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浅谈植物措施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除自然因素外,与当地植被覆盖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凡水土流失加剧,沙漠扩大,湖海湮废,水源减少,局部地区气候变化以及物种分布变迁与灭绝等,都与植被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植被防治风蚀的作用在于其林分结构可有效降低风速及能量。当植被覆盖度<27.15%时,风蚀开始变得很明显。植被防治水蚀作用在于其能够减少雨滴溅蚀以及拦截部分降水量,减少地表径流量,防止地表土壤被侵蚀。使土壤具有良好的结构和提高土壤孔隙度以及较高的水分渗透性;森林枯枝落叶层起到过滤泥沙和海绵的作用。植物的根系盘根错节固结土壤,增强了土壤的抗蚀强度,减少滑坡、泥石流和山洪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植被保持水土有效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植被是防止水土流失的积极因素,也是土壤侵蚀预报研究中的重要因子。系统分析了国内外有关植被的冠层对降雨的截流作用以及对降雨侵蚀动力的影响,地表枯枝落叶层的水土保持作用、植被覆盖度与水土流失之间的关系和地下根系提高土壤抗冲性等方面的研究。旨在综合已有研究经验和成果,促进今后相关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水土保持措施对黄土高原小流域重力侵蚀的调控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有无植被及淤地坝的黄土高原小流域重力侵蚀机理进行探索,揭示了主要工程措施(淤地坝)和生物措施(植被)对重力侵蚀的调控机制。通过对比分析无治理措施和实施淤地坝及生态恢复治理措施条件下,小流域位移场、应力场和塑性屈服区分布,揭示了淤地坝和植被措施减缓重力侵蚀的作用。结果表明:植被可使梁峁顶处位移减9.8%,沟坡中下部位移减小11%,淤地坝只能使坝址处位移减少10%;植被可使塑性区体积减少46%,淤地坝可使塑性区体积减少11%。淤地坝增加了流域的凹形边坡,而根系加固作用改善了坡面浅层土体应力,二者均有效降低了坡面土体的应力集中,减少了塑性屈服区体积,但均未改变小流域以剪切破坏为主的屈服模式。小流域小尺度范围内,淤地坝减蚀作用强于植被,而大尺度范围内,植被减蚀效果优于淤地坝。研究成果可为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水土流失治理中,建设项目主体工程的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有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植被措施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在干旱地区实施水土保持植物措施主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在树种选择上注意选择适宜干旱地区生长的植物,有效保证成活率;二是干旱地区部分土壤由于不适宜植物生长,必须进行土壤改良;三是采取有效的灌溉方式,做到既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又节约用水。  相似文献   

5.
广西地处我国南部边疆,水土流失严重。竹林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竹叶截留雨水,竹根盘根错节,固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因此具有较好的保护水土的作用。总结了广西主要竹类植物的水土保持作用,提出了水土保持的优良竹种,以期为广西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河龙区间植物措施因子定量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区域植物措施(B)因子的计算问题,以河龙区间为研究区,通过计算半月降雨侵蚀力确定了主要侵蚀性降雨季,应用MODIS NDVI产品提取了半月植被覆盖度,得到侵蚀性降雨季植被覆盖度。根据已有研究成果,结合土地利用,计算了区域B因子,应用小区观测数据对植被覆盖度反演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反演与实测的植被覆盖度季节变化曲线变化趋势、值域范围基本一致。7—8月为主要侵蚀性降雨季,平均植被覆盖度达到57.23%,B因子平均值为0.345。年均降雨量与植被覆盖度成正比关系,与B因子成反比。该文采用的植物措施因子计算方法为区域土壤侵蚀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植被在水土保持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黄土高原生态脆弱,沟壑纵横,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人们破坏植被的结果。西部大开发,水土保持特别是生态环境建设要先行,而水土保持又离不开植被建设。长期以来,人们已经认识到植被的重要性,但是关于植被在水土保持中的地位和作用,人们尚不太明确。为此,探讨了植被破坏对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的危害以及植被的各部分在保持水土方面的功效,认为植被措施具有极强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水土保持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是水土保持的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8.
粤东山地丘陵区水土流失治理中的植被工程措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粤东山地丘陵引起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和植物特征与水土流失相互关系的分析,指出了植被破坏是引起当地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而植被重建是根治和控制当地水土流失的根本大计,进而提出了一系列治理粤东山地丘陵区不同水土流失类型的植被工程措施,并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筛选完成这些不同植被工程措施的首先植物。  相似文献   

