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刘照川  顾胜 《果农之友》2023,(4):11-13+34
对比和分析不同代森锰锌剂量对苹果树斑点落叶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代森锰锌80%可湿性粉剂(利民化工)600倍液和代森锰锌80%可湿性粉剂(陶氏益农)800倍液药物在斑点落叶病发病的高峰期对病菌起到了良好的抑制效果,最高分别达到了88.35%和89.91%。因此,可以在苹果产区推广应用80%代森锰锌600倍液(利民化工)或代森锰锌80%可湿性粉剂(陶氏益农)800倍液。为了降低成本,也可以使用代森锰锌80%可湿性粉剂(利民化工)800倍液,最大效率也可以达到86.52%。  相似文献   

2.
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于套袋苹果黑点病侵染期、发病初期、发病盛期各喷1次3%克菌康(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防治,防效达92.04%,与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的防效无显著性差异,与化学杀菌剂90%三乙膦酸铝可溶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的防效差异极显著。同时发现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在防治套袋苹果黑点病的同时,也可起到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临沂市兰山区、费县的5个乡镇的藤稔葡萄进行炭疽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进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效果好。冬春季彻底清园后喷布3~5°Be石硫合剂,减少病菌侵染源;提高植株的抗病力,适量留枝,每平方米架面13~15个,增施有机肥;药剂防治要在病害始发期、果实硬核期,每隔10天喷1次1∶2∶200波尔多液,连喷2次;落花后15天内完成套袋;治疗病穗用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8%科博6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效果最好,治愈率分别为88%、86%、83%。  相似文献   

4.
1 防治黄瓜霜霉病常用的无公害药剂。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8%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以上药剂要求在植株发病前或发病初期防治,隔5~6天一次,喷3~4次.并结合放风,降低湿度,以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黄瓜褐斑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6种药剂对褐斑病菌的作用效果存在很大差异。室内测定抑菌效果最好的是50%多.福.锰锌可湿性粉剂在25 600倍液、10亿个.g-1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在19 200倍液时抑菌率均为100%,20%烯肟.戊唑醇、430 g.L-1戊唑醇悬浮剂和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次之。该结果为田间防治试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贵州铜仁思南县邵家桥镇进行4种药剂防治辣椒白绢病的田间防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对辣椒白绢病防效最好,为69.62%;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效为62.62%;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效为59.43%;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效为46.56%。  相似文献   

7.
王振学  赵申详 《蔬菜》2002,(3):25-25
一、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引起圆形或多角形黄褐色褪绿斑,叶片逐渐黄枯,湿度大时,叶背病部出现白色霉层,即病菌孢囊梗和孢子囊。该病是由鞭毛菌亚门真菌引起的病害,以菌丝体或卵孢子的形式在田间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发生危害。多雨潮湿或大雾天气发病重。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喷施50%乙膦铝·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72%霜疫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艾斯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二、蛇眼病危害叶片,叶斑近圆形,边缘紫褐色,斑中部黄白色至黄褐色,稍下陷,有的易穿孔,严重时病斑密布,不能食用。该病属半…  相似文献   

8.
为科学有效的防治核桃黑斑病的发生,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10种不同杀菌剂对核桃黑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供试的10种杀菌剂对核桃黑斑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以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2 500倍液和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其次是430g/L戊唑醇悬浮剂2 5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和50%氯溴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60%百泰可分散粒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等5种杀菌荆对梨黑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60%百泰可分散粒剂1500倍液与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和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均为防治梨黑斑病较好的药剂品种,其中,以60%百泰可分散粒剂1 500倍液的药效表现最好,3次药后10 d的防效达到99.79%,显著优于其余4种药剂,而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和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的防效分别为89.09%、86.7%、84.42%和83.79%,4种杀菌剂之间的药效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史修珂  庄伟 《落叶果树》2004,36(3):56-56
以10年生新红星苹果树作为试材,应用50%多·锰锌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的试验。结果表明,发病初期每间隔7天喷施1次药,连续喷施4次,50%多·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和600倍液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4.97%和81.36%,优于50%多菌灵500倍液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以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pekinensis)‘丰抗70’为试材,研究了拟康宁木霉SMF2 对大白菜软腐病的诱抗效果;并通过研究拟康宁木霉SMF2 对接种和未接种主要致病菌--欧氏杆菌胡萝卜软腐亚种(Erwinia carotovora ssp. carotovora)的大白菜幼苗生长、内源激素含量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探讨了木霉防治大白菜软腐病的机制。结果表明:施用拟康宁木霉SMF2(孢子≥ 0.1 g · kg-1)显著降低大白菜叶柄软腐病病斑长度。无论大白菜幼苗是否接种软腐病菌,施用拟康宁木霉SMF2 显著提高大白菜地上部和根系鲜质量、根冠比值,提高叶片玉米素核苷(ZR)、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含量,以及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说明拟康宁木霉SMF2 可能主要通过促生作用和诱导抗性防治大白菜软腐病。  相似文献   

