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通过对两个RAPD条带(1660条带和2326条带)的克隆、测序,根据条带序列设计两对SCAR引物,对京海Ⅰ号黄鸡基因组进行扩增。结果表明:S1(1660条带)与S2(2326条带)标记在京海Ⅰ号黄鸡中出现的频率分别为40%和48%。无S1标记个体12周龄、18周龄和43周龄体重显著高于有S1标记个体,有S2标记个体在4周龄、12周龄、18周龄和43周龄体重显著高于无S2标记个体。  相似文献   

2.
随机选择新扬州鸡大型系和小型系交后代48只,联合研究EAV/DNA指纹图谱带J与OPAY02型2种分子遗传标记与新扬州鸡体质量和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8、10、26周龄新扬州鸡体质量在2种分子标记的不同组合间比较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尤其是J^-S1^-S2^+产条带组合遗传标记,8、10、26周龄新扬州鸡体质量均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其他JS1S2组合,根据数量性状多基因假说,可以推测J、S1和S2可能是影响鸡增重的多基因,2种分子遗传标记组合J^-S1^-S2^+遗传标记有望成为鸡体质量选择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3.
京海黄鸡是由海门京海集团有限公司、扬州大学和江苏省畜牧兽医总站分别在1998年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鸡EAV-DNA指纹图谱中条带J为标记选种选配的研究”、2001年主持的江苏省高新技术项目“鸡增重性状OPAY02-C型标记研究”、1999年主持的国家教育部项目“鸡的遗传标记研究”、1999年主持的江苏省应用基础项目“以鸡DNA指纹J带为标记辅助选育的研究”、2001年主持的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京海黄鸡的选育与推广”的基础上,根据江苏省科技厅下达的江苏省高新技术立项指南中所说“优质小型、生长期长、适合于放养……”的发展趋势,从2001年开始在调研、收集当地鸡遗传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五个世代的封闭式选育,同时采用分子标记DNA指纹图谱中的J带辅助选择,培育而成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SR92A系黄羽肉鸡与萧山鸡及其杂种后代的DNA指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EAV(禽内源性反转录病毒片段 )为探针 ,EcoRI为限制性内切酶 ,对萧山鸡、SR92A系及其杂交后代进行了DNA指纹图谱的研究。结果表明 :EAV探针适合于鸡的DNA指纹分析 ,能产生清晰可辩的图谱。平均条带总数为11.384± 0 .84 4 ,两品种间、公母间条带总数均无显著差异。萧山鸡和SR92A系品种内相似系数分别为 0 .5 81、0 .5 11,高于品种间相似系数 (0 .2 31)。杂交后代相似系数为 0 .30 1。  相似文献   

5.
以黔黄为母系的三元杂交鸡肉用性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黔黄鸡Ⅰ号、Ⅱ号为母系。分别与R系和W系杂交产生三元杂交鸡R黔Ⅰ、W黔Ⅱ。同一条件下四个组合220只鸡试验,R黔Ⅰ、W黔Ⅱ10周龄体重1512.5和1519.8g,料肉比2.48和2.50。R黔Ⅰ比黔黄Ⅰ号体重高10.09%,料肉比值2低3.63%;W黔Ⅱ比黔黄Ⅱ号体重高19.85%、料肉比值低2.8%。  相似文献   

6.
利用29个微卫星标记的多态性分析淮南麻黄鸡12周龄体重与微卫星标记的相关。结果表明:位于3号染色体和10号染色体上的2个微卫星标记MCW0222、ADL0122与淮南麻黄鸡12周龄体重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黄羽肉鸡IGF-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试验将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作为研究肉鸡生长的候选基因,以海门京海集团的第二世代黄羽肉鸡为试验材料,根据鸡IGF-1基因DNA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SSCP方法进行SNP检测和基因型分析,探讨IGF-1基因多态性与鸡生长性状之间的关系。于IGF-1基因外显子1上发现一处突变。这个突变产生的不同基因型与鸡生长性状进行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个体的1日龄初生重、4周龄、12周龄及300日龄成年体重在不同基因型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AA基因型1日龄初生重、4周龄、8周龄及300日龄成年体重均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P<0.05)。推测可以将IGF-1基因应用于鸡生长的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实践。  相似文献   

