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次试验分别设置不同播种量、种子消毒药剂浸种时间、覆盖物厚度、追施肥料品种、尿素不同追肥用量及营养土肥料配比6个因子。通过试验调查,结果表明,在麒麟区蔬菜大棚内进行机插秧软盘育秧,最佳技术组合:每盘播种量100 g;采用咪鲜胺2 000倍液浸种48 h;覆盖物厚0.5 cm;采用当地旱地红壤土装盘,可均匀混入蔬菜复合肥(氮∶磷∶钾=17∶17∶17)3.6~7.2 g/盘提高秧苗素质;追肥最佳肥料品种为硝酸铵2.4 g/盘·次。  相似文献   

2.
为了培育较为健壮的秧苗,试验设置2个品种4个育秧期间的肥料管理模式,分别为每盘22 g壮秧剂(T1,对照)、每盘17 g壮秧剂+0.5%尿素溶液(第一次追施)(T2)、每盘12 g壮秧剂+0.5%尿素溶液50g/盘(第一次追施)+0.5%尿素溶液50 g/盘(第二次追施)(T3)、每盘7 g壮秧剂+0.5%尿素溶液100 g/盘(第一次追施)+0.5%尿素溶液100 g/盘(第二次追施)(T4),考察对育秧期间秧苗素质的变化。结果表明,T3处理秧苗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最大,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苗期肥料使用可能出现秧苗生长瘦高现象,注重氮素追施量;各品种各处理秧苗素质和可溶性糖含量表现出显著差异,针对不同品种的处理要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在江苏盐城地区繁种的苏畜研2号多花黑麦草最佳播种量和施氮水平,提高其本地种子产量,满足市场需求,试验将尿素施用量N0(对照)、N1(75.0 kg/hm2)、N2(112.5 kg/hm2)、N3(150.0 kg/hm2)、N4(187.5 kg/hm2)作为主区,播种量B1(1.0 g/m2)、B2(1.5 g/m2)和B3(2.0 g/m2)作为副区进行裂区试验设计,形成15个组合,重复3次。结果表明:播种量和施氮水平对苏畜研2号多花黑麦草的穗长、小穗数、每穗粒数以及样方产量等指标均可产生调节作用;施尿素112.5 kg/hm2、播种量1.5 g/m2的组合可使苏畜研2号多花黑麦草在盐城地区繁种获得较佳水平。  相似文献   

4.
机穴播由于省去了育秧、移栽环节,省工节本,因而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为指导农户科学种植,以浦东新区主推杂交稻"花优14"为试材,探索了机穴播的最适播种量。结果表明,考虑到种子的成本与人工处理等其它因素,机穴播的播种量以2.5 kg/667 m2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5.
以普拉蒂尼、绿洲两种草坪草为试验材料 ,采用 5、10、15、2 5 g/m2 4个播种量 ,以 5cm× 5cm和 15cm× 15cm两种不同移栽间距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 ,不同的播种量及移栽间距对草坪草的生长有显著的影响。当绿洲播种量为 10 g/m2 、普拉蒂尼 15 g/m2 时 ,其发芽、生长、抗性和成坪情况均好于其它播种量。在移栽间距为15cm× 15cm时 ,草坪郁闭的效果较为理想 ,而且在草坪的抗旱性、抗杂性等几方面 ,绿洲优于普拉蒂尼。  相似文献   

6.
研究表明,二晚旱床育秧,用当家组合汕优64,播种量以1.333 kg/hm2为最佳.不同播种量早栽,产量间无显著差异,随着移栽期推迟,秧龄增大,有效穗递减,产量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不同移栽期对产量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移栽临界期为7月28日.  相似文献   

7.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 根据超级稻Ⅲ优98高产目标的要求,合理安排播种期是夺取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据我县常年的气象条件与已种植5a来生产实际,播种期安排在4月下旬较为适宜.抽穗扬花期在8月15~20日,这样与最佳气候条件同步,非常有利于发挥Ⅲ优98的增产潜力.育秧采用肥床旱育方式,推广旱育壮秧剂,简化育秧程序,提高秧苗素质,强调稀播匀播,播量225kg/hm2以内.正确安全使用化学除草剂,出苗后注意通风散热,防止高温烧苗.在二叶一心期,追施尿素45kg/hm2左右,作断乳肥促进分蘖,移栽前4~5d视苗情追施送嫁肥尿素45kg/hm2作起身肥.移栽前防治病虫害1次.壮苗标准:秧龄30d左右,移栽时主茎带蘖2~3个大分蘖,假茎粗壮,苗挺叶绿,白根多,无病虫危害.  相似文献   