12.
甜瓜细菌性软腐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浙江义乌等地的甜瓜(CucumismeloL.)果实上普遍发生一种外观褐色小斑,果肉水渍状腐烂现象,局部田块发病率高,损失严重。为确定病原,从病果上分离到4个细菌菌株,分别定名为M1、M2、M3和M4。烟草过敏性反应和致病性测定表明M2和M4不具致病性,而M1和M3在烟草上能引起典型的过敏性坏死反应,接种甜瓜24h内即导致果实的明显腐烂,所引起的腐烂症状与田间发病果实一致。对M1和M3进行培养性状、革兰氏染色、形态学和鞭毛观察、马铃薯薯块腐烂试验,以及16SrRNA基因测序和比较,结果证明该病害是由软腐欧氏杆菌软腐亚种Erwinia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引起。  相似文献   

13.
辣椒采后病害发生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东省广州、增城采收辣椒,在常温(25 ℃)贮藏条件下观察辣椒采后病害的发生情况,测定采收时无病害症状的辣椒组织中病菌的潜伏侵染率。结果表明:辣椒采后在25 ℃下贮藏,发生的病害有果腐病(Fusarium sp.)、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软腐病(Erwinia carotovora)、黑斑病(Alternaria alternata)、疫病(Phytophthora capsici)、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且5 d后开始表现病害症状。其中果腐病、炭疽病、软腐病是辣椒采后的主要病害。辣椒采后病害主要从果柄部位开始发生,向果蒂和果身部位扩展,最后引起整个辣椒果实腐烂。辣椒果柄、果蒂是带有潜伏侵染菌较多的部位,从果柄、果蒂组织中分离出的病菌有炭疽病、链格孢菌、镰刀菌、灰葡萄孢菌和欧氏杆菌,从果身组织中只分离出炭疽菌、链格孢菌和欧氏杆菌。伤口是辣椒采后病害病原菌侵入的主要通道,伤口接种的处理发病率高,无伤口接种的处理不发病。剪除果柄可明显减轻辣椒采后病害的发生,提高辣椒的贮藏效果。  相似文献   

14.
番木瓜内生细菌MG-Y2的鉴定及其生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具有防病作用的植物内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和稀释分离法,分离番木瓜果皮中的内生细菌,得到103个菌株。采用培养基平板抑菌圈测定法从这些菌株中筛选到1株具有拮抗活性的细菌MG-Y2,对番木瓜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番木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等8种病原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通过对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测定以及16SrDNA部分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该细菌为恶臭假单胞菌生物变种Ⅰ(Psudomonas putida biovarⅠ)。采用喷雾接种处理,MG-Y2可进入番木瓜叶片、叶柄、果皮和果肉中定殖。进行番木瓜果实采后防病试验,MG-Y2对采后番木瓜疫病和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8.8%和57.4%。试验结果显示MG-Y2具有潜在的生防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梨轮纹病拮抗细菌的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集南京、连云港、高邮3地梨园病叶、病果、健叶、健果、病枝、健枝和土壤样本90份,分离纯化后得到871个细菌分离物,对其进行梨轮纹病菌菌丝生长的皿内抑制试验,共获得21株拮抗能力较强的细菌,其中拮抗性能最好的细菌sf 628抑菌圈直径达45 mm,抑制率达59.21%。梨果接种试验结果表明,21株拮抗能力较强的细菌中有5株拮抗细菌对梨轮纹病菌引起的病斑扩展抑制率大于50%,其中菌株sf 628抑制率达60.61%。进一步的理化特性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菌株sf 628为枯草芽孢杆菌枯草亚种。  相似文献   

