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双孢菇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孢菇栽培是一项比较难以驾驭的生产技术。文章结合栽培实践,从建棚、配料、堆料、进棚、发菌、覆土、出菇、越冬等环节总结了一整套完整的生产技术,在提高双孢菇单位面积产量、品质上有许多独到的技术方法,便于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双孢菇栽培原料广泛,栽培技术简单易掌握,通过菇房和栽培季节的合理选择,抓好堆料、播种、覆土,出菇管理等环节,在天水地区便可实现周年栽培。  相似文献   

3.
贾乾义 《食用菌》2002,24(5):31-31
1 栽培季节 根据杏鲍菇生长发育的条件及杏鲍菇不同季节的市场价格变化,我们认为,北方各省出菇时间应安排在春、秋两季。春季,华北地区在3~4月出菇较佳,东北地区安排在9~10月出菇。在栽培实践中,应根据这个出菇时间来确定菌棒与菌种的制作时间。目前,北方许多地方将出菇时间安排在12月至翌年2月,此时不但受福建、浙江产菇季节的影响,杏鲍菇价格较低,且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不适合出菇,管理非常不便。北方各省杏鲍菇生产大多采用塑料大棚,这个季节不生火加温,难以达到杏鲍菇生长对温度的要求,但生火湿度很难把握,不通风又易出畸形菇,通风湿度和温度又很难保持正常,所以各环境条件相互影响,很难进行正常出菇管理,在生产上易造成经济损失。2 菌棒生产 笔者认为应注意两个问题。①培养料含水量:许多栽培者认为,料的含水量越大,产量越高,二潮菇的产量  相似文献   

4.
林地栽培食用菌可以有效利用树林的空闲土地,而且散光遮阴、保温保湿的林下环境正好适合食用菌的生产.同时,根据我们几年来的示范推广经验,夏初、夏末林下气温比大田气温低3~5℃,通过在树行间搭建中棚或小棚栽培双孢菇,并采取早播、晚收等措施延长生产周期,能显著提高产量.林下栽培双孢菇一般在7月中旬堆料,8月份下种,9月中旬出菇,这样可赶在国庆节前上市,正好是市场食用菌供应短缺季节,价格好、栽培效益高.  相似文献   

5.
周瑞岭  王敏  庄永法 《蔬菜》2005,(1):23-24
双孢菇生产的传统技术以稻麦草为主原料,而我地随着机械化收割及秸秆还田面积的扩大,稻麦草的供应量越来越少,限制了双孢菇的生产。为了解决双孢菇生产过程中原料短缺的问题,几年来我们通过不断探索,反复试种,成功地摸索出了双孢菇有机生态型回归自然栽培新技术,该技术解决了稻麦草供与求的矛盾,简化了操作程序,使双孢菇由秋季栽菇变为舂、秋两季周年化生产,种植成本降低了30%~50%。  相似文献   

6.
双孢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可充分利用玉米秸秆、畜禽粪便等进行生产,经济效益较好。在陕西宝鸡地区,春菇一般适宜山区种植,春节前后堆料;秋菇适宜川塬种植,在11月份堆料。现根据当地生产经验,将双孢菇无公害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一般食用菌生产用的栽培料都是在室外堆置发酵,经几次翻堆后直接应用,但这种方法既不能把栽培料中的养分充分利用,又不能有效杀死料中的病菌和害虫,造成了栽培料的浪费。笔者通过多年实践,摸索出了食用菌栽培料二次发酵技术,在生产中推广后取得了较高的收益。现以双孢菇栽培为例,将该项技术介绍如下:1技术要点堆肥的主料有麦草、玉米芯、棉籽皮及畜禽粪便。辅助料有石灰、石膏、磷肥、油渣、尿素等。菇棚长40m,宽8m,高3.2m,覆盖黑色薄膜。陕西关中地区于8月上旬,按常规方法将栽培料在室外堆置12~14天,每隔3~4天翻堆1次,完成初次发酵。此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笔者进行了废料(平菇)袋栽双孢菇分期分批出菇探索。该技术一改传统双孢菇床栽为袋栽生产方式;改集中一次出菇为根据市场供应状况分期分批多次出菇。依据市场菇价选择较理想的出菇时间和根据气候条件安排出菇地点,进行夏季反季节生产。在实际应用中已显示出其诸多优越性及较理想的经济社会效益。该技术已为我市多家大户菇农应用,深受欢迎。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双孢蘑菇袋料高产栽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贵阳 《食用菌》2004,26(6):25-26
双孢蘑菇以它营养丰富,鲜嫩可口,风味独特而成为市场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品种之一。目前,川东地区双孢蘑菇的栽培方法同国内其它地区的栽培方法一样,沿用堆料、翻料、前后发酵,床式栽培出菇技术。这一栽培模式在堆料、发酵、翻料上时间长,用工量大,出菇时间相对集中在春秋季,鲜菇市场淡旺季现象严重,价差特别大,从而促使我们从栽培季节、栽培方法,高产高效等技术上进行探索。2002年10月,笔者进行了双孢蘑菇袋料高产栽培试验,现将这一结果报告于后,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代料香菇夏季栽培,把出菇时间安排在6~10月,是根据市场需要,错开生产季节,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新的香菇生产方式。香菇系高温养菌低温变温结实的大型真菌,其生理特性决定了夏季栽培与常规栽培有一些不同点,根据我市几年来栽培试验及1990年大面积推广的经验教训,香菇夏季栽培应注意以下几个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冀宝营 《蔬菜》2014,(8):60-62
利用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菇既充分利用了资源,又促进了农民增收。一般在8月上、中旬建堆,9月上旬播种,10月至翌年5月出菇。从菇棚消毒、原料处理及建堆、播种、发菌、覆土、出菇管理等方面对该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通过近3年引种试验示范,总结提出大球盖菇发育起点温度为8℃,按日均气温·料温,评估出从堆料播种到出报信菇的有效积温为1 000℃。依据有效积温管理公式W=∑(T-t)×d倒推安排与当地适温雨季吻合的出菇期,因地制宜科学安排播种期;介绍根据气温选择生料栽培或发酵料的栽培模式。建议秸秆种菇后菇渣还田,以利于促进土壤物质有机转化。  相似文献   

