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7 毫秒
1.
伴随着中国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影子银行的出现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在帮助解决资金融通困难的同时,深化了农村的金融体制改革,也增加了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去杠杆,降低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一直是近年来金融体系监管和改革所强调的重点。因此,我们在了解整个影子银行的产生、发展以及给金融体系的资金融通带来的便利之时,我们更应该充分认识到影子银行给整个金融市场带来的风险,以及在新出台的监管法规下,影子银行未来的发展和监管展望。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0):147-148
随着经济金融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影子银行在资本市场资金融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逐渐凸显,一方面,影子银行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但另一方面,影子银行规模的逐渐扩张也导致了金融市场资本脱实向虚问题的深化以及系统性风险的加剧。本文在介绍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子银行存在的风险,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对影子银行加强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如何正确引导影子银行发展、发挥其资金融通的重要性、实现金融系统的稳定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该研究以影子银行当前的发展现状为基础,探讨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影子银行的发展及监管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综合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分位数回归技术对我国影子银行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我国影子银行是在金融二元结构和利率管制格局下,金融活动主体为规避监管、分散风险以及投机套利而进行金融创新的产物。利率管制是促成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根本原因,经济结构变迁、经济周期运行及宏观调控政策在总量与结构层面作用于金融资源供求关系,通过扩大或收缩监管套利空间,也对影子银行规模变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一度被奉为投资者利益的“守护神”和资本市场的“看门人”的资信评级机构,在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中推波助澜,引起了人们对其规制立法的重新思考。对于尚未成熟的中国评级行业,借鉴此次危机的教训,规范行业运行,保障我国金融健康稳定发展势在必行。应该把握我国资信评级机构的发展现实,秉持发展与监管并重以及评级公正、客观与独立的理念,梳理与制定相关法律,构建和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监管模式与收费机制、信息披露与利益冲突规避机制以及法律责任机制等具体的序列化、层次化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6.
后危机时期,国际金融界开始反思金融监管体制的弊端,加强基于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监管,维护金融稳定成为今后改革的方向。以2009年初美联储进行压力测试的美国18家大银行为研究对象,对其风险波动率和系统性风险予以度量。实证研究表明,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起,美国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从低谷走向高峰,至今虽有所缓释,但仍高于危机前的水平。因此,金融监管目标框架应该是:以控制系统性风险为中心,加强宏观审慎监管,保持微观审慎监管,确保金融体系的安全与健康。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类型的金融危机频繁爆发,对危机国乃至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些危机不但使国际学术界和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而且也掀起了探索、研究金融危机的热潮。从国际资本流动的机制和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这两个角度,探析了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市场动荡和金融危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周颖  宋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4,(14):4513-4515
在纵观国际金融创新发展的图景,深度剖析影子银行功能效应的基础上,探究我国特色金融体制和环境下独到的监管法则,不仅为我国金融的可持续创新提供了保障,也会对新鲜市场环境下的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建设和发展,一系列相关的法律、制度、运行及监管等问题越来越凸显。本文在结合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和主要交易机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其存在的各方面亟须解决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促进我国碳金融市场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0.
面对日益发展的金融证券及保险业我国银行监管仍显不足。应抓紧完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和非现场监管机制,建立监管信息平台,提高现场检查效率。  相似文献   

11.
