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年以来,大豆、玉米等主要农产品价格连创新高,下游养殖企业连连叫苦。中国农产品价格跟风涨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粮食出口大国,美国今年遭遇了严重的干旱天气,遇旱面积几乎是2008年粮食危机的2倍。美国农业部日前预测,今年玉米的总产量预测为2006年以来最低;大豆的  相似文献   

2.
1951-2015年中国主要粮食与油料作物种植结构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阐明中国主要粮食-油料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特征。本研究基于1951—2015年中国主要粮食与油料作物的分省生产数据,利用优势指数理论等指标分析中国主要粮食与油料作物生产时空变化特征,探讨影响中国粮食与油料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51—2015年,中国水稻、玉米和花生种植面积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小麦和大豆面积有所减少;各作物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均显著增加。1951—2015年,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粮食与油料作物种植结构变化最显著,东北地区水稻和玉米面积显著增加,小麦面积显著下降;华北地区玉米和花生面积显著增加,大豆面积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3.
玉米作为丰都县主要粮食种植作物,大豆作为丰都县重要的经济作物,由于玉米大豆高产面积小,低产面积多,产量低而不稳,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率不高,严重制约了丰都县玉米生产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玉米生育期的各项气象指标分析,提出了栽培技术方法要点,有力的推动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集成技术的推广,从而达到提高土地复种指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正松原市宁江区下辖82个村,农业人口24万人,辖区面积1619平方公里,耕地75043公顷,2016年通过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乡域经济稳步提升,预计粮食总产量达45万吨。种植农作物有粮豆作物和经济作物。其中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高粱、大豆、谷子、杂粮、杂豆;经济作物有花生、芝麻、葵花。粮食种植总面积58199公顷。其中玉米种植面积39509公顷,小麦种植面积443公顷,高粱种植面积242公顷,大豆  相似文献   

5.
玉米大豆间作对资源利用及产量、效益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复合群体对光、水、肥等资源的竞争与互补利用,阐述了玉米大豆间作对玉米、大豆产量及系统总产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影响,并指出了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及方向。  相似文献   

6.
我国玉米栽培面积仅次于水稻和小麦,为第3大粮食作物。目前我国每年种植玉米面积有210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2%,占粮食总产量的20%。而以西南地区为主的南方地区是我国三大玉米主产区之一,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玉米总面积、总产量的30%左右。玉米具有粮食、饲料、工业等多种用途,其生产形势直接关系着国计民生。  相似文献   

