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为探讨大鳞鲃Barbus capito仔鱼的最佳开口饵料,采用豆浆、蛋黄、丰年虫和轮虫投喂仔鱼,并对仔鱼的生长性能和鱼体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4日龄后,各试验鱼体质量和体长迅速增加;轮虫组大鳞鲃仔鱼生长情况最佳,14、19、24日龄时,其体质量、全长和成活率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蛋白质含量为16.45%,脂肪含量为8.79%;其次是丰年虫组,24日龄时仔鱼体质量、全长和成活率分别为1545.2mg、22.509 mm和88.7%,显著高于蛋黄组和豆浆组(P0.05);蛋黄组仔鱼14日龄之前全长和体质量增长较快,后期增长不明显;豆浆组仔鱼生长速率和成活率最低。研究表明,14日龄可能是大鳞鲃仔鱼开口的关键点,用小球藻培育的轮虫最适合作为大鳞鲃仔鱼的开口饵料,前期可配合使用蛋黄等人工饲料。  相似文献   

2.
不同开口饵料对中华鲟仔鱼生长及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经人工孵化的同亲本中华鲟仔鱼苗,用不同的饵料饲养25 d,研究中华鲟仔鱼适宜的开口饵料及对仔鱼苗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用配合饲料作为开口饵料时,中华鲟仔鱼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显著低于水蚯蚓和丰年虫试验组;单用丰年虫投喂的试验组成活率最高(87.00%),但生长较慢;单用水蚯蚓投喂的试验组生长速度比丰年虫快,但成活率仅为78.33%.用丰年虫 水蚯蚓投喂的试验组生长和成活率都较好;中华鲟仔鱼最合适的开口饵料为丰年虫.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投喂3种常见的鱼类开口饵料,以筛选多鳞白甲鱼仔鱼适宜的开口饵料,旨在为多鳞白甲鱼的大规模苗种培育和人工配合饵料的开发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丰年虫、微粒子配合饲料、蛋黄3种开口饵料投喂多鳞白甲鱼仔鱼30 d,研究多鳞白甲鱼在这3种不同开口饵料投喂下的成活率和生长变化情况。[结果]多鳞白甲鱼仔鱼在开口阶段,投喂丰年虫和微粒饲料能够保证较高的成活率,也能满足仔鱼生长的需要,而投喂蛋黄表现为成活率低、生长速度缓慢。[结论]3种开口饵料中,丰年虫是多鳞白甲鱼仔鱼适宜的开口饵料。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种类、不同组合开口饵料及其投喂方式对台湾泥鳅仔鱼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5种不同的开口饵料(蛋黄、豆浆、小球藻、卤虫、配合饲料)进行单一饵料试验,结果表明,配合饲料处理和蛋黄处理的效果较好,配合饲料处理台湾泥鳅仔鱼的增重率为375.27%、存活率为81.00%,蛋黄处理台湾泥鳅仔鱼的增重率为307.53%、存活率为82.00%。在单一饵料试验的基础上,选取5种不同组合型(蛋黄+卤虫、蛋黄+卤虫+小球藻、蛋黄+配合饲料、蛋黄+配合饲料+小球藻、蛋黄+卤虫+配合饲料+小球藻)的开口饵料进行组合饵料试验,结果表明,蛋黄+配合饲料+小球藻处理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均达到最高水平,效果最好,增重率为597.85%,存活率为89.00%。在组合饵料投喂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最优组合(蛋黄+配合饲料+小球藻),分别每天投喂2、3、4次进行不同投喂频率试验,结果表明,投喂频率为每天3次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均达到最高水平,效果最好。在以上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最优组合(蛋黄+配合饲料+小球藻),按最适投喂频率每天投喂3次,调整配合饲料的投喂量进行不同投喂量试验,结果表明,每天投喂量为蛋黄60 mg+配合饲料100 mg+小球藻105个/m L处理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均达到最高水平,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投喂不同饵料对丁仔鱼生长及成活率的影响。经过21d的试验,投喂水蚯蚓+配合饲料组的生长速度及成活率最高,而投喂蛋黄+配合饲料组的生长速度及成活率最低。丁仔鱼的最适饵料是水蚯蚓+配合饲料。  相似文献   

6.
苏州地区泥鳅和大鳞副泥鳅年龄与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鳞片作为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年龄鉴定材料,并对两种鱼进行了常规生物学测定.结果显示,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体长与鳞径均呈直线相关,其相关式分别为泥鳅L=99.577R + 9.743 5(r=0.997);大鳞副泥鳅L=74.445R + 9.644 2(r=0.995).两种鱼体长与体重均呈幂函数关系,相关式分别为泥鳅W =0.011 8L2.8644(r=0.899)和大鳞副泥鳅W=0.014 6L2.8135(r = 0.923).体长、体重的生长规律能较好地用von Bertalanffy方程进行拟合(P<0.01),其表达式分别为泥鳅:Lt=25.90[1-e-0.191(t+0.806)],Wt=135.90[1-e-0.191(t+0.806)]3;大鳞副泥鳅:Lt =25.59[1-e-0.201(t+0.731)];Wt =169.45[1-e-0.201(t+0.731)]3.3龄以前两种鱼的体长生长速度较快,两种鱼的体重生长拐点年龄分别为4.95龄和4.73龄.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蛋黄、浮游动物、水蚯蚓、配合饲料对开口摄食的欧洲丁鱥(Tinca tinca Linnaeus)仔鱼进行投喂试验,探讨这4种开口饵料对欧洲丁鱥仔鱼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饲养时间共计21d。结果表明,在培育早期,蛋黄和浮游动物组成活率最高,分别为91.05%和90.22%。培育后期,浮游动物组成活率仍为最高,达到75.00%,蛋黄、水蚯蚓、配合饲料组成活率分别为58.13%、41.25%和56.88%;生长效果最好的为浮游动物组,显著高于水蚯蚓组和配合饲料组(P〈0.05)。  相似文献   

