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5 毫秒
1.
本文针对青海东部富硒区所生产的大蒜硒含量及其膳食风险评估进行研究,明确硒含量水平及其对消费者健康的风险水平,为富硒大蒜的生产和消费提供参考。从青海东部大蒜主产区的乐都等区、县及富硒大蒜生产试验示范基地共采集251个样品,采用GB/T 5009.93规定的方法测定硒元素含量,遵循实际等同原则和日服用量原则,分别以硒耐受上限(UTL)、硒最高用量(UIL)和硒适宜膳食摄入量(AI)为评价标准,对青海省成人及哺乳妇女每日从大蒜中摄入硒的量(包括平均摄入量、最高摄入量、中间摄入量和最低摄入量)进行风险评估。青海东部富硒区所生产的大蒜硒含量普遍较低,哺乳妇女来自大蒜的硒摄入风险比成人低,青海省居民从大蒜中摄入硒的量是安全的,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2.
广西玉米硒含量及其健康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玉米硒含量及对普通成人和哺乳妇女健康的风险水平,为广西玉米的加工和消费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玉米植株样品196个,测定其硒的含量,并分别以硒的最大耐受值(UTL)、最高用量值(UIL)和适宜摄入值(AI)为参考标准,对广西普通成人和哺乳妇女的玉米硒日获取量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196个玉米样品硒的平均量为27.1μg·kg~(-1),最高量为175μg·kg~(-1),富硒玉米(硒含量≥40μg·kg~(-1))占29.6%;玉米硒对广西居民的风险指数,成人为0.005%~66.74%,哺乳妇女为0.005%~25.73%。【结论】广西生产的玉米硒含量较高,玉米硒对广西普通成人和哺乳妇女风险均较低,居民经玉米途径摄入的硒量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3.
中国主要落叶果树果实硒含量及其膳食暴露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针对苹果、梨、桃、葡萄、枣、猕猴桃等6种主要国产落叶果树开展果实硒含量及其膳食暴露评估研究,明确硒含量水平及其对消费者健康的风险水平,为水果生产和消费提供参考。【方法】从主产区(包括安徽、河北、河南、江苏、辽宁、山东、陕西和新疆)共采集760个水果样品,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样品硒含量。分别以硒耐受上限(UTL)、硒最高用量(UIL)和硒适宜膳食摄入量(AI)为评价标准,对中国成人和哺乳妇女每日从6种水果中摄入硒的量(包括平均摄入量、最高摄入量、中间摄入量和最低摄入量)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⑴ 测定的760个水果样品,平均硒含量为4.3 μg·kg-1,最高硒含量为38.0 μg·kg-1,硒含量<5 μg·kg-1的样品占78.2%,富硒(硒含量≥10 μg·kg-1)样品占14.2%;⑵ 样品间硒含量有异,变异系数分别达到80.0%(枣)、110.0%(葡萄)、116.8%(梨)、125.7%(猕猴桃)、126.0%(苹果)、148.2%(桃)和136.5%(总体);⑶硒平均含量依次为枣(7.3 μg·kg-1)>葡萄(6.4 μg·kg-1)>桃(5.5 μg·kg-1)>猕猴桃(5.3 μg·kg-1)>梨(4.7 μg·kg-1)>苹果(1.3 μg·kg-1);⑷ 陕西的梨和桃以及陕西和新疆的葡萄,其硒含量均明显高于其他省份同类水果;⑸ 中国居民来自6种水果的硒平均摄入量分别为0.032 μg·d-1(猕猴桃)、0.120 μg·d-1(苹果)、0.183 μg·d-1(葡萄)、0.197 μg·d-1(枣)、0.213 μg·d-1(桃)、0.222 μg·d-1(梨)和0.968 μg·d-1(总体);⑹ 风险评估结果显示,中国居民从6种水果中摄入硒的量是安全的,风险指数均低于100%,为0.001%-99.702%(成人)和0.001%-31.847%(哺乳妇女)。【结论】中国6种主要落叶水果的硒含量均普遍较低,富硒产品比例均不高。枣硒含量最高,苹果硒含量最低,其他4种水果之间硒含量差异不明显。有的省份之间水果硒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哺乳妇女来自6种水果的硒摄入风险均较成人低。中国居民从6种水果中摄入硒的量是安全的,不会影响人体健康。生产富硒水果是增加中国居民硒膳食摄入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青海平安富硒区不同蔬菜对硒的吸收及转化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青海平安富硒区主要蔬菜对于硒的生物富集能力,对青海平安富硒区5种主要蔬菜胡萝卜、马铃薯、萝卜、甜菜和大蒜进行硒的积累特征和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青海平安富硒区5种蔬菜总硒含量介于0.026~0.344mg/kg,平均含量为0.117mg/kg;70%以上样品总硒含量高于0.07mg/kg富硒水平。5种蔬菜硒转化能力表现为马铃薯萝卜甜菜大蒜胡萝卜,即马铃薯硒转化能力最强,达87.86%。5种蔬菜硒富集系数以大蒜最高,为0.44;马铃薯、萝卜和胡萝卜次之;甜菜最小。甜菜叶中总硒和有机硒含量分别为0.183mg/kg和0.148mg/kg,明显高于根部。  相似文献   

5.
