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3 毫秒
1.
应用岳阳市境内6个自动气象站2008年气温资料,对逐时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较差序列进行分析,得到不同下垫面、不同天空状况下的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的出现时间和日较差大小。同时从欧洲中心850 hPa温度场与日最高和最低气温之间变化规律中探讨一些气温预报信息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宁夏沙坡头区气温日变化特征分析与概率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宁夏沙坡头区10年自动气象站的逐小时气温观测资料,在总结沙坡头区气温日变化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日最高(低)气温出现时间的概率分布,研究了沙坡头区气温的日变化及季节特征,进一步分析了在不同天气条件影响下的气温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沙坡头区最高气温出现时间较晚,出现在16:00时,最高气温出现时间较为集中;最低气温出现较为分散,在6:00时左右。气温日变化特征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最高气温出现时间四季均集中在16:00时,而最低气温出现时间冬、夏季最为集中,春、秋季较为分散;晴天时日较差增大,阴天时减小。冷暖空气影响时日变化特征产生显著改变,甚至完全失去正常的基本特征;降水天气时气温波动变化,低于最低气候值2℃左右。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7—2018年智能网格预报产品对辽阳逐1 h气温、日最高(低)气温进行检验,并采用最优滑动滑动周期法进行订正。结果表明:辽阳地区智能网格预报准确率整体为西部较高、东部较低;逐1 h气温预报和日最高气温预报整体较实况偏高,日最低气温预报较实况偏低;逐1 h气温预报、日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在夏季7、8月份预报准确率与其他月份相比较好,日最高气温预报准确率在冬季各月准确率较高;最高气温准确率最高、稳定性最好,采用最优滑动周期法订正后,准确率基本在80~90%;最低气温中西部地区订正后准确率也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7—2018年智能网格预报产品对辽阳地区逐1 h气温、日最高(低)气温进行检验,并采用最优滑动周期法进行订正。结果表明:辽阳地区智能网格预报准确率整体表现为西部较高、东部较低;逐1 h气温预报和日最高气温预报整体较实况偏高,日最低气温预报较实况偏低;逐1 h气温预报、日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在夏季7月、8月与其他月份相比较高,冬季各月日最高气温预报准确率较高;日最高气温预报准确率最高、稳定性最好,采用最优滑动周期法订正后,准确率基本为80%~90%;中西部地区日最低气温订正后准确率也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5.
郭铭博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660-8661,8676
利用洛阳地区九县(市)1994~2013年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洛阳地区日最高、最低气温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出不同月份及不同天气形势下洛阳地区九县(市)的同日最高、最低气温差异规律。结果表明,各项气温最小值多出现在山区的栾川,但冬季最高气温的最小值出现在孟津;各项气温最大值多出现在位于川区的宜阳、伊川、偃师,但冬季最高气温的最大值位于偏南山区的嵩县;从气温概况来说,夏季各站气温差异最大、冬季差异最小,但从极值来看,各站气温最大差异出现在冬季;不同的天气类型对洛阳市各县(市)之间温度的差异产生的影响按其影响大小依次为雪、雨、雾、积雪、偏东大风、偏西大风。  相似文献   

6.
黄丽娜  郑晓艳  斯琴 《现代农业科技》2013,(18):237-238,241
对数值预报模式产品进行对比分析,应用t639-thin和ecmwf-thin数值模式产品,对锡林郭勒盟乡镇24 h温度预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6、7月数值预报结果中T639细网格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为67.0%,最高气温预报准确率为58.8%,EC细网格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为73.5%,最高气温预报准确率为67.2%,2种数值产品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短期天气预报质量检验办法,对2014年1~12月国家气象中心下发的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指导预报产品24 h的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和准确率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中央气象台指导预报中日最低气温的预报质量明显高于日最高气温的预报质量,夏、秋季指导预报的参考性好;预报员对气温指导预报的订正范围日最低气温应控制在1.4℃以内,且20:00的订正幅度小于08:00的,日最高气温的订正范围应控制在2.0℃以内;气温预报存在季节性误差,日最低气温的准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日最高气温的准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订正后的预报质量日最高气温提升明显,在实际预报中可以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做好乡镇预报服务是农业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利用2016~2022年国家气象观测站和8个乡镇区域站的气温资料,依据温度订正法,分析订正各区域站最高、最低气温。结果表明,国家气象观测站和区域站的日最高、最低气温差异不大,而极端高温和低温具有明显区域性差异。因此,在气温起伏较大的冬、夏两季,可在国家站预报的基础上,对各乡镇的最低、最高气温极值进行一定的修正,从而更好提高乡镇预报中气温预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相关系数法和对比分析法,分析了1971~2000年间阿荣旗极端最低气温和极端最高气温的气候特征及其气候变化。结果表明:阿荣旗30年间极端最低气温是36.3℃出现在1980年1月13日,30年间极端最高气温是38.9℃出现在1997年6月14日。30年间极端最低气温和极端最高气温呈上升趋势,极端最低气温1981~1990年10年间上升1.4℃,1991~2000年10间上升1.3℃,极端最高气温1981~1990年10年间上升0.2℃,1991~2000年10年间上升0.5℃。年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5~8月,6月最多,占37%,年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2~2月,1月最多,占50%。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榆社基准气候站实测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的逐日最低气温、地面最低温度、草面最低温度以及榆社各区域站每日最低气温的分析,结合收集到的霜冻资料,建立区域站与本站的气温关系以及区域站气温与地表温度的关系,形成区域站地表温度与本站最低气温预报值的关系,实现通过本站最低气温来预报区域站最低地温,建立霜冻精细化预报模型。通过2014—2016年实测霜冻数据进行验证,得出:本站最低气温预报的准确度越高,霜冻精细化预报模型预报准确率越高,预报准确率超过90%。当本站最低气温6℃时,区域站范围内可能出现霜冻;当本站最低气温2℃时,本站可能出现霜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栽培失败设施杏的调查研究,找出造成栽培失败的温度因素,并提出合理的技术措施.采用统计法绘制设施内的温度变化曲线,然后采用对比法使其与温度模式相比照,对温度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第一次幼果脱落前的过高昼温或过低的夜温,造成了设施杏栽培的失败.说明温度对设施杏栽培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疆泽普县地老虎用有效积温法则预测与相关气象因子的相关数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大田分期播种方法,研究稻米品质与结实期气候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结实期日平均气温和日均辐射量对稻米品质影响显著,其中日平均气温是影响稻米品质的主导因子。结实期不同时段日平均气温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不同,结实中期日平均气温对品质影响最大,后期次之,前期最小.结实中期温度是影响稻米品质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4.
玉米温敏型核雄性不育系育性机制转换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分期播种和田间跟踪调查叶龄的方法,以琼6Qms为材料研究了玉米温敏型核雄性不育的育性转换机制,结果表明,日最高温度是育性的主要因子,表现出低温可育,高温不育性铁育性转换的区间为27 ̄31℃;同时日照长度对育性也有一定的影响,表现为长日照不育,短日照可育,琼6Qms的温光临界期为雄穗的小花分  相似文献   

