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研究以北疆地区昌吉市阿什里乡的典型牧民定居点为研究对象, 采用问卷调查、入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 对125户定居牧民家庭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定居后的生产经营模式可分为7种类型, 其中“放牧+养殖奶牛+种植+务工”型生产经营模式的牧户比重最多, 占总牧户的39%, 该模式的牧民人均年收入为最高(11 320.47元·a-1);“放牧+养殖奶牛+种植”型生产经营模式的牧民人均年收入为中等(为9 488.1元·a-1);“养殖奶牛+种植”型生产经营模式的牧民人均年收入为最低(2 674.75元·a-1), 表明牧民人均年收入与经营模式高度相关, 经营模式越多元化, 经济收入越高。通过相关性及逐步回归分析发现, “放牧+养殖奶牛+种植+务工”型生产经营模式的人均年收入与家畜羊单位、人均放牧性投入、人均养殖奶牛业投入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家畜羊单位头数是该模式中影响人均年收入的最强的关键因素。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结论基本吻合, 充分说明牧民生产投入是提高人均收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9月 ,我随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领导到新疆 ,协助开展《草原法》执法检查。借此机会考察了新疆开展牧民定居建设的情况 ,学到了很多经验 ,得到了不少启发。1 新疆牧区的基本情况新疆 ,位于祖国西北边陲 ,亚欧大陆腹地。年降水量 15 0mm左右 ,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全疆土地总面积 16 6万平方千米 ,多为戈壁和沙漠 ,其中沙漠面积就占 48% ,绿洲面积仅占 4% ,分布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泰山之间以及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边缘。新疆气候生态复杂 ,生物种类多样 ,自然景观奇特 ,旅游资源丰富 ,冰峰与火洲并存 ,瀚海与绿洲为邻 …  相似文献   

4.
《草业科学》2008,25(3):17-17
新疆天然草地生态保护与牧民定居示范工程项目是新疆与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投资规模最大的农业科技国际合作项目。该项目将通过天然草地保护及利用开展新疆农牧民定居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技术示范,形成新疆草地生态环境保护及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在饲草料种植加工、牲畜繁育改良、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方面形成一套生产技术体系并进行推广应用。新疆天然草地生态保护及牧民定居示范工程项目在全疆分两个点进行,一个工程位于富蕴县境内,一个位于昌吉境内。总工程为期5年,投资人民币3000万元,其中日本JICA项目无偿援助2000万元。工程项目已于2007年7月先期在富蕴县启动实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对昌吉市阿什里乡、富蕴县杜热乡、特克斯县巴扎尔镇的195户牧民家庭进行了调查,并对牧民定居前后的人均纯收入和恩格尔系数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昌吉市阿什里乡定居后的人均纯收入为定居前的2.02倍,恩格尔系数下降11个百分点;富蕴县杜热乡定居后的人均纯收入为定居前的1.66倍,恩格尔系数下降14个百分点;特克斯县巴扎尔镇定居后的人均纯收入为定居前的2.30倍,恩格尔系数下降7个百分点。3个典型牧民定居点在牧民定居后不但人均收入提高、恩格尔系数下降,而且在定居牧民中,高收入牧民比重也呈增加趋势,牧民定居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甘南牧区是青藏高原“中华水塔”的重要涵养地,但由于人口生态压力严重超载、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公共产品覆盖率低,致使牧区难以持续发展,亟需以生态移民、牧民定居为基点改变发展路径,建设人地和谐的新牧区。但在实地调查中却发现,甘南牧区生态移民、牧民定居面临着牧民响应程度不高、项目设计缺乏理性思考、资金筹措及项目选址困难、缺乏有效的产业支撑及健全的社会服务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甘南牧区生态移民、牧民定居应与草原保护、产业转型、社会服务网络建设及城镇化相结合,构建多元化的草原保护模式、多元化的择业模式、多元化的社会服务体系及多元化的定居模式。  相似文献   