金融创新与金融安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金融创新作为金融领域各种要素的重新优化组合和各种资源的重新配置,既有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和金融安全,也有可能带来金融脆弱性、危机传染性和系统性风险,从而对金融安全产生负面冲击。论文分析了在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和升级过程中金融创新所发挥的作用、启示,在次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我国对金融创新及金融风险监管、确保金融安全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尽管各国的金融体系结构由于各国的发展情况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异,但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本国金融的稳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此,对银行的管理理论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目前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完善,很多银行传统金融服务在市场上逐步出现了替代品,任何国家的商业银行都想通过金融创新来增强竞争力以防止“脱媒”现象。我国进入WTO将逐步开放我国的金融市场,我国银行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本文将从市场定位角度对我国银行今后的发展战略上进行分析并给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等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金融监管尤其是银行资本充足监管的全面反思。采集中国银行业主体的16家商业银行的数据,应用联立方程模型,对资本强制约束下的资本与系统风险贡献度进行研究,结论表明:资本充足监管对银行系统风险贡献度有一定的正向作用;而杠杆率监管对其无显著影响。此外,四大国有银行的分析结果提醒银行业监管者应密切关注居于主导地位银行的资本和风险监管。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崛起,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方面,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机构不断抢占金融市场份额,对传统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电子银行凭借其突出优势,成为各家商业银行转型的重点,电子银行业务已经被提到了战略高度。人们的交易习惯也逐渐往线上转移,更加青睐在线办理各项业务,因此发展电子银行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农行兖州支行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大力地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才能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回顾了近年来国内有关我国电子银行业务与其他相关业务的研究,总结并阐述了电子银行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电子银行发展创新的研究、完善电子银行风险管理对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碳金融市场在其运行过程中存在“市场失灵”现象,克服“市场失灵”的有效手段是政府监管。通过对我国碳金融市场基本情况的分析,得出导致碳金融市场无法有效运行的三大原因分别是CERs价格非理性波动、市场垄断和非法经营,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强化政府监管。政府对碳金融市场进行监管,一方面是为了保障碳金融市场有效运行,另一方面也是政府自身职能转变的要求。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文章从组织机构、价值取向和法律制度三个角度提出了完善碳金融市场中政府监管的举措。  相似文献   

16.
农村公共危机及其管理的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农村社会存在爆发公共危机的隐患。在研究大量近期文献的基础上,对公共危机的概念和我国农村存在公共危机以及公共危机管理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整理总结,对我们进一步研究农村公共危机的管理机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银行混业经营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论文从中国银行制度安排的变迁入手。通过对银行体制与证券市场间存在相互替代关系的研究 ,分析了混业经营的需求。在深入分析我国实行混业经营的利弊、分业和混业经营各自的特点 ,我国银行和资本市场发展的特点的基础上 ,得出我国目前还不能立即实行混业经营 ,其原因是我国四大银行改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完善 ,为此银行要将自身的改革与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结合起来 ,循序渐进地逐步放开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金融市场是金融监管当局与金融市场参与者之间动态博弈、合作共生的信息不对称系统。通过把信号博弈和重复博弈思想引入金融监管理论研究,构建以金融市场有效运行为反馈信号的金融监管当局与金融市场参与者之间的监管信号传递模型,分析金融市场治理中有效监管信号的传递机制。结果表明:金融监管力度与金融市场有效运行水平之间存在分离、混同两种均衡关系;在金融监管声誉效应的驱动下,金融监管当局倾向于选择混同均衡策略,而不是分离均衡。因而只有建立通畅的金融监管信号传递及反馈机制,强化并放大金融监管信号显示,增大监管乘数效应,形成良性的监管声誉效应,才能保障金融市场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9.
邹新阳  王贵彬  张国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108-19110
在简述我国学者对民间金融研究情况的基础上,从广义和狭义2个角度介绍了农村民间金融的内涵。阐述了农村民间金融的形式(包括民间借贷、合会、私人钱庄、民间集资、融资组织、合作、NGO小额信贷组织等)和农村民间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关系,指出其是强弱的联合,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可互动共生,实现互利共赢。分析了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不规范的历史原因、监管原因和文化原因,探讨了农村民间金融规范化发展的机制:一是规范组织管理机制,包括规模控制机制和银行式经营管理机制;二是完善金融监管机制;三是适度政府干预机制,包括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减少不正当干预;四是人员素质提高机制,包括培植农村信用文化、提高监管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20.
李姝 《甘肃农业》2006,(2):126-127
介绍了巴塞尔体制的原则,规则及其体系,对照中国银行业监管存在的现实问题和缺陷,从境内银行监管和跨国银行监管两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探索构建适应巴塞尔体制的我国银行监管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