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泥鳅、田螺(以下间称鳅。螺)增殖活饵稻田养鳖,是当前农村一项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是我国生态渔业在特种水产养殖上的一个新的发展,为了探索鳅、像增殖活饵稻田养鳖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我们于96年利用本镇水产材30亩(2hm2)稻田进行鳅、螺增殖活饵稻田养鳖试验,取得明显成效。2hm2共收获商品鳖495kg,规格450g左右,水稻14310kg,总产值年25万元,平均每亩获利2483元。我们认为鳅、螺增殖活饵稻田养鳖是可行的。现将通过实践积累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水、种、饵、密、早、防、管、转”八字养殖经验介绍如下。水结合农田整修,加固…  相似文献   

2.
鳖虾鱼稻生态种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鳖虾鱼稻生态种养技术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在传统的虾稻连作技术和稻田养鳖技术基础上,提出的一种鳖、虾(小龙虾)、鱼、稻在同一稻田生态系统内共生互利,种植、养殖相互促进,综合效益大幅提升的新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3.
稚鳖无沙盆养试验稚鳖个小体弱,对不良环境适应力很差,成活率低,特别是在冬眠过程中会逐渐死亡.故稚鳖阶段是养鳖全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为探索稚鳖养殖的新技术,笔者从1994年10月开始在我县汪家乡下坂村进行了稚鳖无沙盆养试验。一、材料与方法1.饲养盆规格...  相似文献   

4.
<正> 利用泥鳅、田螺繁殖的幼体作为活饵进行稻田养鳖,是当前农村一项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我们于1996年利用本镇水产村2hm~2稻田将此项技术进行试验,取得明显成效,共收获商品鳖495kg,规格在450g/只左右;水稻14310kg,总产值6.25万元,平均每667m~2获利2083元。将养殖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二、种养结合型 (一)稻田养鳖 1.稻田养鳖的基本条件稻田用水应是无污染、无公害的江河湖库水。稻田注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最好是种单季稻的田块。  相似文献   

6.
生态鳖在市场上价格达到160-400元/kg,而养鳖稻田不用施放化肥和喷洒农药,其稻谷为有机稻谷,是质优价高的有机粮。一方面,稻鳖共养能为鳖生长提供了良好场所,生活环境宽畅,活动、摄食、晒背范围大,生长发育快、增重率高;另一方面,鳖又可为稻田疏松土壤和捕捉害虫,从而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近几年来,江苏省滨海市三中港水产养殖区在稻田中示范稻田养鳖,一般667平方面积收入超1万元。  相似文献   

7.
【丢荒稻田养鳖】 肇庆市广宁县五和镇村心村村民袁祥福,曾在佛山市三水区养了几年的鳖,  相似文献   

8.
工厂化人工加温快速养鳖,是目前国内外缩短养殖周期的最佳方法。但过去大多只注重工厂化加温快速培育鳖种,即把3~5克的鳖苗培育成200克以上的鳖种,然后再移到室外进行养成,这样不但温室利用率低,而且易造成商品鳖集中上市。给销售市场形成较大的压力,资金回收的时间也相对较长。通过研究,我们采用在工厂中逐级分档养成法新技术,既可提前逐步上市,也较快地回收资金。经济效益和温室利用率较常规的方法提高15%左右。为此介绍一下逐级养成法的工艺流程和管理方法,供参考。一、工艺流程逐级养成法就是采用前期密养.以后根据规格差…  相似文献   

9.
养鳖业在我市城乡发展很快,全市现有养鳖面积52亩,共有25个养鳖户,年产商品鳖3000kg,年产值208万元。在发展养鳖过程中存在不少技术难题。其中稚鳖期死亡率高是制约养鳖成功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稚鳖的成活率,笔者结合生产实践,谈点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稻田养鳖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养殖方式,是一项农民致富值得推广的新技术。流水式稻田养鳖技术要求和具体措施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一、建好流水式稻田养鳌池养鳖稻田要选择便于看护,地势低注,排灌条件好的田块.稻田养鳖他由鳖沟、产孵沙堆、防逃墙、进排水口四个部分组成。鳖沟是供喂饲  相似文献   

11.
“玉垒菌”对温室养鳖池水质净化效果的试验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玉垒菌”对温室养鳖池水质净化效果的试验翟士君,朱选才(崇明县大新镇养鳖场,202179)(上海市水产研究所,200433)近年来,国内采用了温室养鳖新技术,使商品鳖的养殖周期从原来自然环境条件下的3~4年缩短为14~16个月,大大提高了人工养鳖的经...  相似文献   

12.
章剑 《渔业现代化》1998,25(2):15-19,31
温室养鳖采用养鳖温室自动加温控温装置、无沙养鳖新工艺和温室养鳖生态调控与综合防病新技术,稚鳖经12个月的饲养。平均现格即可达到500克的商品鳖.且可实行自繁自养。这种方式自成一个完整的相对封闭的健康养鳖体系、即自然条件下培育亲鳖.控温条件下人工孵化和稚幼鳖培育,自然条件下养成鳖。一般,稚鳖在温室内培育至幼鳖(亦可在温室中从稚鳖直接养成商品鳖)。在苏州每年9月底将稚鳖放养到温室养鳖池进行加温养殖.至翌年6月纳鳖平均规格达到250克.此时纳鳖出池并移人室外露天成鳖池饲养3个月,至9月底长成平均500克左右的商品鳖…  相似文献   