7.
对新疆青河县5乡1镇牧民定居及饲草料生产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该地区牧民冷季舍饲圈养能力及其存在的问题作了了解。结果表明,在牧民定居工程中,缺乏生产变革的有力配套措施,人工饲草料生产、实现冷季舍饲夏季放牧制度、摆脱靠天养畜的生产模式等定居水平与定居标准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8.
赵雪雁 《草业科学》2003,20(3):71-74
甘南藏族自治州面临着草原退化,社会经济发展滞后等诸多挑战,牧民定居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对玛曲,碌曲2个县进行抽样调查,对比分析了牧民定居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在实际操作中牧民定居必须与小城镇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水磨沟乡地处阜康市南,是一个以哈萨克民族为主体、汉、回、维吾尔等四个民族聚居的多民族乡,也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农牧结合的牧业乡。长期以来,我乡分布于水磨河谷两岸的水磨沟村、红山湾村、泉泉沟村3个行政村的广大牧民过着四季转场、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这种靠天吃饭的自然经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效益低,广大牧民就医就学、交通相对困难,使全乡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自治区在研究实践变革畜牧业生产方式过程中总结出,牧民定居是改变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提高牧民收入、改变牧区社会面貌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0.
新疆是畜牧业大区,也是几个以游牧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牧民长期以游牧方式为主,实施牧民定居工程以来,传统游牧方式也开始向现代定居畜牧开始转变,牧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都发生了变化。因此,本文通过对和静县定居牧民收入状况和生产方式对比研究,找出不同生产方式对定居牧民收入的影响,从而分析探讨提高定居牧民收入的合理可行的对策建议,以便为政策完善及后续跟进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经济动物养殖是传统畜牧业的补充形式,其产品在传统畜产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定居牧民利用庭院和饲草料地发展经济动物养殖,是勤劳致富奔小康的新途径,既可解决定居后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同时还可实现收入的多元化,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游牧民定居工程是新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稳疆兴疆、固边富民的具体体现。实施游牧民定居对于改善牧区生产生活条件,推进草原畜牧业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提出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游牧民定居转型与发展是地方政府推进草原游牧业向牧民定居变革的继续。笔者分析了国家游牧民定居政策形成的历史成因,具体分析了自治县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及20多年牧民定居的资源开发,以及游牧民定居转型与发展的客观必然性,总结了自治县实施游牧民定居转型与发展的经验。通过启示性分析提出完善国家游牧民定居政策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3.
牧民定居是促进草地畜牧业生产和生活方式变革的根本措施,是由牧区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度的桥梁,是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逐步引导牧民从原始的游牧生活走向定居,从完全依靠天然草地走向放牧与舍饲圈养相结合,不仅是经济方式的重大改变,而且也是生活方式的重大改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伊犁河谷牧民定居、冷季舍饲与暖季放牧模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新疆巴州地区和静县和塔城地区沙湾县206户牧民进行抽样调查,运用逻辑斯谛(Logistic)回归模型对牧民参与和接受草原生态补偿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牧业收入、自主保护意愿和草原保护主体等因素与参与草原生态补偿的关系成正相关关系,草场流动意愿、牧业支出、气候变化和草场状况等因素与参与草原生态补偿意愿成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人民生活及畜牧业发展的研究能验证近些年国家政策在牧区的实施效果,也能为牧区以后的发展规划提供理论指导.本文在第二次青藏科考的资助下,通过调研的方式研究了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及杂多县牧民的生活、生产状况.结果表明,囊谦县、杂多县牧民家庭劳动力少,受教育程度低,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为虫草采卖、国家藏区政策补贴和畜牧业生...  相似文献   

16.
培训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式。"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牧民培训既是农村人力资本的主要投资,也是促进农村牧区发展和提高农牧民收入的重要路径。加强我区牧民培训,必须从我区牧民培训工作的实际和特点出发,分析和认识培训面临的主要问题,适应新形势和畜牧业发展要求,不断调整培训思路,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发展培训在造就新型牧民、促进产业发展中的作用。1新疆牧民培训的现状和基本特点近些年来,国家和自治区针对农牧民开展的培训专项大体有以下几类,一是“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  相似文献   

17.
王海  侯向阳  秦艳  那日苏 《草业科学》2011,28(9):1718-1723
采用历史气象资料分析和参与性农户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对阿拉善荒漠区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抽样研究了荒漠区牧户家庭基本状况与经营现状、牧户家庭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感知与应对策略。结果表明,近50年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年气温呈极显著上升趋势,但年降水量总体趋势仅在波动中微弱增加。牧户对温度升高的感知与事实基本相符。牧户感知草地生态环境认为近10年草地生产力和草地植物种类已经减少;土壤沙化、草地鼠虫害和地表水减少程度增加。极端气候事件在近10年中频发,并对家畜健康和生产、草地牧草生长产生极大影响。受气候变化影响,在畜牧业生产中牧户采取主要措施是在秋季储备充足草料备用,同时结合圈养方式维持生产。未来气候变化还将持续影响牧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建议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增强荒漠区牧户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牧民合法权益是牧民依法享有的各种权力和利益。目前对牧民权益保护的研究还较为空泛,缺少重要的定性分析和必要的定量分析,特别是用指标体系来衡量牧民权益保护的程度。本研究试图在充分理解竞的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的基础上,根据《草原法》对牧民权益保护法律依据的研究,遵循科学、实用及其简明等原则构建牧民权益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并用AHP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填补牧民权益保护指标体系构建空白。由于牧民权益保护具有特殊的区域性,因而本文以新疆乌鲁木齐市达板城区天山牧场为例加以研究并进行评标体系构建,以供日后更深层次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1.南水北调工程概况南水北调工程是新世纪举世瞩目的特大工程,工程从长江的支流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饮水,输水总干渠途径湖北、河南、河北,最后向北京、天津供水。至北京全长1271公里。是解  相似文献   

20.
张引弟  孟慧君  塔娜 《草业科学》2010,27(5):130-135
牧区草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伴随草原新三牧政策(休牧、禁牧、划区轮牧)实施、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型、牧区产业结构调整、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等过程集中出现,又事关牧区民生与构建和谐新牧区的一个崭新的重要研究命题。本研究阐明内蒙古牧区草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与特征,指出伴随草地流转出现租赁期短、草畜平衡对草地流转限制等问题以及牧区草地流转动因与东中部土地流转不同、草地类型流转程度不同的特征。畜产品是牧民主要收入来源,草地流转价格低影响牧民增收、加大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风险。在牧区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与完善草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