为综合利用富硒资源,提高青海省主要蔬菜产品附加值,通过分析青海富硒区土壤硒含量与5种主要蔬菜的总硒、部分矿质元素及可溶性糖和VC含量,研究土壤不同硒水平对蔬菜硒吸收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青海富硒区土壤硒含量为100.00~563.00μg·kg~(-1),其中达到足硒及富硒水平土样分别为76.53%和18.88%;大蒜采样区土壤硒含量相对较高,甜菜采样区土壤硒含量相对较低。蔬菜硒含量范围为11.00~340.94μg·kg~(-1);大蒜中总硒含量最高,平均含量高达170.40μg·kg~(-1),萝卜总硒平均含量最低为73.00μg·kg~(-1)。该区域蔬菜90.63%达到足硒水平,70.31%达到富硒水平。测试样品蔬菜的Ca、Mg平均含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土壤及蔬菜硒含量与营养品质间未呈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陕西省渭北黄土高原大骨节病区停止硒盐防治措施6年后居民硒营养水平,明确病区居民膳食硒摄入量是否达到人体需要量,比较现阶段大骨节病区与非病区人群膳食硒摄入量差异,为陕西省渭北大骨节病区居民保障其硒营养摄入状况和预防控制大骨节病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渭北选择2个大骨节病典型县区(永寿县、麟游县),以位于陕西关中地区的非病区杨凌区作为对照,共9个自然村,270户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食物频率调查问卷收集成年居民的基本信息及过去1年食物摄入情况,食物硒含量采用文献检索数据,计算问卷区域居民每日硒摄入量。结果表明:非病区杨凌居民每日硒摄入量明显高于病区永寿县、麟游县,其值分别为61.8、25.0、35.0μg。日摄入硒较低的病区居民人均收入较杨凌低,膳食结构仍然以粮谷类食物为主,每日小麦(面粉)的摄入量较大,分别占所有食物的46%和37%,杨凌区为24%;但因3个县区土壤均低硒,小麦籽粒中硒含量极低,其对杨凌、永寿、麟游居民硒摄入量贡献值仅为7%、13%和12%。渭北大骨节病区居民膳食结构仍以粮谷类食物为主,非病区杨凌区居民膳食多样性优于病区,主食小麦的摄入量显著低于病区居民,动物性食物中鱼虾类、蛋类、乳类的摄入量是病区居民的1.62~5.4倍。杨凌区、永寿县、麟游县居民膳食硒摄入量虽高于人体最低膳食硒需要量,但病区居民膳食硒摄入量远未达到人体膳食硒适宜需要量,此差异与病区土壤和农产品低硒、膳食结构、居民经济收入关系密切。亟需强硒营养宣传、利用经济有效的农艺措施提高小麦硒含量、增加经济收入、完善膳食结构以提高该区域居民硒摄入量。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陕西省石泉县土壤硒含量水平、分布特征及环境效应,采集表层土壤样品和农副产品样品,检测硒含量,运用ArcGIS10.5软件绘制石泉县土壤硒含量分布图,分析土壤硒含量的分布特征及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石泉县土壤硒含量在0.009~6.63 mg/kg之间,均值0.53 mg/kg,变异系数1.64,变化幅度大,高于全国和陕西省土壤硒含量平均值,低于湖北恩施和陕西紫阳土壤硒含量均值,足硒和富硒土壤样本占51.32%。(2)石泉县土壤硒含量分布主要以足硒和富硒为主,面积占88.07%,硒缺乏和潜在硒不足土壤主要分布于北部和东部边缘,占11.91%,硒中毒土壤面积很小0.32 km2,占0.02%,成斑块状分布于后柳镇北部。(3)石泉县每人每日硒的摄入量为62μg,高于我国卫生行业标准中成年人每日对硒的平均需要量(50μg)和推荐摄入量(60μg),低于最高摄入量(400μg),摄入硒来源主要为饮用水和粮食,分别占48.39%、32.26%,水果、肉蛋摄入量较少。土壤中丰富的硒来源为居民提供了充足的硒摄入量。  相似文献   

8.
