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生物量转换因子法、材积源生物量法和生物量清单法在小尺度范围内计算森林群落碳储量的可行性,确定影响林分碳储量的群落结构参数。【方法】以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一元材积表法和平均实验形数法计算针叶林和阔叶林的蓄积量,然后分别采用生物量转换因子法、材积源生物量法和生物量清单法估算2种林分的碳储量。【结果】在百花山自然保护区,采用一元材积表法和平均实验形数法计算的人工针叶林、次生阔叶林的蓄积量分别为148.78和169.98m3/hm2、106.82和120.30m3/hm2,以这2种蓄积量结果为基础,采用3种碳计量方法求得针叶林的平均碳储量分别为71.58和80.50t/hm2,阔叶林为49.74和55.19t/hm2;在针叶林的碳储量估算结果中,生物量转换因子法和生物量清单法显著高于材积源生物量法,三者间的变异系数达14.81%(材积表法)~16.68%(形数法);在阔叶林的碳储量估算结果中,3种方法间虽没有显著差异,但变异系数也达到5.65%(材积表法)~6.40%(形数法)。【结论】生物量转换因子法、材积源生物量法和生物量清单法可用于小尺度范围内森林群落碳储量的估算,其估算结果不受蓄积量计算方法的影响,树高、胸径和基盖度是影响林分碳储量估算的关键参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碳汇项目的发展对全球温度变化、温室气体的排放至关重要,通过对森林碳储量的估算,计量森林固碳量对于准确估算碳汇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根据蓄积量与生物量的关系,采用碳转换系数估算碳储量的方法,对辽东山区大边沟林场森林碳储量进行估算,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3.
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运用生物量转换因子法和单位面积平均生物量法,估算西藏自治区扎囊县森林生物量,再乘以含碳系数估算森林碳储量。根据生物群落演替的顶级理论和空间代替时间法,以成熟林碳储量作为森林生物量碳容量参照,应用森林生物量碳容量与当前( 或某一年) 森林碳储量的差值估算森林固碳潜力。结果表明,扎囊县森林植被碳储量为768 751.91 t。灌木林是青藏高原的原生植被,碳储量占森林碳储量的84%,发挥着重要的固碳作用。扎囊县森林资源以发挥生态防护功能为主要目的,有利于森林自然生长积累碳储量,防护林面积和碳储量占森林面积和碳储量比例均高达99%。乔木林碳储量按起源以人工林为主,占91%;按树种以柳树和杨树为主,占90%;在龄组方面,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碳储量较大,占88%。随着龄组增大,从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到过熟林,碳密度依次增大,从1.17 t/hm2到55.67 t/hm2。乔木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在乔木林面积中占88%,但是碳密度远低于乔木成熟林的平均碳密度40.28 t/hm2。随着乔木林从幼龄林逐步成长为成熟林,碳储量将显著增大。乔木林固碳潜力为251 782.90 t,是乔木林碳储量的2.21倍。宜林地、无立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和苗圃地固碳潜力与面积大小正相关,固碳潜力为365 947.81 t。相应的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森林碳汇:封山(沙)育林等措施促进灌木林资源发展,稳定并提高灌木林面积和覆盖度;全面提升森林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森林资源质量;继续推进重点林业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开展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提升森林资源培育水平,确保人工造林成效。  相似文献   

4.
