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目的]揭示云南省南苜蓿根瘤菌的生理生化特性。[方法]对分离自云南楚雄、昆明、德宏和禄丰4个地区的78株南苜蓿根瘤菌进行32项生理生化性状的测定和聚类分析。[结果]32项性状中,20项性状为全同性状,另12项性状菌株阃存在差异。84.6%的菌株能在含30g/L NaCl的培养基上生长,其中5株菌能耐50g/L的NaCl.所有菌株在酸性条件下不生长;在pH值为11以及在4和60℃处理下10min均能生长;能在含300μg/ml氯霉素的培养基中生长;对卡那霉素耐受性差。聚类分析表明,在80%的相似性水平上,除3个菌株不聚群外,其他75株南苜蓿菌株分别聚在4个表观群中,说明相同地理来源的菌株存在着一定的表型差异。[结论]该研究为南苜蓿根瘤菌优良菌株的筛选和接种菌剂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苜蓿根瘤菌菌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新疆气候特点,筛选出一株在耐旱、耐盐碱方面抗性较强的苜蓿根瘤菌Rhizobium sp.XJ67,并对其发酵条件及菌剂保存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H为6.8,发酵液活菌数达19 300×108,菌剂最佳保存条件为冻干剂.  相似文献   

3.
甘肃不同生态区域苜蓿根瘤菌表型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肃不同生态气候区域筛选出的促生能力好的31株分离自‘阿尔岗金’(Medicago sativa‘Alogon-quin’)和‘陇东苜蓿’(Medicago sativa‘Longdong’)2个紫花苜蓿品种的根瘤菌株,进行性状测定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1株供试菌中,DL67、GL16、QA33B、QL31B、WA24和WL27菌株综合功能最强;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1株供试菌和3株对照标准菌株均为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sp)根瘤菌,但GA26菌株与其它33株菌株分属不同类群.  相似文献   

4.
根病菌是一种有益微生物,通常存在于土壤中。豆科牧草生出第一片叶子时,根部会分泌出一种化合物,把根瘤菌从土壤中吸引并聚集到根部周围,而后通过根毛尖端进入根内生长繁殖。此时,因根部受到刺激,根细胞  相似文献   

5.
试验对1株苜蓿根瘤菌M2进行了培养条件及发酵配方的优化。通过设置不同的温度、pH值、转速,并调整发酵配方,得到最适发酵工艺: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灭菌前7.5,最适转速为180 r/min。经进一步调整配方后,菌数可稳定在90×10~8 cfu/m L。  相似文献   

6.
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以链霉素和青霉素分别作为苜蓿中华根瘤菌 (Sinorhizobium meliloti)10 2 F2 8和鹰嘴豆中慢生根瘤菌 (Mesorhizobium ciceri ) USDA3383的抗药性选择标记 ,成功地获得了 10 2 F2 8和USDA3383的属间融合子。该融合子可分别在双亲寄主植物上结瘤 ,其在细胞形态、大小和蛋白质电泳图谱上与亲本菌株均有所差异。融合子与 10 2 F2 8的 DNA同源性为 90 .8%,而与 U SDA3383的 DNA同源性为 15 .2 %。  相似文献   

