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基因棉棉株体内主要营养物质和次生物质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转基因棉和各自的常规棉亲本为试材,研究转基因棉与常规棉间棉株体内营养物质和次生物质含量的差异性。结果显示:供试的3个转基因棉棉株体内缩合单宁、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含量以及可溶性糖总量均低于各自的常规棉亲本;单宁酸、棉酚、果糖、海藻糖、鼠李糖和各种氨基酸含量以及游离氨基酸总量也与各自的常规棉亲本有差异,表明外源基因的导入影响了棉株体内上述物质的合成与代谢。同时,本研究首次在棉株体内发现了单宁酸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棉花新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中生棉11号皮棉总产最高,中生棉5号最低。建议东至县张溪镇今后棉花生产上主要推广中生棉11号,适当搭配中生棉6号、中生棉10号,尽量少种植中生棉4号、中生棉5号。  相似文献   

3.
新疆机采棉品种存在问题及新品种选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6年起,兵团开始引进、推广机采棉,在机采棉品种、栽培、采收、农机和加工等诸多关键环节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机采棉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但还存在问题,严重制约了机采棉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旨在探讨机采棉品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机采棉新品种选育需注意的事项,为机采棉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一、机采棉品种存在的问题1.始果节位低  相似文献   

4.
对新疆麦套棉生长发育特性的研究表明: 新疆麦棉套作小麦与棉花共生期达50 d ,全生育期套作棉比单作棉长4 d,共生期套作棉株高、茎粗、叶龄等小于单作棉,但共生期后,套作棉的生长速率要快于单作棉,最终反超单作棉.套作棉开花前叶面积指数小于单作棉,开花后则高于单作棉,直至吐絮.套作棉单株结铃性强、铃大,皮棉产量1 3 38.4 kg/hm2,占同面积单作棉的64.6;.  相似文献   

5.
比较研究了鲁西南直播棉、蒜套棉、麦套棉三种种植模式棉田中盲椿象的种群数量和盲椿象对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晚播棉——蒜套棉和麦套棉的盲椿象种群数量显著高于直播棉,其中棉田盲椿象发生高峰期,蒜套棉和麦套棉未防区盲椿象百株虫量分别为直播棉未防区的4.56倍和4.45倍;8月份之前化学防治能够有效地控制棉田盲椿象的种群数量,盲椿象发生高峰期,防治区和未防治区的种群数量均在防治指标(20头/百株)之上;棉田播种时间越晚,减产幅度越大,麦套棉、蒜套棉和直播棉的减产幅度分别为38.4%、27.5%、22.1%。  相似文献   

6.
用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相同生长条件下的棕棉、绿棉、白棉的结晶度和取向度的差异,并对它们的蜡质及脂肪总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棕棉和绿棉的结晶度大于白棉,在天然彩棉中,绿棉的结晶度略高于棕棉;在纤维取向度方面,绿棉的取向度最高,而棕棉的晶粒取向度与白棉相似;绿棉的蜡质和脂肪含量最高,白棉的蜡质和脂肪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7.
棕色棉是目前研究最深入、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天然彩色棉,相比普通白色棉,棕色棉普遍存在产量低、品质差的缺点,是制约棕色棉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者已从纤维色素合成、遗传规律、生理代谢等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揭示棕色棉产量和品质的形成规律。为高产优质棕色棉品种选育和高效栽培管理技术开发应用提供参考,对棕色棉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梳理棕色棉产量低品质差的原因,并介绍棕色棉产量和品质改良方面取得的进展,展望棕色棉下一步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8.
棉副产品(棉壳、棉饼及粕)中含有棉酚毒素,给绵羊饲喂大量的棉副产品,常发生棉酚中毒事件。本文就棉酚的毒性、棉酚中毒症状及预防措施做了介绍,希望可以为农牧民有效利用棉副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范爱华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3):86-86,107
“中棉所63”、“中棉所66”、“中棉所48”、“中棉所65”、“中棉所71”、“中棉所55”、“中棉所62”、“中棉所53”等9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参加2010年望江县品种展示试验,结果表明:“中棉所63”、“中棉所65”、“中棉所71”高产称产,抗逆性、适应性好,综合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10.
研究栽培方法对3∶1式麦套中早熟春棉棉铃发育的影响表明:移栽棉铃重大于直播棉,差异随播期延后而减小;育苗移栽利于纤维伸长和纤维素累积;移栽棉棉籽(仁)脂肪累积优于直播棉。棉仁棕榈酸、油酸、硬脂酸含量稳定,栽培方法和播期对其影响较小;移栽棉、直播棉棉仁亚油酸含量随播期延后均递增,适时播种利于棉籽(仁)蛋白质累积,栽培方法间差异较小;晚播时移栽棉优于直播棉,但不利于蛋白质累积。3∶1式中麦套早熟春棉应选择育苗移栽方法。  相似文献   

