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保障区域粮食供需平衡和区域粮食安全提供参考,运用重心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模型和空间回归模型分析2002-2017年吉林省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时空动态格局变化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时间上,吉林省人均粮食占有量波动上涨,涨幅为89. 97%;空间上,吉林省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呈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高高集聚区分布在中西部平原台地区,低低集聚区分布在东部山地丘陵区; 2002-2017年,人均粮食占有量重心向北偏东32. 65°移动了7. 05 km。人均耕地面积和粮食单产是影响人均粮食占有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运用空间变异函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模型,分析1990年以来中国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变异特性和分维特征。结果表明:在总体空间格局上,中国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表现出较强的空间自组织性,热点区域在东北平原区积聚,东南沿海出现了新的冷点带,总体差异扩大;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空间连续性和自组织性增强,空间分异格局中的随机成份在降低,而由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结构化分异日益显著;从不同方向的空间变异格局看,东南—西北方向人均粮食占有量的空间差异较小,而南—北方向人均粮食占有量的空间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3.
粮食安全问题一直被我国各界所关注,人均粮食占有量是粮食安全度的重要体现.为了明确我国粮食安全状况,根据1997-2010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及引起其变化的各类驱动力数据,利用TFPW-MK趋势检验法和基于PLS的STIRPAT模型,定量研究了近14年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各驱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时间尺度看,1997-2003年人均粮食占有量波动减少,2003-2010年人均粮食占有量逐年增长,整体呈增加趋势;从空间尺度看,61%的地区近14年人均粮食占有量呈上升趋势,其中内蒙古趋势斜率最大,河北趋势斜率最小.39%的地区近14年人均粮食占有量呈下降趋势,其中上海趋势斜率绝对值最大,四川趋势斜率绝对值最小;人均粮食占有量变化的负驱动力中一产就业人员影响最大,正驱动力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影响最大.我国粮食安全整体呈良性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4.
5.
明确粮食生产能力,对确保区域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1990-2010年甘肃省粮食生产的相关资料为样本,选取九项对粮食生产有较大影响的指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甘肃省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为粮食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农村用电量、成灾面积,影响程度分别为92.0%、24.8%、16.9%、-22.2%。结合甘肃省的实际情况,提出稳定粮食生产的基本对策是:在保证粮食播种面积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化肥利用效率;加强电力资源管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并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6.
为稳定甘肃省粮食产量,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根据1979~2008年甘肃省粮食总产量和增长率等资料,运用回归模型分析了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现状:甘肃省粮食生产始终呈现曲折徘徊、波动式增长的趋势;根据2000~2008年甘肃粮食生产的相关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影响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因素: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农药使用量、受灾面积、粮食单产、成灾面积等;结合甘肃省实际情况,提出了提高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建议:加强先进技术应用与推广,加强政府的指导作用,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强农田水利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7.
针对中国粮食安全问题,通过分析中国解放后历年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量的统计资料,利用多维Durbin——Levinson递推算法,建立向量自回归求和模型,预测中国未来10年粮食、棉花、油料、糖料、水产品的人均占有量.根据预测方程残差平方和F值显著性原则与最终预报误差最小原则,选用VARI(2,1)模型,预测效果优于其他VARI模型和单变量求和自回归模型,预测结果表明,中国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粮食、棉花、油料、糖料、水产品每年分别增加2.94、0.08、0.24、1.36、0.60 kg.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粮食稳步发展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党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甘肃省通过增加粮食种植面积、调整粮食内部种植结构以及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科学技术,粮食总产实现"八连增",登上1000万t高台,创造了甘肃省粮食生产的辉煌篇章,实践了在农业生产条件严酷的西北干旱地区粮食持续大幅度增产的成功探索。通过分析甘肃省粮食"八连增"的主要原因和制约粮食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今后确保甘肃省粮食稳站1000万t高台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11.
制约黑龙江省粮食增产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影响黑龙江省粮食增产的6个因素,揭示了黑龙江省作为商品粮基地对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提出了保护黑土资源的重要意义和黑土区粮食持续增长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借助SWOT分析对甘肃省粮食生产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研究,旨在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提供参考。研究发现,甘肃省粮食生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农业种植结构优化、农业装备水平提升、财政支农力度加大和科技支撑作用凸显等方面,劣势主要体现在耕地压力较大、水资源短缺不均、气象灾害频发和生态环境脆弱等方面,机遇主要体现在强农惠农政策支持、潜在人口数量增长、消费结构升级等方面,挑战主要体现在生产成本上升、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和农业劳动力外流等方面。据此,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15.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保障。本文从宏观政策及经济发展水平对粮食生产影响因素、基于统计方法的粮食生产影响因素和农业生产要素对粮食生产影响因素三个视角进行分析,客观分析宁夏高标准农田用于粮食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等对策建议,为夯实农业生产基础、保障粮食安全生产、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贵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年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的1号文件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保持粮食稳定增长,增强农村人口粮食自给能力是贵州省“三农”工作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近20年来甘肃省黄土高原区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及未来粮食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甘肃省黄土高原区所辖36个县域的统计数据,研究了1991-2012年间粮食产量及结构的变化特征,以及单产和种植结构对粮食总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预测分析了2030年区域粮食需求和生产能力,并提出粮食产量提高以满足消费需求的途径。结果显示:1991年来甘肃省黄土高原区粮食总产、单产及播种面积整体呈波动增长趋势,粮食总产量增加主要来自于单产的提高,单产提高的主要贡献来自于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和玉米、马铃薯播种面积的扩大。预测2030年甘肃省黄土高原区粮食需求达到935.76万t,而生产能力仅为645.48万t,粮食自给率为69.0%。要解决未来区域粮食需求不足的问题,地膜覆盖面积必须要扩大到122万hm2,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79.9%,地膜使用量增加3.1万t,单产年均提高1.76%,才能实现区域粮食自给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和耕地资源数量的下降,使我国的人地比例关系出现了严重恶化趋势,由此给我国粮食总量和人均占有量的增长带来了沉重的压力,欲缓解人地之间的矛盾,除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口增长,加强耕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外,还须重点加强土地的内涵扩大再生产,确定适宜的粮食转化战略和人民膳食结构,实行多环节的综合对策。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分析浙江粮食生产率变动的基础上,从优良品种、先进栽培技术、农作制度的改革和创新、生产要素的改进与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科技政策的支持等方面分析了促进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浙江粮食生产发展的对策建议,如加快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生产技术的研究与集成应用,建立多元化的粮食科技推广体系,加强对种粮农民的培育,改革粮食科研体制以及加大对粮食科技问题的重视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