7.
高效苜蓿根瘤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旨在利用celB基因标记技术从土著根瘤菌中筛选出与盛世苜蓿品种相匹配的有效性高、竞争性强的高效苜蓿根瘤菌株。从四川雅安、重庆北碚、万州采集野生苜蓿根瘤,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纯化获得93株纯菌株,通过与盛世品种在无氮水培液中进行结瘤试验和有效性分析并结合菌株的地理来源,初筛出了与对照相比有效性较高的4株苜蓿根瘤菌,分别为Y6-1-1、BB1-8-1-1、BB2-2-1-1和WZ-6-2-2。进一步利用celB基因标记技术对这4株菌进行竞争性研究,通过供体大肠杆菌HAMBI2356与根瘤菌接合的方法成功地将celB基因导入4个菌株中,对标记基因可能会对标记菌株产生的影响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标记基因在标记菌株内能稳定传代,而且对标记菌株的生长、竞争性及有效性都没有显著影响,从而证明celB基因标记技术可以作为一种简便、直观而又有效的检测手段用于追踪根瘤菌株在土壤中的竞争性。进一步通过田间试验比较分析标记菌与土著菌的竞争结瘤能力和固氮有效性,结果表明Y6-1-1、BB2-2-1-1、WZ-6-2-2与对照相比在占瘤率、瘤重、总瘤数上差异显著,占瘤率都在72%以上,显著提高了植株的干重、叶绿素含量、全氮量和产量,其中WZ-6-2-2的有效性最高、竞争性最强,可以用于苜蓿盛世品种的接种。  相似文献   

8.
通过无菌沙土试管培养试验,从30个苜蓿根瘤茵(R.Medicagosativa.L.)申筛选出了6个对燕麦有显著促生作用的菌株。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苜蓿中华根瘤菌电转化的条件,通过对不同的细胞生长周期、复苏缓冲液、电转缓冲液、电场强度和电阻对电转率影响程度来作出变化曲线,以确定电转化的最优条件,从而提高苜蓿中华根瘤菌电转化率.结果表明细胞的对数生长初期、复苏缓冲液Ⅴ、电转缓冲液Ⅳ、23 kv/cm和200Ω适合作为苜蓿中华根瘤菌电转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选用48株分离自关中部分地区苜蓿的根瘤菌和34株已知参比菌株,进行了营养利用、抗生素敏感性和耐逆性等113项生理生化表型性状研究。结果表明:有7株菌对白霉素、青霉素和洁霉素耐受性较强;全部供试菌对去氧胆酸钠、刚果红、孟加拉红、甲基橙和百里香酚兰的耐受性较强;有2株菌能在40g/LNaCl的YMA培养基上生长;大部分菌株能在初始pH值11条件下生长。同时通过MINTS软件分析,得到数值分类树状图。在89%的相似水平上,所有的供试菌株聚在一个不含已知参比菌株的新表观群中,该表观群与已知参比菌株USDA1002和USDA1037在鉴别特征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钟文文  张小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7):1311-1312,1320
对celB基因标记法检测苜蓿根瘤菌竞争性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通过供体大肠杆菌HAMBI2356与根瘤菌接合的方法成功地将celB基因导入到4株苜蓿根瘤菌株Y611、BB1811、BB2211和WZ622中,然后对标记基因可能会对标记菌株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检测,结果表明标记基因在标记菌株内能稳定传代,而且对标记菌株的生长、竞争性及有效性都没有显著影响,从而证明celB基因标记技术可以作为一种简便、直观而又有效的检测手段用于追踪根瘤菌株在土壤中的竞争性。  相似文献   