11.
棕色棉是目前研究最深入、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天然彩色棉,相比普通白色棉,棕色棉普遍存在产量低、品质差的缺点,是制约棕色棉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者们已从纤维色素合成、遗传规律、生理代谢等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揭示了棕色棉产量和品质的形成规律。为高产优质棕色棉品种选育和高效栽培管理技术开发应用提供参考,对棕色棉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梳理棕色棉产量低品质差的原因,并介绍棕色棉产量和品质改良方面取得的进展,展望棕色棉下一步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2.
由于棉铃虫等的为害,使棉花主茎顶心受害成为无头棉。主茎受损后再从叶腋间生出侧枝,形成多头棉。多头棉一般比有主茎的棉株晚现蕾、开花半个月左右。造成晚熟、产量低、品质差。一、无头棉的防治造成无头棉的原因,主要是棉株顶心受玉米螟、棉蓟马和棉铃虫等为害。麦收前后,上述害虫相继发生为害棉花。如防治不及时或不当,棉株主茎顶心都会受到为害,造成  相似文献   

13.
麦后移栽棉播种期和移栽期比麦行套栽棉迟,但移栽后气温高,棉株生长发育快,生育期以及棉株干物质积累与麦行套栽棉的差距逐渐缩短,到了吐絮期营养器官、生殖器官干物重与麦行套栽棉持平。各项生理代谢特性测定结果,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强度、主茎皮可溶性糖含量各个生育期麦后移栽棉均高于麦行套栽棉,净同化率、根系伤流量则于花铃期后高于麦行套栽棉,这是麦后移栽棉发育快的重要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14.
分析机采棉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机采棉栽培品种、采棉机与发展机采棉不配套,脱叶催熟技术掌握不到位等方面,提出今后机采棉的发展对策,以促进机采棉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里下河地区棉花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里下河地区棉花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太D5果枝始节低,结铃性强,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旭杂棉2号产量最低;部分品种枯萎病显症明显,海杂棉1号病株率达7%,JZ886、RD965、专家种和旭杂棉2号病株率1%~3%;05-8、RD704、创杂棉21号、JZ886、RD965早熟性好,海杂棉1号、旭杂棉2号早熟性一般,专家种早熟性中等,亚华棉11号较晚熟;RD704、太D5、海杂棉1号、RD965、专家种吐絮畅,易拾花;创杂棉21号、JZ886、亚华棉11号吐絮较畅;05-8、旭杂棉2号吐絮不畅,难拾花。  相似文献   

16.
分析机采棉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机采棉栽培品种、采棉机与发展机采棉不配套,脱叶催熟技术掌握不到位等方面,提出今后机采棉的发展对策,以促进机采棉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棉酚是棉子、棉壳、棉子饼及棉粕中含有的一种有毒物质,它是萘的衍生物。如果在动物饲料中只添加很少量的棉子饼,并不会引发中毒。棉酚中毒是指长期饲喂大量的棉子、棉壳、棉子饼及棉粕,有毒的棉酚在体内特别是在肝中蓄积引起的一种慢性中毒性疾病。其临床特征是消化紊乱、全身性水肿、肝炎、胃肠炎和酸中毒,出现神经症状或有黄疸。  相似文献   

18.
研究棉叶螨的发生动态规律和危害的高峰期,探讨在高峰期间不同棉花品种对棉叶螨种群发生动态的影响,明确防治的最佳时间。结果表明,阿克苏地区棉田的棉叶螨在7月中下旬到8月上旬发生第1次高峰,8月中下旬发生第2次高峰,在2016年高峰期间中棉37、中棉43和中棉47的棉叶螨数量分别为13.53,13.85,12.43头;在2017年高峰期间中棉37、中棉42和中棉37+中棉42混播的棉叶螨数量分别为14.80,12.80,15.60头;棉叶螨在第1次高峰期的数量高于第2次高峰期间,繁殖速度快,发育能力强。棉叶螨在第1年对从未种过品种的危害性不大,数量也并不多,次年续种棉叶螨会对该品种产生适应,种群数量增多,危害性严重。  相似文献   

19.
采用F_2分离世代,不完全双列杂交和同核异质系等研究了棉花对叶螨抗性的遗传变异和胞质效应。结果表明,海岛棉对棉叶螨的抗性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支配,显性效应不显著;将其抗性转移到陆地棉背景中后鉴定发现,抗螨性广义遗传力为0.44~0.61,受主效基因(暂时定名为S_1)控制。将中棉、草棉、长萼棉、异常棉、哈克尼西棉、海岛棉、墨西哥棉和蓬蓬棉细胞质转移到陆地棉后,对棉叶螨为害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科棉系列品种组合示范生产.结果表明:抗病型科棉6号、改良型科棉3号、科棉6号、大铃型科棉6号、科棉5号的丰产性、抗病性均较好,尤其以大铃型科棉6号产量最高,综合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