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杉木缩顶病发病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杉木缩顶病及其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3.
柿果生理性病害顶腐病发病规律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广西、山西、陕西、云南不同树龄的涩柿品种‘恭城水柿’、甜柿品种‘阳丰’和‘次郎’为材料,调查柿果顶腐病发生时期、病害症状及落果时间,柿果顶腐病与果园立地、树龄、树势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柿果顶腐病发生在柿果膨大、转色期;发病部位在果实中上部;‘恭城水柿’和‘阳丰’柿果的病害始发部位是顶部果皮或少许皮下果肉,由外而内发病,而‘次郎’是内部果肉先发病,病害由内而外扩展。‘恭城水柿’、‘次郎’病果软化速度较快,‘阳丰’软化较慢,病果集中落果时间分别为症状初现后的15、20、35 d左右;树势弱的柿园发病重;‘恭城水柿’平地柿园较山地柿园发病重;‘次郎’、‘阳丰’病果率和树体结果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72、-0.895;‘阳丰’、‘次郎’病果比一般健果大,树冠上层发病较下层重,外侧发病较内部重。调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柿果顶腐病病因及制定防治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5.
枣缩果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张月英,焦荣斌,张冀珍,郝玉军(石家庄市林业局)(新乐市林业局)枣缩果病又名枣黑腐病。主要分布在我国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5省的红枣集中产区。枣缩果病是北方枣树的一种新病害,近10多年发生日趋严重,据在新乐市枣区调查,...  相似文献   

6.
沙棘干缩病发病规律及成因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杜汉君 《沙棘》2001,14(1):13-15
沙棘(Hippophae rhamnodes)干缩病发病有一定规律性,部位高度集中在阳面(南面、西南面、上面)且往往发生在树体的特定部位、整个群体发病呈突然的成批性,集中发生于夏末秋初高温多雨季节。这些规律性的表现,与沙棘至及病的病原菌的生物学物特性、遗传因素和生态因子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7.
太谷枣区枣缩果危害及发病规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缩果病在太谷县杨家庄、南张等产区普遍发生,以杨家庄发病最重,两年中主栽品种壶瓶枣最高发病率和发病指数分别达到73.60/和63.45。不同的品种对枣缩果病的抗病性不同,其中壶瓶枣发病最重,梨枣次之,赞皇枣和骏枣发病较轻。主要症状:病果果柄褐色或黑褐色;个小、皱缩、干瘦;病组织呈海绵状坏死,味苦,不堪食用。发病规律:7月下旬开始出现病斑,8月下旬至9月初进入发病盛期。  相似文献   

8.
枣缩果病 (ErwiniaJujubovora)又名铁皮病、黑腐病 ,是目前枣树生产中最重要的果实病害。该病在枣果白熟期开始发病 ,病果果肉变褐 ,味变苦 ,造成提前落果 ,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从 2 0世纪 80年代初开始 ,该病为害日趋严重 ,其发病快而集中 ,常常暴发流行。河北省每年由于该病导致病果产量损失 30 %~ 80 % ,有的地方甚至出现绝收。该病在河南、山东、山西、内蒙古、广西等省区也有发生 ,有的地方发生的也相当严重 ,已成为当前大枣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现介绍河北农业大学最新研究成果 ,以指导枣产区的生产。1 病…  相似文献   

9.
杉木球果炭疽病发病规律及种子损失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杉木球果炭疽病发生进程与气温和相对湿度有显著的相关性。经多元回归分析,回归方程y=0.34x_2-0.17x_1-19.7,相关系数R=0.5217>P_(0.05)=0.5132。发生期4月上、中旬,5月上旬为1年发病的最高峰,6月中旬出现第二次高峰,8月上旬基本停止发病。 分别对健果和重病果种子重量、千粒重和发芽试验比较,受害严重的球果种子重量损失31.75~40.65%,千粒重损失19.9~20.4%;种子室内发芽率损失17.0~74.5%;场圃发芽率损失29.8~54.2%。经方差分析,病、健种子重量和质量均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11.
牡丹红斑病发病规律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牡丹红斑病Cladosporium paeoniae Pass.是牡丹的重要病害。该文报道了山东境内特别是在菏泽牡丹栽培区的分布和危害、病原菌越冬方式和场所、病原菌侵入途径及潜育期、病害发生时期、病害发生与初侵染源、土壤酸碱度、牡丹不同品种等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近年在广东发现的杉木枯梢病是由二极霉引起的为害杉苗的严重病害,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试表明,分子孢子在水滴中萌发最好,20℃为萌发最适温度,菌线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0~30℃,并在pH3~7的范围内都生长正常,病菌入侵杉梢组织以伤口为主,潜育期2~4天,在合适条件下10~15天便可再次侵染,较强光照有助于刺激孢子产生,该病害在每年春季多雨季节开始发生,6~8月流行迅速,10月以后逐渐减轻,病菌可以菌  相似文献   

