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铃薯旱地垄上微沟种植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会宁县旱川地进行了马铃薯垄上微沟集雨增墒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范围内,马铃薯晚熟品种青薯9号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生产能力逐渐降低,单株结薯数最大值为14个,单株鲜薯重最大值为2 728 g,其中单株商品薯数为11个,单株商品薯鲜重为2 548 g。以商品生产为目的时,播种密度以51 285-52 230株/hm^2为宜;以生产种子繁种为目的时,播种密度以54 000株/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提高"浙薯13"甘薯产量,根据当地薯农的种植习惯,开展了种植密度对"浙薯13"甘薯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提高种植密度,能显著提高甘薯产量,栽植3500、3000株/667m2处理的产量都显著高于栽植2700株/667m2处理。建议"浙薯13"在临海东塍一带的栽植密度应在3500株/667m2左右。  相似文献   

3.
义和秋帅二号白菜:直筒型,特高产,每667平方米(1亩)产量13500~15000公斤.高抗霜霉病、软腐病、病毒病,生育期75~80天.叶色绿、叶柄白绿色,球叶扣抱,叶球呈圆筒形,耐储性强、品质好,净菜率约80%,单株重10公斤左右.日平均气温24~25℃为播种适期,适宜在全国各地种植,参照当地经验栽培管理,定植密度以每667平方米2000株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马铃薯早熟品种费乌瑞它在桂北的适宜肥料种类和种植密度,设置肥料种类和种植密度2个试验,均为随机区组排列。收获时调查小区产量、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商品薯率。结果表明:施用控释肥和恩泰克长效肥能极显著增加费乌瑞它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薯重逐渐减小。种植密度为82 455株/hm2的处理产量最高。费乌瑞它施用控释肥和恩泰克长效肥,种植密度在82 455~89 325株/hm2时,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陕西省汉中市三个试点间套脱毒马铃薯早大白种植密度的研究,阐述了不同种植密度对脱毒马铃薯早大白产量、结薯性状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脱毒马铃薯早大白单株结薯数减少,单株薯重和最大单薯重降低,产量呈抛物线变化趋势.脱毒马铃薯早大白最佳种植密度是5 500-6 500株/667 m2,产量最高的种植密度是6 000株/667 m2.拟合回归方程,最高产量的种植密度为6 083.33株/667 m2,对应的产量是2 543.51 kg/667m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叶菜用甘薯茎尖产量与种植密度的关系,并对不同品种及不同采收时期茎尖食用品质进行评价,为叶菜型甘薯品种在重庆地区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方法]引进叶菜用甘薯品种鄂菜薯1号和福菜薯18与当地常用品种万薯7号进行生长期性状比较及品种、密度两因素试验,调查地上部主要形态特征,计算试验期间8次茎尖采收鲜产量总和,测定不同采收时期可食茎尖10 cm部分干物质、维生素C(Vc)、粗蛋白、可溶性糖和粗纤维含量,并进行食用品质评价.[结果]不同种植密度下,3个甘薯品种茎尖产量均表现为27.0万株/ha>22.5万株/ha>18.0万株/ha.与对照万薯7号相比,鄂菜薯1号和福菜薯18地上部植株生长旺盛,藤叶产量均超过60000.00 kg/ha,茎尖食味清香,颜色翠绿,综合评分满分.品质指标测定结果表明,鄂菜薯1号和福菜薯18干物质平均含量分别为10.55%和9.26%(鲜基),Vc平均含量为455.13和420.58 mg/kg(鲜基),可溶性糖平均含量为7.54%和6.49%(干基),粗蛋白平均含量为24.63%和25.53%(干基),粗纤维平均含量为11.28%和12.88%(干基);在6~9月间随采收月份的延迟,茎尖干物质增加,水分减少,粗纤维含量增加,Vc含量表现为8~9月高于6~7月,可溶性糖含量以8月最高,6~8月茎尖粗蛋白含量明显高于9月.[结论]在栽植密度18.0万~27.0万株/ha范围内,3个甘薯品种的茎尖产量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以福菜薯18和鄂菜薯1号茎尖产量较高,食用口感好,营养丰富,是适宜在重庆地区推广种植的叶菜型甘薯品种.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洛阳地区适宜种植的甘薯品种和栽植密度,选取10个甘薯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同一品种在不同栽培密度下,其产量有所不同,食用型品种苏薯8号、徐薯32、烟25推荐作为洛阳地区适宜种植品种,适宜密度分别4000株/亩、4500株/亩和3500株/亩;兼用型品种推荐选用商薯19,适宜密度为3500株/亩。该研究为洛阳市甘薯栽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1特征特性 株形直立,株高50cm,茎叶绿色,花冠紫色,块茎扁圆形,薯皮白色,薯肉白心,表皮光滑,薯块大而整齐,大、中薯率在95%以上,结薯集中,单株结薯4~5个,干物质含量18.5%,食味好。早熟,出苗至成熟70d左右。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陇中半干旱区‘陇薯7号’种薯繁育合理的种植密度和对株型调控有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为建立‘陇薯7号’北繁南种脱毒种薯繁育技术体系提供依据.【方法】以‘陇薯7号’原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烯效唑(S3307)、多效唑(PP333)、矮壮素(CCC)和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植株生长及生理指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不同质量块茎分布、成熟期以及块茎休眠期的影响.【结果】烯效唑和多效唑能够显著降低株高,减少分枝数,降低叶面积指数;显著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叶片光合能力;能够增加单株结薯数、降低平均单薯质量,显著提高产量,缩短生育期.烯效唑可缩短块茎休眠期,多效唑和矮壮素不同程度延长了块茎休眠期.在4.5~10.5万株/hm~2的种植密度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茎粗减小,分枝数减少,叶面积指数下降;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结薯数显著减少,平均单薯质量显著降低,群体产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烯效唑、多效唑处理和增加种植密度均对不同质量块茎分布有显著影响,且作用效果一致,<20 g和20~50 g块茎比率显著提高,>100 g块茎比率显著降低,50~100 g块茎比率变化不明显.【结论】陇中半干旱区繁育‘陇薯7号’脱毒一级种供南方冬作区冬播用种,种植密度以7.5万株/hm~2为宜,配合初花期叶面喷施100 mg/L (45 g/hm~2)烯效唑,可有效调控植株生长,提高产量,提早成熟.  相似文献   

