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武功古镇民俗文化体验区建筑与景观方案设计和农耕大地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在挖掘古镇人文历史底蕴的基础上,着眼于五位一体宏观思考,立足于人类最佳居住模式,紧扣“农耕文化”主题,从“风水、文化、景观、业态和大地”五方面构筑古镇旅游景观,探索古镇旅游开发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现代农业科技》2015,(20):302-305
在挖掘武功古镇人文历史底蕴的基础上,立足于现有漆水河现状,充分利用周围有利地形和大地景观环境,紧扣野生态文化”主题,从河岸治理和湿地园林两方面形象构筑长廊景观,并自然融合在生态环境之中,以充分认识生态文化对古镇旅游开发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代农业科技》2016,(8):287-290
科学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而传统农耕文化既是现代农业的基础与源头,也是田园旅游得以快速发展的灵魂。农耕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农耕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发展田园旅游中的重要意义。在挖掘古镇人文历史底蕴的基础上,立足于杨凌示范区资源特色和人才优势,紧扣"农耕文化"主题脉络,从"田园旅游传播、学校文化渗透和农业园区示范"三方面统筹构筑现代农业体系,以充分认识农耕文化景观设计对现代农业开发建设和田园旅游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结合武功县五彩渭水园规划设计,在自然湿地景观塑造中,紧扣"农耕文化再现"这一主题,探索城市文化特色景观建设的有效途径,力求从文化景观与湿地生态两方面自然融合,以充分认识城市文化意蕴对城市景观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之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祺  李忠明  杨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7-489,492
结合礼县西犬丘公园总体规划修编设计,在城市生态公园景观塑造中,紧扣"先秦文化再现"这一主题文脉,探索城市文化主题公园景观建设的有效途径,力求从文化景观与生态绿化两方面有机融合,以充分认识城市文脉对城市公园景观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在旅游规划中凸显古镇农耕文化特色,避免同质化竞争,以陕西省武功古镇为例,通过对其农耕文化旅游规划的SWOT分析,认为其自身区位存在不足以及外部旅游发展的机会多,提出劣势-机会战略组合,抓住政策机遇,弱化区位劣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规划突出古镇农耕文化特色,促进旅游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了顺应住宅小区从"自然型"向"文化生态型"的转变,使其绿化景观更具特色,以上海同济大学的侯马华翔·书香花苑总体规划设计为例,从城市生态宜居景观营造着手,紧扣"书香与花木文化"主题意向,全方位进行文化意蕴的梳理和提升,构筑琴棋书画书香大门和牡丹、荷花、紫薇三苑特色景观,探索富含文化意蕴居住景观环境建设的有效途径,力求将文化景观与生态绿化两方面有机融合,以充分认识文化生态型住宅景观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武陵山区农耕景观在乡村旅游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兵 《农学学报》2017,7(9):95-100
采用实地考察与实景拍摄的方式,搜集了大量武陵山区乡村旅游点的农耕景观代表作,分析了当地乡村旅游景观中农耕文化资源应用的典型案例;归纳了武陵山区的乡村旅游类型为生态农庄型、休闲农场型、古村古镇型、“花海竹海”型等4种类型;评析了武陵山区乡村旅游中农耕景观的应用现状,认为乡村旅游景观应紧扣农耕主题,充分利用当地的农耕文化资源,突出地域特色;指出了武陵山区农耕景观在当地乡村旅游中的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9.
陈祺  杨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079-11081,11164
结合礼县西汉水风情线规划设计,在城市滨水景观塑造中紧扣“文化再现”这一主题,探索城市文化特色景观建设的有效途径,力求从文化景观与生态绿化两方面巧妙融合,以充分认识城市文化意蕴对城市景观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若南 《现代农业科技》2010,(2):257-257,259
构建合理的生态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空间结构,保持景观要素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多样性,构筑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生态城市景观,充分发挥景观的生产功效、经济价值、资源价值和美学价值,是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从狭义景观设计和城市大地景观规划2个方面探讨了在生态城市规划背景下的园林及景观规划。  相似文献   

11.
以永济市鹳雀楼景区园林绿化设计为例,从深度挖掘中华名楼文化资源入手,紧扣鹳雀楼的文化背景,分析了轴线序列景观的起景、发展、高潮、尾声的植物设计思路,同时说明通过俯瞰资借周边的景观,力求从深层旅游开发与黄河滩地生态环境建设两方面探讨人文植物景观的构建,以充分认识人文型植物景观建设在旅游开发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地艺术在乡村旅游景观中的应用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人们对乡村、对自然的向往和回归使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得如火如荼,很多乡村地区都通过旅游发展脱贫致富,甚至成为创意诞生的摇篮。本文主要归纳了大地艺术与乡村旅游景观艺术的共性,理清大地艺术在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表现意义,重点在于将艺术与农业巧妙结合,并用研究得出的理论指导乡村旅游景观的规划设计,以创建农业特有的艺术景观。  相似文献   

13.
生态绿化景观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美学意义,也包括生态意义、文化意义等.景观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的反映,而景观规划设计是人们实现梦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研究基于对景观规划,景观生态规划,生态旅游规划相关概念的理解,结合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景观类型、组合形式、发展潜力等方面的分析,从旅游斑、旅游廊、旅游基等方面出发,全面考虑了景观与生态建设的关系,以营造宜人的景观,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乡村自然景观、乡村人文景观两方面总结了安徽省乡村旅游的丰富资源,指出安徽乡村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的意义: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有利于丰富旅游资源,疏散游客;有利于促进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差异,构建和谐安徽。初步探讨乡村生态旅游可以开发的主要模式,论述安徽乡村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宁杭高速公路植物选择与配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宁杭高速公路绿化景观的重要性进行论述的基础上,从道路功能、生态防护和景观效益等角度出发,对宁杭高速公路的绿化景观进行了功能定位,提出了中央分隔带、边坡、互通立交区和服务区的树种选择和具体的栽培模式,为宁杭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规划及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结合金盆湾中学绿色生态校园项目规划,立足陕北黄土高原实际,紧扣"生态农业"主题,构建景观生态校园,力求从深层生态农业开发与绿色生态校园建设两方面有机融合,探索黄土高原景观生态校园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的景观规划设计、绿化苗木品种选择、绿化设计模式类型,以期对高速公路景观生态绿化设计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常规景观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农耕景观的点、线、片、面4种表达方式,为城市农耕景观规划研究领域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推动了城市农耕景观的发展,从而使城市面貌更完善,使食品更安全,进而打造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20.
众多矿山面临资源枯竭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矿山公园是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矿业遗迹资源,加强矿山生态恢复与环境治理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通天坪金矿生态旅游区规划设计,在项目解读与资源梳理的基础上,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按照黄金风情体验与山水生态游览两大区域进行规划设计,并通过完善景区步行系统、重新建构景观格局和凸显人文生态特色,力求从黄金工业旅游开发与山水生态景观两方面融合,探索矿山公园规划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