对陕西省紫阳县双安镇玉米硒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硒含量安全性进行调查。通过实验测出,紫阳县双安镇玉米最大硒含量为24.9078 mg·kg~(-1),最小硒含量0.0197mg·kg~(-1),平均硒含量为2.6462 mg·kg~(-1),远远超出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每日50~250μg硒的摄入量,容易造成居民硒中毒的现象,对身体造成危害,所以有必要控制当地居民谷物的摄入量,参照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推荐摄入量合理的摄入所需的食物,或者使用安全的富硒食品维持每日人体所需的硒。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青海乐都富硒区主要蔬菜对于硒的生物富集能力。【方法】2010年,以研究区内6种主要蔬菜(大蒜、萝卜、胡萝卜、甜菜、菊芋、马铃薯)为研究对象,共采集135个植物样品和65个土壤样品,测定样品中的硒含量,并依据我国粮食中硒含量生态景观界限值对不同蔬菜的富硒水平进行评价。【结果】青海乐都富硒区6种主要蔬菜的硒含量为1.4~574.9μg/kg,大蒜、萝卜、胡萝卜、甜菜、菊芋、马铃薯6种蔬菜硒含量平均值依次为181.4,103.0,97.8,88.2,119.8和80.3μg/kg,其对土壤硒的富集能力依次表现为大蒜萝卜胡萝卜菊芋甜菜马铃薯。6种蔬菜中,有90.4%的大蒜样品达到富硒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蔬菜。【结论】不同蔬菜对硒的累积能力存在差异,其中大蒜对土壤硒的富集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0.
据调查,青海东部3000余km~2富硒区土壤硒含量在0.23~1.5 mg/kg之间,平均硒含量为0.44 mg/kg,基本达到中国目前在江西丰城、浙江上虞等地已开发利用水平,达到足硒或中等富硒的等级。本文就青海海东富硒地区发展富硒食品生产提出建议,即重视富硒食品原料农产品生产、富硒饮料类生产加工、畜产品富硒部位、富硒水产品及富硒产品加工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同时,重视富硒食品的检测和检验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1.
通过检测分析青海省东部富硒土壤中硒的含量、赋存形态和价态,旨在为正确评价青海省东部土壤的富硒状况,有效利用富硒土壤资源及富硒农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青海省东部富硒土壤全硒含量变幅为0.342~0.770 mg/kg,平均值为0.487 mg/kg,是我国土壤平均硒含量的1.68倍,远大于全国土壤硒含量的平均值,属于足硒到中等高硒水平。供试土壤中可溶态硒、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硒和残渣态硒分别占全硒含量的10.91%~21.35%、11.56%~23.52%、11.69%~23.98%,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含量最少,占全硒含量的3.52%~11.82%;而有机结合态硒占土壤全硒含量的比例高达27.49%~50.65%,平均值为36.55%,土壤中硒的赋存形态主要以有机结合态为主。对土壤硒价态的研究表明,可溶态硒和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硒中均存在Se~(4+)、Se~(6+),不存在Se~(2-),且以Se~(6+)为主要赋存形态。青海省东部富硒土壤分布集中,含量适宜,供硒潜力巨大,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居民日均红枣消费量、红枣苯甲酸含量和苯甲酸每日允许摄入量(ADI,5 mg/kg bw)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显示,红枣苯甲酸慢性膳食摄入风险(%ADI)均远小于100%,通常不足50%,甚至低于10%,表明红枣苯甲酸慢性摄入风险可以接受,不会危及消费者健康。  相似文献   

13.
