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小苍兰切花瓶插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苍兰品种‘上农金皇后’为材料,观察其鲜切花瓶插过程中花的发育变化及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小苍兰切花单花的瓶插寿命不足一周,整个花序可达10 d。花瓣中的含水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瓶插前期升高,后期则加速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在瓶插前期均呈上升趋势,4 d达到峰值后稳步下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在整个瓶插期间持续上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随瓶插时间增加而不断积累。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EL)也随瓶插时间增加而上升。失水、抗氧化酶活性下降、自由基的累积以及膜脂过氧化水平的增加是小苍兰切花衰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以马蹄莲切花为试材,研究瓶插期间衰老生理变化(主要为活性氧代谢)。结果表明:马蹄莲鲜切花瓶插寿命约为7 d;瓶插前2 d马蹄莲切花花瓣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略有上升,第3天后,加蔗糖致使花瓣SOD、CAT活性总体水平要高于对照(蒸馏水处理)。瓶插期间花瓣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但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3.
两个牡丹切花品种低温贮藏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雅莉  王荣花  李京春 《园艺学报》2005,32(6):1114-1117
 本文报道了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 切花品种‘紫霞仙’和‘朱砂垒’在2℃低温贮藏过程中几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两种牡丹切花随贮藏期延长瓶插寿命缩短, 花瓣中蛋白质含量下降, 丙二醛含量上升, 细胞膜相对透性增加; 同时,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品种间的差异在于‘紫霞仙’的开花率、盛花持续天数及几种抗氧化酶活性均高于‘朱砂垒’, 说明‘紫霞仙’比‘朱砂垒’抗衰老, 耐贮藏。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3个金鱼草品种2种不同成熟度(无小花的花序和一半小花开放的花序)采切后放在3种瓶插液(蒸馏水、5%和10%的蔗糖溶液)中,对其花序长度和瓶插寿命进行观测,结果表明:花序上小花是否开放对采后金鱼草花序长度和瓶插寿命具有较大影响,具有小花的花序在瓶插后伸长比无小花开放的长,但瓶插寿命短于无小花的花序;金鱼草采切后,去除一半的叶片能促进花序的伸长和延长瓶插寿命,而保留全部叶片和去除全部叶片的花序长度和瓶插寿命均低于一半叶片;3个金鱼草品种相比较,金鱼草3一直表现出较好的优越性,不仅花序较长且瓶插寿命较长。此结果为金鱼草产业化推广中品种选择、采后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非洲菊鲜切花弯颈部位及有关原因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了非洲菊鲜切花瓶插过程中弯颈易发部位(中部茎段) 及其上部、下部茎段水分平衡动态和某些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 非洲菊鲜切花瓶插过程中: ①鲜样质量和含水量先增后减, 吸水逐渐减少, 蒸腾失水相对稳定, 水分饱和亏缺增大; ②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 但上部茎段一直高于中部和下部茎段; ③MDA 的含量呈上升趋势, 上部茎段低于中部和下部茎段; ④中部茎段的粗纤维含量与上部茎段无显著差异, 但大大低于下部茎段; ⑤瓶插初期POD 活性略有下降, 后期迅速上升, 上部茎段POD 活性一直高于中部茎段和下部茎段。讨论了中部茎段易发生弯曲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对红掌切花在瓶插衰老过程中的水分平衡值、鲜重、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掌切花在瓶插过程中,水分平衡值由正值变为负值;鲜重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在瓶插过程中一直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郭毅  郑淼 《北方园艺》2018,(12):83-87
以鲜切花月季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10、30、50、100μmol·L~(-1))氯化镧对月季花瓣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_2O_2)含量、渗透调节物质、相对含水量及瓶插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氯化镧均显著提高了花瓣抗氧化酶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从而显著降低了MDA和H_2O_2含量,维持了活性氧代谢的平衡。同时,不同浓度氯化镧均显著提高了花瓣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相对含水量,维持了花瓣自身的水分平衡。在不同氯化镧处理浓度中,50μmol·L~(-1)氯化镧处理的效果最好。说明适当浓度的氯化镧能有效提高月季花瓣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和维持水分平衡,提高月季切花的瓶插寿命。  相似文献   

8.
干旱胁迫对草莓叶片膜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宏 《广西园艺》2006,17(4):26-28
干旱胁迫对草莓(丰香)叶片膜脂过氧化及膜保护酶活性的研究表明,在干旱胁迫初期、中期(2~8 d),草莓叶片中SOD、POD、CAT活性均随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而表现出上升的变化趋势,MDA含量亦随之逐渐增加.但在干旱胁迫后期(8~12 d),SOD、POD、CAT活性均表现出下降的变化趋势,MDA含量仍逐步增加.研究结果亦揭示细胞膜MDA含量及保护酶活性指标可作为草莓抗旱性鉴定的标志性特征指标.  相似文献   

