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研究芽长、播期和覆土厚度对土传病害黑痣病的规避效应及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本试验对栽培技术中的芽长、播期和覆土厚度3个重要因素,采用3因素5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建立数学模型,优选适合马铃薯的高产防病栽培措施。芽长、播期和覆土厚度3因素对马铃薯产量效应依次为覆土厚度〉芽长〉播期,对马铃薯黑痣病病情指数影响效应依次为覆土厚度〉播期〉芽长。获得马铃薯产量大于3000 kg/667 m2、黑痣病病情指数低于45%的优化施肥方案为:播期5月2-4日,芽长0.54-0.68 cm,覆土厚度15-17 cm。本研究为建立马铃薯可行性栽培技术体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黑痣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马铃薯在我国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但其产量和品质受病害影响严重。其中黑痣病对马铃薯的危害很大,黑痣病的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作为一种土传病害,它一旦在土壤中固定繁殖就会变的很难根除,严重影响着马铃薯的生长及块茎产量和质量。对于黑痣病的防治目前人们还是主要采取适宜田间农艺措施、化学药剂以及生物防菌剂\等方法,而通过基因工程改良马铃薯对立枯丝菌的抗性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并且已经有研究者证实了转几丁质酶基因马铃薯植株对立枯丝菌具有一定抗性,所以基因工程技术在增强马铃薯抗立枯丝菌核病方面的应用被认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马铃薯黑痣病在定西地区发生危害逐年加重,由次要病害已上升为主要病害,严重影响着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在田间进行了5种杀菌剂拌种处理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50 g/L嘧菌酯悬浮剂、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和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对马铃薯黑痣病防治效果较好,增产明显。3种药剂防效分别为81.98%、80.83%和71.60%,与空白对照相比增产率分别为44.42%、34.26%和33.54%。因此认为这3种药剂可以应用大田防治马铃薯黑痣病。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黑痣病综合防控技术的集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引起的黑痣病已成为内蒙古西部地区马铃薯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但目前还没有有效防控马铃薯黑痣病的综合措施。试验于2013年在内蒙古对马铃薯黑痣病综合防控技术进行了田间试验和优化集成。结果表明,底肥增施碳酸氢铵、碳酸氢钾,木霉菌浸种阴干后再用甲基硫菌灵拌种,播种时沟喷20%甲基立枯磷或25%嘧菌酯的综合处理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黑痣病(Rhizoctonia solani Kiihn)又称立枯丝核菌病、茎基腐病、丝核菌溃疡病、黑色粗皮病,是以带病种薯和土壤传播的病害。随着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的进一步加大,该病害一年比一年发生严重,尤其在内蒙古地区,有许多马铃薯种植区无法倒茬,致使土壤中病原菌数量逐年增加,因此加重了黑痣病的发生。2008年调查内蒙古西部马铃薯产区,一般田块黑痣病发病株率在5%~10%,重症田块可达到70%~80%,黑痣病已成为内蒙古西部马铃薯生产发展的一大瓶颈,黑痣病严重影响着马铃薯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黑痣病(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在内蒙古发生普遍而又严重。2013年通过田间小区方法进行了4种杀菌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4%满穗悬浮剂90 mL/667 m2、50%BAS70301F悬浮剂33.3 mL/667 m2、30%BAS7004F悬浮剂40 mL/667 m2和25%阿米西达悬浮剂60 mL/667 m2处理,防效分别为93.0%、90.4%、89.3%和86.6%,增产分别为17.5%、15.3%、13.1%和11.9%,均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黑痣病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马铃薯黑痣病(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又称立枯丝核菌病、茎基腐病、丝核菌溃疡病、黑色粗皮病,是以带病种薯和土壤传播的病害。随着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的进一步加大,该病害一年比一年发  相似文献   

8.
