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锋尖  周向宇  甘露 《北方园艺》2017,(21):159-162
以采自湖北赛武当自然保护区内的一株野生食用菌的子实体为试材,研究了其生态环境、形态结构,并从形态学角度对其进行了鉴定;对其ITS序列进行了扩增、测序,并在基因组数据库中比对确定其亲缘关系。结果表明:该野生菌为金盖褐环柄菇(Phaeolepiota aurea),属湖北省新记录种。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其应用价值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一株野生蘑菇为试材,采用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鉴定及分子鉴定的方法,对该蘑菇的菌丝体基因组DNA进行18S和ITS片段的扩增、测序,测序结果经Blast比对,从而对该蘑菇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该野生真菌属于白桩菇属Leucopaxillus。另外,通过优化的MS平板培养基避光培养,在MS平板培养基上有原基形成,为日后对该菌种的驯化与栽培提供材料,为其开发与利用奠定基础。其ITS序列已上传GenBank,登录号为KY173356。  相似文献   

3.
为开发南京紫金山野生生物资源,对采自紫金山的一株野生菌株ZJ-1进行了分离鉴定。采用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鉴定该野生菌株为灵芝(Ganoderma lucidum),并对菌株ZJ-1开展了菌丝培养特性研究及驯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8℃~32℃,适宜pH为4.0~5.0,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酵母粉;通过人工栽培成功获得了灵芝菌株ZJ-1的子实体。利用扫描电镜发现灵芝菌管内有着规则的网状结构,其上布满卵形孢子。研究结果将为菌株ZJ-1的开发利用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采集到的野生大型真菌子实体进行形态学及rDNA-ITS鉴定,并研究其小鼠急性经口毒性。结合子实体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结果,该野生子实体鉴定为粉褶白环蘑(Leucoagaricus leucothites);其鲜品和干品均为实际无毒级别。研究结果为粉褶白环蘑的快速识别及食用安全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明确采自山西的一株野生大型真菌为硫磺菌,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并采取单因素试验研究碳源、氮源、碳氮比、培养温度、pH对该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菌丝体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通过响应面优化得到菌丝体最佳培养条件为碳氮比40∶1,培养温度26.5℃,pH 5,在此条件下菌丝生长速率为5.608 mm/d。  相似文献   

6.
从西藏林芝市觉木沟采集到一株野生蘑菇,编号为HGHZ01。为明确该菌株的分类学地位及生物学特性,结合形态特征及ITS序列聚类分析对其进行了鉴定,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讨了不同因素对该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的形态特征与灰白亚侧耳相符,与灰白亚侧耳ITS序列一致性达99%以上,并在系统发育树上聚为一支,确定该菌株为灰白亚侧耳(Hohenbuehelia grisea),是西藏新纪录种。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菌株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为果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最适pH为9,最适温度为25℃。正交试验表明,该菌株最佳生长条件组合为果糖20 g·L-1、酵母膏2 g·L-1、pH 9、温度25℃。  相似文献   

7.
以采自云南的2株田头菇属野生菌株JZ061和JZ527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菌株分离,按照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2株菌株的分类学地位,并对菌丝体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以期为今后进一步开发利用野生田头菇属种质资源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菌株JZ061为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最适碳源为麦芽糖、乳糖和蔗糖,最适氮源为酵母粉和黄豆粉,最适pH为6.0,适宜温度为25~30℃;菌株JZ527为杨柳田头菇(Agrocybe salicacola),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酵母粉和黄豆粉,最适pH为8.0~9.0,适宜温度为20~25℃。  相似文献   

8.
关艳丽  郭玲玲  韩冰  李莹 《食用菌》2022,(3):22-23+26
采用形态学鉴定方法,鉴定采自锦州市义县头台乡的一株野生真菌;并初步研究该菌菌丝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野生真菌为大白桩菇Leucopaxillus giganteus,其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最适pH为6.5~7.0,最适生长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9.
以商洛市主栽品种黑威15为对照,分离鉴定两株秦岭野生黑木耳菌株,并进行出耳试验,考察两株秦岭野生黑木耳菌株特性,为商洛市黑木耳品种选育、改良提供新的种质资源。结果:经分子生物学鉴定,采集的两株秦岭野生黑木耳菌株均为木耳属,黑木耳;出耳试验结果,丹凤野生黑木耳菌株比对照黑威15早熟、产量高、抗杂抗逆性强、耐高温,有望成为优良黑木耳菌株,缺点是颜色偏黄;山阳野生黑木耳菌株比对照黑威15产量低、抗杂抗逆性弱、不耐大水和高温,但其具有耳芽形成快、早、整齐,早熟,颜色黑的优点,可以用来作为杂交选育亲本。  相似文献   

10.
依据形态学特征结合rDNA-ITS分析,对采集到的野生真菌进行分类鉴定;采用RAPD分析生物学手段快速判断其分离菌株的真实性,并通过出菇试验验证判断结果。该野生真菌鉴定为赭鳞蘑菇(Agaricus subrufescens),RAPD分析和出菇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为该野生真菌的纯培养物。  相似文献   

