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木材渗透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制了木材渗透性测量试验设备,并对我国东北四种常见木材的渗透性进行了测量。①实验证明,该设备结构合理、测量精度高、气密性好、使用方便,可以满足木材渗透性测量要求。②木材渗透性是各向异性的物理特性。四种木材的轴向渗透性均比横向渗透性高,红松和兴安落叶松的径向渗透性比弦向高,山杨和白桦的弦向渗透性比径向高。③根据四种木材不同纹理方向的渗透性测量数据,分析和讨论了影响木材渗透性及其各向异性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东北地区几种主要木材的液体渗透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定量评价东北地区几种主要工业用木材液体渗透性能 ,该研究采用常压和减压渗透实验方法 ,测定了东北地区 7种主要工业用木材液体渗透参数的经时变化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 :①染料种类对木材渗透性能的影响很大 .主要受染料分子大小、染料溶液与木材的亲和性等因素制约 .②边材比心材易渗透 .③弦向渗透比纵向渗透难 ,比值范围为 1/ 3~ 1/ 2 0 .④减压渗透比常压毛细管压力渗透效果好 ,尤其对于弦向渗透效果明显 .⑤真空干燥处理的试件比高温干燥试件的渗透性好 .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干燥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百度试验法,在(100±2)℃恒温干燥条件下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试件进行干燥试验,根据干燥过程中马尾松试件的初期开裂、内裂、截面收缩等干燥缺陷制定出马尾松木材的干燥基准。结果表明,马尾松试件的初期开裂等级为1等,内裂等级为1等,截面变形为2等,干燥速度等级为1等,综合特性等级为2等。马尾松的干燥初期温度为70℃,干燥初期干湿球温度差为4~7℃,干燥终期温度为90℃。厚度为25 mm的马尾松板材在强制循环干燥窑内干燥至含水率10%所需的时间为6.75(5)d(括号内为硬基准条件下的干燥时间)。马尾松木材的平均纵向收缩率为0.48%,平均径向收缩率为4.35%,平均弦向收缩率为5.97%。马尾松试件主要缺陷是截面变形,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尽量使用硬基准,干燥中、后期适时进行喷蒸处理。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安徽农业大学人工林场选取3年生马尾松实生苗和1年生杨树扦插苗进行栽培(其中马尾松杨树各60株,每12株为1组,共5组,每组对应1个角度,共5个角度0°、15°、30°、45°和60°),跟踪测定其生长应力指示值(growth stress indicator,简称GSI)、基本密度、干缩性质,并对它们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杨树、马尾松GSI绝对值大小和倾斜角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杨树、马尾松的基本密度和倾斜角度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3)杨树、马尾松径向干缩率和倾斜角度关系不显著,杨树、马尾松轴向干缩和倾斜角度呈正相关关系,杨树弦向干缩和倾斜角度呈正相关关系,马尾松弦向干缩和倾斜角度呈负相关关系;(4)杨树应拉木区的弦向干缩大于对应拉木区,径向干缩变化不大;马尾松应压木区的弦向和径向干缩均小于对应压木区,应力木区的轴向干缩远大于对应力木区.  相似文献   

5.
以甲醇、乙醇、苯—乙醇为夹带剂,考察超临界CO2流体处理对福建产马尾松、檫木渗透性及失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试材经超临界CO2流体处理后,渗透性得到了较大地改善,夹带剂的使用更有利于木材渗透性的提高,在3种夹带剂中,以苯—乙醇效果最佳,马尾松、檫木的渗透性变化率最高分别可达504%和339%。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人工林木材主要材性家系间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5个家系马尾松人工林木材主要物理力学性能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木材气干密度由大到小居前五位的家系依次为378、329、317、341、335,顺纹抗压强度值由大到小居前5位的家系依次是335、350、372、325、329;家系341和350马尾松人工林木材体积干缩系数和差异干缩均较小,尺寸性稳定均较好。方差分析表明,家系对马尾松人工林木材主要物理力学性能影响显著。多重比较分析表明,马尾松人工林木材气干密度、体积干缩系数、差异干缩以及顺纹抗压强度各家系间大都表现为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家系335、341、350、378可作为马尾松人工林木材品质选育的优良材料。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试验初步研究了马尾松木材的微波真空干燥特性。研究表明:随着微波辐射时间的增加,木材的平均干燥速率显著增加;厚度和长度对木材平均干燥速率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影响;木材的纹理方向对水分的迁移速率有一定的影响,其大小关系为:未封闭试件〉纵向〉径向〉弦向。  相似文献   