9.
月季切花瓶插期生理变化与衰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2,自引:1,他引:71  
高勇 《园艺学报》1990,17(1):71-75
月季切花瓶插期间花瓣中可溶性蛋白质在瓶插初期增加,后期下降。采后花瓣中总游离氨基酸和游离碱性氨基酸含量逐渐上升,游离酸性氨基酸在瓶插前期变化波动不定,但当花瓣衰老时急剧增加。保鲜剂处理(2%蔗糖 250ppm8-HQ 500ppm柠檬酸 25ppmAgNO3)能降低氨基酸的上升幅度。花瓣衰老过程中游离氨含量和组织pH值上升,花青素含量下降,保鲜剂处理能阻碍游离氨和pH值的增加,但加快了花青素下降的速率。本文还讨论了切花衰老时花瓣蓝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以1a生尖果沙枣实生苗为材料进行不同程度的NaCl胁迫处理,研究其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胁迫的不同时期,各处理膜透性的变化呈增加的趋势,且随时间的延长各处理中叶片的膜透性也逐渐增大。整个处理过程中,MDA含量逐渐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表明脂质过氧化反应水平较低。各处理中SOD和CAT活性整体上呈增加趋势,其中NaCl胁迫30d,随盐度的加重其活性达到最大值。另外,胁迫20d以内,POD活性随NaCl浓度的升高先增加后下降,并相同的处理中,随着时间的延长有所降低。经相关性分析可知,尖果沙枣的膜透性、MDA含量与抗氧化酶活性之间有一定的关系,表明尖果沙枣细胞膜透性与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有关,也与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袁嫒  连芳青  唐东芹 《园艺学报》2011,38(9):1761-1769
 研究了小苍兰‘上农金皇后’ACC合成酶基因FhACS1在花中的时空表达特征。结果表明,FhACS1基因在花朵不同器官、花朵的不同发育阶段以及瓶插期间在花朵不同器官中的表达量均存在明显的差异。FhACS1基因在花朵不同器官的表达量由高到低为:雄蕊 > 花瓣 > 雌蕊。不同发育阶段中FhACS1基因的表达特征表现为:花朵完全开放(0级)时表达量最高,大部分开放(1级)时次之,完全衰老花朵(–2级)中的表达量最低。将小苍兰鲜切花用蒸馏水瓶插,取花序上自基部起第3朵和第6朵小花为材料,研究了FhACS1基因随瓶插时间的表达谱,结果表明FhACS1基因在第6朵小花中的整体表达量显著高于第3朵。第3朵小花中FhACS1基因在花瓣、雄蕊、雌蕊中的表达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但最大表达量的出现时间存在差异;FhACS1基因在整朵花中的表达量变化与在花瓣中一致。第6朵小花花瓣中FhACS1基因的表达量持续上升,在雄蕊、雌蕊中的表达量则先上升后下降,达到最大表达量的时间分别为第3天和第6天;在整朵花中的表达变化也与在花瓣中的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2.
芍药切花瓶插期衰老进程及膜脂过氧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个芍药品种‘春晓’、‘山河红’、‘奇花争露’、‘紫凤朝阳’、‘菱花晨浴’、‘蓝海碧波’的切花为材料,瓶插观察其外部形态特征变化,测其膜透性、MDA含量、 超氧阴离子生成速率及SOD、CAT活性的变化,研究其衰老进程、膜脂过氧化与瓶插寿命的关系。结果表明:‘春晓’、‘菱花晨浴’、‘奇花争露’能达到最大开放程度,盛开期为3 d,瓶插寿命分别为8 d、7 d和7 d;‘山河红’、‘紫凤朝阳’、‘蓝海碧波’盛开期为2 d,瓶插寿命均为6 d。瓶插过程中,膜透性、MDA含量、 超氧阴离子生成速率持续上升, SOD、CAT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膜脂过氧化造成的细胞膜损伤是启动芍药切花衰老的生理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以紫斑牡丹‘京墨洒金’为试材,通过测定其最佳观赏期、瓶插寿命、花径变化率、鲜质量变化率、水分平衡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研究了亚精胺(Spd)和精胺(Spm)对紫斑牡丹切花采后瓶插品质及生理特性的调控作用,以期为延长紫斑牡丹切花瓶插寿命和观赏期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种多胺均可以延长切花最佳观赏期,延迟了水分平衡值到达0的时间,减少水分亏缺,增加花枝鲜质量。Spm处理能够显著延长瓶插寿命、增大花径。2种多胺均能提高花瓣的活性,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维持了活性氧代谢的平衡。Spm可以显著延缓可溶性蛋白质的降解,而Spd处理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于瓶插末期低于对照。Spm处理能有效维持紫斑牡丹切花花瓣的水分平衡,提高抗氧化防御能力,延长切花的瓶插寿命。  相似文献   

14.
以香石竹切花为试材,研究了纳米银(Nano-siver,NS)处理对香石竹切花瓶插寿命和部分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S处理可显著延长香石竹切花的瓶插寿命,有效减缓花枝相对鲜重和花瓣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下降;同时,NS处理还能提高瓶插期内香石竹切花花瓣中SOD和CAT的活性,延缓花瓣相对电导率的上升.  相似文献   