系统估算云南省森林植被的碳储量和碳密度,为研究区域尺度的森林碳储量提供科学依据。以云南第9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生物量-蓄积量转换模型法和平均生物量法,结合不同树种的含碳率,分析乔木林中不同优势树种、林种、起源和龄组的碳储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云南不同森林类型的总碳储量为1.05×109 t,平均碳密度44.96 t·hm-2;2)乔木林中不同龄组的总碳储量大小排序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3)云南省天然乔木林碳储量为9.07×108 t,占乔木林总碳储量的90.76%;4)天然林的平均碳密度为62.44 t·hm-2,近人工林的3倍。云南省森林碳储量、碳密度与林龄结构和起源关系密切,表现出森林碳密度随林龄增长而增加,森林碳储量随林龄增长而减少的趋势,天然林碳密度和碳储量均远远大于人工林,该研究为区域尺度的森林碳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宜君县森林碳密度及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宜君县森林碳储量、碳密度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为宜君县森林价值及服务功能估算等提供参考。【方法】以宜君县第7次二类森林资源清查资料为数据源,运用材积源生物量法和平均生物量法进行生物量估算,结合不同树种的分子式含碳率,进行宜君县森林碳储量和碳密度的估算,并结合GIS软件进行数据的空间分析,探讨碳储量和碳密度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宜君县森林碳储量为1 093 721.91t,森林平均碳密度为15.20t/hm2,总体呈自西向东递减的趋势,西部碳储量和碳密度明显高于东部。林分和灌木碳储量占森林碳储量的94.97%,林分平均碳密度为18.42t/hm2,天然林的碳密度均高于人工林。乡镇与国有林场森林在碳密度结构上存在差异性,国有林场森林碳密度呈自西向东递减的趋势,而乡镇森林碳密度呈自西南向东北递减的趋势。【结论】宜君县林分的碳密度低于陕西省林分的平均碳密度,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6.
在阐述森林碳汇概念及碳汇计量方法的基础上,运用材积源生物量法(Volume-biomass method)对东江源区森林系统碳储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总碳储量为45.11×106 tC,其中森林植被层碳储量为9.17×106 tC、森林植被枯落物层碳储量为0.94×106 tC、森林土壤层碳储量为35.0×106 tC.运用蓄积、面积估算结果是:总碳储量为40.89×106 tC,其中林分生物量碳储量4.13×106 tC,竹林生物量碳储量0.21×106 tC,经济林碳储量0.61×106 tC,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碳储量不变.最后得出东江源区森林系统总碳储量值43×106 tC,东江源区森林系统碳交易潜在价值约合28亿美元.以此,提出了建立东江源区绿色基金会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基于第8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的广西森林碳储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第8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生物量-蓄积量转换函数和平均生物量法,结合不同树种的含碳率,估算了广西森林植被的碳储量与碳密度,分析了不同优势种和龄组的碳储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广西不同林地类型的总碳储量为1.97×108t,平均碳密度为14.87 t/hm~2,其中乔木林和灌木林的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99.86%;不同龄组乔木林的碳储量大小为中龄林幼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其中中龄林和幼龄林碳储量占全省乔木林碳储量的72.21%。天然林的碳储量高于人工林的碳储量,天然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林占天然林碳储量的77.28%,人工桉树、杉木和马尾松等林分占人工林碳储量的87.32%;用材林、防护林和经济林三大林种的碳储量占全省乔木林碳储量的93.24%,其中用材林的碳储量最高,占60.08%,而碳密度表现为特用林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土地利用变化对江西省宁都县森林植被碳储量的影响,探讨土地利用类型间转换对森林植被碳储量影响的具体原因,以期为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政府主管部门碳汇林业经营决策、林业碳汇计量监测及应对气候变化响应等提供决策参考或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土地利用变化,利用江西省宁都县林地变更年度数据、应用马尔科夫转移矩阵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采用生物量扩展因子法、单位面积生物量法估算因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森林植被碳储量变化,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森林植被碳储量的影响,并通过面积权重和单位面积森林植被碳储量变化进一步分析主要影响因子的具体原因。【结果】2017—2021年,宁都县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换面积为26 299.85 hm2,总体来看主要还是林业用地之间的转换,其中乔木林转出12 968.15 hm2、占49.31%,转入9 968.21 hm2、占37.9%,是变化最活跃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引起的森林植被碳储量变化值+120 429.46 Mg,表明森林植被碳储量是增加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森林植被碳储量影响排序前6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6年清新区森林资源档案数据,运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BEF)对清新区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区乔木林的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别为7933572t和3570107.4t,乔木林生物量占森林生物量的92.31%,乔木林碳储量占森林碳储量的92.31%;主要树种的生物量为7967160t,碳储量为4000000.86t,平均生物量为64.04t/hm~2,碳密度为32.15t/hm~2,碳密度低于全国和世界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外业调查所取得的数据,采用蓄积量—生物量经验公式对天井山样地林分进行生物量密度和碳密度估算,并用造林成本法和碳税法对该样地进行碳储量价值估算评价。结果表明:(1)天井山样地林分的生物量密度为248.93mg/hm2,用生物量与碳转换系数为0.5的生物量—碳储量公式转换为林分碳密度为112.02Mg/hm2。(2)用造林成本法和碳税法平均值估算出该样地的碳储量价值为145277.5元。  相似文献   

11.
