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产后瘫痪又叫乳热症,为奶牛分娩后1~3天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病牛知觉减退或消失,四肢瘫痪,卧地不起,精神抑制和昏迷.该病特点是产后3天内发病多,5胎以上的高产牛发病多.  相似文献   

2.
奶牛自汗症又称盗汗症,一种是老龄、犊牛、瘦弱及产后的母牛多发;另一种是膘情良好的奶牛,季节变换、气候多变时发病。患牛得病后脊、腰、双肋大量出汗,心率加快,呼吸急迫。有的体温偏高、流清涕、鼻鸣、头低耳耷、行走如酒醉、不喜饮水。如不及时治疗,奶牛容易发生生命危险。中药疗法有:一、如因患牛产后虚弱、体瘦而发病,可以应用补气健脾、固表止汗的方剂:太子参50克、黄芪100克、白术60克、防  相似文献   

3.
奶牛的产后瘫痪,是奶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急性低血钙症.以知觉消失、四肢瘫痪为主要特征,多产、产奶量高、青壮年的奶牛易发,如果治疗不及时,常导致死亡.近几年,笔者对312例发病牛进行了诊断治疗,并对奶牛日常饲养管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奶牛自汗症又称盗汗症,一种是老龄、犊牛、瘦弱及产后的母牛多发;另一种是膘情良好的奶牛,早春或晚秋气温多变时发病。患牛得病后脊、腰、双肋大量出汗,心率加速,呼吸急迫。有的体温偏高、鼻流清涕、鼻鸣、头低耳耷、行走如醉酒、不喜饮水。如不及时治疗,奶牛容易发生死亡。中药疗法有:  相似文献   

5.
产后瘫痪是奶牛特有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该病多发在3~5胎的高产奶牛.主要表现为产后3天内发病,病牛卧地不起,四肢无力,头向后侧倒卧,多呈"S"型,知觉丧失,食欲废绝,体温下降,血钙含量降到7毫克以下.  相似文献   

6.
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病、产乳热等,是发生在牛产后数天内的一种代谢性疾病,此病在奶牛生产中发病率很高,多发于春秋季节,主要是成年乳牛,特别是产奶多和膘情好的奶牛,在产后12~72h发生,给奶牛生产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奶牛生产瘫痪病又叫做奶牛低血钙病或是乳热症,是一种常见的、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代谢和严重产科疾病,其特征为全身肌肉无力,低血钙,四肢瘫痪或是知觉丧失等.该病主要出现在高、中产奶牛身上,此病大多数是在顺产后的3天内发生,特别是在产后的12~48h最容易发生,少数发生在分娩前数小时或是分娩过程中,很少在分娩后的数周或妊娠末期发病.迁安市二牛奶牛场曾经有一头奶牛产犊2天后发生生产瘫痪,经过对该病例的治疗后引起了笔者的重视,近几年来通过对该病的诊治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奶牛自汗症又称盗汗症,一般多发于老龄牛、犊牛、瘦弱牛及产后的母牛;此外,膘情良好的奶牛,季节变换气候多变时易发病。患牛得病后脊、腰、双肋大量出汗,心率加速,呼吸急迫。有的体温偏高、鼻流清涕、鼻鸣、头低耳搭、行走如酒醉、不喜饮水。如不及时治疗,奶牛容易发生致命危害。用中药治疗奶牛自汗症具有良好的效果,推荐的治疗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奶牛生产瘫痪又称产后瘫痪、低血钙症、乳热症,它是奶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以奶牛突然发生血钙含量急剧下降、肌肉松弛、知觉减退、四肢麻痹、卧地不起为主要特征。主要发生于营养良好、3-6胎次的高产奶牛,分娩3天内的奶牛发病多、其中以产后24小时内发病最多,3天以后发病的较少,初产母牛几乎不发生此病。本病多呈散发,但个别养殖场户的发病率可高达25%-30%,其病程发展很快,如不及时治疗,有50%-60%的病牛可在1至2天内死亡。  相似文献   

10.
<正>奶牛瘫痪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形成原因多种多样,病因复杂,从而给临床防治带来难度。一、发病原因大多数奶牛在产后3天内发病,5~10岁、产犊3~6胎的母牛发病最多,愈是高产牛,发病愈多。产后母牛发生瘫痪的原因,目前一致认为有以下3  相似文献   

