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明确生物多肽对作物的抗病促生效果及其应用前景,综述了生物多肽技术的应用现状,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如不同作物的最佳施用浓度尚未确定;环境条件可影响生物多肽使用效果;生物多肽应用需配合良好的田间管理;缺乏健全的评价体系;多肽技术缺乏宣传推广等。最后,对生物多肽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周波  代金霞 《北方园艺》2017,(21):122-129
以柠条根际土壤为试材,采用CAS(铬天青S)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筛选具有产铁载体功能的根际促生菌株,通过16S r DNA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并测定菌株解磷、固氮、产IAA(吲哚乙酸)和ACC(1-氨基环丙烷-1-羧酸)脱氨酶等促生活性,通过盆栽试验分析验证菌株Fe11对柠条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共分离出14株产铁载体根际促生菌,其中6株菌具备较强的产铁载体能力。所有菌株的16S r DNA序列同源性与假单胞菌达到99%~100%,假单胞菌属细菌是柠条根际产铁载体的优势菌群。多数菌株兼具2种以上促生活性,菌株Fe9、Fe11和Fe13表现出多种促生潜能。回接试验证实,接种菌株Fe11使柠条幼苗的株高、根长、叶片数、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增长17.25%、6.68%、17.75%、42.51%和20.67%,表明菌株Fell对柠条的生长具有良好的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青海野生中国沙棘根际土为试材,从中筛选出具有一定促生能力的菌株,利用传统培养法对野生中国沙棘根际促生菌进行分离,利用平板划线法对菌株进行分纯。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对分离菌株进行种属鉴定,运用溶磷法对菌株的解磷能力进行测定,用原子吸收仪进行解钾能力的测定,以期为挖掘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高效根际促生菌株创造条件。结果表明:根据生理生化和16S rDNA分子鉴定获得4株分离菌株,4株菌归属于假单胞菌属,能力测定结果显示K7溶解有机磷半径为13.71 mm, K28溶解无机磷半径为7.62 mm, K39解钾率为14.33μg·mL-1。所得菌株中的3株分别是高效的解有机磷、解无机磷和解钾菌株,表明3株菌株制成混合菌剂可作为开发高效菌肥的潜在材料。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多肽在番茄抗病促生方面的应用效果,为其在设施蔬菜中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在春茬设施番茄上开展多肽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多肽对番茄具有较好的抗病促生应用效果,多肽对番茄的最佳施用浓度为700倍液,番茄株高增高11.5%,开花数量增加35.1%,单果质量增加16.2%,病害降低5%~10%,还原糖提高3.7%。  相似文献   

5.
无土栽培辣椒促生菌的筛选及苗期促生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种子和苗期筛选方法,从40种待选菌种中筛选出4种对辣椒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的促生菌G15-7、A21-4、R2-1、L24-1,并验证了这4种促生菌的促生效果。结果表明:这4种菌对辣椒苗期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R2-1的影响效果最显著;L24-1和A21-4分别对辣椒苗期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影响显著;G15-7对辣椒苗期生长也有明显促进作用,但显著性不及其它3种菌。  相似文献   

6.
为了增加生防制剂的有效成分来源,试验从油茶枯饼发酵液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的菌株ck-05,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方法,将菌株ck-05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采用平板对峙试验测定其抑菌活性,结果显示菌株ck-05对供试的11种病...  相似文献   

7.
黄静  赵佳  陈哲  梁宏 《北方园艺》2018,(3):55-60
以患根腐病的草莓植株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了一株菌株,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并测定了其菌丝生长的最佳条件;同时,通过平板对峙法研究了解淀粉芽孢杆菌Y-48、Lh-1和CM3对此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以期为根腐病病原菌分离及生防菌株筛选等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通过18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BL2016-6为落叶松葡萄座腔菌;菌株BL2016-6生长的适合温度为20~30℃,25℃为最适温度,菌丝由白色变为灰色,最终变成黑色,菌株致死条件为为70℃,处理20min;解淀粉芽孢杆菌Y-48、Lh-1和CM3均对此病原菌有抑制作用,抑菌率分别为64.6%、62.2%和57.9%。  相似文献   

8.
采用盆栽的方法,辣椒3~4叶期根际施加辣椒疫霉病病原菌液后分别用清水(CK1)、NB培养基(CK2)、芽孢杆菌PBS-14菌液(T)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辣椒生长和疫病发生情况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处理组(T)辣椒生长态势明显好于对照组CK1和CK2,CK2辣椒生长态势较CK1也明显提高;处理组(T)辣椒疫病发病率显著低于CK1和CK2,说明芽孢杆菌PBS-14对辣椒具有明显的促生效果,同时对辣椒疫病有明显防治效果,盆栽防效达77.27%.  相似文献   