13.
章剑 《水产养殖》1997,(1):10-11
家庭工厂化养鳖,采用“养鳖温室自动加温控温装置”新专利、“无沙养鳖”新工艺和鳖病防治新技术,难鳖经12个月的饲养。平均规格即可达到500克的商品鳖。苏州市郊缀福生家庭,工厂化养鳖500只,1995年盈利44万元。其主要饲养技术总结如下。1温室控温培育推幼鳖及露天池养成1.1全封闭型温室保温系统温室内养殖水温应恒定在30℃,气温33C。全封闭温室保温性能好,热损失小,常采用钢架混凝土永久性结构,延长使用年限。屋顶用接板封顶,围护结构中屋顶、墙体和养殖池底与土层接触面,均选用导热系数小、保温性能好的泡沫塑料作保温材料。…  相似文献   

14.
李传武 《内陆水产》1996,21(7):22-22
提高稚鳖成活率的技术措施一般把鳖苗孵出至越冬前统称为推鳖养殖阶段。由于稚鳖个体小、适应能力差、病害多.养殖技术要求高,所以这一时期是养鳖周期中最关键最困难的时期、1995年,笔者在福建省厦门宏辉养殖场负责技术工作,并调查了附近几家养鳖场,对提高稚鳖养...  相似文献   

15.
台湾高雄县美浓镇,有十七户人家专事养鳖,但真正的“专家”,“养鳖博士”、“养鳖大王”应属于钟凤郎。他把全部心血都投在养鳖工作上。如果你到钟凤郎的鳖池参观你会感到惊奇,养了那么多鳖,了不起!  相似文献   

16.
解决养鳖饲料的几种途径黄志勤,潘婉南(福建省永春县水产技术推广站362600)近年来,养鳖生产发展很快,已成为农民致富的一种好门路.但如何解决养鳖的饲料一直是养鳖户所关心的重要问题,对此.笔者根据养鳖户的经验进行总结,现将解决养鳖饲料的几种途径介绍如...  相似文献   

17.
一、当前养鳖方式及存在问题 鳖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相当缓慢。为了缩短养鳖周期,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采用温室养鳖.从幼鳖到商品鳖只需一年周期。但养鳖池都在基本不透风、不透光的房子或塑料薄膜保温棚内,养殖水加温到 30℃ 左右,用罗茨风机充气增氧。由于密度高、水温高、无光照、无通风,残饵及排泄物在水中极易腐烂变质,使水质黑臭,甚至底沙被染成黑色.鳖极易滋生各种疾病。目前采用防病措施主要是在饲料中添加各类抗菌素、因在水中易散失,利用率较低。长期使用成本高,且易产生病变,不利于生产绿色食品。其次是定期换水,一般4…  相似文献   

18.
2023年在江西省吉水县同江万亩稻渔产业园开展了稻田垄沟稻虾鳖综合种养技术研究,该模式利用稻田+垄沟+虾沟,在虾稻田环沟里耦合养殖鳖,进行种稻、养虾和养鳖共作。结果显示,稻田垄沟稻虾鳖综合种养平均每667 m2产水稻662.5 kg、小龙虾80 kg、鳖105.9 kg;总产值13434.0元,纯利润达到8315.1元。表明垄沟稻虾鳖互利共生效果明显,稻虾鳖产量高,节本增效明显,该模式实现了“一田三用”,是一种适合在南方水源充足的地区大力推广的生态高效综合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1995-1996年对福建省主要养鳖基地进行养殖鳖病害现场调研和样品分析的结果,现场调查的情况表明,我省主要养鳖地区病害情况较为严重。福建沿海地区养殖中华弊病害较闽北及闽西养鳖地区严重,1995年成活率分别为75%和60%,沿海养鳖地区最具威胁的病害是病毒性出血病的白底板病,而闽北养鳖地区养殖鳖的主要病害为真菌性白斑病。鳖病对我省养鳖业已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已是我省养鳖业的重要制约因素。建议有关部门加大鳖病研究力度,对引进鳖苗加强检疫。在养殖管理上进行调整以便适应新形势下养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章剑 《渔业现代化》1999,26(1):8-13
鳖的人工繁殖目前有三种情况;一是全式养殖.即包括自繁自育稚幼鳖到成鳖养殖的生产全过程;二是培育种苗、即繁殖后的稚鳖强化培育自给,有余部分出售;三是孵化鳖蛋,所产鳖蛋几乎全部出售。第一种方式,相对封闭.有效地避免外来的病原微生物的传入、是控制疾病健康养鳖的好方法。第二、第三种方式养殖周期短.成本低、比较效益高。1 自繁自育健康养鳖思路为提高养鳖成活率、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必须建立自繁自育健康养鳖的体系。无论是外购稚幼鳖还是鳖蛋、都不可避免带入病原微生物、导致疾病。尤其是稚幼鳖在运输过程中因相互抓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