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不同母源抗体水平雏鸡IBD免疫程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1d龄石岐杂雏鸡的IBD母源抗体,根据不同母源抗体水平的高低,将1d龄石岐杂雏鸡的IBD母源抗体分为高、中、低3种水平.针对每个IBD母源抗体水平的雏鸡设计了3种不同的IBD双价苗的免疫程序.用ELISA检测免疫前后IBD抗体的动态变化,并于23d龄时用IBD强毒对雏鸡进行攻毒.结果说明,不同母源抗体的雏鸡,其IBD的最佳免疫时机是不同的.作者建议使用IBD双价苗免疫石岐杂雏鸡时,可根据1d龄鸡群IBD母源抗体的平均ELISA滴度,用公式“最佳接种日龄=(抗体滴度-34.64)/2.82+1”预测最佳首免日龄.作者最后提出了一个控制石岐杂肉鸡IBD流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不同IBD疫苗对SPF鸡的免疫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A、B、C、D4种IBD毒性型疫苗对6日龄SPF鸡进行免疫接种,根据免疫5d后法氏囊的病理变化、囊/体比、囊指数以及免疫12d后对ND疫苗的免疫应答情况等,综合评定这4种疫苗的免疫抑制作用。结果发现,雏鸡早期免疫IBD毒性型疫苗对法氏囊有明显的损害,其中对囊损伤最轻的是A苗,最严重的是B苗。这4种IBD疫苗均对新城疫疫苗免疫产生免疫抑制作用,其中A苗引起的最轻、最短暂,D苗次之,最严重的是B苗。  相似文献   

3.
利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细胞适应株在鸡胚CEF单层培养物上增殖后经超速冷冻离心制备抗原,以国产NC膜为载体建立了检测与诊断鸡IBD的Dot-ELISA方法。经与AGP、VN、ELISA等方法进行比较,表明本方法灵敏,快速,简易,特异性强,重复性良好。对IBD免疫抗体的检测结果表明,采用首次以IBD弱毒苗与灭能油乳剂苗同时免疫、再次用油乳剂苗加强免疫的接种程序,可获得显著而持久的抗体水平;带母源抗体(MAb)的雏鸡于21日龄首次免疫,效果良好;带MAb的鸡胚于18日胚龄接种IBD弱毒苗,雏鸡出壳后可在较长时间内获得良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SPF试验鸡在8、25日龄时接受了2次新城疫(ND)基础免疫,60日龄时分别以标准新城疫病毒(NDV)强毒株、中等毒力和弱毒疫苗株人工感染攻毒。应用单抗ELISA试剂盒,对所有试验鸡泄殖腔棉拭样品进行了30d的连续检测。结果表明:从攻毒后第3d起强毒株试验组检测出多例阳性,检出高峰分别在攻毒后第4~6d和11~15d,与鸡群症状表现的时间相一致;中等毒力和弱毒疫苗株对照组均呈检测阴性。本研究证明单抗ELISA试剂盒可以检测免疫鸡群中NDV强毒感染,为ND的监测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5.
120只无IBDV母源抗体的雏鸡随机分成4个实验组和4个对照组,分别于第1、2、3、4周龄时感染IBDV,或用灭菌生理盐水作对照感染,以后分2次用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进行免疫。结果发现,首次免疫后第14d,法氏囊、胸腺和脾脏中的浆细胞、TANAE+及淋巴细胞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二次免疫后第14d各指标虽有所升高,但仍低于二次免疫对照组。表明感染IBDV的雏鸡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的首次免疫呈严重的抑制状态,而对二次免疫仅有轻微抑制作用;同时证明,IBDV在引起体液免疫抑制的同时还能引起细胞免疫抑制,而且感染日龄越小,免疫抑制就越严重。  相似文献   

6.
用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常规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产生杂交瘤细胞,经ELISA筛选,获得了4株能分泌特异性抗IBV单克隆抗体的细胞系,分别命名为4AC1、4AF1、6DH8及2DH10。4株单抗的亚类都属于IgG2b,在Westernblotting试验中,4AF1、6DH82株单抗特异性地识别IBV的核衣壳蛋白(N);经ELISA测定,各株单抗40h培养上清效价达10-2~10-4,第7天腹水效价达10-5~10-6,4AF1、6DH8与所试7个IBV标准株及2个IBV分离株都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7.
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VP3重组质粒DNA及其大肠杆菌表达产物全菌裂解液油乳剂苗肌肉注射14日龄仔鸡,免疫后14和21d测定血清ELISA抗体效价,并于免疫后21d用IBDV南京野毒株攻击。结果显示:(1)VP2基因重组质粒DNA除可诱导产生较高的ELISA抗体外,还可明显降低仔鸡IBDV攻击所引起的急性发病率和死亡率;(2)VP3-GST融合蛋白表达产物全菌裂解液可较早地诱导产  相似文献   