10.
以洛薯8号为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相同施肥管理水平下的密度试验,探索洛薯8号获得最好经济效益的栽培密度.结果表明:群体随密度增加而增大,但个体转弱,导致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不协调,植株的抗病性、抗逆性变差;随着密度加大(45 000~90 000株/hm2),单株结薯个数由4.8个减少到3.6个,单株结薯质量由684.71 g减小到410.41 g,平均薯块质量由142.64 g减小到114.00 g,大薯率由75.26%减小到38.92%,商品率逐渐变差,由90.64%下降到63.54%;产量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趋势,栽植密度为45 000株/hm2时产量最低,为30 811.80 kg/hm2,密度为67 500株/hm2时产量达到峰值,为38 426.10 kg/hm2,随后产量逐渐降低.密度67 500株/hm2与密度为60 000、75 000、82 500株/hm2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而与其他密度(45 000、52 500、90 000株/hm2)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从而得出洛薯8号在河南两季作区的适宜栽植密度为60 000~82 500株/hm2,最适宜密度为67 500株/hm2.  相似文献   

11.
一、美国HAS9408红暮:该品种遗传基因稳定,连年繁育不退化。叶茎绿色,心脏形,蔓长约1米。结薯早而集中,薯块长筒形,薯皮深紫色,皮光滑,薯块大小适中,整齐度好,晒干率34%。39%,淀粉含量24%-26%,淀粉洁白优质。春薯每667平方米栽4000~4500株,单株结薯5~8块,重2—4千克,  相似文献   

12.
紫色甘薯新品种龙津薯1号种植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紫色甘薯龙津薯1号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种植3500株处理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较为协调,单株结薯数较多,大中薯比例较高,群体与个体协调性最好,产量最高,每667 m2鲜薯产量3448.5 kg。  相似文献   

13.
种植密度对2种沉水植物生长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条件下,研究5种不同种植密度(15、30、45、60和75株/m2)对刺苦草和密齿苦草在种群和单株水平上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刺苦草和密齿苦草的分株数、扩繁面积、株高、种群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均在种植密度为30株/m2时达到最大值.刺苦草和密齿苦草的平均单株生物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减少后增加,均在种植密度为30株/m2时达到最小值.刺苦草的相对生长速率在种植密度为15株/m2时达到最大,密齿苦草的相对生长速率在种植密度为30株/m2时达到最大.刺苦草的可溶性糖含量在种植密度为30株/m2时达到最大值,密齿苦草的可溶性糖含量在种植密度为45株/m2时达到最大值.在2种沉水植被恢复过程中,刺苦草最合适的种植密度为15~30株/m2,密齿苦草最合适的种植密度为30~45株/m2.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甘薯新品种龙紫4号适宜的种植密度及施肥量,为加快新品种推广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方法,探讨不同种植密度、施肥量对甘薯产量和薯块性状的影响。[结果]甘薯产量和大中薯数比例随种植密度提高先增加后降低,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时甘薯产量最高(37.52 t/hm2)。薯单株薯重、大中薯重比例和单株结薯数随种植密度的提高而降低。甘薯产量、单株薯重、大中薯数比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施肥量为525 kg/hm2时,甘薯产量最高(38.78 t/hm2)。[结论]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和施肥量能增加甘薯产量。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施肥量为525 kg/hm2时龙紫4号能取得高产。  相似文献   

