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梁祖光 《兽医导刊》2020,(2):129-130
目的:探讨对猪圆环病毒、猪伪狂犬及仔猪副伤寒混合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本市某地区的养猪场内出现的猪圆环病毒、猪伪狂犬及仔猪副伤寒混合感染的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对症治疗和综合性治疗,全猪场内除治疗前死亡的猪只外,剩下的发病猪只均未出现死亡现象,且病情均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通过实施病理解剖及实验室确诊,明确猪只的疾病类型,并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能够有效控制猪圆环病毒、猪伪狂犬及仔猪副伤寒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2.
1高热病的病原多数学者认为生猪高热病的流行基本上由多病原混合感染引发,且与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猪弓形体等密切相关。也有学者认为,高热病病原是巨细胞病毒,这个病毒和猪伪狂犬是一个科,属于疱疹病毒科,但不是一个亚科,β疱疹病毒亚科、巨细胞病毒属。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清远市部分规模化猪场猪瘟(CSF)、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猪圆环病毒病(PCVD)和猪伪狂犬病(PR)疫苗免疫水平,从7家规模化猪场采集了322份血清样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了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病和猪伪狂犬病病毒gB抗体和gE抗体。结果表明: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病和猪伪狂犬病病毒gB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3.48%、89.13%、90.37%、92.24%,离散度分别为22.69%、56.61%、36.13%、31.12%。说明这7家猪场四种疫病疫苗免疫效果良好,其中有1家猪场怀疑伪狂犬野毒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山东和河北部分地区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病情况。[方法]用间接ELISA方法对144个规模化养猪场的2 008份猪血清进行抗体水平检测。[结果]两省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中和(gB基因)、伪狂犬病毒野毒感染(gE基因)、圆环病毒病的抗体平均阳性率分别为:89%~92%、87%、92%~95%、33%~40%和76%。各阶段猪群的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中和(gB基因)抗体阳性率普遍较高,都在80%以上;伪狂犬野毒(gE基因)抗体阳性率在14%~90%之间,其中流产母猪的抗体阳性率最高,为90%;1~4周的仔猪圆环抗体阳性率为76%(152/199),4~10周的保育猪的抗体阳性率最低,为67%(327/489)。[结论]这四种猪病的抗体阳性率较高,免疫猪基本能得到保护,但在个别猪场仍有发病,可能与免疫失败、新流行毒株的出现、继发感染等因素有关。提示各大猪场要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出严格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从猪伪狂犬病的病原学特点、南安市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现状、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并结合福建南安市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防控对策,为防控猪伪狂犬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李继祖 《畜牧兽医杂志》2012,31(1):102-102,104
目前,多种病毒、细菌混合感染成为猪病流行的主要特点。猪病越来越复杂,以蓝耳病、猪瘟、圆环病毒、伪狂犬等病毒病为原发病并发或继发猪嗜血杆菌、巴氏杆菌、链球菌、大肠杆菌、附红细胞体、弓形体等的多种病毒、细菌及寄生虫的混合感染,已成为目前猪病的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7.
1疫病流行现状1.1流行特点发生改变猪瘟、猪肺疫、猪丹毒、猪副伤寒、猪支原体肺炎、猪弓形虫等老疫情仍时有发生,近几年来又相继出现猪附红细胞体病、猪繁殖-呼吸障碍综合征、猪伪狂犬、猪细小病毒病、猪乙型脑炎、猪衣原体病、猪圆环病毒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危害性较大的新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和掌握规模化猪场的防疫工作和猪群的免疫状态,2018年4月,对广东湛江地区8家规模化养猪场进行抽血检测,抽取血清251份,检测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病和猪伪狂犬病毒病的免疫抗体以及gE抗体。结果显示,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病和猪伪狂犬病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92.33%、88.05%、97.98%和100.00%;变异系数分别为25.26%、65.15%、17.61%和27.56%。4家猪场呈现猪伪狂犬病毒gE抗体阳性。说明该地区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措施到位,免疫程序、力度合理,猪群抗体水平高,健康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9.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为革拉瑟氏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发生于3-10周龄的猪只,但近年来受霉菌毒素及一些病毒性免疫抑制疾病流行的,如猪瘟、伪狂犬、猪流感、猪圆环病毒和蓝耳病等,造成猪群免疫力低下,猪群发病日龄有后移的迹象,甚至20-25周龄的猪群也会发病,并且以急性型为主,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2012年以来猪狂犬病在全国大面积流行,对养猪业造成了巨大影响.本研究利用gE-ELISA方法,对2015年自湖南省武冈市不同区域不同规模20个猪场的410份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7个猪场是伪狂犬野毒阳性场,阳性率为35%,种猪群、育肥猪群伪狂犬野毒感染情况尤其严重.本次流行特点与往年不同,仔猪以腹泻症状为主;育肥猪出现高热、喘气,呼吸困难,死亡率可达30%~40%.本研究对于了解当前湖南省武冈市伪狂犬疫情,制订正确的防控策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乌鲁木齐地区5个农场16个养殖小区11种猪传染病流行情况进行监测,共计监测猪血清3993份,结果猪瘟抗体平均合格率为45%,口蹄疫抗体平均合格率为60%,非免疫疫病血清阳性率:猪蓝耳病16%、伪狂犬18%、细小病毒13%、布鲁氏菌病0.1%、传染性胸膜肺炎26%、弓形体病6%、传染性萎缩性鼻炎1%、乙型脑炎6%、附红细胞体病13%。经过流行情况分析,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卫生消毒,强化免疫和监测是控制疾病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长沙市规模猪场伪狂犬病流行情况,对市内47个规模猪场送检的1534猪血清样品和22个已免疫伪狂犬基因缺失苗规模场送检的1300份血清样品,用ELISA方法对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抗体(gpI抗体,下同)和免疫抗体(gB抗体,下同)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长沙市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gpI抗体阳性率为20.9%,场阳性率为44.7%;22个免疫猪伪狂犬基因缺失苗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gpI抗体阳性率下降1.8%,场阳性数下降4.6%。结果表明,通过利用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科学免疫,同时配合伪狂犬野毒抗体检测技术可以控制和净化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流行。  相似文献   