8.
杉木和马尾松木材渗透性与微细结构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对杉木和马尾松心材与边材、溶剂置换干燥木材与普通气干木材的纵向气体渗透性与微细结构进行测定 ,来研究它们的渗透性与微细结构的关系 .结果表明 ,杉木和马尾松边材渗透性比心材高 ,与前者的纹孔膜有效流体渗透微孔数比后者多、管胞长度比后者长、管胞搭接率比后者低、管胞流体有效渗透长度比后者长有关 .溶剂置换干燥木材渗透性高于普通气干木材 ,是因为前者纹孔闭塞率低 ,每个管胞开放纹孔数、单位面积开放纹孔数、纹孔膜有效流体渗透微孔数比后者多 .  相似文献   

9.
以安徽岳西的大别山五针松为试材,通过显微观察测定株内不同高度的纤维长度、纤维宽度以及树脂道径向直径、树脂道弦向直径、管胞弦向直径、管胞胞壁厚度等解剖特征,研究大别山五针松木材解剖特征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大别山五针松木材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的变异趋势自髓心向外呈现陡增和陡降之后,逐渐趋于稳定;(2)大别山五针松木材树脂道平均径向直径为98.7μm,树脂道平均弦向直径为94.7μm,树脂道在横切面上的形状大致为弦向稍凹、径向略鼓凸的椭圆;(3)大别山五针松木材管胞平均弦向直径为26.1μm,管胞平均胞壁厚度为3.2μm,属于细中等级木材解剖分子.  相似文献   

10.
将乐林场马尾松树轮宽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福建将乐地区马尾松年轮宽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为本地区的树木年轮生态学研究提供参考,为当地马尾松的生产、农林业的发展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福建将乐林场采集的80根马尾松树芯为对象,运用ARSTAN程序建立差值年表和标准年表,通过相关函数、响应函数、单年分析等方法研究马尾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并采用响应面函数建立树木径向生长?气候因子关系模型。结果马尾松年轮宽度序列对气候变化相当敏感,上一年5月到当年12月的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的响应函数模型可解释年轮宽度变化的57.43%;温度对马尾松径向生长的影响存在一定“滞后性”,上一年6月平均气温促进马尾松径向生长;月降水量和月极端最低气温是马尾松抽梢期生长的气候限制因素,当年抽梢期的降水和极端最低气温对马尾松年轮宽度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当年3月份的降水和极端最低气温对马尾松年轮宽度的作用尤为显著;月极端最高气温是马尾松伏旱期径向生长的气候限制因素,其中8月份的气温对马尾松年轮宽度表现出显著的负效应。结论该研究地区马尾松生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马尾松年轮宽度序列对气候变化相当敏感。建立的马尾松径向生长?气候因子关系模型R2为51.2%,进一步验证了当年的逐月气候因子对马尾松径向生长的影响,该模型可较好地模拟马尾松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的响应。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对松材线虫病抗病性差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不同种源的马尾松的抗病性存在差异.就马尾松对松材线虫病的抗病性差异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目前,马尾松抗病性的研究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①不同树龄与抗病性之间的关系;②不同地理种源马尾松对松材线虫病抗病性的差异;③与种源抗病性有关的主要成分;④马尾松的诱导抗病性;⑤马尾松抗病育种.马尾松的抗病性与多种因素有关系,通常具有抗性的马尾松一般生长状况较好;马尾松的抗病物质很复杂,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发现了马尾松的一些抗病物质的种类,并对这些物质的结构进行了研究,但对这些抗性物质的产生和马尾松抗病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单板进行氢氧化钠碱液脱脂处理,借助电子自旋振动渡谱仪、扫描电镜和表面张力仪分析脱脂处理对马尾松单板表面特性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稀碱脱脂处理以后,马尾松单板的自由基峰强度降低,但是马尾松单板脱脂前后自由基浓度分别为17.6494和17.6728,几乎没有变化;脱脂前后马尾松单板表面形貌的变化发现,稀碱脱脂处理大大降低了木材的脂含量,但是会增大木材表面粗糙度;脱脂处理以后,马尾松单板表面接触角变小,表面自由能增加了8.63%。图5表2参11  相似文献   

