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报道了鄂西南山区32种国家级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介绍了其保护级别、分布、生境、药用部位、药用价值及资源状况,并结合鄂西南山区珍稀药用植物的现状,对资源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海南省姜科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采用野外调查、访问调查与查阅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初步确定海南岛姜科药用植物共有11属36种,介绍其在该地区的分布、生境、药用部位及主治功效,并对海南姜科药用植物的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3.
江西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和优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深入赣江源自然保护区实地考察,结合标本采集、物种鉴定和资料查阅整理,对赣江源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和分布特点进行调查和分析,为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调查结果显示,赣江源自然保护区药用维管植物资源丰富,共计183科604属1398种,其中,蕨类植物33科55属82种;裸子植物8科13属13种;被子植物142科536属1303种.调查还发现,珍稀濒危药用植物23科28种,优势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并重点介绍极具开发价值的优势药用植物7科7种.  相似文献   

4.
为初步了解海南岛草豆蔻种质资源的分布情况,为草豆蔻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在海南岛开展草豆蔻资源调查。结果表明,海南岛草豆蔻资源的分布较为广泛,在海拔20~720 m的范围内均有分布,且主要分布于次生林;草豆蔻结果枝数和果序长对其产量影响作用最大;海南岛五指山和琼中地区的草豆蔻总产量和单果重具有优势,可作为草豆蔻优异种质收集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5.
闫路娜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7):3706-3709
采用路线踏查并辅以典型样地取样的方法对河北省嶂石岩景区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同时依据相关文献对植物的濒危程度及级别进行评价.分析了景区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现状,为其保护利用提供参考.发现景区共有省级以上珍稀濒危植物36种,并对濒危植物的种类组成、保护价值、蕴藏量及致危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河北嶂石岩景区珍稀濒危植物资源正呈逐年减少趋势,主要是由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过度侵害和资源掠夺所造成的,因此建立合理的濒危植物保护开发策略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恩施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八角莲资源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八角莲[Dysosma versipellis(Hance)M.Cheng exYing]野生资源的分布、生态环境、蕴藏量等方面进行实地调查,并对近年来人类过度采挖野生资源和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与建议,以促进八角莲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植物资源及生长适应性调查,发现该公园现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6种,共涉及22科,现存23种。园区内珍稀濒危植物大多能适应园区环境并开花结实,少数能天然更新。本文还结合园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现状和受到的威胁,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8.
九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南部地区,是鄂东南地区现今保存下来的唯——块中亚热带森林植被,也是较为理想的珍稀濒危植物长期迁地保护区。  相似文献   

9.
贵州威宁县濒危药用植物金铁锁资源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贵州金铁锁野生资源储量,我们对其核心分布区——威宁县,首先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方法:查阅相关资料,确定分布点,设置调查线路,以每个金铁锁居群为一个样地,按照"梅花形"取样法,设置2 m×2 m的样方进行植株数量调查,同时对居群生境、海拔、经度、纬度、伴生种、开花植株数量等信息进行记录。结果:据调查结果,县域内野生金铁锁数量已不足3 000株,且人为采挖相当严重,濒危态势相当严峻。结论:我们应当建立一种平衡的保护机制,对濒危药用植物资源进行可持续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现场考查、文献查阅以及访谈等方法,对大通县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外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共记录了17种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分属于13科14属,以龙胆科为主,其中多年生草本占优势.在所调查的植物中,有4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13种省级重点保护植物,分别占总数的23.53%和76.47%.通过17种...  相似文献   

11.
海南白木香规范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小霞  王祝年  王建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042-13044
介绍了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 Sprengel]在海南的规范化栽培技术,包括选种育苗、移栽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结香、采收与加工等,以期为白木香的高效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土沉香(瑞香科)的地理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标本馆的标本信息以及实地调查对土沉香的地理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土沉香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云南、香港及澳门等地。此外,在台湾、福建和四川金沙江干热河谷等地区也有部分的人工栽培。目前导致土沉香濒危的主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人们对野生大树的掠夺性采伐,导致土沉香母树的不断减少,从而使其种群更新难以顺利地进行。因此,要对土沉香的资源状况进行研究,为土沉香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白木香扦插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6-BA、IAA、NAA、IBA及温水、蔗糖、VB6组合,处理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的半木质化插穗,研究不同组合处理对白木香扦插生根的影响及生根过程中插穗里的PPO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温水浸泡2 h+IAA 1 500 mg/L、1%蔗糖液浸泡2 h+IAA 1 500 mg/L、6-BA 10mg/L+NAA 1 500 mg/L、VB610 mg/L+NAA 1 500 mg/L这4个组合在各类处理中能够显著提高白木香的扦插生根率;温水浸泡2 h+NAA 1 500 mg/L、1%蔗糖液浸泡2 h+NAA 1 500 mg/L、6-BA 10 mg/L+IAA 1 500mg/L、VB610 mg/L+NAA 1 500 mg/L 4个组合在各类处理中能显著提高生根过程中插穗的PPO活性。  相似文献   

