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花卉类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发展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前言 园艺植物的组织培养经历了1个半世纪的历史: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组培技术在园艺各个领域迅速发展,集中体现在离体无性系的繁殖,胚胎培养,花粉和花药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薄层细胞培养,试管受精及试管微体嫁接等方面.组织培养作为一门新技术,可广泛用于遗传育种,快速繁殖,种苗脱毒,种质资源保存与交换等.  相似文献   

2.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章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育种、工厂化育苗、种质资源保存、次生代谢物生产、光自养型培养以及高新技术在组培生产上的应用等方面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园林植物的快速繁育、脱毒及新品种的培育、种质资源的保存和遗传转化、工厂化生产等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技术不仅在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等诸多基础学科研究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在生产应用上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植物组织培养指的是把植物置于含有植物营养及生长物质的培养液中培养离体的植物器官或细胞,并且使其长成完整植株的一种技术,是园林植物快速繁育、育种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在园林绿化方面也有相应的应用和发展。本文就该技术在园林绿化的应用上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植物组织培养已经从实验室研究阶段发展成为一种大规模成批量的工厂化生产方法,在植物快速繁殖和种质保存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组织培养快繁技术可使优良新品种得以迅速规模化生产而大面积推广应用,使许多濒临绝种的稀有珍贵物种资源得以繁衍保存和利  相似文献   

5.
草莓是易于用组织培养进行快速繁殖的植物,以往快速繁殖普遍以幼匍匐茎茎尖为外植体,其取材在较大程度上受到季节的限制。以草莓冬季休眠芽为外植体进行培养和快繁尚未见报道。应用组织培养技术保存草莓等无性繁殖植物种质,可安全、高效地保存其基因型。本试验对草莓休...  相似文献   

6.
吴则东  王华忠 《中国甜菜》2012,(3):72-73,76
系统地阐述了组织培养技术在甜菜快速繁殖、创造新种质以及种质保存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同时对甜菜组织培养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离体培养在果树砧穗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在单倍体育种、培育无毒苗、快速无性繁殖、突变体的选择。次生物质的大量生产、植物细胞遗传工程以及珍贵种质的保存等方面的应用都已取得重大进展。特别是利用植物快速繁殖技术进行工厂化育苗在很多国家已成为一种新兴的产业。随着组织培养技术的日益发展,应用离体培养作为一种研究的辅助手段和方法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在果树科学研究中,利用离体培养研究砧木和接穗间的相互关系就是典型的一例。 砧木和接穗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十分复杂的。长期以来,果树工作者对砧木与接穗的相互影响,嫁接亲和性与不亲和性的机理、新的砧…  相似文献   

8.
李聪聪  李艳提 《现代园艺》2013,(20):142-142,144
本文综述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并从苗木的快繁、培育无病毒植株、在育种上的应用、产生次生代谢产物,制造人工种子和种质保存这几个方面介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最后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石斛属植物生物技术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在系统查阅国内外近20年来有关文献的基础上, 对石斛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综述; 着重介绍了石斛属植物在离体繁殖、离体开花、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原生质体分离与融合以及基因工程等方面的研究情况。文章认为在石斛试管苗移栽、菌根技术以及组培过程中次生代谢产物的变化等方面均有待深入研究; 而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基于组织培养的石斛兰育种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运用茎尖培养技术进行花卉品质改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组织培养是上世纪初开始,以植物生理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即应用无菌操作方法培养植物的一个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发展到现在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植物其器官、组织或细胞都能离体培养成功,在发展和应用这一技术上已在快速繁殖、去除病毒加速育种进程等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在花卉产业化方面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珍稀、优新品种进行快速繁殖实现种苗育苗工厂化,运用茎尖培养技术对采用扦插、分株等营养繁殖和长期无性繁殖造成病毒积累、危害加重、品质下降、花变小、色泽暗淡、产花少的花卉进行品质改良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尤其是运用茎尖脱毒对花卉品质改良这一技术对花卉产业化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利用低温贮藏培养的细胞或分生组织以保存或运输有意义的种质已受到重视。王大元等通过三年继代培养,对由胚愈伤组织得到的柳橙胚状体和胚芽进行了试管保存,取得了初步成功。近来还出现了“组织培养贮藏技术”( TCST)的专门术语。Cameson提出,美国准备研究用组织培养技术来保存柑桔种质。为了加快茎椰菜( Brassica oleracea var.italica)的育种进程,我们已在留种、抢救种质等方面应用了组织培养技术,同时,对利用试管苗在室温下长期保存种质作了初步观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室温下不同自然光照保存的试验并观察了试管苗的生长动态。期望通过此研究,能应用组织培养技术为茎椰菜优良种质常规保存提供一种简便有效的补充手段,更好地为育种服务。  相似文献   

