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2):136-137
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推动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规模会进一步扩大,并将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新趋势,产生一些新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进入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农村土地被广泛征用,这引发了一系列征地问题。针对农村征地问题的突出表现,必须从内外两方面入手,深入剖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包括:明确界定"农民集体",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科学界定"公共利益",完善土地征用法律法规;改进征地补偿标准和方式,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对话机制,完善农村征地程序;提高农民素质,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7—2019年淅川县统计年鉴数据,研究了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淅川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为第三产业投资占基建投资比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上占比)、农业机械总动力、城镇化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人均耕地数、第一产业生产值比重,均对劳动力转移呈正向促进作用,而经营性收入比重会抑制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4.
以新疆和静县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实际调研收集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个人、家庭、社会、政策四个方面选取相关变量,分析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性别、职业技能、家庭需照顾人数、家庭人均耕地面积、密切来往的亲友数量、乡镇企业数量、政策支持力度对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存在正向影响,文化程度、家庭距县城远近对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存在负向影响。最后,提出完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提升劳动力整体素质等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职业选择与现状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对上街镇城镇化发展历程的调查,分析失地农民主要从事的工作领域及影响因素和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影响因子,提出了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分析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因素,主要从已有的观点着手分析,然后得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已有观点包括制度因素,文化水平.农业就业资源,乡镇企业发展缓慢,下岗职工的影响。农村劳动力需求结构变化。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善等,个人补充的一些影响因素为国民经济发展及其结构、传统思想、资源禀赋、农业生产的分散性、经济学规律决定的市场和政府功能的不足、培训机制的不健全等。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80年代,我国进行了农业经济体制改革,促使农民由集体经营向个体经营转变,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在这种模式下,有利于将农民从农田中解放出来,新时代的农民既可以选择从事农业,又可以选择非农业生产,使得农村社会逐步向"大流动"方向发展,很多农村劳动力到城市打工。但在带来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此,本文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及其社会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有效的建议,以供相关人员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3):194-196
"新型城镇化"为新型城乡形态的形成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增长极,有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产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在产业和城乡间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从新型城镇化发展机制和问题入手,在国内外城镇化发展借鉴基础上,首先提出了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创新驱动战略构想,进一步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土地、产业、农村劳动力转移耦合机制路径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贵州农村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贵州省3个自然村劳动力流动情况的调查,揭示了贵州农村劳动力流动呈中心-边缘递减分布、农村劳动力流动是农村精英的流动等几个基本特点,分析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经济的影响.进而提出以解决农村劳动力流动为核心,按照中心-边缘梯次城镇化的路径来解决贵州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并提出以农村基础教育为中心,加强职业技能教育、推进城乡制度衔接等建议,逐步实现城乡融合.  相似文献   

10.
李翠珍  张颖  刘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294-2297,2325
以杭州和绍兴区域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对农户尺度的劳动力力流动形式、在农业和非农业行业流动的特点进行分析,并运用二项logistic模型,探讨浙江省农户尺度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约46%的被调研农户选择了以打工形式转出劳动力,其次是以个体经营形式转出的,占到总样本的12%左右,而以永久迁移形式转出劳动力的农户所占比例最小。②男、女劳动力数对调研农户劳动力转移均有正的显著性影响,女劳动力数的影响程度相对更大;耕地资源、劳动力平均年龄、抚养人口数对农户劳动力转移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农户家庭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程度越高,劳动力转移规模越大;同时,浙江省积极鼓励土地规模流转对农户劳动力转移出农业和农村地区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而城市更为优越的经济发展条件又鼓动着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尽管农村劳动力流往城市可促使农业土地生产形式完善,拓宽农村的经济收入来源,但也会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从而给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带来阻力。为降低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政府应当认识到自身在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转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政策干预的方式提升农村地区农产水平,从而实现农村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就荔波县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速喀斯特区域城镇化发展进程的相关对策与建议。采用非线性回归等数学方法对城镇化的发展进行分析表明,荔波县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农民收入以及在非农部门就业率呈正相关关系。因此,需协调好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乡镇企业发展及农村工业化、农业生产要素流转、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小城镇建设等方面与农村城镇化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加快城镇化发展,有利于农村产业化发展和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有利于二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质量的改善等。  相似文献   

13.
胡春春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8):196-199
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很多研究都是依据国外成熟的理论模型并进行统计检验来寻找相应的结论.通过构建全面反映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并利用广东省的数据资料,依据相应的因子分析、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以期全面的掌握广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真正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以全国5个省101个村实地调研的大样本数据为例,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分为只务农、只务工和兼业3种类型,运用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对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就业转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社区特征、土地是否流转、对公共服务的评价以及所在地区均是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重要因素。为促进农村劳动力更好地实现从农业向非农产业的流动,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发展,需要强化农村基础教育,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培训和指导;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并加强农村道路建设。  相似文献   

15.
16.
施俊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663-6664
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过程中农民所存在的风险,在传统的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和效用模型的基础上,从微观与宏观的角度分析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过程中个人所面临的决策风险和社会环境带来的风险,以及风险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并讨论了降低风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农村城镇化是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方向与任务,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水平比拿国要低,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以新疆为例,对影响农村城镇化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为提高新疆捉村城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的现代化,而农业现代化能否实现,关键在于广大的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提高,对农村劳动力价值取向进行正确引导,从而激发农村劳动力的活力,对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从而成功实现农村社会转型非常重要而且必要。  相似文献   

19.
刘峥 《安徽农业科学》2012,(21):11111-11113
在总结前人分析的基础之上,根据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特点构建其影响因素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16个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筛选出其中最关键的7个因素,即户籍制度、土地流转制度、劳动力市场、农业产业化、生产技术水平、教育状况、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0.
沙雅县位于南疆四地州边远艰苦地区,少数民族比重大,民族风俗、宗教礼仪、社会稳定形势等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着深刻的影响。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持续发展,人多地少的矛盾日渐凸现。本文以"二元经济"理论、"推拉"理论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理论为指导,对沙雅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及特征进行深入细致分析,以发放问卷等形式分析研究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