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优质杂交稻丰产栽培技术示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推广优质稻品种,促进我县水稻生产健康发展,4年来,在现有杂交籼稻组合的基础上,提出了优质杂交籼稻高产栽培应坚持旺根、壮苗、早发、适群体、全程稳健生长的栽培措施。并按不同海拔高度、土壤肥力、气候条件等,组装配套成7000、8000、9000kg/hm^2以上3个产量层次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稀植、留营养枝对杂交棉豫杂35通风透光特性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8万株/hm^2并留3个强势营养枝,2.1万株/hm^2并留2个强势营养枝和2.4万株/hm^2并留2个强势营养枝比1.5万株/hm^2并留3个强势营养枝的棉花,群体叶面积动态及中下部透光合理,干物质积累多,群体开花量大,单位面积结铃数显著增加,皮棉产量增加9.5%~10.5%,达到显著水平。而在1.8~2.4万株/hm^2密度范围内,棉花产量差异不显著。说明在高产条件下,杂交棉豫杂35密度弹性大,密度可由目前的(2.25~3.00)万株/hm^2降低到1.80万株/hm^2。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三角强化栽培(SRI)产量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3个不同熟期的杂交水稻组合,采用强化栽培(SRI)与“三角丛植”方式和超高产施肥的集成技术,在贵阳(海拔1140m)的试验结果与常规栽培(CK)的结果比较,有效穗和颖花数增加达极显著。早熟组合黔两优58产量达11437.5kg/hm^2,比CK增产14.66%;晚熟组合汕优63产量为10717.5kg/hm^2。比CK增产10.52%;中熟组合金优431产量达12837.0kg/hm^2超高产水平。为贵州杂交水稻提高单产初步探索出一条有效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密度对江西车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以及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8.0-13.6422万株/hm^2范围内,车前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加;超过13.6422万株/hm^2,则产量呈下降趋势。通过二次曲线拟合得出车前高产栽培最适密度为13.6422万株/hm^2。  相似文献   

5.
“金丰”是由92冬繁2/92冬繁1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熟晚粳良种。其特点是产量高而稳,一般产量8.5~9.0t/hm^2,高产栽培可达10.5t/hm^2以上;米质优,食味佳,经检测其9项指标达国家优质米一级标准,2项为二级标准;抗稻瘟病且抗谱广;它既能育秧栽插,还能用于直播栽培。是一个单晚和双晚兼用型品种。目前正在推广之中且面积迅速扩大。  相似文献   

6.
杂交中稻高产品种灌浆期的库源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5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灌浆期的库源特征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齐穗期和成熟期的LAI、地上部干物重均分别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齐穗期消光系数、LAI衰减率分别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库大源足是高产品种的重要特征。高产品种每hm^2产量9000kg以上的库源特征为:齐穗期的LAI6.5-7.0,成熟期的LAI3.5-4.0,成熟期的生物产量每hm^218750kg左右,每hm^2颖花数37500万朵以上,齐穗期叶粒比1.7cm^2/粒左右。  相似文献   

7.
针对制约天水市贫困山区马铃薯高产优质栽培中存在的问题,以播种密度、农家肥和化肥施用量为主因素,以本所脱毒马铃薯品种175为供试品种,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进行试验并建立了产量和商品率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寻优得出175产量达2.89万kg/hm^2的高产高效栽培农艺措施为密度8.19万株/hm^2,施农家肥1.14万kg/hm^2、马铃专用肥284.1kg/hm^2;商品率达72.4%的农艺组合为密度6.51万株/hm^2,施农家肥3.90万kg/hm^2、马铃薯专用肥405.0kg/hm^2。  相似文献   

8.
后季稻旱育抛栽不同密肥条件下生长发育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密度、肥料二因素不同处理组合随机区组比较试验,对后季稻旱育抛植栽培方式在不同密度和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生育进程、茎蘖动态、叶面积变化、干物质积累等发育特点,以及植株性状、群体质量、穗粒结构和产量表现等进行研究,为制定合理的密肥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最佳密肥组合为基本苗240.0万/hm^2和施N量255.0kg/hm^2,在此条件下群个体发育协调,群体结构合理,利于高产形成。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湘晚籼13号在醴陵市的生育特性表现及其高产栽培的生育进程与群体产量结构。其无公害高产保优栽培的关键技术是控制在8月中旬孕穗,以利形成大穗;插足基本苗150万苗/hm^2;在田间每3—4hm^2设置一盏杀虫灯,诱杀害虫;实施全程化控;晒谷时匀摊翻晒、厚度以12.5—15.0kg/m^2为宜。  相似文献   

10.
不同播量对中筋小麦扬麦11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里下河地区中筋小麦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A、B、C、D、E5个处理(播种量依次为60、90、120、150、180kg/hm^2),研究不同播量对扬麦11号穗粒结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处理C单产最高,达441.8kq,比最低产量高65.34kg。扬麦11号高产的播量约为120kg/hm^2。各处理的有效穗数分别为22.1万、23.4万、25.7万、25.9万、26.3万。处理A的群体总实粒数最小,为14851.2万/hm^2;处理C的千粒重最高,为41.93g,处理E的千粒重最低,为39.47g,其余各处理的千粒重均在40g以上。处理A群体的平均穗长为10.32cm,比处理E群体的平均穗长长0.82cm。在播量为120kg/hm^2时成穗率最高,达45.73%;播量为180kg/hm^2时成穗率最低,为34.07%。[结论]不同播量对产量影响显著,产量随着播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  相似文献   