13.
杨瑶华 《蔬菜》2024,(2):56-59
为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结合昌邑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和食用菌栽培技术特点,通过试验与生产实践,在总结分析双孢菇栽培技术关键点的基础之上,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双孢菇绿色栽培技术,具体技术要点包括:合理配方、严格发酵,保证基质质量,为绿色栽培打好基础;同时做好播种及发菌管理,适当、合理覆土,采取正确的出菇管理措施,合理调控出菇环境,及时采收等环节,最终可以产出绿色、优质的双孢菇产品,达到良好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4.
马生发 《食用菌》2010,32(1):68-69
通过对5种双孢菇栽培设施的垄栽比较表明:半地下式地槽产量最高,达到10.18kg/m^2,其次为日光温室达到9.37kg/m^2.半地下式地槽夏季出菇产量不受外界高温的影响,北方窑洞虽然保温效果较好,但不适宜种植双孢菇。  相似文献   

15.
双孢菇秋季出菇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生敬 《蔬菜》2014,(5):72-74
介绍了双孢菇的特点、菇房建造技术、培养料堆制与发酵技术和秋季双孢菇栽培管理技术。双孢菇秋季栽培应重点做好菌丝生长管理和出菇管理,出菇后加强水分、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管理,从而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种植。  相似文献   

16.
双孢蘑菇一般均采用发酵料床栽方式,棚内出现病虫害不易控制,特别是安排在前半年(4-6月)出菇的菇棚因棚内高温高湿病虫害很难防治,严重影响产量品质。一年中前半年为双孢菇淡季,价格颇高。为此,近年来,我们摸索用发酵料袋栽双孢菇,已取得十分理想成效。现将这一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吴英春 《食用菌》2013,35(1):49-50
目前金针菇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特别是工厂化产生大量废料到处堆积,综合利用效率不高,甚至对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介绍用金针菇废料栽培双孢菇的技术要点,主要包括废料收集与栽培配方,原料的堆制发酵,播种、发菌、覆土,出菇管理等重要环节,是金针菇废料再利用的一种很好方式.  相似文献   

18.
介绍一种生料和发酵料配合使用的半生料大田栽培大球盖菇技术,包括生产季节安排和对菌种要求,栽培前的大田和栽培料的处理,铺料、播种,发菌管理,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技术环节。栽培主料无需发酵,就能使菌丝快速生长,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9.
陶凤莲 《食用菌》2006,28(2):51-51
近年来青海省日光温室双孢菇栽培面积迅速扩大。但在双孢菇栽培中,易产生薄皮菇,影响双孢菇商品品质,影响菇农效益。因此,在生产中如何防止形成薄皮菇是提高菇质。提高商品率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冀宝营 《食用菌》2014,(4):58-59
<正>近年来北方地区双孢菇栽培发展很快,但是不少地方产量不稳、单产不高。笔者从2010年开始根据本地的气候特点和双孢蘑菇的生物学特性,利用杏鲍菇栽培废料栽培双孢蘑菇,取得了显著效果。在朝阳地区7月下旬料发酵,8月中旬播种,9月中旬至11月中旬出菇。选用双孢蘑菇品种AS2796,每平方米投料30 kg,产菇每平方米可达到15 kg以上。该技术具有成本低,时间短,效益高等特点。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