利用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中的北京市部分,基于生物量转换因子法,通过建立不同森林类型蓄积量与生物量间的回归方程,估算出北京市不同时期森林的生物量和碳储量,并对碳储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森林碳储量在5 a内由796万t增加到852万t,呈现增长的趋势,各森林类型碳储量的变化与相应森林类型面积变化呈正相关关系。在全市森林总碳储量中,栎类Quercus spp.,阔叶类,杨树Populus spp.在碳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树种年龄组成上的不合理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北京的森林碳汇能力,幼龄林与中龄林面积大但是碳储量较低,成熟林碳储量所占比例较大,不同植被类型以及不同龄组的森林碳密度呈现略微下降的趋势,碳密度随着龄级的增长而增加,其他林分要素在碳汇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表4参20  相似文献   

12.
上杭县森林碳储量估算与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昌贵 《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3):108-110
该文以上杭县2002年、2014年两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为基础,结合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和蓄积量的回归方程,对上杭县森林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了估算与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2002—2014年期间,上杭县森林碳储量有所增多,森林碳密度由26.5t·hm-2增至33t·hm-2,森林碳储量年龄结构动态变化中,幼龄林的碳储量有所降低,碳密度有所下降,表明总体森林资源保护较好,但幼龄林的林分质量有待于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安徽森林植被碳储量的分布特征,为森林碳汇功能的评价提供依据。【方法】以安徽省第8次(2014年)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生物量-蓄积量转换模型法和平均生物量法,结合不同树种含碳率,估算安徽森林植被的碳储量和碳密度,并分析了不同森林类型及不同林级、林种和起源的乔木林碳储量分布特征。【结果】安徽不同森林类型的总碳储量为8.51×10~7 t,平均碳密度为20.55 t/hm~2,其中竹林的碳密度最高,为37.33 t/hm~2。乔木林和竹林的碳储量分别为6.42×10~7和1.45×10~7 t,各占总碳储量的75.47%和17.02%;不同龄级乔木林中,中龄林碳储量最大,达2 490.92×10~4 t,约占乔木林总碳储量的40%;过熟林碳储量最小,为256.24×10~4 t,仅占乔木林总碳储量的3.99%,且表现出林龄越大碳密度越高的趋势。用材林和防护林的碳储量分别为3 798.04×10~4和2 205.68×10~4 t,共占乔木林碳储量的93.48%;各林种碳密度大小为特用林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天然林的面积(153.86×10~4 hm~2)略低于人工林(154.81×10~4 hm~2),但由于天然林的碳密度高于人工林,使得天然林的碳储量(3 476.50×10~4 t))反而高于人工林(2 946.29×10~4 t)。【结论】安徽省森林植被具有明显的碳汇能力,但其碳密度较低,应对现有森林进行科学抚育和管理,以提高森林的碳汇能力。  相似文献   

14.
