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罗雅丽  张常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329-9332
综述了县域村镇空间结构的内涵,指出村镇空间结构节点、通道、域面和流这4种要素的空间排列及其相互作用构成了相应的村镇空间结构。概述了县域村镇相关理论进展,指出目前区域空间结构的研究理论主要集中在宏观地域或城市空间,对县域特别是微观村镇空间结构的研究还比较少见。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区域空间结构的4种理论模式及其特征,结合4种要素构建了村镇结构要素分析指标体系,并以江苏省金湖县为例进行了村镇空间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金湖县村镇空间结构目前仍处于极核式发展阶段,村镇体系不完善,基础设施网络通络通道未成体系,县域经济呈现规模不经济;金湖县城镇之间空间关联程度、空间相互作用程度较弱;该研究的空间结构特征分析模式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出研究区域的空间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阐述梅州市城市化历史进程的基础上,分析了梅州市域空间结构存在的城镇规模小,等级结构不完善;中心城市集聚力不足,区域空间比例失衡;城镇空间无序发展;空间竞争激烈四大问题。从优化空间等级结构,超前策划,建设百万人口的中心城市;打造粤闽赣交通中心(枢纽);优化布局,调整产业空间结构3方面探讨了梅州市域空间结构重组问题。以期对探讨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城市效率差异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强  王秀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658-6661
定量分析了江苏省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综合效率差异,并探讨了这种差异存在的主要原因。江苏省主要城市所处的区位条件差异是城市效率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对江苏省未来城市的发展提出建议,江苏省未来城市的发展应该正视区域差异、重视城市发展的综合效率;意识到城市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要优化城市系统结构,促进城市高效发展;以三大都市圈为依托,进行点轴式发展,提高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引领江苏经济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4.
针对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周边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分析武汉市周边旅游资源,形成武汉市环城游憩带旅游产品空间分布图,运用区域经济理论对武汉市环城游憩带的空间分布进行结构优化,最终形成武汉市环城游憩带空间结构优化图,以此来探讨环城游憩带空间结构优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区域农业经济空间结构是自然、经济、社会、生态等要素空间格局在一定地域上的综合反映。通过对区域自然、社会、经济等要素的综合特征的研究,可以较为精确地反映出区域农业经济空间格局。构建基于指标的空间地带性和空间独立性特征的指标体系,在ArcGIS平台上,以四川省为例,进行区域农业经济空间差异的实证研究,并利用GIS技术实现属性数据与图形数据之间的关联,使区域农业经济的空间结构以图形清晰直观地表现出来,增强其可视性,从而为优化区域农业经济格局,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甘晓辉  刘翔  舒晓波等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791-8794,8822
基于ArcGIS软件平台,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市为基本研究单元,根据该区经济发展现状特征,主要选取人均GDP指标值划分等级来分析其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格局,并从经济集聚、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等角度分析本区经济发展空间结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仍集中在南昌、九江、景德镇和新余等几个中心城市,且经济集中程度亦较高,但辐射和带动低水平城市发展不够,将进一步拉大地区经济差异。最后提出了优化提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空间区位特殊,生态功能非常重要,区域生态空间结构格局的优化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以生态空间相互作用、互利共生、协同进化等理论为依据,分析了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生态格局的现状特点和问题,讨论了区域生态空间结构优化组合的模式,并提出了生态空间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构建完善高效的"斑块-廊道-基质"区域生态网络系统;优化区域空间发展布局;逐渐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绿色产业体系建设,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  相似文献   

8.
区域双核结构模型的提出丰富了经济区域空间结构的理论模式,对于区域经济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从旅游业经济分析入手,选取渭南市作为研究区域,在对渭南市旅游业资源空间分布和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渭南市构建"华阴—合阳"双核型旅游空间结构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吉婷婷  葛兆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2106-22108
分别从土地利用强度、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经济产出等3个方面构建了3级15个因子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对江苏省区域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估,并分析了区域土地利用集约度的空间格局。从江苏省区域土地利用集约度来看,可将江苏省分为高集约地区、中集约地区和低集约地区3类。其中高集约地区主要分布在苏南地区;中集约地区主要分布在苏中和苏北部分地区;低集约地区主要分布在苏北地区。从区域差异来看,以南北差异为主,东西差异为辅,长江成为江苏省土地利用集约差异的南北分界线。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土地经济密度的时空变异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进一步缩小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形成的苏南、苏中、苏北三个阶梯性经济发展群的差距,加速苏北地区经济的良性增长,分区域对江苏省的经济展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1999-2007年间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土地经济密度数据,采用GIS分析法和Pearson相关系数法,对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变异进行空间分析,并利用库兹涅茨曲线作比对.结果表明:(1)不同区域的土地经济密度的差异大小基本上体现了区域经济的发达程度;(2)不同区域土地经济密度的差异性与区域经济结构的稳定性之间具较大的一致性;(3)发达地区市场化程度对土地经济密度的影响力大;而相对落后区域经济发展助推力更依赖于城市化的强势;(4)发达地区人口聚集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相对落后区则相反.针对以上结论,本文提出3点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哈尔滨松北城市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保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湿地具有其他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松北区是哈尔滨市未来一段时间内城市的主要拓展空间.