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杂色鲍与九孔鲍消化酶活力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勃 《水产学报》2003,27(2):119-123
对人工养殖的、不同体长的杂色鲍与九孔鲍消化酶活力大小进行了研究。酶学分析表明,无论是杂色鲍还是九孔鲍,其纤维素酶随着鲍的体长的增大活性逐渐增强;淀粉酶随着其体长的增大活性逐渐减弱;脂肪酶活性均很小;九孔鲍的纤维素酶活力和淀粉酶活力均大于相同体长的杂色鲍。  相似文献   

2.
鲢、鳙蛋白酶、淀粉酶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运用酶动力学方法研究了鲢、鳙的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分布。鲢、鳙的蛋白酶活性在肝胰脏中最强,脾脏中也较强,而在胆汁中未测出。该酶活性在肠粘膜的第Ⅱ段最大,第Ⅰ段向第Ⅱ段递增,第Ⅱ段向肠后端递减,但第Ⅴ段的该酶活性比前段要高些。鲢的淀粉酶活性分布规律与上述情况相似,但鳙的淀粉酶活性在肠粘膜各段中由前向后呈递减趋势,并以第Ⅰ段为最大。在相同的器官组织中,鳙蛋白酶活性高于鲢,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淀粉酶活性则相反。这两种鱼的蛋白酶活性适宜pH为8.0~8.5,淀粉酶活性在pH7.5时最适。在鲢的肠内容物中发现有纤维素酶活性,但在肠粘膜中未检出该酶。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规格黑脊倒刺鲃在不同梯度的pH值的条件下,黑脊倒刺鲃的消化酶活性的强度及C1—对其肠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酶、淀粉酶的酶活性随着pH的升高先增强后减弱。其中,肠和肝胰脏的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8.77和7.8,肝胰脏和肠淀粉酶的最适pH值都是7.0。蛋白面活性:肝胰脏<肠;淀粉酶活性:肝胰脏<肠。随鱼体的生长,其相应消化器官的蛋白酶活性下降,而淀粉酶活性上升。氯化钠起到激活的效果,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从酶学分析的角度研究温度、pH值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消化酶稳定性及其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在30~50℃分别保留相对酶活力达82%、87%和90%以上,蛋白酶相对酶活力在pH值6.0~9.2达71%以上,淀粉酶相对酶活力在pH 5.8~9.0达75%以上,纤维素酶在pH值3.6~7.0保留相对酶活力达70%以上,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蛋白酶活性顺序为前肠>后肠>中肠,淀粉酶活性顺序为中肠>前肠>后肠,纤维素酶活性顺序为后肠>中肠>前肠.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获得较大活性的部位分别分布在前肠、中肠和后肠,其最适温度分剐为25~30℃、35~40℃和20~25℃.在不同的pH值条件下,蛋白酶活性顺序为中肠>后肠>前肠,淀粉酶活性顺序为后肠>中肠>前肠,纤维素酶活性顺序为后肠>前肠>中肠.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获得较大活性的部位分别分布在中肠、后肠和后肠,其最适pH值分别为7.6~8.4、6.4和3.6~4.8.表明消化酶对热和pH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蛋白酶、淀粉酶在适宜条件下具有较大酶活力.  相似文献   

5.
皱纹盘鲍蛋白酶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蕙萍 《水产学报》1997,21(2):129-133
利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测定了2-3cm的皱纹盘鲍的蛋白消化酶的最适温度、最适PH以及11种金属离子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适温度50℃下的活化能为4.89×10×4J/mol;最适PH为2.60和5.00。对其最适PH值的分析表明:皱纹盘鲍存在有胃蛋白酶,且活性颇高。  相似文献   

6.
不同生长时期中国对虾蛋白酶、脂肪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对中国对虾生长各阶段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变化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利用。结果表明,从中国对虾生长与消化酶活性的关系可将其分为两个生长阶段。第一阶段,体长在2.55─10.11cm间(饲养时间为6月8日至8月27日),在这一时期随着个体增大蛋白酶,脂肪酶活性不断升高。9月份对虾消化酶活性趋于下降,构成了在养殖后期消化功能趋于减弱的第二阶段。进入繁殖期的对虾与个体大小相似的生长期对虾相比较,不同组织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差别情况不同,但总趋势是性腺发育的对虾蛋白酶、脂肪酶活性强于生长期对虾,海捕越冬亲虾蛋白酶、脂肪酶活性高于人工养殖越冬亲虾。  相似文献   

7.
黄颡鱼蛋白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研究了不同pH值和温度条件下黄颡鱼蛋白消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pH2.2~8.2时,随pH的升高,胃蛋白酶活性逐渐降低,在肝胰脏、前肠、中肠、后肠蛋白酶的最适pH分别为7.4、7.4、7.8、7.8;温度可显著影响蛋白酶活性,胃蛋白酶、肠道蛋白酶及肝胰脏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分别40℃、40℃和30℃,在最适温度及同等温度条件下,胃蛋白酶活性高于中肠、前肠、后肠和肝胰脏。  相似文献   