在马铃薯生产时期,采用3种硒肥进行叶面喷施对比试验,探索马铃薯块茎富硒效果,为富硒马铃薯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添加外源硒肥"有机硒素"、"健硒保"、"康熙宝"对马铃薯增产效果明显,提高马铃薯块茎硒含量,生产出富硒马铃薯。  相似文献   

14.
硒是人体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食物含硒量直接影响着人体硒营养水平.中国营养学会调查表明,我国居民平均日硒摄入量为26~32μg,远低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摄入量50~200μg/d.足量的日硒摄入量有助于提高肌体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等多种硒酶和硒蛋白的活性以及肌体免疫力.日摄入量达到200μg,可有效防止除皮肤癌之外的多种癌症的发生.中国农科院GB13105-1991标准规定,富硒大米标定预期含量为0.2~0.31mg/kg,即每天食用250~500g的富硒大米,即可满足人体对硒的需求.我们从2001年开始采用南京农业大学研制的生物富硒叶面肥生产富硒稻米,经过几年的实践,总结出富硒稻米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4种主要水果矿质元素含量及其膳食暴露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针对辽宁省苹果、梨、桃和葡萄4种主要水果开展矿质元素含量及其风险评估研究,明确主要矿质元素含量水平及其对消费者健康的暴露水平,为水果生产和消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主产区(大连、鞍山、营口、锦州、朝阳、葫芦岛和绥中)共采集包括苹果、梨、桃和葡萄在内的140个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10种矿质元素含量,应用SPSS17.0数据处理软件对不同矿质元素含量水平及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分别以日推荐摄入量(RNI)或适宜摄入量(A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为评价标准,对不同年龄段人群每日从4种水果中摄入矿质元素的量进行分析和暴露评估;再结合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和食物成分表,进行成人全膳食风险评估。【结果】10种矿质元素的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K(367.68 mg·kg~(-1))P(122.65 mg·kg~(-1))Mg(78.93 mg·kg~(-1))Ca(76.36 mg·kg~(-1))Na(12.37 mg·kg~(-1))B(3.03 mg·kg~(-1))Fe(2.86 mg·kg~(-1))Cu(1.17 mg·kg~(-1))Mn(1.02 mg·kg~(-1))Zn(0.82 mg·kg~(-1)),变异系数范围为27.80%(Mg)—82.05%(Cu);4种水果的K和Mg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所测10种矿质元素之间的相关性以正相关为主;不同年龄组人群从4种水果中摄入的矿质元素的量占其RNI或AI的比值分析表明,K元素的比值根据年龄段由低到高呈下降趋势,其余元素按照年龄段变化呈现降-升-降的趋势。Fe最大比值位于4—7岁年龄段,比值为6.54%,其余元素均在2—4岁年龄段比值最高,其中Cu高达83.30%,Mg达11.01%,P、K、Zn、Ca、Na依次为8.57%、8.43%、4.25%、2.46%和0.39%。来自4种水果的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Cu元素在2—4岁人群中的平均风险指数和最大风险指数分别为12.50%和37.02%,除Cu以外,来自4种水果的矿质元素摄入风险指数均很低,风险指数远小于100%,风险指数的范围为0.33%(Zn)—13.40%(Mn);用UL为评价标准计算成人全膳食风险,风险评估结果由高到低分别为Mn(53.82%)Fe(49.93%)P(46.27%)Ca(35.23%)Zn(33.50%)Cu(28.61%),风险均低于100%。【结论】4种水果中大量元素K、P、Mg、Ca的含量远高于其他微量元素,水果中矿质元素之间以协同作用为主。各类人群从4种水果摄入矿质元素的量是安全的,Cu元素的风险指数高于其他元素,需重点关注。成人从全膳食中摄入矿质元素的量不会构成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硒肥施用模式对马铃薯产量、富硒效果及品质的影响,为南方冬种马铃薯标准化富硒栽培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雪川3号马铃薯种薯为研究对象,以6000 kg/ha普通有机肥配施1500 kg/ha复合肥作基肥为对照,设8个不同配比的富硒高钙型有机肥、复合肥和氨基酸螯合硒叶面肥处理组,成熟期测定不同处理的马铃薯产量、硒含量及品质性状指标,并进行成本和效益核算。【结果】施用富硒高钙型有机肥和氨基酸螯合硒叶面肥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块茎硒含量,且喷施氨基酸螯合硒叶面肥的富硒效果优于施用富硒高钙型有机肥,但马铃薯产量和块茎硒含量未与硒肥用量成正比,以6000 kg/ha富硒高钙型有机肥+1500 kg/ha复合肥+6000 mL/ha氨基酸螯合硒叶面肥配施处理的马铃薯总产量最高(41.08 t/ha),同时其块茎硒含量也相对较高。