几种杀菌剂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铃薯黑痣病(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在内蒙古发生普遍而又严重。2013年通过田间小区方法进行了4种杀菌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4%满穗悬浮剂90 mL/667 m2、50%BAS70301F悬浮剂33.3 mL/667 m2、30%BAS7004F悬浮剂40 mL/667 m2和25%阿米西达悬浮剂60 mL/667 m2处理,防效分别为93.0%、90.4%、89.3%和86.6%,增产分别为17.5%、15.3%、13.1%和11.9%,均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马铃薯黑痣病大田发生情况及防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省马铃薯主产区由丝核菌侵染引起的黑痣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开展了病害防治田间药效试验。云南省马铃薯主产区均有黑痣病的发生,部分地区发病较为严重,最为严重的昆明地区发病率达到36.00%;曲靖、昭通、丽江、迪庆、大理五个地区的发病率分别为29.75%、29.01%、27.28%、20.91%和12.36%,全省马铃薯黑痣病最轻发生地区为宣威,发病率亦达到12.00%。因此,开展20%辣根素水乳剂、"蔬得康"、10%噻唑膦颗粒剂(福气多)和3%呋喃丹颗粒剂的田间防控试验。20%辣根素水乳剂按照每667m2用药1,3和5 L兑水44~45 L,于马铃薯播种前开沟实施沟内土壤泼洒施药、盖膜7 d揭膜后播种,其对马铃薯出苗安全,出苗率达90.28%~94.90%,优于其它药剂处理和空白对照;辣根素三个剂量处理能够降低平均病薯率和平均病情指数;其中以20%辣根素水乳剂5 L/667m2处理防病效果达到65.67%,增产幅度达16.85%,为供试药剂中防控马铃薯黑痣病和增产效果最好的药剂处理,值得在生产中进一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0.
随着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实施,重茬种植现象普遍,黑痣病与黄萎病危害严重。目前主要应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造成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问题。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对一些作物土传病害防治效果较好,为明确其对马铃薯黑痣病和黄萎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与应用方法,在重茬地进行了田间防治和马铃薯根围土壤酶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对马铃薯黑痣病、黄萎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枯草芽孢杆菌与有机肥混合沟施(每667 m^2沟施枯草芽孢杆菌颗粒剂10 kg+有机肥500 kg)对马铃薯块茎黑痣病防治效果最佳,达到了63.65%,枯草芽孢杆菌与化学药剂混合拌种(每667 m^2种薯用枯草芽孢杆菌粉剂500 g+3%中生菌素43 g+70%甲基硫菌灵107 g拌种)对马铃薯黄萎病的防效达到了38.72%。这2种处理对马铃薯的增产效果也最为明显,分别增产20.00%和22.66%。对不同生育期马铃薯根围土壤酶活性的分析得知,枯草芽孢杆菌能够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的活性,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增加没有显著效果。化学药剂拌种对土壤蔗糖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不同播种深度对马铃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马铃薯播种时最佳深度,本试验以马铃薯品种‘会-2’为材料,研究了5个不同播种深度(10 cm,15 cm,20 cm,25 cm,30 cm)对马铃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深度对马铃薯出苗期、生育期、株高、大中薯块茎数及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播种深度为20 cm时能极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黑痣病菌菌丝融合群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马铃薯种植区的部分县市分离纯化得到44个马铃著黑痣病病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KUhn)菌株,经核相测定均为多核菌株。通过与标准菌株AG-1-IA、AG_1-IB、AG_2—1、AG_2-ⅢB和AG.3的菌丝融合试验,最终将44个菌株分为3个菌丝融合群,即AG-3、AG--1-IB和非融合类...  相似文献   

13.
稻草不同覆盖厚度对甘薯产量和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鄢铮 《热带作物学报》2018,39(3):433-437
研究稻草不同覆盖厚度对甘薯产量和氮代谢的影响,并探讨甘薯产量、叶片氮含量与代谢相关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旨在筛选出适合甘薯栽培的最佳覆盖方式,为甘薯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各覆盖处理的产量高低顺序为:草2+土>草4+土>草>对照;(2)相关性分析表明,各处理的甘薯产量与叶片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硝酸还原酶(NR)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全氮含量与可溶性蛋白含量、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综合各项指标认为,草2+土可用作甘薯栽培上适宜的覆盖方式,氮代谢相关指标可作为判断甘薯长势与产量高低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大垄栽培条件下的土壤环境与马铃薯产量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试验进行了大垄与小垄两种栽培模式下的一些土壤环境因子及马铃薯产量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大垄栽培改善了结薯区及根区的土壤生态环境,使该区的土壤容重和出苗后10 ̄25cm耕层土壤温度显著降低;使20 ̄30cm土壤含水量显著地增加;促进了养分释放;大垄栽培相对于小垄使马铃薯总产量和商品薯产量明显增加,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大垄栽培使总产增加24.31%,商品薯产量增加得更大,达到61.74%。大垄栽培是可以在黑龙江省大范围推广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5.
