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8 毫秒
1.
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腔上囊炎。是由病毒引起肉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在临床上多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脱水、衰竭、骨骼肌出血、肾小球尿酸盐沉积,腔上囊肿大、出血等。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以20~45日龄的肉鸡,发病率较高。病毒主要侵害鸡体液免疫的中枢法氏囊。使病鸡的法氏囊受到破坏,使肉鸡的抗体生成能力下降,导致鸡群对其他多种疾病的易感性增高,更重要的是可以造成免疫抑制,使预防接种失败。1流行特点1.1鸡是自然宿主,只有鸡才感染发病。各个品种的鸡都可感染发病。3~6周龄的肉鸡,尤其4周龄前后的肉鸡较易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鸡法氏囊病毒主要感染雏鸡,12周龄以后法氏囊退化的鸡只发生隐眭感染。在自然情况下2~15周龄均可发病,有时可提前到1周龄内,以3~6周龄多发,其中4周龄最易感。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腹泻、颤抖、极度虚弱、法氏囊、腿肌和胸肌、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出血为特征。幼鸡感染后发病率高、病程短、死亡率高,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突然发病,病程短,发病率高,腹泻,法氏囊水肿、出血、有干酪样渗出物为特征。幼鸡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近年来我国各地不同程度的暴发了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给广大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近年来各地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病新特点、流行新情况以及防治新技术,做了详细阐述,供临床工作者及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霞  徐霞  陆海明 《兽医导刊》2016,(16):91-9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双RNA病毒科双RNA病毒属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3~12周龄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且以损害法氏囊等淋巴细胞为特征,具有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特点。本文介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及其防治措施,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腔上囊炎、传染性囊病,是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除成年鸡以外,其他日龄段的鸡都可感染发病,主要发生于3~6周龄的鸡群,是目前危害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下面就将今年的一个病例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2~5周龄幼鸡,以4~6周龄鸡最易感。笔者在临床接诊中,发现50-60日龄鸡也常有发生,法氏囊病毒感染会增加其他病原感染机率,其中以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最为典型。现将一起鸡传染性法氏囊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鸡法氏囊病毒主要感染雏鸡,12周龄以后法氏囊退化的鸡只发生隐性感染.在自然情况下2~15周龄均可发病,有时可提前到1周龄内,以3~6周龄多发,其中4周龄最易感.  相似文献   

9.
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传染性囊病、腔上囊病、甘保罗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禽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发生于3~6周龄的鸡,传染快、发病率高。发病后可导致严重的免疫抑制和抵抗力明显下降。单独感染该病病程较短,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危害雏鸡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害2~10周龄的鸡群,其中以3-6周龄鸡最易感。该病毒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从而导致免疫机能障碍,鸡对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的感染率可达100%。美国农业部已将该病与淋巴白血病、马立克氏病列为养鸡业的三大病。该病的特征是突然发病,3~4d内全群鸡均发病,发病率为100%,如无继发感染,死亡率为10%~30%。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危害雏鸡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害2~10周龄的鸡群,其中以3-6周龄鸡最易感。该病毒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从而导致免疫机能障碍,鸡对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的感染率可达100%。美国农业部已将该病与淋巴白血病、马立克氏病列为养鸡业的三大病。该病的特征是突然发病,3~4d内全群鸡均发病,发病率为100%,如无继发感染,死亡率为10%~30%。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具有高度接触性的传染性疾病。发病率高、病程短,强毒株感染时死亡率可高达70%以上。本病发生无季节性,全年都可发病,多发生5~8月份,主要侵害3~6周的雏鸡,4周龄的鸡易感。由于传染性法氏囊炎疫苗的广泛应用,逐渐向温和型、非典型转变。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破坏鸡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制的病毒性传染病。1流行特点本病多在高温多雨季节大量发生。2~11周龄、3-6周龄为发病高潮期。第1次免疫之后和第2次免疫之前是发病最集中的时期,流行初期呈典型经过,后期非典型性病例增多,在鸡群中反复发生,并伴有继发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马立克、鸡球虫等病,导致死亡率上升。本病潜伏期为2~3天,易感鸡群感染后突然发病,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 DV)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免疫抑制病,3~6周龄的雏鸡最易感。本病往往突然暴发,传播迅速,发病率高达80%~100%,死亡率可高达70%,死亡曲线呈尖峰式。本病常与大肠杆菌病、新城疫、鸡支原体病混合感染。本病在许多地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达80%以上,病程短,通常在感染后的第3d开始死亡,4~7d死亡率达到高峰,死亡率一般在13~50%,多发于3~6周龄鸡.  相似文献   

16.
传染性法氏囊病也称传染性法氏囊炎,或腔上囊炎。该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破坏鸡免疫器官法氏囊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幼雏和中雏,3~6周龄的鸡发病率最高,病情最严重。该病以腹泻,颤抖,极度虚弱,法氏囊、腿肌、胸肌、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出血为特征。笔者于2  相似文献   

17.
随着家禽养殖数量的不断增加,疾病也越来越多。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鸡法氏囊病毒主要感染雏鸡,在自然情况下2~15周发病,以3~6周龄多发,其中4周龄最易感染。肉鸡的育雏期为4周,蛋鸡的育雏期为6周,都在法氏囊病易感周龄内,所以育雏期要重点做好法氏囊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在笔者所收治的所有病例中.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见于2-15周龄的鸡,2周龄以内的雏鸡发病最轻:3-6周龄的鸡最易感,病情最重。成年鸡一般呈隐性感染经过.随鸡日龄的增长。抵抗力逐渐增强,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一般为10%~50%.如有并发症死亡率将会更高。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主要通过病鸡粪便排出.污染的饲料、饮水和挚草等可经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眼结膜等感染易感鸡。各种饲养管理用具、人员及昆虫也可携带和扩散病毒,还可经污染的种蛋传播。  相似文献   

19.
一例鸡法氏囊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免疫抑制病,3~6周龄的雏鸡最易感.本病往往突然暴发,传播迅速,发病率高达80%~100%,死亡率可高达70%,死亡曲线呈尖峰式.本病常与大肠杆菌病、新城疫、鸡支原体病混合感染.本病在许多地区发生与流行,是危害养禽业的重要疫病.近年来的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干扰素治疗鸡法氏囊病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病程短。主要症状为腹泻、颤抖、极度虚弱。各种品种的鸡都能感染,幼鸡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给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