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秋蘑菇收获后不再增温生产冬蘑菇,菇床就进入了冬季管理阶段。菇床冬管工作的好坏,对来年春菇产量影响极大。现将冬季菇床管理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室外蘑菇冬季管理要点四川省苍溪罐头厂(628400)赵登武冬季,阳光弱,日照短,寒潮多,气温越来越低,室外蘑菇生长随菇床温度下降而逐渐出菇稀少,长势缓慢,因此,出菇管理三要素─-温、湿、气的合理调控是冬季出菇管理的关键措施。一、保温是冬季出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甘蔗生长中后期正值秋冬季,气温由高到低,符合蘑菇菌丝生长需高温,子实体形成需低温的规律,加上甘蔗已封行成林,类似森林的“小气候”环境,适宜蘑菇生长。利用蔗田地面行间种植蘑菇,每亩蔗地可产鲜菇750公斤以上。室外地面栽培蘑菇,不建菇房,不搭架,成本低,病虫少,产菇多,效益高,易推广。下面以蔗林地面种植蘑菇为例,介绍其关键技术。一、播种 (一)播种前的准备:1.灭鼠:播前一周,在种菇蔗地应用毒饵灭鼠2~3次。2.做床:理好种菇地四周排水沟,清除蔗行杂草,剥去蔗株下部0.5米高脚叶,顺放于蔗沟中,铲少量沟两边土做床,床宽0.35米左右,每间隔一行做两行菇床,留一  相似文献   

4.
我县种蘑菇已有二十多年历史,菇床的四周都是用有眼的废铁皮或秸草栏边,仅此一项所化的人工和材料费约0.05元/尺~2。1984年栽秋菇,我们推广了用泥土拌秸草涂抹在菇床四周的培养料上,不但省本,且又能使菇床四周也长蘑菇,一般能增收0.20~0.30元/尺~2。这一年全县推广了20%,仅这项措施就增收了30多万元。如唐行乡菇农盛根发和华亭乡菇农孙台舍各种植1000尺~2,他们采收的泥边菇收入竟达300多元.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整床料料上床后,为了便于涂抹草泥,平  相似文献   

5.
朱广凯 《蔬菜》2006,(2):16-16
栽培蘑菇时,在畦床表面撒一层新鲜草木灰,因草木灰有较强的吸热作用,可提高畦床的温度,促进菌丝迅速发育,提早出菇。另外草木灰还是一种速效肥料,能为菌丝提供养分,并能抑制杂菌生长,可使蘑菇增产10%以上。  相似文献   

6.
蔗田栽蘑菇     
我区属亚热带兼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6~21℃,其中10月~翌年3月平均气温16.1℃,适宜在蔗田栽蘑菇。近年来,菇农迫切要求扩大蘑菇生产,室外蔗田栽蘑菇,已成为我区菇农所喜爱的副业,现介绍如下: 一、菇房设计菇房选择地势较高、平坦、不积水的蔗田,用两畦间的蔗沟为菇床,毗邻的蔗沟作人行道,三条蔗沟可做两床,以原有蔗沟宽和畦长为度。每床设床架二层,相距60厘米左右,以畦上1.5米高以上的蔗茎为柱,竹杆  相似文献   

