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3 毫秒
1.
正中麦6032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于2008年以济麦22为母本、周麦20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先后在北京昌平、河北保定、河北石家庄、河南新乡和安徽蚌埠等异地鉴定。2021年通过国家黄淮北片审定和安徽省审定。2020年参加国家小麦良种联合攻关黄淮南片生产试验和冀中北区域试验。特征特性:半冬性,黄淮北片区试与济麦22熟期相当,安徽省区试较济麦22早熟2.2 d。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分蘖力强,成穗率高。  相似文献   

2.
皖麦50丰产稳产性及其增产途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2000-2005年安徽省和国家黄淮南片小麦区试汇总结果,评价皖麦50的丰产稳产性及综合农艺性状。利用2003-2004年度皖麦50播期、密度试验结果,评价皖麦50高产条件下合理的产量结构和增产途径。结果表明,皖麦50既具有安徽省主栽小麦品种皖麦19的优点,又克服了其抗倒能力弱的缺点,集高产稳产、高抗倒伏、易栽培于一体,是皖麦19理想的接班品种。  相似文献   

3.
国审小麦平安6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安6号是南阳市农科所最新选育的弱春性中早熟、大穗大粒型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04-2006年参加河南省及国家黄淮南片小麦区试和生产试验,表现出早熟、优质、高产、高效、稳产、抗病、广适的突出优点.平安6号适宜黄淮南片麦区的河南省、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山东省荷泽地区等中高产水肥地中晚茬种植.  相似文献   

4.
<正> 豫麦18原名矮早781,系偃师县二里头村科研站用郑州761与偃师4号杂交选育而成,经1988—1990年河南省小麦区试和黄淮南片小麦春水组区试,1990年秋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据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对1989~1990年度黄淮南片水地小麦区试品种丰产性、稳产性综合评价:该品种主效应大、丰产性好,适宜高水肥地种植。现就该品种在黄淮南片和省区试亩产400公斤以上的产量结果,将亩穗数(x_1)、穗粒数(x_2)、干粒重(x_3)与产量(y)  相似文献   

5.
新麦11号系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2001年10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2001~2002年度国家黄淮南片高肥春水组区试试验中表现突出居第2位,成为农业部重点示范、河南省重点推广品种。1高产1998~2000年参加河南省区试,1998~1999年度12个点汇总,各  相似文献   

6.
张玉坤  朱卫生  蔡世舫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838-12839
[目的]为了揭示小麦新品种宿553(Triticum aestivum Linn.)的生产利用和育种价值。[方法]以2007~2011年安徽省淮北片区试、生产试验、黄淮南片冬水组区试、生产试验试验结果为依据,通过与区域试验对照相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采用Shulka分析方法和变异系数(CV)对品种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宿553小麦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较强,品质指标达到国家强筋小麦标准,有广阔的应用发展前景。[结论]该研究可为宿553在黄淮南片麦区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河南农业科学》2004,(8):24-24
20 0 3~ 2 0 0 4年度国家黄淮麦区小麦区域试验总结会于 2 0 0 4年 7月 2 5~ 2 7日在江苏省淮安市召开。来自中国农科院的有关专家、黄淮麦区南片和北片水地区域试验承试单位、育种单位、种子企业等约 12 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国家黄淮麦区小麦区域试验主持单位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主办 ,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承办。会议由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赵虹研究员主持 ,全国农技服务中心良繁区试处邱军同志、江苏省种子站周春和站长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在公平、公正、科学、高效的原则下对品种进行了合理评价 ,认为黄淮南片中间试验中表现较好的…  相似文献   

8.
国审小麦新品种淮麦25的性状研究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麦25号是利用矮败小麦冬春轮回选择群体选育出的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05年-2007年度参加黄淮南片冬水组B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比对照品种新麦18增产7.61%;2006年-2007年度参加黄淮南片冬水组B组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新麦18增产7.2%。该品种半冬性,较耐倒春寒,耐高温,灌浆速度快,熟相好;高抗秆锈病,中抗纹枯病,中感条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蛋白质(干基)13.4%,湿面筋26.5%;适合在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山东省菏泽地区的中高肥力地块作早中茬种植。  相似文献   

9.
为了促进国审小麦新品种周麦27在安徽省的推广应用,该文根据周麦27于2009-2012年在安徽省参加国家黄淮南片麦区冬水组的试验结果,对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和生产表现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表明,周麦27号的产量三要素协调、丰产潜力大,综合抗性较为全面,适宜在安徽省北部麦区推广种植。并提出了周麦27号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黄淮南片麦区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数据参考,通过对2003-2013年黄淮南片麦区的国审小麦品种的产量3因素、容重及其亲本来源进行搜集分析,结论如下:黄淮南片麦区国审小麦品种主要特征是成穗数约630万/hm2,穗粒数约35粒,千粒重45 g,容重约800 g/L;适当减少穗粒数,可以提高成穗数、千粒重和容重,对产量和品质潜力的进一步挖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2003-2013年在黄淮南片麦区国审小麦亲本中,周麦9号、新麦9号、豫麦18、周麦13和周麦16被用作亲本次数5~8次,可以被认为是骨干亲本。  相似文献   