11.
先玉335适宜栽培密度与性状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寻求先玉335合理的种植密度,明确种植密度对玉米性状指标的影响。[方法]以优质高产豫凑型玉米品种先玉335为试材,采用大垄双行种植方式,设4种种植密度(6.75万、7.50万、8.25万、9.00万株/hm^2),研究不同密度对产量及其相关性状指标的影响。[结果]在大垄双行种植备件下,先玉335的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加大呈降低趋势,在6.75万株/hm^2密度时,产量较高,玉米群体具有合理的株高和冠层结构,棒三叶叶绿素相对含量也较高。对株高、穗位高度以及LAI垂直分布的研究表明,该试验条件下,种植密度的增加会使玉米群体的抗倒伏能力降低,单株叶面积减少,群体LAI有所增加,LAI最大值出现的层次有所上升,玉米群体适宜高产的LAI在5.7左右。[结论]在试验条件下,先玉335适宜的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IAI最大值出现的层次随着密度的增加上移。  相似文献   

12.
在宁夏引黄灌区间、套种条件下,以中单9409为材料,以掖单13号为对照,通过肥、密二因子设计,研究中单9409的产量潜力,获取高产的肥、密措施以及在高产条件下的群体调控指标。结果表明:中单9409最高产量潜力为7513kg/hm^2;相同肥、密条件下,较对照掖单13号减产3.66%;适宜的高产肥、密方案为:播种密度为6.0-6.6万株/hm^2,全生育期追施悄素量为478.4-600kg/hm^2,相应的产量为7107-7263kg/hm^2。同时还对生育过程中面积系数、干物质积累、决量构成等生理、光合指标进行了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13.
Y两优372在攸县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攸县于2007年引进Y两优372作杂交晚稻栽培试种成功,2008年示范种植500hm^2,表现高产、稳产、抗病性强、抗逆性好、适应性广、米质优良,2年产量8.95-937t/hm^2,比V46增产11.8%-15.2%。采用的高产栽培技术主要有:培育多蘖壮秧、构建丰产群体、控施分蘖肥、巧施穗肥、科学管水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清水河流域固海扬黄灌区春小麦模式化栽培试验结果分析,认为该区的光、热、水及土壤养分有利于春小麦密植高产。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提出春小麦产量8400kg/hm^2的高产栽培最优农艺措施为:播种量556.0-691.5万粒/hm^2,施氮量210.2-285.2kg/hm^2,施磷量114.1-168.3kg/hm^2。该措施经大田生产示范验证,有大面积均衡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春夏棉间作复合群体中,早熟品种中棉所27密度27以8.0万株/hm^2,中熟品种苏棉8号密度以4.5万株/hm^2为宜,两品种合计群体密度12.5万株/hm^2,皮棉产量合计1710.1kg/hm^2,在不同的密度配置处理中最高。  相似文献   

16.
试验采用单因素的随机区组设计,探讨研究了杂交油菜黔油20号在贵州省遵义县海拔900m地区的最佳群体结构,试验表明,不同移栽密度显著影响油菜产量,密度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以移栽9.0-10.5万株/hm^2产量最高,达2625-2970kg/hm^2。  相似文献   

17.
对超级杂交稻新组合P88s/0293在高产攻关栽培及不同栽培方法和不同施肥量情况下的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级杂交稻新组合P88s/0293在常德市作一季晚稻栽培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小面积示范(4.67hm^2)平均产量达11.07t/hm^2;不同栽培方法的产量不同,抛秧的产量最高,宽窄行移栽的产量次之,等行距移栽的产量最低;不同施肥量的产量也不同,每公顷基肥750kg复合肥加375kg碳铵的产量最高,每公顷750kg复合肥加225kg碳铵的产量次之,每公顷只施750kg复合肥的产量最低,且产量(y)与施氮量(x)呈正相关(r=0.980)。  相似文献   

18.
多抗,高产,优质高梁杂交组合京农2A/8385是平凉地区农科所于1991年引进高梁雄性不育系京农2A作母本,自育高梁雄性不育恢复系8385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经多年多点试验示范,平均产量9786.0kg/hm^2,比对照品种晋杂11平均产量7998.5kg/hm^2增产22.4%。生育期135d左右,属中晚熟品种,高抗高梁黑穗病3号生理小种,自然条件下无高梁病害发生,经甘肃省农科院测试中心化验分析,籽粒含淀粉75.05%,蛋白质8.08%,赖氨酸0.25%,单宁0.74%.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杂交抗虫棉超高产生产最佳技术经济途径,自1999年以来,我们开展了杂交抗虫棉株型改造栽培配套技术的研究。经大面积示范,其产量较常规生产分别增16.8%、154%。综合效益平均每hm^2增加3123.2元。  相似文献   

20.
在临夏川塬灌区进行的玉米不同覆膜栽培方式增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全膜平作覆盖栽培玉米的经济产量、产值和纯收入较半膜垄覆盖栽培(CK)分别增产10.8%、2740.7元/hm^2和2440.7元/hm^2,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其增产机理是全膜平作覆盖栽培较半膜垄覆盖栽培(CK)10cm处土层地温提高0.2℃,0cm~20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