13.
湿地松流脂病发病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地松流脂病发病规律及防治研究徐锦才,卢桂兴,符德江(江西景德镇市枫树山林场333000)湿地松(Pinuselliottiienglm)原产美国东南部,1974年,我场开始引种育苗,分别于1975年、1976年在浮南分场、白虎湾林区造林102.47...  相似文献   

14.
枣缩果病发病规律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综述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枣缩果病病原及其发病规律和防治技术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为今后枣缩果病的研究与生产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枣缩果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枣缩果病又称黑腐病、铁皮病,俗称干腰、黑腰等,是一种严重危害枣树果实的病害。近年来,该病在枣树上的危害日趋严重,但目前对该病的病原及防治规律的报道不一,在生产上也未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法。此文是在沧州地区,通过多次调查研究,根据近年枣树管理实践得出的适合沧州地区生产实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枣缩果病发病过程及其致病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对太谷县的6处枣园的枣缩果病的发病过程及其致病因素进行专题研究。结果表明:枣缩果病的发生与枣果发育期、树龄、枝龄、树势、气象因子、立地条件、虫害、栽培条件及栽培品种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松落针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 ,在我国各地普遍发生 ,可危害油松、白皮松、樟子松等。油松是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主要栽培树种。 1992年避暑山庄首次发现松落针病 ,但不同地段轻重不同 ,发病严重的整株树冠均变赤褐色 ,提前落叶 ,影响生长。特别是对山庄古松保护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苹果花腐病发病规律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花腐病 Monilinia mali(Takahashi)Wetzel(Sclerotinia mali Takahashi)为真菌类病害,属于子囊菌亚门。是我省苹果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大秋、黄太平等。发病时一般可减产20~30×10~(-2),严重发病全园绝产,新梢枯死,影响下一年产量。据此1992~1994年在宁安市和依兰县的部分果园,对苹果花腐病的病害症状、发病条件进行了观察,同时进行防治对策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杉木幼苗期赤枯病(Pestalotia sp.,Robillarda sp.)又名尖枯病,是杉木苗培育中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在有利发病条件下,病情蔓延极速,2d之内即暴发成灾,严重侵害的杉木苗很快出现成片或成块坏死,感病植株呈赤褐色或紫褐色,形同火烧水烫一般。泾县白华林场近年来因赤枯病的严重发生而使杉木苗木生产遭受到较大损失。  相似文献   

20.
金丝小枣浆烂病发病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多年大量室内和田间试验与调查,研究了金丝小枣浆烂病病原菌仁果囊孢壳菌Physalospora obtuse对金丝小枣各器官和枣果的侵染、孢子萌发、越冬寄主、子实体形成规律和侵染率与降水量关系.结果表明,病原菌于6月上旬侵染枣吊、果柄,7月上旬开始侵染枣果,8月下旬为侵染高峰期,9月中旬为田间发病高峰期,前期侵染呈潜伏侵染状态.金丝小枣树皮、枣头、枣股及落果、落叶、落吊均为病原菌越冬场所,其中以落果为主.枣园周围杨树、榆树、刺槐、苹果、梨树、桃树亦为病原菌越冬寄主并传播病原菌造成危害.病原菌在越冬病枣果上可形成有性和无性繁殖体;当年病枣果形成分生孢子发生再侵染.8月中旬、下旬雨量大,是造成金丝小枣浆烂病大发生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