9.
将从红提葡萄病果表面成功分离的灰霉病病原菌——灰葡萄孢菌作为指示菌,通过平板对峙法、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试验,筛选得到8株不同种属的拮抗菌。  相似文献   

10.
黄瓜根际促生菌的促生效应与防病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黄瓜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菌株的分离筛选、分类鉴定以及人们对其促生防病作用的应用和防病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新型PGPR制剂的进一步研制、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植物根际促生菌对香蕉幼苗生长及抗枯萎病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从香蕉根际土壤分离筛选的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芽孢杆菌PAB-1、PAB-2菌株制剂对香蕉幼苗生长、养分吸收利用和香蕉枯萎病防治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处理56 d后,施用植物根际促生菌菌剂的处理,株高、假茎围、地上部生物量、根长、根系生物量、总生物量、单株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8.5% ~ 28.9%、17.0% ~ 18.2%、16.8% ~ 33.9%、41.5% ~ 47.6%、65.5% ~ 69.5%、24.8% ~ 39.8%、24.0% ~ 38.3% 和 30.0% ~ 44.9%;施用PAB-2菌剂的处理,地上部氮、磷、钾、钙、镁养分吸收量分别比对照增加51.1%、46.1%、165.2%、7.4%和32.8%。接种香蕉枯萎病病原菌(FOC)的处理中,施用PGPR菌剂的香蕉叶片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只接种FOC4的,降低4.4% ~ 10.6%;56 d后香蕉枯萎病病情指数比只接种FOC4的降低12.5 ~ 31.3,防控效果达到18.8% ~ 46.9%。施用PGPR菌剂能显著促进香蕉苗期植株生长,提高植株养分吸收,有效防控香蕉枯萎病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为获得对马铃薯枯萎病菌具有优良拮抗效果,并对马铃薯植株具有促生作用的双重功能生防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方法测定分离筛选得到的菌株L19发酵产物对马铃薯枯萎病菌的生长抑制作用,利用PCR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别对其脂肽类抗生素和挥发性化合物进行检测鉴定,采用温室盆栽试验和叶绿素荧光检测技术研究了其对马铃薯植株的促生作用以及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通过拮抗试验共分离得到25株生防菌株,其中菌株L19可显著抑制尖孢镰刀菌菌丝的生长,经形态学及gyrB序列分析,鉴定其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光学显微观察发现,L19发酵液致使马铃薯枯萎病菌菌丝扭曲、黏连、膨大和泡状化等畸形,菌丝丧失穿透力,并且随着发酵液浓度的增加,其孢子萌发率降低。L19含有sfp、ituA、fenB、bacD、mycB等脂肽合成基因;可产生12种挥发性化合物,芳香族含量所占比例为47.42%,其次为醇类和酮类,其中2–乙基甲苯为主要挥发性物质,占比20.91%;具有产生纤维素酶的能力。盆栽试验表明,不同浓度L19发酵液可增加马铃薯植株的生长指数,其中5×10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葡萄树液中内生菌的种类,对‘白罗莎里奥’葡萄伤流液中的内生菌进行分离纯化,得到4株普遍存在的有益菌株,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对其进行鉴定,并针对葡萄灰霉病病原菌进行抑菌测试。结果表明,4种内生菌分别为粘红酵母菌、隐球菌、水拉恩式菌、变形斑沙雷菌;平板抑菌试验显示,隐球菌、水拉恩式菌、变形斑沙雷菌均对灰霉病菌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对葡萄果粒的病菌侵染试验表明,隐球菌、水拉恩式菌、变形斑沙雷菌均能使果粒失水速率降低、灰霉病病斑缩小,抗菌物质类黄酮、总酚以及SOD、CAT、POD、PPO活性升高,灰霉病抗病相关基因VvHSF和VvDR下调,VvPR17、VvDW、VvChi和VvWRKY上调,且上调程度与抗病能力呈正相关,进一步表明了隐球菌、水拉恩式菌、变形斑沙雷菌对灰霉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葡萄灰霉病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从盐地碱蓬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了1株芽孢杆菌,对其抗菌和促生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对镰刀菌、紫青霉菌、白色念珠菌等植物病原菌都有拮抗作用.其发酵液,对绿豆幼苗生根和白菜的生长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亮  盛浩  谭丽  袁红  易建平  邓立平 《蔬菜》2020,(6):15-19