12.
接种根瘤菌的三叶草在矿区复垦土壤中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在山西省襄垣县矿区复垦土壤上不同施肥条件下种植接种根瘤菌的白三叶草,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能显著提高白三叶草根瘤菌的固氮能力,增强植株干物质的积累和对氮磷元素的吸收,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加速矿区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13.
流沙河流域土壤自生固氮菌数值分类及BOX-PCR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分离自流沙河流域不同海拔高度土壤中的53株自生固氮菌,进行了数值分类及BOX-PCR分析。数值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在碳、氮源的利用及抗逆性能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表现出丰富的表型多样性,在82.6%相似水平处,所有供试菌株被分成17个表观群,其中第5和第12表观群最大,分别由9个和14个菌株组成,表明它们是该区域的优势自生固氮菌;BOX-PCR较好地揭示了不同菌株间的差异,供试菌株被划分成10个不同的遗传类群,聚群结果与数值分类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三叶草花叶并赏,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具有耐践踏等特点.近年来三叶草广泛应用于绿化、饲用及制药等领域.通过概述国内外三叶草研究和应用现状,对黑龙江省三叶草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苜蓿和草木樨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季将苜蓿、草木樨地上部茎叶(鲜样)剪碎,装入200目尼龙网袋中,水平埋置于土中10 cm深处,第二年春季开始至秋季分12次取样测定其干物质、碳、氮、磷、钾的残留量,得出干物质分解率、碳的矿化率及养分释放率。结果表明:苜蓿干物质的年分解率为75.4%,高于草木樨5.1个百分点;苜蓿碳的年矿化率为73.8%,高于草木樨4.4个百分点;苜蓿氮的年释放率为74.4%,高于草木樨18.6个百分点;苜蓿磷的年释放率为74.7%,高于草木樨23.3个百分点;苜蓿钾的年释放率为96.8%,低于草木樨0.1个百分点;2008年10月~2009年4月苜蓿、草木樨干物质的分解率分别占全年分解率的54.2%和46.4%,钾的释放率分别占全年的94.5%和92.8%。  相似文献   

16.
野生红三叶种群表型性状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变异系数、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来自湖北地区25个野生红三叶居群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表型性状在野生红三叶居群内具有较大程度的变异,其中单株分枝数(33.33%)和单株花序数量(32.25%)变异系数较大;各性状在居群间也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主成分分析说明:株高、叶片大小、种子千粒重、总叶柄长度及单个花序小花数是引起红三叶表型性状变异的主要因子;聚类分析表明:25个居群分为3类,第一类包括1个居群,其特点是植株低,单株花序数和单个花序小花数较其他两个类群多,理论种子产量高;第二类包括6个居群,其特点是植株低矮,分枝少;第三类包括18个居群,其特点是植株高大、叶片大,理论牧草产量高。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接种菌根菌(Glomus Intraradics)和/或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对紫花苜蓿(Alfalfa)的生长及N、P的吸收效果。试验设4个处理[对照(CK);接种菌根菌(M);接种根瘤菌(R)及同时接种菌根菌和根瘤菌(M+R)],样品的分析是在紫花苜蓿的生长初期(播种后60 d)和开花初期(播种后120 d)分2次进行。随着作物的生长,在各处理区土壤总N量减少了,其中,M和M+R区的减少量相对比CK和R区显著,但作物的生长效果明显优于CK。在第120天进行的土壤有效P含量的分析中,M(65.5 mg/kg)和M+R(62.3mg/kg)区显著高于CK(39.1 mg/kg),而R(42.6 mg/kg)区没有明显变化。此时,在CK中作物的总N、P的吸收量分别为32.1和2.39mg/株,M、R和M+R区总N的吸收量比CK分别高20%、49%和50%,总P的吸收量比CK分别高28%、11%和45%。结果表明,接种菌根菌和/或根瘤菌显著提高作物吸收利用土壤中N、P的能力,以至提高其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草食性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牧草种子,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利用根瘤菌、切叶蜂、干燥剂进行了紫花苜蓿种子机械化生产技术示范。俄罗斯紫花苜蓿播种量为3.3 kg·hm^-2,使用基肥和追肥的同时喷施0.05%浓度的硼酸0.5 kg·hm^-2,取得了种子平均实际产量500 kg·hm^-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滇红的品质并指导实际生产。[方法]以云南大叶种茶鲜叶为原料,在传统滇红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对滇红的萎凋工艺进行改变创新;主要内容包括对萎凋工艺进行晒青、摇青、抖青的单因素和组合研究。[结果]试验表明,通过晒青、摇青和抖青组合的萎凋工艺可使滇红具有天然花香、滋味更醇厚,茶汤更红浓明亮的特点,并且增加了滇红中水浸出物、氨基酸、可溶性糖、茶黄素和茶红素的含量,有效提高了云南滇红的综合品质。[结论]新工艺能显著提升滇红品质,适合云南大叶种的滇红加工生产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