8.
播种量对机插双季稻分蘖及成穗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机插双季稻育秧合理播种量,选择用双季早、晚稻共4个品种,各5个播种量处理,探讨育秧播种量对机插稻分蘖和成穗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秧苗素质和栽后分蘖、成穗均受到育秧播种量影响。秧苗干质量和假茎宽因播种量的增加而减小。漏穴率随播种量增加而下降。增加播种量推迟秧苗主茎出叶1~2 d,推迟生育进程1~3 d。增加播种量,主茎第4~5叶以上叶和低位次叶的分蘖数减少,缺蘖位增加;常规稻品种的分蘖缺位多于杂交稻品种。低位叶一次分蘖成穗率随育秧播种量增加呈下降趋势。机插稻播种量对低位叶分蘖成穗率的影响大于高位叶,对早稻的影响大于晚稻,杂交稻品种高于常规稻品种。株两优819和盛泰优722以盘播种量75 g处理产量最高,中嘉早17和镇稻11以盘播种量105 g处理产量最高。综观不同播种量对双季机插稻秧苗素质、移栽质量、栽后分蘖成穗和产量形成等影响,育秧播种量杂交稻品种以盘播种量75 g左右、常规稻以盘播种量105 g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9.
水稻不同育秧与栽插方式对产量及效益的影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水稻产量、生产效益、劳动强度等方面对当前湘乡市水稻生产中几种不同的育秧和移栽方式进行了试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产量、效益以隔层肥泥旱秧丢栽效果最好,与湿润育秧移栽比较,增产稻谷50 kg/667 m2,增收节支171元/667 m2;直播技术则省工省成本,产量与湿润育秧移栽相当,增收节支135元/667 m2。  相似文献   

10.
超级稻淮稻11号的超高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淮稻11号在江苏徐淮地区作为麦茬稻人工育秧移栽要获得超高产的最佳播种期为5月6~10日,秧田播种量控制在36kg/667m2以内,基蘖肥与穗肥按6∶4比例施用时产量最高,移栽行距一般26.7~30.0cm,株距10.0~13.3cm,1.8万/667m2穴左右。  相似文献   

11.
为水稻的高产稳产提供科学依据,在锦屏县开展钵盘育秧不同移栽密度的田间对比试验,以明确钵盘育秧在锦屏县的最适移栽密度。结果表明:处理3(11200穴/667m2)产量最高,为715.38kg/667m2,移栽密度高于处理3的处理4(13000穴/667m2)和处理5(14800穴/667m2),产量为667.54~673...  相似文献   

12.
水稻机插硬盘育秧播种量与壮秧营养剂使用量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早稻硬盘机插秧不同播种量及不同壮秧营养剂使用量的对比试验表明,早稻机播硬盘育秧最佳壮秧营养剂使用量为12.5~15.0g/盘,最佳播种量为100g/盘。  相似文献   

13.
施肥对多花黑麦草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基肥(过磷酸钙3g/盆、复合肥(W(N)=0.15,W(P205)=0.15,W(K2O)=0.1 5)3g/盆)和追施尿素(0、1、2、3g/盆)对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幼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肥作基肥较好,可促进幼苗生长,分蘖早,植株较高,叶片较长且宽,叶片叶绿素含量高,可溶性糖含量低;过磷酸钙作基肥追施尿素增产;过量追施尿素,导致减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明托盘育苗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并确定其适宜播种量,为托盘育苗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以粳稻品种南粳9108为供试材料,比较90 g/盘(0.055 g/cm2)播种量时托盘育苗与常规育苗两种方法所育秧苗的素质差异;另设90 g/盘(0.055 g/cm2)、120 g/盘(0.074 g/cm2)和150 g/盘(0.092 g/cm2)3个播种量水平,考察不同播种量对托盘育苗所育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在90 g/盘的播种量下,托盘苗在出苗率、叶龄、茎基宽、秧苗地上部和根系干质量、株型紧凑情况等性状与常规方法秧苗无显著差异(P>0.05),但20 d秧龄后托盘苗的株高增加显著(P<0.05,下同),根冠比下降,株高叶龄比K值增加,秧苗素质降低.托盘苗的成苗率、苗基宽、SPAD值、地上部和根系干质量、根冠比及K值等性状均随播种量的降低显著增强,小播种量处理秧苗的株高降低,株型更紧凑,根系粗白健壮,素质明显提高.[结论]托盘育苗较常规育苗所育秧苗素质有所下降,但秧苗形态基本一致,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根系发达成毯性好,可培育壮秧满足机插要求.在常规粳稻托盘育苗时以采用90 g/盘播种量(0.055 g/cm2)较适宜.  相似文献   