15.
谷胱甘肽提高月季切花失水胁迫耐性与GR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确定了切花月季‘Samantha’预处理采用的谷胱甘肽(GSH) 及其生物合成抑制剂丁胱亚磺酰胺〔L-buthione (S, R) sulfoximine, BSO〕适宜浓度, 探讨了GSH和BSO预处理对花朵水势、花瓣中MDA含量、GSH含量以及GR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失水胁迫对照处理相比较, 2 mmol/L GSH预处理明显提高了月季切花瓶插期间花朵水势, 显著降低了花瓣中MDA含量, 有效提高了花瓣中GSH含量和GR活性。2 mmol/L BSO预处理获得了理想的反证结果。结果说明, GSH对切花月季‘Samantha’失水胁迫耐性的改善与花瓣中GR活性的提高相联系。  相似文献   

16.
以1a生尖果沙枣实生苗为材料进行不同程度的NaCl胁迫处理,研究其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胁迫的不同时期,各处理膜透性的变化呈增加的趋势,且随时间的延长各处理中叶片的膜透性也逐渐增大。整个处理过程中,MDA含量逐渐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表明脂质过氧化反应水平较低。各处理中SOD和CAT活性整体上呈增加趋势,其中NaCl胁迫30d,随盐度的加重其活性达到最大值。另外,胁迫20d以内,POD活性随NaCl浓度的升高先增加后下降,并相同的处理中,随着时间的延长有所降低。经相关性分析可知,尖果沙枣的膜透性、MDA含量与抗氧化酶活性之间有一定的关系,表明尖果沙枣细胞膜透性与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有关,也与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以“紫阳长茄”为试材,研究了根结线虫侵染对茄子苗期生长和叶片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根结线虫侵染加剧,茄子幼苗生长受到严重抑制,根系和茎叶鲜重、干重及根系活力显著下降,株高、茎粗也有所降低,同时,茄子叶片保护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程度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总体上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但变化细节存在差异.SOD、CAT活性均在接种后10 d迅速上升,前者在接种后15d达到峰值,之后下降,而后者则在接种后20 d达到峰值,随后下降;POD活性在接种后15 d急剧上升,在接种后20 d达到峰值,而后下降.根结线虫侵染还导致茄子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持续增加,在接种后15d急剧上升,使细胞膜遭受伤害,促使植株早衰.  相似文献   

18.
红富士苹果果实着色与抗氧化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红富士苹果(Malus×domestica Borkh ‘Fuji’ )为试材,通过测定不同时期果皮内色素含量 与抗氧化酶活性水平,对苹果着色和抗氧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青苷的含量变化与果实抗氧化酶活性密切相关。果实着色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较高,随着果实着色活性逐渐下降。套袋可抑制果实抗氧化酶活性,着色期去袋后,SOD、POD活性迅速升高;去袋2 d后,随着果皮内花青苷的积累,抗氧化酶活性逐渐下降。脂氧合酶(LOX)的活性也与花青苷含量的变化密切相关。LOX活性在果实着色前2—3周出现一次高峰,峰后随着花青苷的积累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9.
李朋  唐安军  柳建平  罗安才 《园艺学报》2011,38(8):1572-1578
 研究了脱水对蒲葵种子活力及其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蒲葵种子含水量下降到12%时,发芽率降至15%,含水量下降到8%时活力完全丧失,种子对脱水敏感,为顽拗型种子。在脱水过程中,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逐渐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强,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和脯氨酸的含量不断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上升,在含水量22%时出现最大值,之后急速下降;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含水量的下降呈上升趋势;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变化趋势相同,均随着含水量的降低先上升,在含水量为17%时最高,然后逐渐下降。这些结果表明,严重脱水能降低蒲葵种子的抗氧化酶活性,并加剧膜脂过氧化,从而导致种子活力降低,甚至丧失。  相似文献   

20.
白菜采后衰老生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侯建设  席玙芳  余挺 《园艺学报》2003,30(3):335-337
 ‘早油冬’白菜采后在(20±1) ℃、85%~95%相对湿度条件下贮藏时,乙烯释放量呈下降趋势,失重率迅速升高,呼吸速率先下降后上升,于第6天形成呼吸高峰。外叶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比内叶快。外叶贮藏中SOD和CAT活性变化较大,4 d后迅速下降,特别是CAT活性降幅更大;POD活性先逐渐增加,6 d后急剧上升,MDA含量先缓慢增加,4 d后急剧上升,表明活性氧代谢失调,膜脂过氧化加剧。内叶SOD和CAT变化很小,并保持较高水平,POD活性无显著上升,MDA略呈下降趋势,表明活性氧的产生与清除相平衡,从而防止了活性氧积累和膜脂过氧化加强。结论:白菜的衰老是活性氧代谢失调的结果,外叶比内叶容易衰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