8.
温度和pH值对泥鳅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不同温度及不同pH条件下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肠道中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结果表明,随温度、pH的升高,三种酶活性的变化均表现为先增高后降低。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50℃、50℃、40℃,最适pH分别为7.0、7.0、7.5。  相似文献   

9.
唐黎  王吉桥  许重  程骏驰 《水产科学》2007,26(5):275-277
测定了刺参耳状幼体、樽形幼体、五触手幼体、稚参、3种规格幼参和成参[体质量分别为(82.349±1.532)g、(147.639±2.031)g和(179.866±1.609)g]消化道中蛋白酶、淀粉酶、褐藻酸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耳状幼体至樽形幼体蛋白酶活力下降,之后,快速上升。稚参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幼体。相反,从耳状幼体至稚参,淀粉酶的活力逐渐升高,至稚参达最大值。幼体期褐藻酸酶逐渐上升,至五触手幼体达峰值,然后下降,稚参降至最小值。幼体纤维素酶活性一直很低,变化不大,但稚参的纤维素酶活性增强。幼参和成参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随着个体发育而逐渐上升,而褐藻酸酶的活性却随着个体的生长而缓慢下降,稚参达最小值。成体的纤维素酶活性低而稳。4种消化酶中,蛋白酶活力最高,纤维素酶最低。  相似文献   

10.
皱纹盘鲍淀粉酶和褐藻酸酶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杨蕙萍 《水产学报》1998,22(4):345-351
利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测定了2~3cm的皱纹盘鲍(HaliotisdiscushannaiIno)的淀粉酶和褐藻酸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以及11种金属离子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温度分别为30℃、35℃,最适pH分别为6.24、7.19,在最适温度下的活化能分别为5.03×104J/mol和1.33×104J/mol;皱纹盘鲍的三种主要消化酶的活性依次为:褐藻酸酶>蛋白酶>淀粉酶。Cu2+、Hg2+、Ag+、Pb2+对淀粉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他离子则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又以Mn2+、Ba2+、Ca2+三种金属离子尤为突出,其促进作用比对照组高一倍以上。而对褐藻酸酶,Zn2+、Ag+、Hg2+、Li2+、Ba2+具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他离子则没有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九孔鲍性腺发育过程中消化酶活力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酶学方法研究了性腺发育过程中九孔鲍肝胰腺和消化道中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力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雌、雄九孔鲍各消化酶活力均随着性腺发育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在性腺发育早期和晚期酶活力较低,在性腺发育中期酶活力显著升高,且均在成熟前期达到最高值。九孔鲍繁殖期各消化酶的活力分布存在器官特异性和性别差异,九孔鲍的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力在各性腺发育期均表现为肝胰腺消化道,雌鲍雄鲍。同种消化器官内各消化酶的活力也存在差异,雌、雄九孔鲍繁殖期肝胰腺和消化道内各消化酶的最大活力均为: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  相似文献   

12.
饲养密度对银鲳幼鱼增重率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饲养密度对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5.33±0.07 g)增重率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共设4组饲养密度,分别为5、10、15、25 ind.m-3,依次编为D1、D2、D3、D4组,实验周期为60 d。研究结果显示,饲养密度对银鲳幼鱼的增重率具有显著性影响,4组密度组中以D3组银鲳的增重率最高,且均显著高于其它3组密度组(P<0.05)。最高密度组(D4组)的增重率与D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的增重率均显著高于D1组(P<0.05)。4组密度组间银鲳胃蛋白酶活性并无显著性差异,但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则在不同密度组间呈现出显著性差异。胰蛋白酶与脂肪酶活性均在D3组达到最高值,且均显著高于其它各密度组(P<0.05)。D3和D4组的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D1和D2组(P<0.05)。综合分析可知,饲养密度可显著影响银鲳幼鱼的增重率与消化酶活性,本实验条件下的适宜饲养密度范围内(15 ind.m-3左右),银鲳幼鱼具有较好的生长速度及较高的消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对虾幼体消化酶活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6,自引:3,他引:5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鲁青 《水产学报》1997,21(1):26-31
以酶学分析方法测定了中国对虾各期幼体几种消化酶活力,实验结果表明,在中国对虾幼体发育过程中,五种消化酶活力表现出四种变化模式,其中胃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活力逐渐增大,淀粉酶活力呈下降趋势,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力极微,在食性转换过程中,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和淀粉酶出现较明显的变化。中国对虾幼体消化酶活力对饵料中的营养物质有着明显的适应性,而且饥饿实验表明消化酶活力受个体发育的影响。作者认为中国对虾幼体消  相似文献   

14.
Crude enzyme extract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digestive glands of Pacific white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 (Boone), reared in oligotrophic well water and eutrophic shrimp pond water to compare digestive enzyme activ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pecific activities of serine protease, collagenase, amylase, cellulase, lipase and acid phosphatas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1) in pond water‐reared shrimp (PW shrimp) than in well water reared‐shrimp (WW shrimp). For most enzymes assayed, specific activity was more than two times higher in PW shrimp, and cellulase activity was over six times higher. In contrast, chitinase activit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01) in WW shrimp. Higher specific activity of most digestive enzymes in PW shrimp was probably due to natural productivity in the pond water that served as a source of organic substrates, and this increased activity may contribute to the growth‐enhancing effect of shrimp pond water.  相似文献   