15.
根据气候统计学有关理论,利用福建农学院农业气象站和福建省气象台1987年1,4,7和10月份逐日平均气温记录,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该站短序列气温的订正模式.该模式可将该站短序列气温订正为长时期,也可作为插补方程及应用于气温序列非均一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基于枇杷山坡地梯度观测资料和幼果低温箱试验分析,对枇杷低温冻害等级指标进行初步研究。建立了基于日最低气温的枇杷低温冻害等级指标,轻度冻害:-2.5℃Tmin≤-1.0℃;中度冻害:-3.5℃Tmin≤-2.5℃;重度冻害:-4.5℃Tmin≤-3.5℃;极重冻害:Tmin≤-4.5℃。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温度(18、23、28℃)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4.25 g±0.19 g)消化率日变化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摄食率随温度的升高有增加的趋势,但各组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特定生长率随温度上升显著提高(P<0.05),饲料转化率和蛋白质效率均先增大后减小,但各组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2)18℃组、23℃组和28℃组牙鲆幼鱼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Ddm)日变化分别为64.91%~80.84%、62.05%~82.78%和69.76%~81.69%,日变化表现为1~2 d的高消化率,之后有1~2 d的低消化率;(3)18℃组、23℃组和28℃组牙鲆幼鱼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Dp)日变化分别为89.38%~93.39%、87.86%~93.82%和88.25%~93.34%,日变化表现为1~3 d的高消化率,之后有1~3 d的低消化率;(4)随温度的升高,牙鲆幼鱼的平均干物质表观消化率与平均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5)随着温度的升高,牙鲆幼鱼体水分含量显著下降(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提高(P<0.05),粗...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不同地区日光温室的气温变化特征及增温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内蒙古不同地区日光温室大棚室内气温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规律差异,分别以内蒙古东、中、西三个典型地区的温室大棚为研究对象,收集2011年9月至2012年5月温室内外的气象数据,分析典型晴天或阴天的温室内气温日变化情况,寻找不同地区温室内外的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关系,以及冷季温室的抗冻能力差异,以期研究不同地区温室的增温效应和保温性能。结果表明,东部地区温室的保温性能较好,适宜蔬菜的周年生产,中部地区在冷季应适当采取加温措施,保证温室内茄果类蔬菜的正常生长,西部地区部分时段温室内日最低气温低于2℃,芹菜等不耐低温的蔬菜易发生冷害。  相似文献   

19.
结实期气温对稻米胶稠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结果表明,结实期日平均气温与不同类型品种稻米胶稠度为二次曲线相关和线性相关.结实期日平均气温22℃~26℃是稻米胶稠度形成的适宜温度,<22℃的低温或>26℃的高温都不利于稻米胶稠度的形成,使米胶变硬.  相似文献   

20.
温度是设施油桃栽培成功与否的关键因子,通过对近十年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和露地及设施生产点的对比分析,对油桃花期、低温敏感期和第一次幼果脱落期3个阶段的日最低温度、日最高温度范围进行了科学界定,提出了油桃设施栽培的温度适宜区、次适宜区和危险区的概念,其温度适宜区范围分别是3.3~8.4℃和13.5~19.3℃、4.5~10.9℃和15.3~24.6℃、5.6~11.4℃和17.2~25.9℃;同时各阶段在该范围的天数以不低于60%为宜,危险区所占的天数不应超过10%,且避免出现"致死"的高温和低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