7.
水分不仅是蘑菇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蘑菇新陈代谢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物质。蘑菇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必须溶于水中,才能被菌丝细胞吸收和利用,而菌丝细胞内的一切营养物质也只有溶于水,才能在蘑菇机体的各个部位运转。蘑菇菌丝体含有70%~75%的水分,子实体含水量高达90%左右,在蘑菇子实体发育时期更需要大量水分。蘑菇所需要的水分,主要来源于培养料和覆土,其次是空气中的水分。但在蘑菇栽培管理中又不是水分越多越好,其实蘑菇既需水又怕水,所以在栽培管理中,要获得优质高产,就必须根据蘑菇的生物学特性灵活进行水分管理。如何对蘑菇实行科学管水,笔者经验是要围绕“十一看”、“十忌”。1蘑菇科学管水“十一看”(1)看菌株喷水。蘑菇菌株的贴生型菌株较普遍,耐湿性强,出菇密,需水量大,同等条件下喷水量可比气生型菌株多,所以喷水要看菇床菌株类型。(2)看天气喷水。晴朗天气或气候干燥季节,菇房水分蒸发量大,菇床需水量也大,喷水量就要多;相反,阴雨天气或气候潮湿的季节,菇房水分蒸发量小,菇床需水量也少,喷水量就要少,甚至可停喷。(3)看生长期喷水。主要视菌丝所处的生长期而定,如菌丝从营养生长阶段向生殖生长阶段转变,绒毛状菌丝变粗并形成线状菌索...  相似文献   

8.
在欧美各国的蘑菇栽培业中,广泛使用泥炭土作菇床覆盖物。我国的许多地区泥炭土资源丰富。笔者在广东省蘑菇主要产区的丰顺县工作期间,于1978年用泥炭土作蘑菇菇床的覆盖物进行了小区试验,获得初步结果。1979年,在该县后安大队试验推广面积8000多米~2,平均单产19.6斤/米~2。1980年推广面积10万米~2以上,平均单产13.8斤/米~2。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双孢蘑菇病毒MVX是近十年发现的为害严重的蘑菇病害,已在英国、荷兰、比利时、德国等欧洲蘑菇主产国发生为害,给蘑菇生产带来严重损失。该病毒病的主要症状有菇床成块不出菇的菇床"秃斑",薄皮开伞,延迟出菇,畸形菇,变色菇等。MVX具有高度传染力,可通过孢子和菌丝传染。采取分离检测特异dsRNA片段条带,可检测是否感染MVX病毒,并已初步开发成功应用基于RT-PCR的发菌期堆肥MVX病毒快速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六十年代初,霍林斯(Hollings)首次报道了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感病的双孢蘑菇菌丝体“中有病毒颗粒,从而证实了蘑菇不仅会感染真菌、细菌病害,而且也能感染病毒病。蘑菇感染了病毒病,会直接影响到正常生长发育,轻者减产,重者绝收。如崇明县长江农场有两个连队,连续两年种植蘑菇,菇床不结菇,或结菇后子实体长到似蚕豆大小就死亡,导致蘑菇减产。实地调查,确实并非细菌或真菌所引起的病害,经电镜观察,可见到50毫微米左右的球状病毒颗粒。现将初步调查结果报道如  相似文献   

11.
蘑菇脓疱菌     
蘑菇细菌性脓疱病在世界上许多种菇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澳大利亚几个菇场普遍发现了这种病害.以往几年,曾做过病原的鉴定和筛选,探讨了病害的化学和生物控制以及环境的影响.但对病原(脓疱菌)在培养料、覆土或蘑菇子实体中的习性并没有作详细的研究.本文阐述了脓疱菌(Pseudomonos tolaasii Paine)在菇床和商品蘑菇中的生活习性.  相似文献   

12.
朝鲜栽培双孢蘑菇开始于1963年初。蘑菇栽培面积迅速增加,1967年菇床面积比1965年增加了十倍。随着栽培面积的增加,由于缺少混合肥料、技术条件,以及采用劣质菌种和菇房不足等,致使蘑菇栽培屡遭失败。通过实践和改进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3.
莆田县蘑菇栽培面积达111万米~2,菇房栽培一季蘑菇后几乎没有利用。为了提高菇房利用率,1986年春在九华农场,用蘑菇房挂袋栽培黑木耳试验,获得了良好效果。一、材料与方法一)制栽培袋:供试黑木耳菌种为D-5  相似文献   