为了筛选获得复合型功能微生物(PGPR)菌株材料,进而从功能微生物的角度理解稻—油轮作制度的优势,以稻—稻、稻—油轮作制度下耕层水稻土壤作为筛选源,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传统培养法对可培养细菌、固氮菌、解磷菌以及产IAA菌株进行分离和筛选,并利用人工气候箱培育试验验证了对部分筛选获得的复合型促生菌株对油菜、黄瓜幼苗早期生物促生效果。结果表明:稻—稻轮作耕层土壤可分离固氮菌35株、解磷菌3株;稻—油轮作耕层土壤可分离固氮菌38株、解磷菌35株;具有固氮、解磷以及较强生长素分泌能力的复合型促生菌株6株,其普遍对油菜和黄瓜早期幼苗株高生长具有一定的促生效果,可分别提高25.45%~111.96%和4.45%~18.22%;此外,DD-69和DY-111菌株对黄瓜根长、DY-6和DD-79菌株对黄瓜鲜质量具有显著的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16.
苦豆子内生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拮抗菌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种消毒时间对健康苦豆子植株体内的内生放线菌进行分离。结果表明:消毒3 min消除非内生菌的影响效果较好;同一植株分离内生放线菌的数量,根部比茎、叶部多。经初步鉴定,苦豆子内生放线菌以链霉菌属和诺卡氏菌属为最多,分别占分离总数的35%和27%;其次为小多孢菌属,占12%;而类诺卡氏菌属、小单孢菌属、孢囊放线菌属和分枝杆菌属分离较少。26株纯化菌株对茄子枯萎病菌进行平板对峙培养,筛选出3株抑菌带宽度达到10 mm以上的菌株,其中菌株KDS22发酵液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以广西防城港人工栽培的肉桂病叶为试材,采用内生真菌分离纯化法、形态学观察、ITS测序和平板对峙等方法,研究了肉桂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类地位及其拮抗菌株的筛选,以期为肉桂炭疽病生防菌开发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从广西防城港肉桂病叶中分离出6株真菌(B1~B6),B6明显致病。通过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为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平板对峙结果表明,RG256拮抗效果最佳,抑制率为77.05%±5.06%,鉴定为Gliocladiopsis sp.。综上所述,明确广西防城港肉桂炭疽病的病原真菌为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并筛选到对肉桂炭疽病病原真菌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为肉桂炭疽病的绿色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刘伟  何彩  金娜  李栋  史星雲  刘鹏 《北方园艺》2019,(15):23-29
为获得对枸杞叶枯病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从农田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151株芽孢杆菌,经病原真菌定向筛选得到1株对枸杞叶枯病菌拮抗活性较好的菌株LKYLW-1,其对枸杞叶枯病菌的抑菌带宽15.2 mm,采用平板对峙法、孢子萌发法和田间药效试验测定LKYLW-1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菌株LKYLW-1对枸杞叶枯病菌菌丝有致畸作用;菌株LKYLW-1发酵液对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EC50为9.35 mL·L-1;该菌株对枸杞叶枯病具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效果。通过形态学特征、理化分析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LKYLW-1进行了鉴定,检测了其代谢产物,研究发现菌株LKYLW-1为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其在代谢过程中可产生纤维素酶、蛋白酶和淀粉酶等抑菌物质;证明菌株LKYLW-1在枸杞叶枯病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采用梯度稀释法从葡萄园土壤中筛选到9株抑制葡萄白腐病的放线菌,研究了其抑菌情况和离体果防治效果,其中对葡萄白腐病抑菌效果最好的菌株为K5,其抑菌率为62.56%。处理1 (喷发酵原液50倍稀释液24 h后再刺伤接种葡萄白腐病菌)和处理2 (刺伤接种白腐病菌24 h后,再喷拮抗菌50倍稀释发酵液)两个处理中,K5的相对防效分别为63.75%和58.75%。形态学和16S rDNA测序鉴定表明K5菌株为淡紫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lavendulae)。  相似文献   

20.
甜瓜白粉病的抗病基因、鉴定寄主及种质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德佩 《中国瓜菜》2011,24(4):43-45,71
综合了当前有关甜瓜白粉病抗病基因、病原菌种和生理小种及其载体种质资源的研究成果,同时介绍了抗白粉病种质资源在生理小种鉴定中的应用及13份甜瓜抗病种质的性状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