宁夏贺兰山天然油松林碳储量和碳密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贺兰山天然油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并结合贺兰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调查资料,对其生物量转换因子、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了估算,通过实测数据及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贺兰山天然油松林生物量转换因子平均值为0.89;对各组分生物量与蓄积量关系进行了拟合分析,建立了各组分生物量蓄积量相关方程,地上生物量随蓄积的增加而增加,其...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9年庐山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库和一类调查样地调查数据,利用CBM-CFS3模型的估算功能,估算江西庐山2009年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结果显示:庐山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6.4 T g(T=106t,t=106g),各主要森林类型之间因森林面积大小不同其碳储量差距很大;其中马尾松碳储量最大,占总碳储量的41.64%,国外松最小为2.18%。庐山森林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为262.55 t/hm2,其中混交林碳密度最大为365.95 t/hm2,杉木碳密度最小为194.96 t/hm2。利用一类样地数据和平均生物量法得到庐山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碳密度为32.87 t/hm2,与模型计算结果 31.86 t/hm2基本一致。庐山总生物量碳库碳储量占庐山生态系统碳储量的12.47%,死有机质(DOM)碳库占比为87.53%,土壤碳库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为66.30%。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及碳密度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第8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采用生物量扩展因子法,对四川省森林植被资源的碳储量及碳密度进行估算及分析。结果表明:截止2013年,四川省森林植被总碳储量为729.05 Mt,森林植被平均碳密度为43.26 t/hm~2,林分生物量为1 331.66 Mt,林分碳储量为670.09 Mt,林分平均碳密度为56.84 t/hm~2;针叶林碳储量在四川省森林各林型碳储量中贡献最大,成过熟林在不同林龄结构碳储量中占有重要地位;幼龄林及中龄林面积占森林林分面积的42.67%,说明四川省森林植被资源趋于年轻化,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林龄的增长,林分碳密度与各龄组中单位蓄积量呈逐渐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森林碳储量及碳密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估算福建省森林碳储量及碳密度,进行特征分析,为今后福建省森林的综合经营和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为数据源,运用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以2012年发布的全国各树种(组)含碳率为基准,进行碳储量和碳密度估算。【结果】福建省森林碳储量约为2.96×108 t,平均碳密度48.87 t/hm2。各森林类型碳储量在36.85×104~15 664.58×104 t,其中以阔叶混交林的碳储量最高,占森林碳储量的52.83%。各森林类型碳密度在25.58~99.93 t/hm2。【结论】福建省森林碳储量及碳密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通过提高成熟林和过熟林的比例来提升福建省森林的碳密度和碳储量。  相似文献   

18.
基于NbS的北京市乔木林固碳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乔木林生物质碳汇是影响森林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自然的气候解决方案,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森林的固碳潜力一直被广泛关注,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分析不同的林业活动对乔木碳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北京市森林资源设计调查数据,利用IPCC材积源-生物量法估算北京市乔木林碳储量,分析了2009-2014年北京市在森林...  相似文献   

19.
子午岭辽东栎群落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黄土高原子午岭辽东栎林群落的碳储量进行研究,目的是为黄土高原森林碳储量提供基础数据,并借助本次研究探究能较准确估算黄土高原碳储量的方法。土壤碳密度采用积分法和分层法2种估算方法,验证了积分法在估算土壤碳储量上的准确性和方便性。乔木层采用相对生长模型,以实测75株解析木生物量的值作为基础数据,建立辽东栎单株林木各组分生物量与树高、胸径的回归方程,推算出整个辽东栎林各器官的生物量,从而算出其碳储量。结果表明,土壤积分法能够较好的估测碳储量。土壤碳储量分别是109.794 9 t.hm-2(90 cm分层法)和111.938 t.hm-2(100 cm积分法);乔木层、林下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的碳储量分别是53.452 9、2.700 5、4.482 7、5.243 9 t.hm-2,得出空间分布序列均为土壤层>乔木层>枯落物层>草本层>灌木层。最后引出辽东栎能够与真菌形成菌根共生体,菌根在辽东栎林的固碳作用可能为碳研究开辟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兴国县森林碳储量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第6次森林清查小班数据,运用BEF方法和平均生物量方法对2003年江西省兴国县森林植被生物量和碳储量进行估算。采用空间替代时间的办法,构建了兴国县主要森林类型碳密度拟合方程,在此基础上,估算了1985-2003年的森林植被碳储量,分析了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3年森林林分面积22.65×104 hm2,总生物量5.97Tg,植被碳储量4.13TgC,平均碳密度18.25Mg.hm-2。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和植被碳储量大小依次为马尾松林>杉木林>经济林>硬阔林>湿地松>毛竹林>混交林>软阔林,不同龄组生物量和植被碳储量大小依次为中龄林>幼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天然林的生物量和植被碳储量分别是人工林的4.3倍和3.9倍。(2)森林植被1985、1990、2003年碳储量分别为1.65、2.97、4.13TgC,总体增长趋势明显。1985-2003年森林植被碳储量逐年增加,年均固碳0.14TgC。森林植被碳储量在兴国县东部和北部地区高,中西部低。(3)从植被碳储量时空动态变化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实施的飞播造林和人工造林工程,使得2003年森林植被固碳能力达到较高水平并相对稳定,当林分面积到达稳定后,通过合理的森林经营管理措施将可继续保持较高的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