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文新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6):163-164
从商丘市夏季天气形势、雷达回波特征、人工增雨作业时段、作业区域等方面,结合增雨作业的时间和效果,分析了适合增雨作业的天气条件、物理条件和雷达回波条件,利用雷达的速度方位风廓线产品预测回波移动影响区域,为最大限度提高作业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王吉宏  张维全  韩江文  刘伟红  王宝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734-15735,15769
将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和常规天气分析相结合,对2005年5月5日的一次飞机人工增雨作业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将新一代天气雷达用于飞机人工增雨作业中可提高作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沈南  刘伟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223-17225
首先阐述了碘化银高空成核催化的理论依据,然后应用雷达探测的回波资料就2004年6月18~19日、2008年3月12日2次成功的火箭增雨的个例进行分析,依据人工增雨作业前后多普勒雷达和713数字化雷达PPI/RH的回波演变过程,为碘化银火箭焰弹增雨效果提供了佐证,作业实况演示说明了利用火箭实施人工增雨的有效性;此外,还阐述了利用天气雷达跟踪探测积雨云、适时组织人工增雨作业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增加云水资源的重要途径,以及利用雷达探测资料检验增雨作业效果是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科学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述了寿阳县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现状,阐述了寿阳县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的操作原理。重点强调了该系统移动、小型、数字化的特点,从而能够随时到达作业现场,获取准确、及时、现场的第一手天气实况的雷达回波资料,最能体现临近、现场的指挥,因此实现更精确、更高效的人影作业,由于其专业技术先进,功能界面完善,操作简单方便,可以满足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各个方面的需要,是县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人员理想的平台。  相似文献   

5.
闽西烟区人工防雹作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近年来龙岩市烟区人工防雹作业开展实施情况,并利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雹灾资料初步判定人工防雹作业的成效,寻找影响人工防雹作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建立适合山区人工防雹作业的技术系统.  相似文献   

6.
研究旨在提高冰雹预报的时效性和准确度,制定科学合理的防雹作业方案。2017年5月3—4日在湖南省南部发生了1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过程发生前24 h,利用欧洲中心细网格模式初步预判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的时间、区域。结合人工影响云模式GRAPES_CAMS预报的云宏微观物理量,了解云系的发展程度和演变趋势,判断降水机制,确定播云作业的温度和高度范围,制定作业方案。临近长对流天气过程发生时刻,利用雷达实况资料对作业方案进行调整,实施作业。结果显示,在传统冰雹预报手段的基础上引入人工影响云模式预报产品,能够更精准地判断适宜作业高度、作业位置、作业时间,使得作业实施更加科学、更加有针对性。作业后雷达回波减弱,作业区未收集到冰雹灾情资料,作业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人工影响天气能有效减轻农业气象灾害,气象卫星、天气雷达及新型催化剂的使用,都为人工天气影响作业提供了技术保障和基础。本文以仁怀市为例,分析了有关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操作要点,提出了保障措施,并探讨了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对策,以期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积层混合云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沈阳棋盘山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资料和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2004~2006年在辽宁中西部地区进行的人工增雨作业及降水的雷达回波特征,并总结出对积层混合云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的条件、部位、时机和方法等新一代天气雷达判别指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朝阳市喀左县应用气球携带碘化银焰弹人工增雪技术,组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员在一次大范围、稳定性的蒙古气旋天气系统下实施人工增雪作业,根据雷达天气资料,确定预设阵地位置、作业时间、选择气球焰弹种类等,以期达到最佳增雪作业效果,从中总结气球焰弹增雪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随着气候变暖趋势日益明显,人工增雨作业在开发云水资源以及防灾减灾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投入大量资源装备增雨作业的同时也给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提出了新的考验,即安全、科学、高效的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为了提高辽宁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科学性、管理的规范性,建立了人工增雨实时显示平台。平台提供实时的雷达、卫星、数值预报、飞机监控等多种手段,有效地对当前天气变化进行监测并提供警报,满足了人工增雨作业科学决策、合理规划、安全指挥等方面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由于在人工增雨作业中,天气雷达起着监测天气系统、选择催化云和观测催化效果的作用,所以天气雷达的配合就成为人工增雨工作中减少盲目作业、增加科学性的重要手段。宁南山区的“三七”高炮人工防雹和增雨工作最早是于70年代在固原、西吉进行的,其后逐渐发展到整个固原地区,1975年配备了“711”型天气雷达,2004年又配备了多普勒天气雷达,特别是1982年以来,宁夏的人工增雨、防雹工作已普及全区,并且人工增雨与防雹又使用了飞机与火箭,目前我区已有三部天气雷达在进行着对全区天气的预警与监测,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区的三部天气雷达在人工增雨中,…  相似文献   