松北地区湿地资源丰富,属于典型的城市湿地,区域的开发建设必须正确处理湿地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但是在城市发展中,一些不合理的湿地开发行为导致城市湿地功能退化.该文在松北城市湿地资源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松北区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以及影响服务功能稳定性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有机农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江苏省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区域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从环境、经济、政策等方面探讨了空间差异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环境虽然是影响一个地区有机农业开发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也不是主导因素,经济和政策因素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最后提出了缩小有机农业开展的区域差异,实现各地区有机产业共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城市群构建的视角,采用最新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并通过引力、潜力模型和分形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重庆市城市体系的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结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除了主城区外,其他高位次城市规模不突出,存在大城市缺失,中间位序中小城市数目较多以及空间分布不均等不合理现状。最后,针对城市空间结构的现状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国乡村旅游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随着中国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区蓬勃兴起,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旅游产业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通过相关资料的分析研究得出:中国乡村旅游主要有5类别10种型态,分布范围遍及全国各个省区;乡村旅游开发充分利用了各地区的乡村资源和游客市场,区位选择较为科学,产业集聚度较高,空间结构规划比较合理;乡村旅游空间分布有四个特点:乡村旅游空间结构处于初级形态;乡村旅游的空间分布形态差异显著;全国有三个乡村旅游相对发达的区域;东中西部乡村旅游发展不平衡。优化中国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的对策思路主要有:宏观层面——形成全国性乡村旅游空间网络;中观层面——构建区域性乡村旅游空间体系;微观层面——优化乡村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5.
以"流"空间表征的城市空间网络能更好地刻画城市间的空间联系.该研究以经济流和交通流作为流空间的表达参数,利用空间可视化和社会网络分析手段,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流空间网络格局进行解析.结果发现:(1)成渝地区经济流和交通流网络整体呈现"双核一轴两带"的空间格局,"双核"强向心性明显,但在川渝交界地区形成"毗邻区塌陷",省界对空间流的阻隔效应还十分明显;(2)经济流网络中与一级中心城市邻近的城市其中心度更高,地理邻近效应显著,而交通流网络中的城市中心度具有交通趋向性,沿铁路干线的城市中心度等级更高;(3)经济流网络大致形成成都—重庆中心城区、川南、南遂广、万开云、渝西等5个次级组团,交通流网络中的城市组团则处于零散状态;(4)相较于经济流,交通流更能发挥时空压缩效应,带动区域空间网络向多中心、组团化演化,推进成渝地区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磊  张立亭  周世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685-1687,1700
从不同的尺度结合外贸依存度、首位城市度、城市联系强度、聚类分析和分形理论,对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圈的空间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演变进行分析,发现环鄱阳湖经济圈进出口额和外贸依存度逐年上升,但仍与发达城市群差距明显;城市体系不够完善,中小城市发达缺乏大城市,产业结构不合理需要整合优化;各市县经济联系强度差异明显,针对各市县经济联系的层次性可实施统一协调和梯次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基于探索性数据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分4个时期定量探究2003~2014年江苏省人均GDP空间分异的空间集聚程度和时空演变特征,讨论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人口密度和常住人口与江苏省人均GDP的空间相关关系,以此为依据剖析江苏省的人均GDP空间组织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人均GDP在空间上表现出较强的集聚性,空间布局异质性较强、差异性显著;4个驱动因素对人均GDP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常住人口、人口密度、工业总产值、固定生产总值。其中,常住人口与人口密度对江苏省人均GDP的影响作用较大,影响强度由北部向南部城市逐渐递增。江苏省未来的发展政策应当加强区域合作,积极推进南北产业转移,整合各种区域要素和空间结构,力争实现区域经济的统筹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上海都市农业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都市农业旅游业是都市农业产业发展与都市居民旅游需求共同作用下的产物,旅游业与都市农业的结合是该产业的核心特性,在区域空间上表现为都市农业旅游空间结构.研究首先基于上海市都市农业旅游产业发展与开发模式的现状调研,对其都市农业旅游的产业发展特征进行分析,判别出目前上海市的7大都市农业旅游产业集群,并由此分析都市农业旅游的产业发展对其空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上海市都市农业旅游呈现出“圈层+组团”的空间结构形态.“圈层”反映了上海市都市农业旅游强度与旅游形式变化规律,“组团”则体现出都市农业旅游点的地区内合作与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迫切需要实现城市土地高效利用。本文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城市土地经济效益评价体系,利用综合指数法对江苏省城市土地经济效益的演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城市土地经济效益总体水平较低,波动较大,但随时间不断提高;(2)土地投入偏高导致城市土地经济效益的总体水平较低;(3)区域差异明显,总体上苏南高于苏中,苏中高于苏北;(4)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产业布局不合理以及城市用地浪费严重是江苏省城市土地经济效益较低的主要原因;(5)优化城市产业布局、加强土地集约利用、完善土地市场制度和强化政府干预职能是提高江苏省城市土地经济效益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0.
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的变动,反映了旅游生产力要素在空间上的配置状况,影响着区域旅游业整体的发展。本文以城市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山西省最近10年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做了初步探讨。最后提出了山西旅游经济的空间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