11.
对安徽省1995 ~1997 年度淮北片春性组小麦区试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皖麦37 号产量三要素协调,是一个既丰产又稳产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参加2014—2018年度黄淮南片小麦区域试验的293个参试品种(系)的籽粒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籽粒容重的变异系数较小,年际间差异小;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说明近年来黄淮南片育成小麦品种在注重产量的同时,蛋白质和湿面筋的含量也在提高;稳定时间的变异系数最大,不同品种(系)在不同年份差异较大。黄淮南片2014—2018年度区试品种(系)以中筋品种为主,其次为强筋、中强筋,没有弱筋品种(系)。因此,当前黄淮南片小麦品质改良的重点是稳定时间的改良、各品质性状平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徐州8785是本所1981年用徐州21号作母本、郑州761作父本杂文选育而成.一、产量表现1990~1991两年同时参加徐州市和江苏淮北片小麦品种区试.徐州市两年试验,平均亩产347.9kg,较对照品种徐州21号增产7.3%,达显著水平.淮北片两年试验,平均亩产365.5kg,较对照济南13增产11.8%,达极显著水平.1992年淮北片小麦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01.1kg,较对照徐州21号增产2.3%.1990~1992连续3年参加黄淮南片区试,平均亩产421.1kg,比对照豫麦7号增产22.6%,达极显著水平;比徐州21号增产3.7%,增产不显著.3年共57点次试验有42点次比对照增产,占试点总数73.7%.  相似文献   

14.
杨杰  苏霞 《现代农业科学》2008,(11):35-35,46
皖麦53系宿州市农科所以豫麦29为母本,皖麦19为父本经有性杂交育成的高产小麦新品种,先后参加了安徽省小麦联合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表现突出,通过国家级审定。详细阐述了其特征特征和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偃高21是以(周麦16×豫麦49)F2为母本、豫麦18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丰产、早熟、广适小麦新品种,201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2014-2015年参加黄淮南片春水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6.6 kg,较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7.9%;2016年参加黄淮南片春水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7.5 kg,较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6.4%。适宜黄淮南片广大麦区中高肥地中晚茬种植。  相似文献   

16.
从市场需求谈新麦9号利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麦9号是河南省新乡市农科所用百泉3047-3×内乡82C6杂交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系.1997~1999年参加河南省小麦品种超高产冬水组区试,连续2年表现优异.1998年秋同时破格推荐参加河南省高肥组生产试验和黄淮南片冬水组区试,均表现突出.在黄淮麦区多点大面积示范也表现出众.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全面了解国审小麦新品种连麦2号的育种价值和生产特性。[方法]以2002~2005年度黄淮南片小麦和江苏省区域试验的结果为依据,通过产量、变异系数和适应度对该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广适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国审小麦新品种连麦2号具有丰产、稳产、抗逆、广适的特点,其群体结构合理,在较高肥水力水平下产量表现良好。[结论]连麦2号在黄淮南片麦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驻麦328的产量、品质以及抗病性等情况,本研究结合2015-2016和2016-2017年度国家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和2016-2017年度国家黄淮南片水地组生产试验的汇总数据,利用方差分析、高稳系数和适应度等方法对驻麦328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病性以及品质特性进行了全面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驻麦328在2015-2016和2016-2017年度国家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和2016-2017年度国家黄淮南片水地组生产试验中的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偃展4110的产量(P﹤0.05),显示出较好的丰产性;(2)驻麦328在2015-2016和2016-2017年度国家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和2016-2017年度国家黄淮南片水地组生产试验中的高稳系数均高于对照偃展4110,显示出较好的稳产性;(3)驻麦328在2015-2016和2016-2017年度国家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和2016-2017年度国家黄淮南片水地组生产试验中的适应度分别为100%、95.5%和100%,显示出较好的适应性。(4)驻麦328拥有较好的条锈病(中抗/中抗)和叶锈病(高抗/中抗)抗性,可作为绿色优良品种进行推广应用。(5)驻麦328是中筋小麦品种,适用于面条、馒头、包子等传统面制食品的制作。本研究可以为驻麦328在黄淮南片麦区的合理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9.
阜麦936     
阜麦936由安徽省阜阳市农科所育成,安徽天禾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销售.2002~2005年参加黄淮南片区域试验和牛产试验,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主栽高产品种产量差异与产量构成、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关系,对于通过选育优良品种,进一步优化养分管理和栽培措施,缩小产量差,以指导我国主要麦区小麦的高产优质生产。【方法】于2016—2017年度在我国黄淮北片、黄淮南片和长江中下游3个主要冬麦区进行田间试验,种植各麦区主栽高产品种,研究高产小麦品种产量差异及其与干物质累积、产量构成和氮磷钾吸收利用之间的关系。【结果】黄淮北片、黄淮南片和长江中下游麦区籽粒产量均存在较大差异,分别介于7 751—8 702 kg·hm-2、7 302—8 413 kg·hm-2、5 554—到6 294 kg·hm-2。各麦区品种高产的原因不同,黄淮北片麦区,高产品种具有高的地上部生物量和收获指数,穗数也是高产的原因;黄淮南片麦区高的收获指数和穗粒数是高产的关键;长江中下游麦区高产的主要原因是高的收获指数和千粒重。黄淮北片麦区,高产品种有低的籽粒含氮量和需氮量以及高的氮生理效率;黄淮南片麦区,高产品种茎叶含磷量和需磷量较低,但磷生理效率和茎叶含钾量较高;长江中下游麦区,高产品种的籽粒含钾量低,籽粒含磷量和茎叶含磷钾量高,地上部氮磷吸收量高,磷生理效率低于而需磷量高于对照品种。【结论】总体来看,黄淮北片麦区鲁原118、黄淮南片濮麦168、长江中下游麦区华麦7号等具有较好的产量表现;在我国主要麦区,地上部生物量和收获指数仍是高产的关键,同时提高地上部养分吸收利用和养分收获指数,才能提高生理效率,降低养分需求量,实现小麦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