14.
土沉香与印度沉香的生物学特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沉香与印度沉香苗木的外观形态相似度较高、不易区分,给种植户带来不必要的困扰,但2个品种之间还是有一些各自明显的生物学特性,了解这些特性就容易将二者区别开来。针对土沉香与印度沉香的树干、树叶、花、果实及种子共5个方面进行直观描述,通过对比分析生物学上的细微差别,提高广大沉香种植户的分析辨别能力。  相似文献   

15.
濒危南药白木香愈伤组织总RNA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采用SDS-酸酚法、CTAB法、异硫氰酸胍法提取白木香愈伤组织总RNA,通过比较发现,异硫氰酸胍法提取白木香愈伤组织总RNA的效果比其他两种方法更好。利用异硫氰酸胍法提取的白木香愈伤组织总RNA具有较好的完整性,OD260/OD280介于1.8~2.0之间。成功建立了白木香愈伤组织总RNA快速提取方法,可为其他药用植物总RNA提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调查了海南岛的乡土观赏树种资源,收集与筛选了海南岛的乡土观赏树种名录,并对海南乡土观赏树种的合理开发利用作战略性评价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白木香基因组DNA的提取及ISSR反应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以白木香为试验材料,研究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并优化ISSR-PCR反应体系。[方法]利用快速提取仪和微量液氮法提取DNA,并对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单因素筛选。[结果]微量液氮法提取的DNA质量好于快速提取仪,但2种方法得到的DNA对后续ISSR研究没有明显的差异。同时,建立了最适的白木香ISSR-PCR体系,即25lμPCR反应体积中,1×PCR buffer,2.0 mmol/L MgCl2,4ng/μl模板DNA,200μmol/L dNTPs,1.1 UTaqDNA聚合酶,0.4μmol/L引物。最佳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然后进行45个循环,94℃变性45 s,复性温度根据各引物的TM值略低1~2℃,45 s,72℃延伸75 s,循环结束后72℃延伸7 min。[结论]优化系统的建立为进一步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白木香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土沉香小孢子发生与雄配子体发育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对土沉香小孢子发生与雄配子体发育的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土沉香小孢子发生与雄配子体发育过程均正常;花药4室,花粉囊壁由4层细胞组成,分别是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绒毡层的类型为腺质绒毡层,药壁形成方式为双子叶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形成的四分体大多为四面体型,少数为左右对称型;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还利用扫描电镜对土沉香的成熟花粉进行了观察,发现成熟花粉呈球形,表面为具钝三角形投影的基柱所组成。萌发孔小,边缘不清晰,不易被观察到。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同光处理(100%,50%,25%和5%自然光)对土沉香幼苗形态和解剖特征的影响,以了解土沉香幼苗叶片形态结构对光的适应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光强对3个土沉香种源(大白、大黄和云南)的解剖结构和生长参数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光强的减弱,3个种源幼苗的主脉、叶厚、栅栏组织、叶上表皮细胞厚度总体上都呈显著下降的趋势(P<0.05),而海绵组织厚度呈上升趋势,叶片下表皮细胞厚度变化幅度不一;随着光强的减弱,3个种源的叶面积比和比叶面积升高,云南种的总生物量和绝对生长速率随之下降,而大白和大黄的总生物量和绝对生长速率在50%和25%光强下高于100%和5%光强下的值。除大黄的比叶重为50%高于其他光强下的值,大白和云南的比叶重以及3个种源的根重比均随着光强的减弱而下降。总之,3个土沉香种源幼苗在不同光强下通过其形态上的一系列改变来适应光环境,云南种在自然光强下(100%)生长良好,而大黄和大白在中光环境下(50%)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