15.
采用同日龄幼鲤在同一饲养条件下,连续测得38、76、114日龄时肝胰脏、肠道蛋白酶、脂肪酸和淀粉酶活性。结果表明:肝胰脏、肠道蛋白酶活性,肝胰脏淀粉酶活性随日龄增加而增加;38至76日龄时肠道脂肪酶、淀粉酶活性明显增加,76至114日龄变化不明显,而肝胰脏脂肪酶活性显著增加;38至76日龄时肠道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高于肝胰脏,114日龄时肝胰脏蛋白酶、脂肪酶活性高于肠道,淀粉酶活性与肠道接近。  相似文献   

16.
鱼类消化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类消化酶主要有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等几种,其活性随种类、生长阶段和健康状况以及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鱼类消化酶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使人们对诸如鱼类消化能力的大小、饵料需求及配比、消化酶对饵料的适应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指导优化水产养殖业中的饵料问题,为水产养殖业开创一个全新的局面,这也是鱼类消化酶研究的实际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7.
饲料蛋白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日增重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饲料蛋白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日增重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9种蛋白水平(25.21%、29.87%、35.03%、40.67%、45.47%、50.12%、55.29%、60.38%、64.85%)的等能微颗粒饲料(以D1-D9表示)饲喂稚星虫8周。结果表明,饲料蛋白水平对稚星虫的日增重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提高,稚星虫的日增重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在D5组达到最大值。对稚星虫消化酶活性的分析表明,稚星虫蛋白酶活性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上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在D6组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D1-D5组(P<0.05);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上升有显著降低的趋势(P<0.05),D9组稚星虫的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D1-D4组(P<0.05);D9组稚星虫脂肪酶活性显著低于除D8组外的其他各蛋白水平组(P<0.05)。以日增重为评价指标,稚星虫对饲料蛋白的适宜需求量为46.69%。  相似文献   

18.
东寨港翡翠贻贝、红肉河蓝蛤和光裸星虫消化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东寨港3种不同生长阶段几种大型底栖生物的消化酶活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淀粉酶、纤维素酶、脂肪酶和胃蛋白酶活力随着个体在不同底栖生物生长阶段中呈现出不同的变化:(1)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 Linnaeus)消化酶活力的研究结果表明,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力随着个体的生长不断增大。(2)红肉河蓝蛤(Potamocorbula rubromuscula Zhuang and Cai)的研究结果表明,淀粉酶,胃蛋白酶和脂肪酶活力随着个体的生长不断减小,纤维素酶活力随着个体的生长不断增大。(3)光裸星虫(Sipunculus nudus Linnaeus)的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活力随着个体的增大而增大,脂肪酶活力随着个体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9.
王春琳 《水产学报》2007,31(6):778-784
用扁藻、酵母和"鱼油 酵母"强化3种方式处理的卤虫无节幼体投喂黑斑口虾蛄幼体,对各组黑斑口虾蛄幼体消化酶活力和抗逆性差别分析。结果显示,经过"鱼油 酵母"强化的幼体对氨氮、福尔马林、饥饿和盐度的耐受性均强于对照组。经过扁藻和"鱼油 酵母"强化的第Ⅲ相幼体脂肪酶活力是对照组的3倍,经过酵母和"鱼油 酵母"强化的仔虾蛄幼体脂肪酶活力较高。在第Ⅲ相幼体中淀粉酶活力为扁藻>酵母>对照>"鱼油 酵母"强化,仔虾蛄中酶活力为扁藻>对照>酵母>"鱼油 酵母"强化。在酵母强化第Ⅲ相幼体和对照组仔虾蛄中纤维素酶活力最高。第Ⅲ相幼体对照组的胃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活力均为最高,而"鱼油 酵母"强化仔虾蛄幼体的胃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活力均高于对照组。黑斑口虾蛄幼体消化酶活性和抗逆性能力的变化趋势与其成活率、变态率、生长速度、EPA和DHA含量变化趋势相同,可以作为评价饵料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三疣梭子蟹幼体消化酶活力及氨基酸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鲁青 《水产学报》1997,21(3):246-251
在三疣梭子蟹幼体发育过程中,五种消化酶活力表现出三种变化模式,其中胃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活力呈上升趋势,而且在蚤状幼体Ⅰ期时就较高,淀粉酶活力逐渐减小,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力极微。氨基酸含量随幼体发育逐渐增加。必需氨基酸中以亮氨酸含量最高,色氨酸含量最低;非必需所基酸中含量最高者为谷氨酸,最低者为胱氨酸。同时单个必需氨基酸含量与必需氨基酸总量的比值(A/E)在幼体不同发展阶段略有差异,但基本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