15.
徐稻3号水稻超高产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徐稻3号的超高产栽培试验研究,明确了徐稻3号在江苏连云港地区作为麦茬稻人工育秧移栽要获得800 kg/667m2左右产量的最佳播种期为5月5~10日,秧田播种量控制在35 kg/667m2以内,氮肥施用量为22~23 kg/667m2,水稻生育前期与后期氮肥施用量的比例为(5.5~6)∶(4~4.5)。  相似文献   

16.
川南浅丘区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合川南浅丘区生态特点,就提高机插秧育苗质量、秧苗素质开展试验探讨,试验设6个播种量水平,分别为40、45、50、55、60、65 g/盘,以常规育秧为对照(CK)。结果表明:在川南浅丘区机插秧育秧,采用水田秧盘营养土育秧方法 ,播干谷种50~60 g/盘,既能保障培育良好的秧苗素质,又能满足机插要求,有利水稻机插秧高产。  相似文献   

17.
运用小区试验与大田示范相结合的方法,以阜花30号花生品种为试验对象,研究风沙区土壤氮、钾不同水平配施在不同时期追肥对花生氮含量、产量品质以及收获后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探究辽宁省肥料高效的施肥水平。结果表明,当施氮水平达到147.45 kg/hm~2时效果最佳,再增加氮水平不但不会增产反而会减产,浪费氮肥;同等施肥量(过磷酸钙344.25 kg/hm~2、尿素147.45 kg/hm~2、硫酸钾335.25 kg/hm~2)情况下,以磷为底肥追施氮钾肥的处理优于以磷钾肥为底肥追施氮肥的处理,其花生产量较高、品质较好。不同施肥水平均能提高花生根、茎、叶的氮含量以及花生产量和品质,以施尿素59.2 kg/hm~2、硫酸钾134.4 kg/hm~2、过磷酸钙335.25 kg/hm~2为底肥,在幼苗期追施尿素6.4 kg/hm~2、硫酸钾24.3 kg/hm~2,在开花期追施尿素52 kg/hm~2、硫酸钾151.4 kg/hm~2,在结荚期追施尿素20.8 kg/hm~2、硫酸钾24.3 kg/hm~2,在饱果期追施尿素9.6 kg/hm~2、硫酸钾1.6 kg/hm~2的T8处理施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清香”核桃早结果、多结果,提升效益,采用不同剂量的多效唑分别进行核桃叶面喷施和土壤追施,分析多效唑对核桃新梢生长量、根系生长量、侧花芽成花率、单果重、单株产量和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1 000ppm喷1~2次、2 000ppm喷1次,以及土壤追施0.3g/m2、0.5g/m24个处理能显著抑制“清香”核桃营养生长,提高核桃产量。  相似文献   

19.
播种量对水稻机插秧苗成毯性及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明不同播种量下水稻机插育秧成毯性及秧苗素质各项指标的差异,以甬优12、中浙优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每盘干种35,50,65,80,95,110 g共6个播种量水平,展开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种量对秧苗成毯性及秧苗素质的影响显著,播种量增加可显著提高秧苗根系盘结力,但其秧苗素质明显下降,秧苗细弱,干物质积累量减少,同时其秧苗整齐度较差,小苗弱苗比例增多。不同品种各项指标之间存在差异,中浙优1号随着播种量增加,秧苗素质下降较快,小苗比例迅速提高,甬优12播种量弹性则相对较大。甬优12在播种量达到50 g/盘时可实现秧苗成毯,秧苗生长整齐,大苗比例高,秧苗个体素质也较优,但其秧盘地上部生长稀疏,叶面积指数较小,而中浙优1号播种量为50 g/盘时,秧苗成毯及秧苗素质各项指标均较优,秧苗生长整齐、紧密。综合各指标结果考虑,甬优12和中浙优1号最适播种量分别为65 g/盘及50 g/盘。研究结果对解决杂交稻机插育秧技术问题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1适时稀播,培育壮秧 培两优慈4在安徽省作中稻栽培,一般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播种.采取旱育秧或湿润育秧.一是稀播、匀播,每667平方米大田用种量0.6千克,每667平方米秧田播种量5千克;二是用强氯精浸种;三是播前用多效唑浸种,即用0.5千克干谷的谷芽用1克多效唑对水0.5千克浸种15~20分钟沥干后待播;四是秧苗一叶一心期追施断奶肥,每667平方米秧田用尿素3~4千克,移栽前3天,每667平方米追施2~3千克左右的送嫁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