15.
陇薯9号以甘肃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杂交创新资源材料93-10-237为母本,以大同G-13-1为父本组配杂交,从其杂交组合中经系统定向选育而成的马铃薯新品种。中晚熟,生育期118 d左右。幼苗生长势强,成株繁茂,茎叶绿色,花冠白色,株型半直立,株高65~75 cm,结薯集中,单株结薯4~5个。薯形扁圆,淡黄皮淡黄肉,薯皮粗糙,芽眼较浅,薯形好,大中薯率重率95%以上。薯块平均干物质含量26.18%,淀粉20.39%,粗蛋白2.84%,维生素C13.18 mg/100g,还原糖含量0.201%。亩产量1 943 kg左右,适宜甘肃省高寒阴湿、二阴地区及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杨志峰 《甘肃农业》2014,(12):86-8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三个不同玉米新品种在平凉农业总场万宝川农场适宜露地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先玉335露地适宜种植密度为4000株/亩~4500株/亩,丹玉69露地适宜种植密度为3000株/亩~3500株/亩,正大12露地适宜种植密度为3500株/亩~4000株/亩。  相似文献   

17.
高海拔旱作区马铃薯密度对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高海拔旱作区马铃薯不同密度的试验,研究了马铃薯产量及其性状与种植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研究密度范围内,马铃薯的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当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反而下降,二者呈二次曲线模式变化Y=12 487.475+5 160.417 2X-236.968 6X2。马铃薯在高海拔旱作区较佳的种植密度为7.5×104株/hm~2。密度与株高之间为正相关,函数曲线是逆模型Y=96.566-85.513/X,单株结薯重量、商品薯率2个性状与密度之间呈负相关,函数模型均为性状指标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的二次曲线。商品薯率与单株结薯重量之间呈正相关,商品薯率随着单株结薯重的增大而升高,株高与商品薯率、单株结薯重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株高增加,商品薯率、单株结薯重下降。  相似文献   

18.
湘辐1号 它的是以豫薯王为母本,鄂薯1号为父本,杂种F1代经辐射诱变处理选育而成的高产高淀粉红薯新品种.茎蔓短而粗,叶片全缘,无缺刻,心脏形.茎部分枝多,茎叶生长势强,结薯集中,上薯率高,单株结薯五六个.春薯667平方米产量为5吨~6吨.秋薯平均667平方米产量为5吨左右.鲜薯淀粉含量为30%左右.2001年经中国农业大学检测化验分析,淀粉高达33.1%,晒干率45%左右,是目前鲜薯淀粉含量、晒干率最高的品种.该品种耐肥、耐旱、适应性广,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广西、四川等地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19.
毕薯7号(0501-15)是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005年以"细皮红"作母本,"大西洋"作父本进行杂交后经多年定向选育而成的马铃薯新品种。该品种生育期86天左右。株型直立,生长势较强,株高74.03cm左右。绿色茎杆及叶子、白色花冠、少花量、天然结实率低、单株主茎数3.12个;黄皮黄肉、块茎椭圆形、大小整齐、薯皮光滑;单株结薯数8.39块,平均单薯重48.55g。商品薯率72.12%,块茎总淀粉含量9.34%,干物质含量为19.7%,维生素C含量为27.99mg/100g,蛋白质含量为2.45%,还原糖含量为0.27%。在贵州省内531~2 490m海拔高度的地区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20.
麦垄套栽比麦后抢栽的甘薯一般增产30%以上,切干率和出粉率也都增加2~3个百分点,是实现麦薯双丰收的有效途径。1套栽方式与密度选用适宜套栽的中短蔓品种,高产小麦地块,667平方米3000株左右;中产地块667平方米3500株左右;低产地块667平方米4000株左右。套栽方式有两种:其一为3-1式,70厘米为一种植带,其中40厘米宽垄沟播3行小麦,预留30厘米宽背垄套栽1行甘薯;其二为2-1式,60厘米为一种植带,30厘米宽垄沟种2行小麦,预留30厘米宽背垄套栽1行甘薯。2套栽时间与方法套栽甘薯的适宜时间应根据小麦的群体大小来确定。稀麦早播,稠麦晚栽。低产麦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