8.
京海黄鸡是由京海集团、扬州大学和江苏省畜牧兽医总站共同培育而成,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新品种。它是以地方黄鸡资源为育种素材,根据传统遗传育种理论,采用常规育种和分子标记(J带)辅助选择,经五个世代培育而成的小型优质肉鸡新品种。京海黄鸡具有体型外貌一致、生产性能优良、遗传性能稳定、抗逆能力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蛋鸡育成期体重控制与鸡群均匀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论是全饲还是限饲都应定期监测鸡的体重 ,雏鸡 5周龄体重一定要达标 ,整个育成期鸡的体重都要达标且鸡群均匀度要好。鸡群均匀度高说明鸡群发育整齐 ,性成熟同期 ,开产时间一致 ,产蛋量较多。1 体重、均匀度与生产性能 据测定 ,5周龄体重与72周龄的入舍蛋鸡产蛋数呈强的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0 93 ) ,而且与 72周龄累计死亡率呈负相关 (相关系数为 0 65 ) ;1 6周龄体重均匀度与 72周龄产蛋率的相关系数为 0 72 ,而与 72周龄累计死亡率的相关系数为0 65。1 0~ 1 8周龄鸡群的均匀度应不低于 70 %~80 % ,同时鸡群的平均体重与标准体重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育成鸡(18周龄)不同体重水平对"京粉2号"蛋种鸡生长和生产性能的影响,本试验按照18周龄末的鸡群平均体重,选取大于平均体重110%、介于平均体重105%~110%、100%~105%、95%~100%、90%~95%以及小于平均体重90%的鸡各96只,在相同的环境条件和管理方式下饲养,分析各组鸡群20~59周龄的体重变化、产蛋性能的各项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在不超过平均体重110%的范围内,育成鸡体重越大,则开产体重越大,开产日龄与达产蛋高峰越早、高峰维持时间越长、总产蛋数与种蛋合格率越高。育成鸡体重超过平均体重110%的鸡群,产蛋期死亡率较高。"京粉2号"蛋种鸡18周龄末平均体重达到1 488 g,鸡群产蛋期的综合生产性能最优,可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SR92A系鸡初生、28、49、75日龄体重,屠体、半净膛、全净膛重等生产性能,同时用OPAY02随机引物对其DNA进行RAPD扩增,分析OPAY02型标记与鸡群早期增重及75日龄屠宰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片段长度为1 660.8bp和2 326.0bp的两条带所代表的位点,在SR92A系中出现A、B、C三种类型,其中C型母鸡75日龄体重超过A型607.4g,初步表明OPAY02C型标记在SR92A系中可作重要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2.
黔黄三系杂交鸡肉用性能续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两系配套的黔黄Ⅰ号、H号分别与第2父系H系产生的3系杂交鸡H黔Ⅰ、H黔Ⅱ以及黔黄Ⅱ号、H系四个品系鸡208只试验。H黔Ⅰ、H黔Ⅱ10周龄体重1716.0g和1845.6g,分别比黔Ⅱ高15.6和24.3个百分点。料肉比2.61和2.55分别比黔Ⅱ低4.4和6.6个百分点、屠宰性能也优于黔黄Ⅱ号,揭示了H系与黔黄Ⅰ号、Ⅱ号配套产生新的杂交肉鸡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寻找与边鸡生长性状和繁殖性状相关的遗传标记,本试验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边鸡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Ⅰreceptor,IGF-ⅠR)基因Alu Ⅰ位点的多态性,并分析该多态位点对边鸡生长性状和繁殖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显示,边鸡IGF-ⅠR基因Alu Ⅰ位点存在多态性,在外显子2的376 bp处有1个G→A突变,产生了GG、GA和AA 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87、0.296和0.017,GG为优势基因型;G等位基因频率为0.835,为优势等位基因。卡方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该基因座位在边鸡群体中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8、14、16和18周龄时,GG基因型个体的体重显著高于GA基因型(P<0.05),GG基因型个体的开产体重极显著高于GA基因型个体(P<0.01),但并不能说明该位点可以作为影响边鸡繁殖性状的遗传标记。IGF-ⅠR基因外显子2的Alu Ⅰ位点(G→A)可能是影响边鸡生长性状的一个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4.
RAPD标记与新扬州鸡生长性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研究对新扬州鸡进行RAPD分析 ,评定其遗传多态性。从 2 1个引物中筛选出OPAY0 2、OPAY1 3和OPAY1 7,并根据其多态性组合对周龄增重的影响 ,探索RAPD标记与新扬州鸡早期生长和屠宰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被检测到的新扬州鸡中 70个DNA条带 ,分子量大小在 0 .38kb~ 2 .98kb之间 ,平均条带共享率为 0 .80 37,OPAY0 2引物对 5 6日龄平均增重、日增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均存在显著的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开产前不同体重水平对"京粉1号"父母代蛋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自标准化蛋鸡舍15 616只20周龄"京粉1号"父母代蛋种鸡中,选取大于平均体重110%和介于平均体重105%~110%、100%~105%、95%~100%、90%~95%之间,以及小于平均体重90%的鸡各96只,共576只,依次分为1、2、3、4、5、6组。对6组鸡群提供相同的饲养环境、饲料配方和饲养管理,比较各组鸡群的开产日龄和达产蛋高峰日龄以及20~56周龄死淘率、产蛋率、蛋重、不合格种蛋率、入舍鸡单产、入舍鸡合格单产、不合格种蛋等8项指标。结果显示:开产前体重越大,鸡群开产越早,达产蛋高峰的日龄越早,全程产蛋率越高;体重与鸡群的蛋重相关性高,对部分不合格蛋的比例也有影响,但对鸡群的死淘率无影响,因而对入舍鸡单产及入舍鸡合格单产水平无影响。试验表明:"京粉1号"父母代蛋种鸡产前体重是后备鸡的培育关键,在后备期的饲养管理中,需促进鸡群适度增重,从而提高鸡群产蛋全程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检测京海黄鸡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基因5'非翻译区TaiⅠ位点多态性及其与京海黄鸡母鸡生产性状的相关性,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相应依据。以京海黄鸡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技术对京海黄鸡IGF-Ⅰ基因TaiⅠ酶切位点进行多态性检测,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基因型与京海黄鸡生长及部分产蛋性状。结果显示:在5'UTR(EF488284)的67 bp位置发生A→G的突变,产生3种基因型,CC、CD和DD,京海黄鸡公母鸡等位基因C频率分别为0.647和0.493。经χ2检验,京海黄鸡母鸡在TaiⅠ位点上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χ2<χ2 0.05(1)),而公鸡不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χ2>χ2 0.05(1))。在京海黄鸡母鸡群体中CC型在8、16周龄以及300日龄体重中均高于CD型和DD型,且CC型12周龄体重显著大于DD型(P<0.05)。可见等位基因C为影响京海黄鸡母鸡体重的优势基因。  相似文献   