16.
对近年来新发现的梨阿太菌果腐病菌(Athelia bombacina)的生物学特性及寄主范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佳条件为PDA培养基,温度25 ℃,pH 7,暗处理有利于菌丝生长,菌丝致死温度为54 ℃,10 min;担孢子最佳萌发温度为20 ℃,pH 6,最佳碳源为葡萄糖,光照对孢子萌发影响不明显,担孢子致死温度为52 ℃,10 min。该菌产孢的培养基配方为燕麦15 g、琼脂15 g、葡萄糖10 g、甘氨酸2 g、CaCO3 0.5 g、NaCl 2 g、水1 000 mL,pH 6。相对湿度95%以上,光暗交替及低温诱导均有利于产孢。离体果实接种的寄主范围测定结果表明,A. bombacina除侵染梨果实外,还可侵染苹果、草莓、樱桃、油桃、杏和枣等果实,但不侵染蓝莓、葡萄、橙和猕猴桃等果实,对山楂、橘和柚果实的侵染能力较弱,且对橘和柚的侵染仅限于果皮,不深入到果肉组织中,A. bombacina对梨、苹果不同品种的致病力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7.
对目前产业化程度较高的黄豆、黑豆、豇豆、萝卜、蕹菜、花生、黄秋葵、向日葵等8种芽菜患病植株上的致病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24株细菌菌株和8株真菌菌株;利用真菌ITS和细菌16Sr DNA通用引物,分别对分离得到的细菌和真菌基因组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24株细菌分属8个属,分别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果胶杆菌属(Pectobacterium)、短稳杆菌属(Empedobacter)、戴尔福特菌属(Delftia)、从毛单孢菌属(Comamonas);24株细菌均为革兰氏阴性菌,除果胶杆菌属外,其余都不是典型的植物病原菌;其中不动杆菌属、肠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的细菌出现在2种或2种以上芽菜上;另外4个属的细菌则只出现在1种芽菜上,呈现出寄主的专化性。8株真菌分属3个属,分别为镰刀菌属(Fusar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根霉属(Rhizopus);其中根霉属和链格孢属的真菌分别只出现在萝卜芽菜和蕹菜芽菜上,其他6种芽菜上分离得到的真菌菌株均属于镰刀菌属。分离菌株回接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均能对芽菜造成不同程度的腐烂症状,生产过程中环境微生物污染同样能致芽菜腐烂病发生。  相似文献   

18.
《Scientia Horticulturae》2003,98(4):347-355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bark injuries on the occurrence of crown rot of peach trees caused by P. cactorum and P. citrophthora were examined in field and laboratory. Lesions developed at 35 °C (the complete range of temperatures tested) but maximum development occurred at 20–25 °C. Greatest growth of these fungi on cornmeal agar (CMA) also occurred between 15 and 30 °C. Both pathogens could infect injured trees up to 20 days after wounding, but could not infect uninjured plants or plants wounded 40 and 30 days before inoculation, respectively. This study showed that temperature is a critical facto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hytophthora crown rot of peach trees. In addition, crown rot developed from recent wounds inoculated with agar plugs of Phytophthora.  相似文献   

19.
苹果轮纹病枝条侵染时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不同时期人工接种苹果轮纹病菌菌丝,观察其对苹果当年生新梢和多年生枝条的侵染。结果表明5-8月份是苹果轮纹病菌侵染当年新梢的时期,其中5-7月份是侵染的高峰期,8月处于低谷,9月以后病菌不再侵染。同时看出5月病菌对各种枝龄枝条均能侵染,并且枝龄越小越易侵染;7月病菌对1~2年生枝条能够侵染,但对3年生以及多于3年生枝条难以侵染;9月病菌对各种枝龄枝条均不能侵染。  相似文献   

20.
种植方式对珠芽魔芋的增重系数和产量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湖北恩施二高山地区(海拔400~800 m)不同种植方式对珠芽魔芋生长发育、抗病性和产量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与玉米套种,珠芽魔芋植株不仅抗病抗倒、无太阳灼伤,而且其增重系数大、产量高,可以作为二高山地区及其他类似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进行栽培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