12.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种质离体保存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研究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植物生物技术的研究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种质资源离体保存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虽然我们在全球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然而今天我们仍然面临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的严峻局面。许多物种甚至在我们认识它们以前就消失了。为此我们必须加快研究步伐,建立更为科学和完善的种质资源搜集、保存和利用体系。本文简述了当前全球范围内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现状,以及离体培养和超低温技术在植物种质资源保存上的应用,探讨了植物种质资源保存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4.
落叶果树的微体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变革和生产的发展,对果树的繁殖要求以更经济、更有效的手段来弥补或取代有严重缺陷的传统手段。从而,一套崭新的繁殖方法──组织培养法应运而生,应用此法将采自落叶果树植株上的器官、组织、甚至单个细胞进行培养,再生完整的植株,谓为微体繁殖。在国外,这种繁殖法已初步利用于快速繁殖基因型矮化品种、生产无病毒苗木、种质保存和交换等方面。在我国,尽管已在20余种果树的茎尖培养方面获得成功,但真正要在生产上发挥作用,还需经过艰苦的探索。 一、微体繁殖的途径 (一)腋芽增生;采用的外植体为茎尖或顶端分生组织,新梢的增殖主要…  相似文献   

15.
花卉种类及品种繁多,繁殖方法各不相同.繁殖是保持种质资源的重要手段,将种质资源保存并繁殖到一定数量,才能为花卉选种育种和园林应用提供条件. 有性繁殖称种子繁殖.无性繁殖又称营养繁殖,是利用花卉营养器官根、茎、叶进行繁殖获得新植株,包括分生、扦插、嫁接、压条和组织培养等,也是最为常用的繁殖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状况 自从六十年代以来,植物组织培养取得了迅速的发展,成为有效的研究手段,推动了植物细胞学、遗传学、生理学等学科的进展。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也引起了人们更.多的注意。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作物的育种改良,建立无病的无性系,无性系的迅速大量繁殖,种质的保存与运输,生  相似文献   

17.
无花果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国内外在无花果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重点介绍了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无花果离体再生研究和目前国际上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进行资源分类鉴定方面取得的成果.对目前国内在无花果资源研究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组织培养中培养条件对培养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组织(如形成层、花药组织、胚乳及皮层等)、细胞(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控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当的培养条件,使其长成完整的植株,统称为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组织培养中所需的培养条件比较多,也比较重要,研究探索适宜的培养条件是减少污染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繁殖速度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金鱼草下胚轴组织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迪求  邓庆丽 《园艺学报》1996,23(1):99-100
1 目的与材料方法 金鱼草(Antirrhinum majus L.)又名龙头花,属玄参科多年生草本花卉,是世界上广泛栽培的花草之一。植物异花授粉,种子繁殖后代会发生分离,严重影响观赏效果。如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对优良品种的金鱼草进行快速繁殖,将有利于种质资源的保存,优良品种的应用与推广。本文试图建立一个高频率的金鱼草植株再生系统,为今后利用基因转化技术改良品质提供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20.
枣是我国重要的果树之一,稳定、高效的再生体系是开展枣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与研究的重要基础。本文在总结组织培养与生物技术应用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枣组织培养包括无菌扦插、器官发生、体细胞胚及与其相关的花药培养、人工种子、原生质体培养和多倍体诱导、遗传转化等生物技术在枣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了以组织培养为基础的枣种质资源保存,生殖细胞培养与纯系的获得,再生的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基础及信号传导,细胞悬浮培养以及工厂化生产枣生物活性物质,通过原生质体融合等创制新种质及外源基因转入枣基因组的表达特性、安全性,分子设计和基因组编辑等方面将是未来深入系统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