8.
120只无IBDV母源抗体的雏鸡机随机分成4个实验组和4个对照组,分别于第1,2,3,4周龄时感染IBDV,或用灭菌生理盐水作对照感染,以后分2次用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进行免疫。结果发现,首次免疫后第14d,法氏囊,胸腺和脾脏中的浆细胞,TANAE^+及淋巴细胞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二次免疫后第14d各指标虽有所升高,但仍低于二次免疫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胸腺制剂对鸡马立克氏病疫苗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一日龄SPF来航鸡分成4组,饲养在隔离器中。第1组1日龄接种MD疫苗,同时皮下注射0.5mL胸腺制剂;第2组1日龄接种MD疫苗时不加免疫增强剂;第3组、第4组均不接种MD疫苗,也不注射免疫增强剂。第1、2、3组于13日龄时用BJMDV-1强毒株攻毒。结果显示:第1组、第2组、第3组分别于攻毒后28、24、17d开始出现死亡,第4组没有死亡。第1组的攻毒保护率为40.0%,比第2组保护率15.0%有明显提高。此外,于11、28、56日龄时检测了外周血液中T淋巴细胞百分率。28日龄和56日龄时第1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性高于第2组。试验结果表明胸腺制剂对鸡马立克氏病疫苗有免疫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0.
番鸭细小病毒弱毒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生物技术从番鸭细小病毒菁田株(MusovyDulkilingParvovirus,MPV-P)选育出对1日龄雏番鸭无致病力的弱毒疫苗株(MPV-P1)。该弱毒株具有良好的兔原性和遗传稳定性;制备成疫苗,免疫注射1日龄雏番鸭,免疫后3d部分鸭血清中出现抗体,7d98%以上的鸭血清中出现抗体;21-30d抗体效价达高峰,有效免疫期在190d以上;注苗后7d攻毒,保护率100%;当LPAI滴度在lo  相似文献   

11.
采用阻断ELISA法对单独接种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组(hpPRRS,B组)及PCV2人工感染21 d后接种hpPRRS疫苗组(PB组)不同时期血清中的PRRSV抗体进行检测,同时对不同时期前腔静脉血进行CD4/CD8流式细胞术及血常规分析.结果表明,在接种后32 d B组白细胞含量极显著高于PB组(P<0.01),接种后62 d B组淋巴细胞含量极显著高于PB组(P<0.01),接种后75 d PB组幼稚型Th细胞含量显著高于B组(P<0.05),接种后32、62及75 d B组Tc细胞含量为PB组的2.40、1.98和1.86倍,接种后32、48及62 d B组记忆/激活Th细胞含量分别为PB组的1.54、1.46及1.32倍.  相似文献   

12.
应用新城疫LaSota系疫苗接种1日龄雏鸡并在21日龄用LaSota系疫苗及油佐剂灭活苗联合接种。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血凝抑制试验(HI)检测鸡血液中抗体水平,并在30,60日龄进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HI效价与攻毒保护率之间没有相关性,不能真正反映出机体的免疫水平,而ELISA用于检测其抗体水平具有很高的敏感性,ELISA滴度与攻毒保护率具有相关性,可作为评定机体免疫力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3.
程太平  荣俊  王怀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554-5555
将14日龄SPF鸡分为5组,A、B和C组分别接种保存期为203、403、70 d的传染性法氏囊病重组亚单位疫苗,D和E组不接种。35日龄时,对A、B、C、D组的鸡以100倍法氏囊感染剂量的标准强毒株IBDV BC-6/85进行滴鼻。攻毒后第4天,将所有鸡致死,进行剖检,观察法氏囊眼观病变,取法氏囊组织以琼脂免疫扩散试验检测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抗原。法氏囊未见到明显肿大、变黄或胶冻样渗出物或出血等眼观病变及法氏囊中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抗原检测阴性判定为受到免疫保护。将各组的试验数据以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B、C、D组的免疫保护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A与D组、B与D组、C与D组之间的免疫保护率具有极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在2~8℃保存1年该疫苗的稳定性和免疫原性仍然相当好。  相似文献   

14.
黄成斌  潘玲  余为一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679-15680,15682
[目的]比较以原核表达蛋白与纯化病毒制备单克隆抗体的特性。[方法]RT-PCR扩增IBDVVP2基因,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目的蛋白,并亲和纯化重组蛋白。尿囊液扩增IBDV,并通过超速离心纯化病毒。分别用纯化的重组VP2蛋白和IBDV免疫Balb/c小鼠,ELISA筛选杂交瘤细胞株。[结果]获得了2株分泌VP2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腹水ELISA效价均为1∶2×104;4株分泌IBD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腹水ELISA效价分别为1∶2×106,1∶6×104,1∶1×105,1∶4×103。所有单克隆抗体均与其制备用免疫原反应,不与空载体或其他病毒抗原反应。经10~20次传代,仍保持稳定的效价。[结论]纯化的原核表达VP2蛋白和IBDV均能诱导小鼠产生免疫应答;用原核表达的VP2蛋白作为免疫原,可以获得特异的VP2抗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制备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血清的方法。[方法]采用IBDV灭活苗对27日龄SPF鸡作基础免疫,活疫苗作3次加强免疫,四免后21 d采血制备高免血清。[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免疫次数的增加,试验鸡IBD中和抗体滴度逐步增加,一免和二免后中和抗体分别为12 log2和13 log2,三免和四免后中和抗体达到最高值15 log2。[结论]采用该方法免疫SPF鸡,有效保护了法氏囊不受损伤,3次免疫即可获得高效价的IBDV抗血清。  相似文献   

