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3 毫秒
1.
黄牛双胎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牛为单胎动物,对豫西75000头秦川及秦川杂种母牛连续两年(1990~1991)的调查资料表明,黄牛的自然双胎率为0.0078%。1990~1992年,我们利用超数排卵原理,在豫西地区对518头秦川及秦川杂种母牛进行试验,研究出了一种复合激素配方。将该复合激素于发情周期第17~18天注射于207头母牛的左臀部肌肉,待发情后配种,使母牛每个情期双卵发育率达到75.84%,双卵排放率达到70.04%,受双胎率达到43.31%,活产双犊率达到22.92%。试验证明,使用该双胎素可大大提高母牛双胎率,为加速养牛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新型黄牛双胎素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们应用改进后的双胎素新配方,在豫西地区对152头秦川母牛进行试验,使152头母牛的情期双卵发育率达到76.5%,双卵排放率达到69.7%,双胎妊娠率达到57.63%,活产双胎率达到40.68%,试验证明,黄牛双胎素的研究已经达到了可以进行推广应用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秦川、淮北及秦淮F_1黄牛体尺体重回归分析焦平林(安徽省蒙城县农牧渔业局,233500)秦川牛原产渭河流域,属我国优秀的肉役兼用型黄牛品种.近年来许多省区都引进了秦川公牛或冻精改良本地黄牛,仅安徽淮北地区目前秦川杂交牛存栏比重就达30%以上。为了解秦?..  相似文献   

4.
促卵泡生成素受体基因的SNP对牛双胎性状的标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秦川牛和荷斯坦奶牛的双胎母牛和单胎母牛为实验材料,以牛的FSHR基因的第10个外显子作为标记牛双胎性状的候选基因,用SNP法进行了多态检测。结果发现,在秦川牛的双胎母牛中突变率为60%(6/10),而在单胎母牛中突变率为20%(2/10);在荷斯坦奶牛中,双胎母牛突变率为31.25%(5/16),单胎母牛突变率为6.67%(1/15);由此可见双胎牛和单胎牛二者之间FSHR基因的第10个外显子的突变率差异明显。这表明选择FSHR基因的10个外显子有可能作为双胎性状的候选基因。经序列分析发现在FSHR基因的第1506个碱基发生了突变(T→C),但氨基酸没有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
牛、羊、人叠朊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我国哺乳动物叠朊基因Prnd的生物信息,本实验采用PCR方法克隆了秦川黄牛、甘肃土种绵羊和汉族人的Prnd,运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对这些序列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获得的三种哺乳动物的Prnd均位于1个单一的外显子内,与GenBank登录的相应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秦川黄牛与甘肃土种绵羊Prnd的同源性为96.8%,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3.3%。汉族人Prnd与秦川黄牛和甘肃土种绵羊Prod的同源性均为80%,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76.3%。氨基酸一级结构分析显示3种Prod编码的叠朊均由氨基端的信号肽、中间的成熟蛋白和羧基端的GPI锚结合区组成。二级结构预测表明,3种Prod编码的叠朊均由3个α-螺旋和2个β-片层组成。本研究获得的这3种主要哺乳动物的Prnd信息为一进步研究叠朊的结构与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秦杂与固原黄牛短期育肥屠宰对比试验高新运,韩映辉(宁夏固原县畜牧局,756000)(宁夏固原县肉牛基地办)固原县位于六盘山西麓,西兰公路在此经过.解放以来不断从陕西引入秦川牛改良当地黄牛,用于增大牛的体格提高役用能力.近十年来随着当地畜牧业商品经济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甘南牦牛与鲁西黄牛、秦川牛、安格斯牛、夏洛来牛、西门达尔牛的屠宰性能和食用品质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甘南牦牛在屠宰产肉性能的各项指标上,均低于其他良种牛;甘南牦牛肉色深红、大理石纹适中、pH值为5.55;甘南牦牛肉系水率为57.19%,比安格斯牛肉、西门塔尔牛肉分别低3.34%、3.90%,比秦川牛肉和鲁西黄牛肉分别高3.28%、3.37%;甘南牦牛熟肉率为69.79%,除比安格斯牛肉低之外,均高于秦川牛肉、鲁西黄牛肉及西门塔尔牛肉;甘南牦牛肉的剪切力值为4.85kg/cm2,比秦川牛肉略高,比鲁西黄牛肉、安格斯牛肉和西门塔尔牛肉低。  相似文献   