11.
以一株疑似炭角菌属的大型野生真菌为试材,经组织分离获得菌株T-18,提取其基因组DNA,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并对其进行碳源、氮源、温度、pH及无机盐的培养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野生菌株属于多形炭角菌(Xylaria polymorpha),GenBank登录号为KF897015。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 ℃,最适pH为7.0,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牛肉膏,添加一定量的MgSO4 和KH2PO4 有利于菌丝体的生长。研究结果可为多形炭角菌菌种生产在药品领域的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姜雪  庞惟俏  杨洋  郭德军 《北方园艺》2016,(22):152-156
以采自黑龙江省的2株野生紫色食用菌B5和BF8菌株为试材,采用形态学和分子标记方法,研究了不同香蘑的遗传多样性,以期为香蘑在分子水平鉴定和品种亲缘关系的分析提供依据。结果表明:B5和BF8子实体、菌丝的形态特征存在明显差异;2株菌株的28SrDNA高保守区序列和ITS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7.93%和89.84%。B5菌株鉴定为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BF8鉴定为紫丁香蘑(Lepista nuda),它们为同属不同种的2种食用菌。  相似文献   

13.
以羊肚菌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分别从3株野生羊肚菌子实体分离得到性状稳定的菌丝体,根据子实体形态特征并结合ITS序列分析对分离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3株分离株均与黑脉羊肚菌同源性最高达99.0%;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分离获得的3株野生羊肚菌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均聚在黑脉羊肚菌分支上。  相似文献   

14.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采自湖南省湘乡市翻江镇洪门村的一株野生侧耳进行分离,并完成品种鉴定、菌丝特性研究以及初步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鉴定该菌株为肺形侧耳;其菌丝最适生长的条件为25℃、pH 6~7、黑暗培养,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酵母粉。与用木屑和稻草培养料栽培该菌株的试验结果相比,用配方为稻草40%、莲蓬壳40%、米糠19%、葡萄糖1%的培养料进行栽培后,其主要生产指标没有明显差异;因此,莲蓬壳可作为栽培肺形侧耳的培养料主料之一。在湖南莲产区进行肺形侧耳栽培的推广应用,具有可循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张泽乾  刘虹 《食用菌》2023,(1):25-28+34
以一株山西省内云顶山地区采集的野生球盖菇菌株为材料,采用形态学结合DNA分子鉴定方法,对该样本进行鉴定,并对样本菌丝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球盖菇为喜杨球盖菇Stropharia populicola;母种培养基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碳氮比为10∶1,pH为7.0~7.5,培养温度为21~25℃时,菌丝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16.
以一株采自邢台的野生菌为试材,采用分子及形态鉴定等方法进行种类鉴定,并研究了其菌丝体发酵液、菌丝体及发酵液混合物对牛筋草种子萌发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开辟新的杂草生防菌奠定基础。结果表明:该菌为血红栓菌Trametes sanguinea,对照处理的牛筋草种子萌发率为44.12%,该菌菌丝体发酵液处理的牛筋草种子萌发率为36.40%,并表现出强烈的对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其发酵液与菌丝体混合物处理的牛筋草种子的萌发率为0。  相似文献   

17.
以新疆阿勒泰采集的灵芝子实体XJ-001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纯化获得该菌纯培养,以菌丝体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ITS片段扩增,测序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以5种不同培养基培养菌株,通过比较生长速度,选出适宜母种培养基;摇瓶发酵研究不同碳氮源对菌株菌丝体生物量、胞内及胞外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据形态特征结合rDNA-ITS分析,初步将XJ-001鉴定为Ganoderma lucidum,并获得GenBank登录号为KT997431;菌株在玉米粉、豆饼粉琼脂培养基长势最优,生长速度为18.7mm·d~(-1);以葡萄糖、酵母浸粉为最适碳、氮源,在转速150r·min~(-1),30℃培养5d,菌株XJ-001菌丝体生物量、胞内/外多糖含量分别为8.15、1.18、0.05mg·mL~(-1)。该菌株具有生长迅速和产糖较高的潜在性能,可为开发新疆野生灵芝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ITS区序列的疑似野生"南华"草菇菌株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在广东省韶关市"南华寺"周边山岭采得的1株疑似野生"南华"草菇菌株VNH为试材,采用ITS序列克隆和分析,并结合传统形态学研究对其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菌株VNH为野生"南华"草菇;为进一步研究该野生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驯化栽培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对丰富草菇菌种资源,促进韶关文化和旅游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开发野生硫黄菌资源。方法:以野外采集的1株硫黄菌为试验材料,通过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片段分子生物学鉴定法对其进行鉴定,并开展驯化栽培试验。结果:该真菌为硫黄菌(Laetiporus sulphureus),对其驯化栽培最终成功出菇。结论:试验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一株分离自泰山山脉的野生长根菇chang-202001为材料,采取形态学和rDNA 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鉴定方法。结果该菌株分离物(MT974249)与GenBank中已知的3个卵孢长根菇分离物(KX688238、KX688232、KX688232)聚为一簇,ITS序列一致率为100%。结果表明,该野生菌株为卵孢长根菇Hymenopellis raphanip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