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苹果霉心病又名心腐病、果腐病,果实受害后,造成果实心室发霉或果实腐烂,易引起早期脱落。以往,元帅系列发病最严重,其他品种较轻。近几年,红富士、王林、北斗等也逐渐严重。据调查富士苹果一般发病率为11.0%左右,尤其是随着套袋技术的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2.
苹果霉心病的发生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苹果霉心病又称苹果霉腐病、苹果心腐病,是苹果果实生长前期、采收前、贮藏期的主要病害之一。1发病症状病害先从果实心室发生,再由心室逐渐向果肉扩展。发病初期在萼心间至心室部位出现淡褐色的点状或条斑,进而扩展到整个心室壁,变为黑褐色,并有不同颜色的霉状物,引起果肉腐烂、味苦。  相似文献   

3.
程冉 《油气储运》2004,(2):40-41
苹果采收后,果农常遇到的一个棘手问题是烂果病的发生.其实,苹果烂果病是由轮纹病、炭疽病、霉心病、褐腐病等综合侵染所致,烂果率在10%~70%,对果农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也对苹果的出口和发展造成较大负面影响.苹果烂果病发病在贮藏期,但得病在生产期,为此,防治此病,必须从生产期抓起.……  相似文献   

4.
程冉 《农技服务》2004,(8):33-34
苹果采收后,果农常遇到的一个棘手问题是烂果病的发生。苹果烂果病主要是由轮纹病、炭疽病、霉心病、褐腐病等综合侵染所致,烂果率在10%~70%。苹果烂果病发病在贮藏期,但感病却在生长期,因此,防治此病,必须从苹果生长期抓起。  相似文献   

5.
苹果霉心病又称苹果霉腐病、苹果心腐病,其是苹果果实果实生长前期、采收前、贮藏期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一般发生在果心部位,严重时可造成心室周围果肉腐烂。甚至烂到果皮下,严重影响了果农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6.
<正> 我省苹果常见的烂果病害有轮纹病、炭疽病、青霉病、霉心病、褐腐病等多种。轮纹病的病果率可达63%以上,炭疽病达33%以上,贮藏期的青霉病达32%以上。这些烂果病害,常使果农、果品经销者和消费者受到严重损失。1986—1987年对西华县15年生左右的金冠和红星苹果树,采取加强肥水和土壤管,细致修剪,清除越冬病残体,喷铲除剂和保护剂等综合防治措施后,使危害严重的苹果轮纹病和炭疽病等烂果病害得到控制。采果期的病果率不超过5%,贮藏期的病果率不超过10%。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苹果霉心病的危害逐年加剧,严重时病果率高达40%以上。苹果霉心病的防治关键是花期喷药预防以降低果实带菌率,采收后及时冷藏以控制病情发展。一、病状和病因苹果霉心病外观症状不明显,较难识别。切开病果观察,发现病果心室变褐,并产生灰绿色或粉红色霉状物,着色早,极易脱落。该病是由多种病菌引起,病菌腐生性很强,在田间的病果、土壤及树体均可越冬。次年春季病菌随风雨和  相似文献   

8.
苹果霉心病又叫心腐病、黑心病,是危害果实的真菌性病害,主要发生在贮运期。症状表现为心室霉变和果心腐烂两种类型。霉心病在花期侵染,病菌侵入后在果心内潜伏。从外观上看,病果与正常果无多大区别。受害果实先从心室发病,后逐渐由内向外扩展霉烂。初期心室发生淡褐色不连续点状或条状小斑,后扩散为褐色斑块,不久出现粉红色、黑色、灰色霉状物。贮藏过程中,当果心霉烂严重时,果实底部可见水浸状、不规则褐色湿腐斑块,最后全  相似文献   

9.
正读者陈先生问:苹果霉心病如何防治?答:苹果霉心病又称心腐病。病果果心变褐,充满绿色或粉红色霉状物,从心室逐渐向外霉烂,果肉味极苦。外观形状不明显,较难识别。幼果受害严重的,早期脱落。近成熟果实受害,偶尔果面发黄,果形不整或者着色较早。近年来,苹果霉心病在我国多地常见,尤其是"红星""红冠"等系列品种发病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业》2005,(10):24-24
苹果贮藏期主要病害基本分为3大类。第一类是致病菌在果实生长期侵入,采摘时尚未表现出症状,带有病菌的果实,在贮藏期逐渐表现出典型危害状。此类病害一般在贮藏30天内陆续出现。苹果轮纹烂果病、苹果炭疽病、苹果霉心病、苹果疫腐病都属于此类病害。防治此类病害是在生长期,而不是在贮藏期,果实实行套袋生产对这些病害都有良好的预防效果(霉心病除外),而在采果后用药处理,则收效不大。第二类是生理病害病因复杂,常见的有:1.苦痘病。发生原因与果实中钙、氮的含量及氮、钙的比例过大关系密切。当果实中钙离子浓度低于110毫克/千克时,果实呼…  相似文献   