8.
河南地区大鳞副泥鳅和泥鳅的年龄与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10月于河南郑州采集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385尾、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177尾,通过鳞片和耳石磨片对其进行年龄鉴定以及生长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鳞片和耳石磨片均适合用于大鳞副泥鳅和泥鳅年龄与生长研究;2种鳅类均有5个年龄组,1~3龄居多;体长和鳞径呈直线相关,表达式分别为LP=4.4602r+5.3128、LM=8.5110r+3.0081;体长与体质量呈幂函数关系,雌雄群体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表达式分别为WP=0.008L3.051、WM=0.009L2.992,属等速增长类型;体长生长规律可以用von Bertalanffy方程表示,表达式分别为LP=21.84[1-e-0.129(t+3.638)]、LM=28.02[1-e-0.097(t+3.521)];大鳞副泥鳅2龄之前生长较快,而泥鳅3龄之前生长较快,快速生长期长。建议在河南地区大鳞副泥鳅和泥鳅野生资源捕捞最小规格为13cm。  相似文献   

9.
10.
不同开口饵料对丁[鱼岁]仔鱼生长及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投喂不同饵抖对丁<鱼岁>仔鱼生长及成活率的影响.经过21d的试验.投喂水蚯蚓 配合饲料组的生长速度及成活率最高,而投喂蛋黄 配合饲料组的生长速度及成活率最低.丁<鱼岁>仔鱼的最适饵料是水蚯蚓 配合饲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大鳞副泥鳅雌雄个体的形态特征。[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与t检验方法,比较了大鳞副泥鳅雌雄个体的10个外部形态特征。[结果]t检验结果表明10个比值性状中有3个比值性状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1个比值性状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其他性状差异不显著。主成分分析构建了4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31.151%、18.844%、12.324%和10.169%,4个主成分的积累贡献率为72.487%,雌雄个体在主成分分析图上存在重叠交错态势,差异不显著,与t检验结论相一致。[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大鳞副泥鳅的养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大鳞副泥鳅雌雄个体的形态特征。[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与t检验方法,比较了大鳞副泥鳅雌雄个体的10个外部形态特征。[结果]t检验结果表明,10个比值性状中有3个比值性状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1个比值性状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其他性状差异不显著。主成分分析构建了4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31.151%、18.844%、12.324%和10.169%,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72.487%,雌雄个体在主成分分析图上存在重叠交错态势,差异不显著,与t检验结论相一致。[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大鳞副泥鳅的养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基于判别分析的泥鳅和大鳞副泥鳅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元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564-564,568
[目的]为科学识别形态特征相似的泥鳅和大鳞副泥鳅。[方法]在对泥鳅和大鳞副泥鳅形态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经逐步判别分析,筛选颌须/头长、皮褶长/体长、体高/体长3项形态指标建立识别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判别函数。[结果]结果表明:该函数的判别正确率达94%。[结论]在实际工作中,只需测量颌须、皮褶长、体高、体长4项形态指标,利用判别函数就能快速、简便地确定类别的归属;利用形态指标建立鱼体的判别函数实现对鱼类别的科学、快速判别是可行的,对于指导生产实践以及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2种泥鳅生长激素基因cDNA的克隆和原核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脑垂体中提取总RNA,用RT-PCR方法扩增并克隆到了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生长激素(GH)基因cDNA,分析了其核苷酸序列和推测的氨基酸序列.结果表明:2种泥鳅生长激素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均包括633个核苷酸,编码210个氨基酸,其中包括22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和188个氨基酸的成熟肽.在cDNA序列上2者有11个核苷酸的差异;在蛋白质水平上,2者的差异仅为1个氨基酸,位于信号肽中,在成熟多肽中,2者的氨基酸序列相同.把GH成熟肽的cDNA克隆入表达载体pET-28 a,用IPTG诱导重组蛋白的表达,其表达量超过细胞蛋白总量的50%,主要为不溶性的包含体.细菌裂解液沉淀溶于浓度为8mol/L的尿素后,用固定化金属配体亲和层析纯化,获得了分子量为24 kDa的单一蛋白带.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南四湖大鳞副泥鳅的生物学特性,提出了南四湖大鳞副泥鳅资源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真泥鳅和大鳞副泥鳅怀卵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真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和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体长与怀卵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泥鳅的平均绝对怀卵量都随体长的增加有明显的增加趋势,体长在10 cm以下时,两种泥鳅的平均绝对怀卵量没有显著差异;体长在10-25 cm时两种泥鳅的平均绝对怀卵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同一体长段真泥鳅的怀卵量高于大鳞副泥鳅.  相似文献   

17.
以海水养殖对象-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5种不同时期的幼体为实验材料,利用自行配制的6种不同组合的玻璃化液对试验材料进行处理,处理时间分别是0.5 min、1.0 min、3.0 min、5.0 min、7.0 min,统计最终的成活率.结果表明:在6种不同组合的玻璃化液中,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各期幼体的成活率逐渐下降,在不同组合的玻璃化液和不同的处理时间下均以Z3(第三期蚤状幼体)的成活率最好, F号玻璃化液(20%1.2-丙二醇 20%乙二醇)中幼体的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采用2种方法制备大鳞副泥鳅整体和分离的骨骼标本,记录观测结果并详细叙述骨骼系统的结构。结果表明:大鳞副泥鳅具发达的鼻区骨骼,眼区骨骼退化,具腹肋。腰带仅有一对无名骨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