量(10μg/羽)囊素添加的鸡传染性法氏囊弱毒疫苗组抗体效价产生和持续时间高于其他剂量组和疫苗对照组(低毒力),囊指数值也高于其他组;鸡传染性法氏囊弱毒疫苗(中等毒力)接种试验鸡,能长时间维持较高抗体,但对鸡的法氏囊损伤较大。试验证明,适当剂量的囊素对鸡传染性法氏囊弱毒疫苗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和减少法氏囊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用4种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植物凝集素(CONA、WGA、SBA、RCA)作探针,观察了接种传染性法氏囊病强毒(IBDV)和不接种毒组鸡肠、气管和法氏囊凝集素受体的变化,结果发现,接毒组法氏囊粘膜上皮存在CONA、WGA、RCA受体。滤泡细胞含有CONA、WGA、RCA、SBA受体;未接种毒组粘膜上皮存在CONA、SBA受体,滤泡细胞仅有WGA受体。接毒组或非接毒组肠的气管粘粘膜上皮均含有CONA、W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幼鸡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1987年5月自驻金武警运东农场鸡场暴发流行以来,一直不断地在我县发生。1990年4月,金湖县种鹅场鸡场开始发现本病,通过对该场鸡群采用法氏囊弱毒疫苗、组织灭能苗和高免血清等方法进行实用性防制,取得了明显效果。一、免疫疫苗的准备 1、鸡传染性法氏囊弱毒疫苗的选择:目前,用于防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弱毒疫苗,市场上有近二十种,分冻干苗和水剂苗两类。根据法氏囊病毒毒株间的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