喷施硒肥对提高马铃薯块茎淀粉、蛋白质及维生素C含量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还原糖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块茎硒含量与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及干物质量呈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还原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对照相比,施用富硒高钙型有机肥和氨基酸螯合硒叶面肥处理均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并以6000 kg/ha富硒高钙型有机肥+1500 kg/ha复合肥+6000 mL/ha氨基酸螯合硒叶面肥配施处理的种植效益最高,达119052.0元/ha。【结论】施用富硒高钙型有机肥和氨基酸螯合硒叶面肥对提高马铃薯块茎硒含量及淀粉、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等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6000 kg/ha富硒高钙型有机肥+1500 kg/ha复合肥作底肥,膨大期喷施6000 mL/ha氨基酸螯合硒叶面肥的施肥方式相对较优,可兼顾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且符合广西地方富硒农产品硒含量分类要求。  相似文献   

17.
富硒农产品可以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提条件下满足人体对于硒元素的摄入需求。硒马铃薯是恩施富硒农产品的一张名片,本文阐述了恩施硒马铃薯发展现状,对恩施硒马铃薯在农产品营销方面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立健全品牌建设机制、加强标准化生产、扩展销售渠道等建议,以期为通过富硒农产品加快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富硒芽苗菜的培育及几种大众蔬菜硒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微波消解系统和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南京市场12种常见蔬菜硒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种常见大众蔬菜中平均硒干重含量为0.295 μg/g,其中菜豆硒含量最高,为1.142 μg/g.比较研究了不同浓度亚硒酸钠溶液浸种处理对绿豆芽伸长生长和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37.5 μmol/L亚硒酸钠溶液对绿豆浸种12 h,对绿豆芽的伸长生长有促进作用,收获的绿豆芽硒干重含量为4.43 μg/g,达到了富硒效果.人体每天在摄入其余膳食结构食品足量的情况下,食用该浓度亚硒酸钠处理的绿豆芽120 g即可满足人体每天硒要求量.  相似文献   

19.
富硒稻米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硒是人体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食物含硒量直接影响着人体硒营养水平。中国营养学会调查表明,我国居民平均日硒摄入量为26~32μg,远低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摄入量50~200μg/d。足量的日硒摄入量有助于提高肌体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等多种硒酶和硒蛋白的活性以及肌体免疫力。日摄入量达到200μg,可有效防止除皮肤癌之外的多种癌症的发生。中国农科院GB13105-1991标准规定,富硒大米标定预期含量为0.2~0.31mg/kg,即每天食用250~500g的富硒大米,即可满足人体对硒的需求。我们从2001年开始采用南京农业大学研制的生物富硒叶面肥生产富硒稻米,…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聚硒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马铃薯对硒元素的聚集特性,为富硒马铃薯的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分别测定不同土壤硒水平和叶面喷施不同硒水平条件下的马铃薯块茎含硒量,并比较不同品种在相同土壤硒水平条件下和相同叶面喷施硒水平条件下聚硒能力的差异。[结果]在总硒含量较高的土壤中种植的马铃薯的含硒量不一定较高;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可以大幅度提高马铃薯块茎的含硒量,其马铃薯块茎含硒量是不喷施硒肥的5.3~37.6倍;不论是在相同土壤硒水平条件下还是在相同叶面喷施硒水平条件下,马铃薯品种间硒的聚集量都有很大差别,品种间含硒量最大相差20倍以上。[结论]在富硒土壤上不一定能够生产出富硒马铃薯;生产富硒马铃薯产品首先应筛选聚硒能力强的马铃薯品种,其次是应选择适宜的富硒土壤。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可以作为生产富硒马铃薯的辅助措施,喷施浓度以20~50 mg/kg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