8.
如何提高肉牛饲养经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通过对全市一些规模肉牛饲养场户的调查分析,对影响乡村规模肉牛饲养效益的几方面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要提高肉牛规模饲养效益应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正确选购架子牛1.1选择外来的肉用良种公牛(如夏洛来、西门塔尔、利木赞等)与当地的南阳黄牛、秦川牛和鲁西黄牛等作母本,杂交产生的一代(F1)、二代(F2)改良牛,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比当地牛高4%以上,育肥效果好,产肉品质佳,经济效益高。1.2饲养场户前往各地采购架子牛个体时,应挑选四肢高,体型长,体格较大,皮肤松弛有弹性,肌肉较薄,骨架清晰,…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动物繁殖力,分别用不同纯度的抑制素真核融合表达质粒pCISI,配以不同免疫佐剂后导入72头母黄牛体内。结果表明:①两次免疫后,产生抗抑制素抗体的黄牛占59.72%(4 3/72);②pCISI能促进双大卵泡发育(68.75%,44/64),诱发排双卵(50.00%,32/64);③加入佐剂的疫苗较未加佐剂的疫苗免疫效果明显,普鲁卡因佐剂显著优于脂质体(P〈0.05);④纯度疫苗对牛的免疫效果略高于低纯度疫苗,但差异不明显(P〉0.05)。  相似文献   

10.
秦川牛     
秦川牛是我国主要黄牛品种,与南阳牛、鲁西牛、晋南牛、延边牛共为我国黄牛五大品种。秦川牛产于陕西省关中地区,以渭南、临潼、蒲城、富平、大荔、咸阳、兴平、乾县、礼泉、泾阳、三原、高陵、武功、扶风、歧山等15个县(市)为主产区。陕西省的渭北高原以及甘肃省的庆阳地区也有少量分布。秦川牛属大型役肉兼用品种。毛色有紫红、红、黄3种,以紫红和红色者居多。鼻镜多呈肉红色。体格大,各部位发育匀称.骨骼粗壮.肌肉丰满,体质健壮.头部方正,房长而斜.胸部宽深,肋长而开张.背腰平直宽广.长短适中,荐骨部稍隆起。后躯发育稍…  相似文献   

11.
采用国产、日产外源激素,对杂种黄牛进行超数排卵处理及非手术回收6—7日龄胚胎的研究。以牛发情后第14天至17天,每日递减肌注垂体促滤泡素(FSH)。结果表明两种激素组在超排效果上均无明显差异,其超排有效率为83%,平均排卵数为6.44枚,春、秋两季非手术法,胚胎回收率分别为64.17%(11/17)和76.9%(20/26)。  相似文献   

12.
唐万寿  邱怀 《中国牛业科学》1995,21(2):49-51,53
浅谈关于秦川牛的选育和保种问题唐万寿,邱怀(陕西杨陵西北农业大学,陕西杨陵,712100)1秦川牛的形成和名称的由来秦川牛是中国著名的优良地方品种之一,属中原黄牛类型。它的起源可追溯到纪元前8000—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黄牛的野生祖先是野原牛,在...  相似文献   

13.
以外周血液的总DNA为模板,运用PCR方法克隆了汉族人、秦川黄牛和甘肃土种绵羊的Prnp基因,运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对这些序列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获得的3种哺乳动物的Prnp基因均位于1个单一的外显子内,与GenBank中登录的相应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达99.0%。牛与绵羊Prnp基因同源性为97.3%,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6.5%。人Prnp基因与黄牛和绵羊Prnp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86.7%和87.1%,其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为90.0%。3种Prnp基因均有富含G—C的重复区,编码的PrP蛋白均由氨基端的信号肽、中间的成熟蛋白和羧基端的GPI锚结合位点组成。基因型分析表明,秦川黄牛和甘肃土种绵羊可能存在感染海绵状脑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以秦川黄牛为受体牛,高产荷斯坦牛为供体牛,经同期发情、超数排卵、人工授精、胚胎收集和胚胎移植后,26头受体黄牛受胎15头,最后分娩10头,受胎率达57.7%。  相似文献   