11.
产后瘫痪是奶牛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多发生在3~5胎的高产奶牛。由于本病常常无前兆地突然发生,病情发展迅速,常因耽误抢救时机而致使病情加剧而难以治疗。即使治愈后高产牛也会因产奶量下降而变成中、  相似文献   

12.
正母畜产后瘫痪也称乳热症、产后风瘫,是母畜在分娩前后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牛,特别是高产奶牛发病率较高,母猪、羊也有发生。本病的主要特征是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四肢肌肉震颤,站立不稳甚至瘫痪不起,重症者知觉丧失,体温有时下降。1发病原因1.1饲养管理不当分娩前发生瘫痪时,多因妊娠后期胎儿迅速生长发育,日粮供应单一,营养不平衡,钙、磷等矿物质供应失调,或缺乏光照和运动,血钙不足(低血钙)所致。而分娩后发生的瘫痪,多因产后泌乳的需  相似文献   

13.
奶牛产后多虚多瘀,其康复以补血补气为原则.近年来,我局兽医院采取中西药结合,调节性治疗奶牛产后"不食症"100余例,全部治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为查明不同防治方法对集约化牛场中低血钙症的防治效果。在某集约化牛场随机选取分娩当天实验奶牛120头,将其分为分娩当天组(Ⅰ组)和围产后期组(Ⅱ组),其中Ⅰ组实验奶牛在分娩后立即给药;Ⅱ组实验奶牛分别在产后第1、3、5、7天给药。结果显示:5%CaCl_2和5%葡萄糖能够降低分娩当天病率40%,降低围产后期低血钙症的发生率40%,博威钙能分别降低40%和35%,两种药物均能有效的降低低血钙症的发生;静注给药每头牛每年净利润为303.41元,投喂给药方法为256.91元。两种防治方法均可有效的降低奶牛低血钙症的发生,并会给牛场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静脉输注方法经济效益更好。  相似文献   

15.
某初产奶牛,产后卧地不起,精神萎靡,食欲废绝,体温38.2℃,经综合诊断为牛产后瘫痪。高产奶牛产后瘫痪也称乳热病,是产后奶牛突然发生的严重钙代谢障碍性疾病,主要特征为知觉丧失、四肢瘫痪、循环虚脱及精神沉郁和低血钙。多见于3-4胎以上,在分娩后3天内的高产奶牛,也是近年来常见的一种现象,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症名,是指奶牛夜间异常出汗,白天正常为特征的一种疾病现象。“盗”有偷盗的意思,用盗贼每天在夜里鬼祟活动,来形容该病,即每当奶牛晚上入睡之时,汗液像盗贼一样偷偷的流出来。奶牛盗汗症常发生于犊牛、老龄、瘦弱及产后的母牛。在春秋两季气候多变时,膘情良好的母牛,甚至孕牛也可能发生本病。孕牛盗汗症很少报道,笔者在服务奶牛的过程中,碰到3例孕牛,发生盗汗,都进行了西药、中药治疗,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多在产后1~3d突然发病,是以瘫痪和昏迷为特征的急性低血钙症,本病多发生在5~9岁高产奶牛。多胎多产,产乳量高,摄入能量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基础性原因,产后大量泌乳而失钙是其诱因。在高钙饲料条件下甲状腺机能降低,甲状腺素分泌低下,骨钙动员补充血钙迟缓,从而导致低血钙症。  相似文献   

18.
<正>奶牛产后倒地不起症是发生于产后奶牛的常见病。由于产后血钙过少,产伤性麻痹,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等原因所致,其多发生于冬季至初春。本病又是产后轻瘫的并  相似文献   

19.
子宫脱出为奶牛的一种常见病,是母牛产犊后,子宫翻转脱出阴门外.脱出多见于分娩后几小时内,产后超过一天发病极为少见.子宫脱出以经产牛多,初产牛发生较少.  相似文献   

20.
生产瘫痪是高产奶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低血钙、知觉丧失、肌肉无力及四肢瘫痪,也叫乳热症或低血钙症。多数在3-6胎,一般顺产后3天之内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