13.
为评估近年来玉林市猪伪狂犬病流行情况,于2010年—2012年分别对不同来源于散养户、规模场、种畜场的1 441份血清样品进行gE-ELISA和PCR检测,对与本实验免疫效果相关的免疫次数、疫病净化、疫苗使用等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玉林市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株感染情况:免疫三次以上的猪群,免疫效果明显,注射猪伪狂犬TK/gE—双基因缺失疫苗的猪群阳性率比注射其它品种的疫苗要低。  相似文献   

14.
血清学检测,是猪场最广泛使用的检测方法之一。本案例中,笔者对江苏某猪场送检的193份血清样进行了猪瘟抗体、猪伪狂犬g B/g E抗体、猪圆环病毒抗体、猪蓝耳病毒抗体的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该场后备母猪猪瘟免疫欠佳,猪伪狂犬病免疫不合格,猪蓝耳病抗体水平偏高;母猪猪伪狂犬病毒感染程度较高,猪呼吸与繁殖综合征普遍感染且抗体偏高;公猪猪圆环病毒抗体水平偏高;商品猪猪瘟免疫效果不稳定;猪蓝耳病感染比较普遍,且部分猪群抗体水平偏高,猪圆环病毒病免疫欠佳。结合该场免疫程序,表明该场后备母猪和商品猪的猪瘟、猪伪狂犬病免疫程序需要做适当调整;同时考虑通过测序了解本场的猪蓝耳病流行毒株,以确定合适的防控方案。  相似文献   

15.
1伪狂犬野毒再次在田间广泛流行近两年多来,北京、河北、天津、东三省、河南、山东、江西、上海、广东、湖南、湖北等地一些已经净化的伪狂犬野毒阴性场,短期内出现阳转。有的猪场出现伪狂犬病(PR)病例,母猪出现流产、死胎、弱仔、返情等症状;仔猪出现典型伪狂犬病及新生仔猪死亡率攀升,保育猪、育肥猪呼吸道病发  相似文献   

16.
1当前猪病的流行现状1.1老病新发、新病不断出现,危害日趋严重1.1.1猪群腹泻问题:原发性肠道病原:TGEV、PEDV、RV、KOBU、NORO;继发性腹泻病原:HCV、PCV2、PRV。1.1.2猪伪狂犬病问题:gC、gE等多抗原位点发生变异。1.1.3猪传染性胸膜肺炎:1型传染性胸膜肺炎;7型传染性胸膜肺炎。1.2免疫抑制病威胁加剧1.2.1免疫抑制疾病:蓝耳病、圆环病毒病、附  相似文献   

17.
<正>日前,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张桂红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监测的结果显示,当前猪场最主要的疾病还是蓝耳病,也是危害最大的疾病。其次就是猪圆环病毒病、副猪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温和性猪瘟、伪狂犬等。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我苏州地区猪伪狂犬病的野毒感染情况,对苏州市3个市(区)的18家自繁自养规模猪场共971份猪血清样品进行了猪伪狂犬病gB抗体和gE抗体的监测与分析,结果显示:971份样品中,伪狂犬gE抗体阳性497份,gE抗体阳性率为51.18%,其中生产母猪样品394份,伪狂犬gE抗体阳性率为63.2%;公猪样品130份,伪狂犬gE抗体阳性率为46.92%.结果显示,苏州地区中存在猪伪狂犬病痛毒感染,且某些猪场猪伪狂犬病病毒的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Cpg DNA佐剂对猪伪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Cpg DNA佐剂对猪伪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影响,为有效防控猪伪狂犬病提供依据,试验在猪伪狂犬野毒阴性育肥场进行,随机选择90头猪,分为3组,每组30头,分别设为猪伪狂犬病疫苗+Cpg DNA佐剂组(A)、猪伪狂犬疫苗组(B)、间隔30天两次免疫猪伪狂犬疫苗组(C),比对A、B、C组猪只首免前、二免前、二免后30天、出栏前猪伪狂犬苗免疫抗体水平。结果显示:在合格率方面:Cpg佐剂参与的免疫与间隔30天二次免疫猪伪狂犬病疫苗组相当,且均优于一次免疫伪狂犬疫苗组。在抗体平均值方面:Cpg佐剂参与组能够更快的刺激机体对猪伪狂犬病毒的免疫反应,产生保护性抗体。此次试验证明:Cpg DNA佐剂对猪伪狂犬病疫苗有增效作用,免疫抗体上升快,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世界各国学者研究确认,猪圆环病毒2型(PCV-2)能引起猪的一些新传染病。PCV-2不仅是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的主要病原和罪魁祸首,也是许多其它猪相关传染病的始作俑者之一。正是PCV-2破坏了免疫系统,才加剧了诸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猪细小病毒病(PP)、猪伪狂犬(PR)及其它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其中,PMWS是PCV-2引起的最重要的疾病复合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