12.
2019年5月5日,受高空槽、地面冷锋和切变线的共同影响,铁岭市出现有利于人工增雨的天气形势。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抓住有利天气时机,在全市范围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本文利用天气形势图、气象雷达和地面降水资料,对此次人工增雨的作业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有利的天气形势下,铁岭市人工增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付琼  张辉  何依遥  李林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816-7817,7860
2011年5月1日由于受冷空气及中低层切变影响,黔西南州出现了一次强对流天气,作业指挥员利用多普勒雷达的跟踪观测资料来分析冰雹的发生、发展和消亡过程,得出可能降雹的区域和地点,提前进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降低冰雹灾害性天气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大同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安装已运行7年,期间,运用多普勒雷达天气资料指导人工增雨作业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通过研究两次大范围稳定性降水的速度场演变情况,得出系统加强、维持、消散的图像特征。这两次降水过程是大尺度天气系统造成的大范围降水回波长时间维持与人工增雨作业共同影响的结果。其速度场具有混合性降水回波特征,并且在增雨催化阶段表现显著,可以作为该地区增雨作业识别增雨催化的时机和潜力区域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5.
博兴县冰雹灾害分析与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博兴县冰雹灾害历史资料,通过分类统计的方法,确定了冰雹灾害的多发区,找出了高空低涡横槽是造成冰雹灾害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分析了博兴县冰雹灾害的年、月、日分布和发生规律及冰雹天气的主要侵袭路径,从工程类和非工程类6个方面提出了博兴县防御冰雹灾害的措施;通过开展防雹作业前后雹灾面积对比,对博兴县人工防雹作业效果进行评估;利用雷达观测资料,结合当地经验,提出了高炮人工防雹作业效益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安全风险已经成为制约当前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发展的重要阻力,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监控系统实现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可视化指挥,在此对滨州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监控系统的功能结构、建设作用等进行了简单概述.结果表明,滨州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监控系统是基于通讯网络的多媒体视频监控系统,依托于VPN网络,能够实现视频信号和语音信号的传输,既可以指挥人影作业点开展防雹增雨作业,又可以远程作业的安全管理,将明显提高人影作业的效率和作业安全,最大限度减少强对流天气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以多普勒雷达二次产品为基础,通过计算机模块化设计,将人工防雹作业决策指挥系统分为6个运行模块:①12~6 h天气预警模块;②6~3 h短时预警模块;③3~0 h作业预警模块;④防雹作业决策模块;⑤作业方案确定模块;⑥实时分析及再作业判别模块。以这些模块作为系统的框架,利用线性回归分析,对风暴单体进行外推预报,得到该单体的移向和移速;采用SCIT算法识别风暴及预报风暴位置;根据指标模型自动判别雹云类型确定作业方案。通过雷达图像、地理信息系统、雷达二次产品以及人工防雹最新理论和研究成果等综合技术集成,实现了自动化程度高、科学适用的防雹作业决策指挥系统。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60年来降水资料统计分析,阜新地区春夏干旱有加重趋势,安全高效地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通过对影响阜新地区降水的天气系统进行分析,总结人工增雨作业条件、作业时机、作业部位,充分利用气象服务产品,科学地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有效地开发高空云水资源,缓解阜新地区干旱状况。  相似文献   

19.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决策指挥系统解决方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清  何金伟  魏旭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301-7302
介绍了一种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决策指挥系统——OSDS2.0,该系统将作业决策指挥系统与“XR-08人工影响天气信息终端”进行软硬件集成,提高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的及时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气象防灾减灾的能力,应对干旱,合理开发云水资源,根据不同天气系统的云层特点,结合火箭人工增雨机理,合理布局,探讨选择人工增雨作业最佳时机,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工增雨作业效果,发挥人工影响天气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