11.
兰光生 《福建农业》2005,(11):23-23
柑桔贮藏期间如措施不当,果实腐烂率可高达10%—30%,严重影响外销及贮藏。据调查,柑桔贮藏期发生的病害达20多种,最重要的是青霉病和绿霉病,其次是褐色蒂腐病、黑腐病、炭疽病,此外,还有褐腐病、酸腐病、枯水病等。为了减少柑桔贮藏期烂果所造成的损失,必须采取科学的防治方法。一、症状识别1.青霉病和绿霉病: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圆形病斑,病部果皮变软腐烂,2—3天后病部长出白色霉状物,随后在病部产生青色或绿色粉状霉层,从开始发病到全果腐烂,约需7—15天。腐烂后具芳香  相似文献   

12.
苹果心腐病是苹果霉心病很主要的一种,由粉红单端抱霉菌侵染引起,苹果开花期和幼果期是侵染的主要时期,也是防治的重点时期。多菌灵对心腐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40%多菌灵胶悬剂、40%多硫胶悬剂、25%多菌灵粉剂400~60O倍,于花期和幼果期连喷4次,可将病果率控制在5%以内。  相似文献   

13.
《新农业》2021,(16)
正玉米为锦州市第一大农作物,年播种面积均在400万亩以上。近年来,玉米茎腐病时有发生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以上,严重时减产50%以上。因此,掌握玉米茎腐病的发病规律并进行科学防治十分必要。1病原菌玉米茎腐病,又叫青枯病、玉米茎基腐病,主要危害玉米的根部和茎基。引起玉米茎腐病的病原菌有真菌类和细菌类两类,在锦州市以侵染性的真菌类为主,主要包括肿囊腐霉、禾生腐霉、瓜果腐霉、棘腐霉、强雄腐霉、链状腐霉、盐腐霉、群结腐霉等腐霉菌,以及拟轮枝镰孢、禾谷镰孢复合种、层出镰孢、尖孢镰孢、木贼镰孢等镰孢菌,有时点枝顶孢菌、禾顶囊壳玉米变种等真菌也能造成玉米茎腐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苹果贮藏期病害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采收后,果农常遇到的一个棘手的问题是烂果病的发生.苹果烂果病是由轮纹病、炭疽病、霉心病、褐腐病等综合侵染造成的,果园烂果率可从10%~70%不等,对果农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也对苹果的出口和发展造成极大影响,因此,了解其发生原因,探索其有效防治措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正>柑桔是西充县重要的经济作物,受管理水平、防治方法单一、自然气候条件等的限制,柑桔疫霉(脚腐)病有逐年加重为害的趋势,从识别症状、病原苗、发病条件、到综合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对西南地区柑桔疫霉病的防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症状柑桔疫霉病一直以来称为柑桔脚腐病,主要为害主干的根颈部位,严重者引起全树死亡,造成贮藏期大量烂果,称为疫菌褐腐病,现称褐腐病。由于最近在西班牙部分品种上,该病也为  相似文献   

16.
<正> 我国每年储藏的苹果约占当年总产量的15%以上,苹果在储藏期间常发生多种病害,发病率一般10.6~20%,严重的可达30~50%。苹果在储藏期间常发生霉心病、青霉病、轮纹病等多种侵染性病害,以及水痘病、痘斑病、缩果病、密果病等生理性病害。其中许多病害通过采收前加强田间管理,完全可以达到预防及减轻发病。  相似文献   

17.
甘芳 《农家科技》1997,(5):12-13
<正> 茄褐纹病是茄子的重要病害之一,只为害茄子,全国各栽植区普遍发生。苗期为害造成缺补,严重时缺株率达60%以上;果实发病引起果腐,一般果腐率达20~30%。茄褐纹病从苗期到果实成熟期都可发生。幼苗感病,多在近地面茎基部产生褐色至黑褐色梭形  相似文献   

18.
对雨前及雨后采摘的椪柑贮藏期主要病害的发生种类及其发病规律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雨后采摘的椪柑总发病率显著高于雨前采摘的;青霉病和绿霉病是衢州椪柑贮藏期的主要病害;但在雨后采摘的椪柑中,褐腐病是其果实贮藏期的主要病害,为害程度甚至高于青霉病和绿霉病;蒂腐病、黑腐病和炭疽病在椪柑贮藏前期发病极少,后期发病程度比前期略重,也是衢州椪柑贮藏期的常见病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冬枣果实贮藏期间发生的病害种类、症状及防治方法进行了概述。生理性病害主要有苦痘病、枣果酒化和冷害;侵染性病害包括缩果病、黑斑病、溃疡病、软腐病、浆胞病、霉腐病和果柄基腐病。冬枣贮藏期病害的发生可以通过田间综合预防、采后处理和控制贮藏环境条件等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0.
<正>一、症状草莓灰霉病多危害叶片、花器和果实。染病初期,病部出现水渍状小斑点,而后向外扩展成灰褐色大病斑,最终病部湿腐(干燥时病果干腐)、着生灰褐色霉状物。二、发生规律该病病原菌主要以菌丝在病残体内越冬或越夏,通过风雨、农事操作等传播,适温、高湿是发病的必要条件。气温在18~25℃,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该病易发生;遇连阴雨天气,保护地内如不及时放风,则会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