7.
为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热资源,增加单位面积的整体产量和效益,以玉米、大豆纯作为对照,对玉米与大豆不同间作模式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玉米与大豆间作模式的经济效益显著高于玉米或大豆纯作,其中2行玉米与6行大豆间作模式的经济效益最高,达到了12 413元/hm~2;2行玉米与2行大豆间作处理次之,经济效益为11 915元/hm~2。2行玉米与2行大豆间作处理的作物总产量最高,达到了10 317 kg/hm~2,该模式下大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明显低于大豆纯作以及其他间作模式,而玉米产量明显高于玉米纯作。建议在以玉米生产为主的地区,尽量采用2行玉米与2行大豆间作模式,既能增加玉米产量,又能增收大豆,同时还能培肥地力;在以夏大豆生产为主的地区,尽量采用2行玉米与6行大豆间作模式,在确保一定大豆产量的同时增加玉米产量,提高种植业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8.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一种高低作物搭配间作、套作代替单一作物的大小垄种植模式,充分发挥边行优势,保证玉米产量的同时增收一季大豆的产量,是传统间套种技术的创新发展,使单位面积内大豆和玉米产量提升。2022年,梁山县第1年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工作,依托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建设一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点和示范片,在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和经济效益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作者依据2022年梁山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实际情况,从复合种植工作取得的成效、取得成效的原因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为今后梁山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近年来广西发展的一年三熟"春玉米‖春大豆/夏大豆"间套作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揭示其增产、增效机理及玉米、大豆种间作用关系,为更好的利用推广该模式的间套作优势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土地当量比(LER)、种间竞争力(A)、产量、经济效益等不同量化指标对广西"春玉米‖春大豆/夏大豆"(A1)、"春玉米/夏大豆"(A2)2种间套作模式和"春玉米—夏大豆"(A3)、"春大豆—夏大豆"(A4)2种一年两熟轮作种植模式进行评定,以探讨A1种植模式产量、经济效益及种间竞争力变化。【结果】相较于各作物单作,一年三熟"春玉米‖春大豆/夏大豆"间套作模式下,春大豆、春玉米植株变高,产量降低;夏大豆百粒重增加,产量增加;LER=2.490,Ams10,Ams20,全年粮食总产量、经济效益高于A2、A3和A4,施肥量最少,生态效益最好,表现出明显的间套作优势。【结论】"春玉米‖春大豆/夏大豆"间套作模式,可同时满足粮食增产、经济效益增长等多目标的要求,可在广西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玉米和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鲁南地区多年玉米大豆传统间作套种基础上,结合当前粮食规模种植和农业机械化发展实际,通过玉米和大豆科学合理间作,按照大小垄种植模式,集成推广品种改良、行株距调控、化学除草、植株化控、机械播种收获等关键技术,充分发挥玉米边行优势,稳定玉米产量,增加大豆种植面积,是传统间套种技术的创新发展,为扩大鲁南粮食主产区大豆种植面积、提高大豆产能探索出科学可行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1.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玉米生产发展前景广阔。玉米是丹东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位居各类农作物之首,种植面积10.1万hm2,年产量35.53万t,分别占粮食种植面积的51%和粮食总产量的50%,在粮食生产中占有极重要地位。本文针对丹东地区玉米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丹东地区发展玉米生产的对策,包括品种筛选与布局、提高单产增加增产,高产栽培等。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是粮食大省,但大豆种植面积逐年下滑,主要原因是单产低,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就相对较低。为了稳定大豆种植面积,提高公顷效益,我们通过两年实践,根据大豆习性,改变传统耕作方式,利用大豆与玉米混种,实行大垄栽培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广西粮食生产演变特点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数据统计与对比分析方法对1990-2007年广西粮食生产的演变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各年粮食总产占全国的比例相当稳定;全区粮食总体趋势为面积下降,单产提升,总产徘徊;农业结构调整是粮食面积下降的最根本原因;稻谷面积及其占粮食作物的比重波动下降,而玉米、大豆面积上升;玉米、大豆等旱粮的单产提高幅度明显高于水稻;35个粮食主产县(市、区)对全区有决定性影响,左右着全区粮食走势。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从国家统计局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60 000万吨大关,比2012年增产1 236万吨,增长2.1%,实现10年连续增产。我国粮食总产实现"十连增",其中玉米贡献最大。在山西省,玉米的种植面积占到了全部粮食作物面积的半壁江山,玉米总产量占到了全部粮食总产量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15.
《安徽农业科学》2020,(1):230-233
[目的]基于2016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分析宣城市粮食生产能力及其面积结构调整。[方法]在分析2016年宣城市耕地利用和粮食生产情况基础上,确定能发挥气候资源生产潜力的种植制度,以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小麦玉米区域试验的产量为基础,计算宣城市粮食生产能力。结合主要粮食作物面积构成对比分析,提出粮食面积结构调整建议。[结果]全市粮食平均单产能力为8 457.10 kg/hm~2,比2013—2015年的粮食实际平均单产高3 089.66 kg/hm~2;粮食总生产能力为186.66万t,比2013—2015年粮食平均总产高68.19万t。全市粮食面积潜力36.1万hm~2。面积结构调整可考虑"提高稻谷、稳定小麦、适量增加玉米和大豆"。[结论]2016年全市粮食生产能力开发率为0.63,粮食生产潜力较大。可通过结构调整,使粮食面积中稻谷占74%、小麦占18%、玉米占4%、大豆占2%。  相似文献   

16.
由于价格的运行特征和种植利润的迥异,国内粮食产区的玉米和大豆也有面积之争。某期货近期的一份东北农作物产区的调研报告显示,受种植收益等影响,黑龙江大豆、玉米种植面积发生剧烈变化。继2011年黑龙江大豆大面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玉米育种、栽培等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畜牧业、加工业的迅猛发展,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得到了迅速的提高。玉米是中国农作物播种面积第一、总产量第二大作物。我国现有的种植面积、总产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2007年玉米种植面积、总产和单产为2,947.75万hm2、15,230,000万kg和5167.5kg/hm2,比2003年增加了540.93万hm2、3,647,000万kg和355.5kg/hm2。玉米产业化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粮食连年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2003~2007年玉米总产增加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率为44%以上,位居各粮食作物之首。  相似文献   

18.
由于大豆营养丰富,受到人们的青睐。镇雄县自2013年定为国家级粮食生产大县以来,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年产粮食5亿kg。目前,人多地少,通过春玉米与春大豆间作技术研究并推广,加大镇雄县土地的复种指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农民增产增收,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不同种植方式玉米大豆产量和产值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光能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总产量和总产值,2005年进行玉米大豆单作、间作、混作(同穴播种)不同种植方式对河南省驻马店市单产和产值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面积玉米大豆混作总产值>玉米大豆间作总产值>玉米单作总产值>大豆单作总产值。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玉米育种、栽培等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畜牧业、加工业的迅猛发展,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得到了迅速的提高。玉米是中国农作物播种面积第一、总产量第二大作物。我国现有的种植面积、总产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2007年玉米种植面积、总产和单产为2,947.75万hm2、15,230,000万kg和5167.5kg/hm2,比2003年增加了540.93万hm2、3,647,000万kg和355.5kg/hm2。玉米产业化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粮食连年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2003~2007年玉米总产增加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率为44%以上,位居各粮食作物之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