17.
根据GenBank发表的鸡IGF1R基因序列针对外显子2和3设计2对引物,采用池DNA测序和PCR-R FLP技术,对京海黄鸡IGF1R基因的AluⅠ、Hin1Ⅰ位点进行多态性检测,并与京海黄鸡的生产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luⅠ位点AA基因型个体在8周龄体重显著低于BB型个体(P<0.05),AA和AB基因型个体在12周龄体重显著低于BB型个体(P<0.05)。Hin1Ⅰ位点CC、CD基因型个体的初生重显著低于DD基因型(P<0.05),CC基因型个体的300日龄体重显著低于DD基因型(P<0.05)。研究结果初步显示,IGF1R基因可能是影响京海黄鸡生长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与之存在紧密遗传连锁的一个标记。  相似文献   

18.
利用随机微卫星扩增多态DNA(RMAPD)技术分析69只西农萨能奶山羊基因组DNA的多态性与产奶性状(第1~5胎产奶量和平均产奶量)、产羔数(第1~5胎产羔数和平均产羔数)和体尺指标(初生重、成年体重、胸围、管围、体高、体斜长)的相关性.RMAPD与3个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66个标记条带分别对产奶量、产羔数及初生重、体重、体高等体尺指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标记效应(P〈0.05, P〈0.01).其中,23个标记条带(14个正向效应标记和9个负向效应标记)与产奶量有关, HEL1r+F09的C、D、J、K和L带对第3~5胎及平均产奶量有显著的标记效应,尤其是J带对第5胎产奶量有极显著的正向标记效应; 23个标记条带(11个正向效应标记和12个负向效应标记)与产羔数有关,HEL1r+F09的J带、MFW20f+P4的H带、HEL1f+F09的E带和MFW20f+F09的A、D带对产羔数有极显著的标记效应;20个标记条带(9个正向效应标记和11个负向效应标记)与体尺指标有关,HEL1f+F09的G带、HEL1r+F09的E带对初生重有极显著的标记效应,HEL1r+OPW19的M带对胸围有极显著的标记效应 (P〈0.01).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不同品种的良种蛋鸡与本地地方鸡杂交,以提高地方鸡产蛋量、蛋重和淘汰鸡体重.试验Ⅰ、Ⅱ、Ⅲ、重组分别为湖北红鸡(?)×地方鸡(?)、地方鸡(?)×湖北红鸡(?),地方鸡(?)×罗曼褐商品代(?).第Ⅳ组为地方鸡(?)×地方鸡(?).试验结果表明:Ⅰ、Ⅱ、Ⅲ组与Ⅳ组相比,20周龄体重、42周龄体重、72周龄淘汰鸡体重、产蛋量、蛋重均能有效得到提高,其中42周龄体重和72周龄淘汰鸡体重Ⅰ、Ⅱ、Ⅲ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与Ⅳ组相比差异极显著,42周龄平均蛋重Ⅰ、Ⅱ、Ⅲ、组与Ⅳ组相比差异极显著,Ⅲ组与Ⅰ、Ⅱ组相比差异显著.42周龄单枚蛋重Ⅰ、Ⅱ、Ⅲ组与Ⅳ组相比分别增加7.4g、8.54g和10g,72周龄产蛋量Ⅰ、Ⅱ、Ⅲ组与Ⅳ组相比分别增加41、35,55枚.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生长素(GHRL)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黄杂鸡体重、体尺性状的相关性,试验采用DNA混池测序的方法检测了GHRL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并分析其多态性与黄杂鸡体重和体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GHRL基因起始密码子ATG上游197位存在一个SNP位点(c.-197AG),三种基因型分别为AA、GG和AG,AG的基因型频率(0.750)最高,AA的基因型频率(0.087)最低;基因型与体重和体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显示,AA基因型个体的体重、龙骨长和胫围均显著高于AG和GG基因型个体(P0.05),其余体尺指标在三种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GHRL基因启动子区SNP c.-197AT与黄杂鸡体重和体尺指标(龙骨长和胫围)密切相关,该SNP位点可作为黄杂鸡生长发育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的一个重要候选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