15.
3个中国地方黄牛品种遗传结构及其遗传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12对微卫星引物对中国3个地方黄牛品种(鲁西黄牛、渤海黑牛及闽南黄牛)及2个对照群体(中国荷斯坦牛和青海牦牛)的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分化及基因流水平进行研究,结合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个牛群体总近交系数(Fit)为58.5%,群体内近交系数(Fis)为43.2%,群体间基因分化系数(Fst)为26.9%,3个指标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5个牛群体内近交系数(R)鲁西黄牛最高(0.640),青海牦牛最低(0.231)。鲁西黄牛与荷斯坦牛间每世代群体间有效迁移个体数(Nem)最大(1.149),牦牛与鲁西黄牛间最小(0.509)。5个牛群体每个体属于所属群体的平均概率从91.4%到98.5%不等。结合聚类分析、基因流分析及STRUCTURE分析结果,5个牛群可分为3大类:鲁西黄牛和中国荷斯坦牛为一类,渤海黑牛和闽南黄牛为一类,牦牛自为一类,这说明在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的形成过程中,鲁西黄牛受普通牛影响较大,而渤海黑牛受瘤牛影响较大,同时探讨了以上品种的演化与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6.
用便携式分割仪在现场分割7日龄鲜胚。二枚半胚成对移植给172头黄牛受体.受体移植妊娠率50%(86/172),现已有68头受体产犊91头.其中23对为同卵双胎.双胎率33.8%(23/68)。对分割胚胎的移植妊娠率产犊率、妊娠期、季节、黄体状况等多种因素进行了研究和比较,结果表明差异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不同杂交组合牛及纯种牛生长发育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云南热带、亚热带肉牛品种杂交组合及选育研究”课题执行期间收集的各种杂交组合牛、纯种莫累灰牛(MM)及云南黄牛(YY)的阶段性体重、体尺测定资料和外貌评分资料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表明在条件较好的小哨,莫云杂(MY)、婆云杂(BY)两种二元杂交牛的12月龄和18月龄体重分别比纯种云南黄牛提高21.45%、29.71%和28.91%、31.31%;婆莫云(BMY)三元杂交牛的初生重、18月龄和36月龄体重分别比云南黄牛提高66.21%、12.36%和10.92%。在六六呼,纯种沙西华公牛(SS)与木地黄牛的沙云杂(SY)二元杂交牛的18月龄、24月龄和36月龄体重分别比本地黄牛提高17.1%、10.92%和23.07%。在以MY为母本,SS为父本的三元杂交牛中,相应司旨标分别提高68.49%、75.3%和82.5%。在曼中田,以婆罗门(BB)冻精进行人工授精所产生的婆云杂(BY)二元杂交牛的初生重、12月龄和18月龄体重分别比本地黄牛提高36.9%、-0.2%和16.34%。以杂交公牛为父本所产生的1/4婆罗门·3/4云南黄牛(BYY)和1/4婆罗门·1/8莫累灰·5/8云南黄牛(BMYY)44后代中,其初生重和18月龄体重分别比本地牛提高2.56%、13.56%和7.1%、2.8%。  相似文献   

18.
秦川牛是我国优良的地方黄牛品种之一。用秦川牛改良土种牛(蒙古牛),其改良后代体格变大,变结实,役用性增强,并且产肉性、早熟性提高。通过改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改良1、2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西门塔尔牛在乌鲁木齐地区冷配杂交改良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试验和综合分析等方法,对乌鲁木齐县西门塔尔牛冻精冷配改良当地黄牛的F1代进行杂交改良效果的研究探讨,结果表明:改良黄牛体型外貌倾向于父系.对乌鲁木齐县自然环境和饲养管理条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初生重比当地黄牛分别增加6.5kg和6.6kg,增幅为33.8%和37.1%;各年龄段体重与当地黄牛相比提高效果极显著(P〈0.01);24月龄体尺比当地黄牛增长效果显著(P〈0.01);120d集中育肥后增重效果明显好于当地黄牛,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0.
黄牛双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牛是典型的单胎动物,自然情况下每次发情期只排出1个卵子。子宫内有1个胎儿发育。双胎偶见,多胎罕见。黄牛双胎率因品种而异,大约为0.5%-3%。除品种外,黄牛双胎率还受遗传、胎次、配种季节和饲养管理水平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