13.
探究短时间(月、日)尺度上马尾松生长动态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为理解和预测气候变暖对马尾松生长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从2019年6月-2020年5月,通过树干径向生长测量仪(DENDROMETER)和小型气象站,对马尾松茎干年内径向变化和同期环境数据进行连续监测。结果表明:1)马尾松茎干径向日变化呈现昼缩夜胀的基本规律,马尾松茎干半径在8:00-16:00下降到最小值,16:00至次日8:00上升到最大值,年内径向变化范围为-54.4~38.1 μm。2)马尾松月累积茎干径向变化量存在2个峰值,分别出现在6月和9月,为943.3 μm和823.6 μm。3)在非生长季(11月至次年2月),马尾松日径向变化量与土壤含水量、空气湿度、降水量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与VPD存在负相关关系(P<0.01)。在生长季初期(3-5月),马尾松日径向变化量与空气温度、土壤温度和VPD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但在生长季中后期(6-10月),马尾松日径向变化量与空气温度、土壤温度和VPD的相关关系由正转负,与土壤含水量的相关关系由负转正。这种转变主要是因为生长季初期,较高的温度和土壤含水量有利于马尾松日径向变化量的增加,而生长季中后期,过高的温度和较低的土壤含水量则抑制马尾松日径向变化量的增加。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暖温带马尾松树木茎干的径向变化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特征,为判断马尾松未来的生长趋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本土树种,属于针叶树种,实际分布范围较广。马尾松自身繁殖能力较强,在贫瘠以及干旱地区也能保持稳定生长,实际生长速度较快,木材优质,具有丰产特征,实际用途较为广泛。马尾松木材能够在建筑、化纤工业、家具生产、造纸领域作为基本原材料,所以当前对马尾松进行有效培育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是马尾松在实际种植培育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类病虫害威胁,对其生长发展速率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高温脱脂处理对马尾松材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脱脂处理后的木材弦向干缩系数为0.244,比素材的0.301减少19.1%,径向和体积干缩系数也具有相同性。脱脂处理材弦向湿胀性为7.3,比素材的8.4减少13.1%。因此,脱脂处理能明显改善木材尺寸稳定性。实验结果还证实了脱脂处理能够提高木材胶合强度和油漆效果。但是脱脂处理后木材顺纹静曲强度为58.21 MPa、顺纹抗压强度为35.38 MPa,比马尾松木材的减少10%-11%。所以在选择脱脂处理工艺时要充分考虑到脱脂对木材力学强度的影响,让固态的树脂酸尽量地保留在木材内,这样做既可缩短处理时间,又可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确保了木材力学性能不受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酶法提高木材渗透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借固体发酵法制备的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对云杉、臭松和柞木等试材进行酶法处理,可以扩大木材中液体流动的通路,提高其渗透性。详细探讨了酶活性大小、作用时间和各种试材渗透性之间的关系,检验了酶处理材对CCA水溶性防腐剂的吸收量,并以枕木为对象,作了枕木的酶法处理以及吸油量比较。在试验条件下,木材渗透性最高可提高90%以上,对防腐油的吸收量可增加16%以上。  相似文献   

17.
在闽清美菰国有林场开展了马尾松与台湾赤杨混交造林试验,马尾松与台湾赤杨采取9:1和7:3这2种比例插花混交,以马尾松纯林作为对照.结果表明,马尾松-台湾赤杨混交林中,马尾松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蓄积量均大于马尾松纯林,马尾松-台湾赤杨混交林中马尾松的生长量与马尾松纯林有显著差异.马尾松-台湾赤杨混交林土壤的肥力状况优于马尾松纯林;马尾松-台湾赤杨混交林内植物种类比马尾松纯林多,植物多样性指数大于马尾松纯林.  相似文献   

18.
三明市三元区共有林地面积6.95万hm^2,其中马尾松面积达3.29万hm^2,森林蓄积量达582.4万m^3,由于土质较差,病虫害防治不合理,常年损失的木材约为15.2万m^3,造成损失的主要病虫害有:黄脊竹蝗、马尾松松毛虫、杉木炭疽病、立枯病等,其中马尾松松毛虫危害最严重,已列为重点害虫防治对象。现根据笔者多年的生产实践,提出如下马尾松松毛虫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防腐干燥木材的胶合、涂饰特性,分别对马尾松防腐干燥木材进行了胶合与涂饰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干燥温度对马尾松防腐处理木材的胶合强度的影响较大,不同干燥温度下,马尾松防腐干燥材胶合强度较未处理素材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随着干燥温度的增加,防腐干燥材的胶合强度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防腐干燥处理对马尾松的表面涂饰性能没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当年、前1年受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危害的病死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及健康马尾松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松材线虫病病死木木材的静曲强度、弹性模量、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冲击韧性和握钉力与健康材差异显著,密度与健康材差异不显著。健康木材的静曲强度比松材线虫病木材高30%;弹性模量比病材高20%;病木的抗拉强度只有健康材的54.1%~76.9%;健康材抗压强度比病材高出26.8%;健康材冲击韧性比病材高21.0%~32.5%;病木的弦向握钉力是健康材的77.3%~91.7%;径向握钉力是健康材的65.9%~70.1%;健康材密度较病材高出15.0%。表3参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