9.
康平县位于辽宁省北部,处于我国八大沙地之一的科尔沁沙地东南缘,近年来水土保持工作取得辉煌的成绩,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但风蚀、人为破坏、强度侵蚀现象仍很严重,有些治理措施还不到位。因此今后应将风蚀治理作为今后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强化控制人为水土流失,全方位落实"三权、一方案、三同时"制度,加强监督执法,依法严厉查处破坏植被造成人为水土流失的案件,把人为水土流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对侵蚀沟的治理除坚持原工程谷坊外,重点加强植物措施。进行动态监测,分别对生态修复、重点治理和重点监督项目布设监测设施。通过监测数据统计,及时为治理配套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及时调整水土流失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0.
利用静态分析法,对朝阳市的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的基准年(1997年)、2000年和2020年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评价,其结果表明,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可为该市的水土保持区域性治理开发,加强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农业耕作措施蓄水保土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黄土高原沟壑区的淳化县泥河沟流域 ,以常规耕作的直线坡为对照 ,对等高耕作、人工掏挖、人工锄耕的蓄水保土情况进行了人工降雨试验 ,结果表明 ,各种耕作措施均可提高土壤稳定入渗率、延长产流时间、降低坡面径流流速及减少坡面产流量、降低侵蚀模数等 ,其中等高耕作的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当前,空前繁荣的我国经济背后是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沉重的生态环境压力,尽快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确保生态安全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在补偿制度建设、补偿主体确定、补偿标准、融资筹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与方法,为此,我们针对目前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存在问题,提出了全面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的建议及对策,即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法律与政策体系;强调政府责任;发挥市场的推动作用;补偿费应纳入企业的生产成本;建议出台征收的使用管理办法;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技术体系;加强宣传和教育.  相似文献   

14.
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中的植物措施是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环节,植物措施设计不仅要满足水土保持要求,还要与当地生态环境相适应,做到因地制宜。总结了北京市朝阳区道路工程的植物措施设计,指出了植物措施实施中存在的设计缺乏实用性、表土利用率低等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水土保持生物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对多年来的水土保持生物措施研究进行了分析总结,内容包括水土保持生物种的评价选择、水土保持植被种防侵蚀机理、水土保持植被措施的配置以及水土保持植被建造技术等四个方面,并且对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地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6.
县域综合治理开发是水土流失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基础黄自强(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郑州450003)1995年9月10~15日由黄委主持对陕西省长武县、甘肃省泾川县国家首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试验示范县(简称试点县)进行了验收。1991年经水利部同意,这...  相似文献   

17.
试点小流域在黄河中游水土保持中的作用王答相,喻权刚(黄委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西安710043)1980年4月下旬,水利部在山西省吉县召开了13省(区)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座谈会,要求在全国山区特别是黄河上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全面推行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了把这...  相似文献   

18.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科技工作的回顾与展望赵富德(黄委会水土保持局,洲450003)一、建立机构,开展科研黄河流域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该地区的水土保持科研工作也是全国开展最早的。早在40年代初期,国民政府黄河水利委员会即在甘肃省天水市建立了陇南水土...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上中游地区水保预防监督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荆振民,陈平(黄委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西安71004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颁布五年了,回顾黄河上中游地区水保预防监督工作的历程,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全体水保监督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种种...  相似文献   

20.
50年来,在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工作中,植物措施平均以每年20万hm2的速度发展,到1995年达到约1000万hm2的保存面积,占总治理面积的60%以上,产生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近10年以苹果、杏、花椒等为代表的经济果木和沙棘得到重视,使植物措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今后应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搞好植物种类的选择和植物措施的布设、增加技术和资金投入、积极开发利用植物资源,为黄河中游的环境治理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