16.
病毒性出血症疫苗免疫剂量对幼兔血清抗体效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35、40和45日龄的新西兰家兔各30只,每种日龄兔随机均分为5组,其中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4个试验组分别注射4种剂量(1 m l、2 m l、3 m l、4 m l)的兔病毒性出血症疫苗,分别于免疫前及免疫后1~7周内每周采血测定血清抗体效价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各日龄兔的2 m l、3 m l、4 m l剂量组的抗体上升速度和有效抗体维持时间均显著大于同日龄的1 m l剂量组;35日龄兔的2 m l、3 m l、4 m l剂量组的抗体峰值显著高于1 m l剂量组。提示35日龄兔注射剂量2 m l为最佳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17.
将不同剂量的法氏囊活性肽 (BS)冻干粉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弱毒疫苗混合 ,对 2 1日龄SPF鸡滴鼻点眼 ,另设免疫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 ,于免疫后 7d、10d、14d、2 1d、2 8d、45d、6 0d、75d和 90d采血 ,测定AGP抗体效价 ,并于免疫后 7、14、2 1、2 8d ,每组剖杀 2只 ,计算试验组囊指数与空白对照组囊指数之比 (BBIX) ,免疫后 30d用IBD JS株攻毒。结果表明 :免疫后 7d ,0 48mgBS IBD弱毒苗组AGP抗体阳性率为 5 2 9% ,比免疫对照组高 2 5 % ,BBIX数值也稍大 ;免疫后 45d抗体水平达到高峰时 ,0 96mgBS IBD弱毒苗组的抗体效价比免疫对照组高2个滴度 ,BBIX数值也稍大于免疫对照组。 30d后攻毒 ,各免疫组的攻毒保护率均为 10 0 %。整个试验期间 ,1 92mgBS IBD弱毒苗组的AGP抗体效价及BBIX数值与免疫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 :BS在增强机体免疫应答、提高对法氏囊的保护及损伤后的修复作用方面与其剂量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用鸡胚和普通培养基增殖的大肠杆菌在免疫效果方面有无差异,用致病性大肠杆菌地方菌株与标准菌株混合,经鸡胚及固体培养基增殖后,制成两种油佐剂灭活疫苗,分别免疫10日龄雏鸡,免疫后21d抗体达到峰值,抗体在3log2以上维持35d以上,免疫后42d用混合菌液对两种菌苗免疫组分别进行攻击,鸡胚苗免疫组对混合菌液的攻击保护率为93.3%,常规培养苗免疫组对混合菌液的攻击保护率为83.3%。  相似文献   

19.
在家蚕培养细胞及幼蚕中表达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主要宿主保护性抗原VP2蛋白的基础上,初步研究了该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Western免疫印迹和ELISA均检测到春蚕和秋蚕中的VP2蛋白活性。含VP2的春蚕蚕血制成的注射疫苗皮下注射18日龄非免疫鸡,两周后二免;含VP2的秋蚕蚕血冻干制成口服疫苗,隔天喂服18日龄非免疫鸡。于首免后第10,13,21,28,37日分别采血,第37日攻毒。病毒血清中和试验显示注射组及口服组的中和抗体滴度最高可达1∶4211.3和1∶3118.9,攻毒结果显示它们对IBDV中国标准强毒株BC6/85的攻击保护率为100%和80%。以上研究表明家蚕表达的VP2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从而为开发实用化低成本的疫苗打下了扎实基础。IBDV亚单位疫苗的口服免疫有效是一个重要发现。  相似文献   

20.
 成功亚克隆了口蹄疫病毒(FMDV)太保毒株3ABC中VPg2基因,并将其插入pGEX-4T-1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表达的VPg2蛋白与FMDV阳性血清发生反应。以VPg2表达蛋白为抗原建立间接ELISA方法,对背景清楚的试验牛血清进行检测,结果VPg2表达蛋白与空白对照组(C组)和灭活疫苗反复免疫组(CI组)牛血清均不发生反应,与未免疫直接攻毒组(D组)和免疫后攻毒组(I组)血清均发生反应;对D组和I组,VPg2表达蛋白抗体持续时间最长,可达90d,最早呈阳性反应时间为攻毒后第10天。VPg2表达蛋白抗体持续时间与先前测定的3ABC表达蛋白抗体几乎相同。用VPg2-ELISA方法检测2 170份进口阴性牛血清,12份出现假阳性,假阳性率为0.55%,而用3ABC-ELISA方法检测,48份出现假阳性,假阳性率为2.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