14.
蘑菇(Agaricus bisporus)含水量在90%以上,因此了解对蘑菇的供水很重要。菇床由两层组成,下层为有机营养基质层,上层是覆盖层。水分占基质重量的65~75%,占覆盖层的55~65%。出菇前后给覆盖层浇水,可增加蘑菇含水量。浇水的程度和时间对蘑菇产量和品质以及干泡病和细菌性斑点病的蔓延有影响。 Kalberer(1983)测定了首批菇从覆盖层和基质的吸水量。在5厘米厚覆盖层的菇床中,子实体水分的33~34%来自覆盖土,其余的来自基质。而薄  相似文献   

15.
甘蔗田里种植蘑菇,值得在南方蔗区推广,其技术要点如下: 一、菇棚搭设九月底十月初,选择地势较高、平坦、不积水的蔗田,用两畦间的蔗沟为菇床,毗邻的蔗沟作人行道,三条蔗沟可作两床。每床设架两层,上下相距六十厘米左右。以畦上高一米五以上的成熟蔗茎为柱,以竹杆横夹蔗茎为梁,用高一米八以上的粗竹为支柱撑顶加固。菇棚两端用编好的蔗叶帘或塑料薄膜围封,留南北门与通风窗。每亩蔗田可种植八百平方米蘑菇。二、制培养料按室内栽培蘑菇的培养料选用原料,配方、堆料、翻堆的方法大体  相似文献   

16.
覆土是蘑菇栽培中的一项花工多、劳动强度大的工作。为改革这项工艺,我们于1978年开始旧菌床覆土层再利用的尝试。本县有些公社已有较大面积推广,部分菇房已沿用三年了。实践证明,旧菌床土层的再利用,只要处理妥当,不会影响蘑菇产、质量,且比常规覆土节省工作日达60~70%。 (一)具体做法 1.旧床土的保存。事先把菇房门窗畅开,让床土层凉干约1周,再将床土逐层耙下(尽量少带菌料)聚集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的是Zikhronyaa’cov现代蘑菇场的生产工艺。菇房设有自动控制的升降温装置及人工控制的通风、换气、排除二氧化碳和喷雾装置。堆肥是用小麦秆、鸡粪、大豆粉和石膏组成,每平方米菇床120公斤。菌种是双孢蘑菇“Somycel 53”和在较高温度条件下生长最好的双环蘑菇“Somycel k-26”。通风和喷雾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入冬以来气候暖和,适宜于菇蚊、菇蝇繁殖生长,菇蚊、菇蝇的发生与危害普遍重于上年,成为影响蘑菇产、质量的主要虫害。为害严重的菇房出现成批菇蕾枯死,成批菇床不出菇,造成严重减产减收。现将危害蘑菇的菇蚊、菇蝇主要种类、为害特性以及安全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双孢蘑菇袋料高产栽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贵阳 《食用菌》2004,26(6):25-26
双孢蘑菇以它营养丰富,鲜嫩可口,风味独特而成为市场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品种之一。目前,川东地区双孢蘑菇的栽培方法同国内其它地区的栽培方法一样,沿用堆料、翻料、前后发酵,床式栽培出菇技术。这一栽培模式在堆料、发酵、翻料上时间长,用工量大,出菇时间相对集中在春秋季,鲜菇市场淡旺季现象严重,价差特别大,从而促使我们从栽培季节、栽培方法,高产高效等技术上进行探索。2002年10月,笔者进行了双孢蘑菇袋料高产栽培试验,现将这一结果报告于后,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朱广凯 《食用菌》2014,(6):50-50
<正>白腐病是双孢蘑菇栽培中发生最为普遍、为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秋季发病重于春季,栽培户应加强防治。具体措施如下:1在菇床温度、空气相对湿度不影响双孢蘑菇生长发育的条件下,应经常开窗通风,降低房内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将房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5%以下,温度保持在18℃以下。这样,既有利于双孢蘑菇的生长,又不利于病菌的繁殖与侵染,可有效地减轻病害。2为预防病害的发生,在双孢蘑菇出菇前用1∶2∶230倍波尔多液均匀地喷洒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