5种杀菌剂对马铃薯黑痣病的病菌毒力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马铃薯黑痣病(Rhizoctonia solani)是一种土传病害,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本研究进行了5种杀菌剂对病菌的毒力测定和病害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抑霉唑、嘧菌酯抑菌作用较好,EC50分别为4.46μg·mL-1、8.32μg·mL-1,相关系数r均大于0.91。5种药剂在田间防病中,噻氟菌胺沟施浓度过高对马铃薯出苗产生药害,相对出苗率为92.3%,与对照有显著性差异;嘧菌酯、噻氟菌胺、百菌清、抑霉唑沟施和拌种对地中茎防病效果均在83%以上;抑霉唑(沟施)、嘧菌酯(沟施和拌种)、百菌清(沟施)对预防因病造成植株死亡效果较好,防效分别为71.6%、69.3%、67.4%、67.3%;嘧菌酯预防薯块带菌效果最好,沟施和拌种防病效果分别为90.7%、86%。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不同播种期对水稻产量品质抗瘟病性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和移栽期的拖后产量都有降低的趋势;不同处理间的加工品质有一定的差异,表现在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降低,对外观品质方面的垩白米率的影响更为明显,随着播期的拖后,垩白米率在降低,但对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不大,处理间无明显差异。发病率有随着播期拖后而有下降的趋势,最佳播种期为4月14~20日。  相似文献   

17.
Potato (Solanum tuberosum L.) cultivars are mostly planted using similar seed piece planting depths and hill shapes even though cultivars have unique tuber and stolon characteristics. A hill-shape study was conducted at Aberdeen, Idaho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hill shape on yield and field-green tuber yields and quality along with stolon length and tuber spatial orientation for two potato cultivars, 'Defender' and 'Summit Russet.' Plots were planted in late April to early May. Prior to emergence four hill shapes were formed: 1) plant-and-drag, 2) broad, 3) normal, and 4) peaked. Defender had higher total yield with the broad hill, but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among the remaining three hill shapes. For Defender, U.S. No. 1 yield was lower with the plant-and-drag hill shape, and the normal and peaked hills produced lower field-green tuber yield. Hill shape had no effect on total, U.S. No. 1, or field-green tuber yields of Summit Russet. The peaked hill resulted in a deeper uppermost tuber for Defender, while the uppermost tuber was deeper in the normal and peaked hills for Summit Russet. The broad hill resulted in a larger average tuber size for Defender, but hill shape had no effect on tuber size for Summit Russet. Total number of tubers per plant, stolon length and tuber spatial orientation were not affected by hill shape for either cultivar. Hill shape and height are important considerations in maximizing yield of saleable tubers, so needs to be customized according to cultivar-dependent stolon length and tuber ori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18.
《中国马铃薯》2017,(1):25-29
为探究不同培肥措施对旱作区土壤有机质、养分及产量的影响,2015年在甘肃省庄浪县旱地梯田进行不同培肥措施对马铃薯产量与土壤有机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和不施肥相比,马铃薯田间施用沼肥+化肥+秸秆+有机肥、秸秆+化肥、有机肥+化肥、沼肥+化肥4种培肥模式,大薯率、单株块茎重等经济性状明显改善,生育期延长15 d,土壤水解氮提高67~175 mg/kg、有效磷提高8.2~60.7 mg/kg、速效钾提高0~63 mg/kg,土壤有机质提高0.7~1.4 g/kg,产量提高8 940~14 910 kg/hm2。因此,这些培肥措施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噻呋酰胺与井冈霉素复配对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活体稻苗上对水稻纹枯病进行复配药剂筛选,发现噻呋酰胺与井冈霉素(质量比分别为1:1、1:3、1:5、1:7、1:9)复配剂的共毒系数CTC值分别为96.76、122.89、127.32、111.31和100.29,综合增效作用和经济效益两方面考虑,两者配比以1:5为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