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更好地防治棉苗病害、棉蚜和绿盲蝽,2013年在聊城市东昌府区许营乡刘庄开展了几种杀菌剂和杀虫剂混配拌种对棉苗病害、棉蚜和绿盲蝽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棉花安全,对棉花的生长发育、后期产量无不良影响.从对棉苗病害的防治效果上来看,可选用25%溴菌腈WP防治炭疽病,30%恶霉灵FS防治红腐病和立枯病,也可选用2.5%适乐时FS防治以上3种病害.从对棉蚜和绿盲蝽的防治效果上来看,宜选用24%螺虫乙酯SC,也可选用70%噻虫嗪WS.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降低农户使用基质育秧的难度,减少育秧成本,前期对多个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筛选,并粗略筛选出油菜素内酯及甲壳素2种效果更为明显的调节剂。本试验旨在通过在育秧基质中添加油菜素内脂和甲壳素2种生长调节剂,研究其对水稻秧苗素质的作用,以期寻找2种调节剂利于培育壮苗生长的使用量,研发水稻新型育秧基质。结果表明,育秧基质单独添加油菜素内酯15 mg/L和甲壳素30 mg/L均可有效提高秧苗素质。其中:添加15 mg/L的油菜素内酯可以明显提高水稻秧苗茎基粗及干物质量,添加30 mg/L甲壳素可以增加水稻秧苗株高及茎基粗;添加油菜素内酯15 mg/L+甲壳素30 mg/L复配剂效果更佳,其对水稻秧苗的株高、茎基粗、单株干物质量都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3.
根腐病是影响棉花全苗早发的重要病害。山西省棉苗根病主要有立枯、红腐和炭疽3种病害,多为复合发生,以立枯菌致病力最强,红腐菌侵染率最高。棉苗根腐病药剂防治主要采取拌种、浸种和包衣3种技术,但所选用药剂多为化学制剂。为了拓宽防治棉苗根病药剂的新品种,选择应用对环境友善的生物源制剂,开展了本项试验。1材料和方法供试药剂:2.0%菌克毒克水剂(由中科院成都生物所提供);32%多邻五粉剂(多菌灵、邻酰胺、五氯硝基苯复配剂,由山西省农科院棉花所农化厂提供)。试验在本所多年重茬棉田进行,播前10天渗灌,地膜覆盖栽培。参试品种为转Bt基因…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 BL)对甘蔗组织培养的影响,本研究以“植物器官从头再生”“体细胞胚再生”2种组培快繁体系为基础,通过添加适宜浓度的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 2,4-EBL)于基础培养基中,设计了6套适用于甘蔗快繁的组合培养基方案。并于不同诱导阶段(不定根诱导、愈伤组织诱导、成苗诱导)对接种材料的形态特征及内源植物激素(油菜素内酯、玉米素核苷、生长素、脱落酸)的含量变化进行了统计与测定,探讨了油菜素内酯应用于甘蔗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将不定根培养基MS + 0.2 mg/L 2,4-D + 0.2 mg/L LFS与成苗培养基MS + 0.5 mg/L KT +(0.2 mg/L IBA / 0.2 mg/L 2,4-EBL)+ 300 mg/L Pro进行组合,为甘蔗组培快繁的较优方案,油菜素内酯可应用于甘蔗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且体细胞胚再生成苗优于愈伤组织再生成苗,成苗时间可缩短至32 d。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吡唑醚菌酯和芸苔素内酯共同作用防治花生根腐病和白绢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和芸苔素内酯及其混剂对花生根腐病菌和白绢病菌的抑制作用,并开展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对根腐病菌和白绢病菌菌丝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其EC_(50)分别为7.79mg/L、0.10 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药剂处理显著降低了病情指数,增产效果显著。其中吡唑醚菌酯和芸苔素内酯搭配使用效果最突出,对根腐病和白绢病防效分别为73.10%、78.25%,分别增产21.54%、25.10%。表明吡唑醚菌酯和芸苔素内酯协同能有效防治花生根腐病和白绢病。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表油菜素内酯对高产小麦氮素吸收积累和产量的调控作用,以小麦品种石麦18为材料,设置起身期、起身期+孕穗期、孕穗期3个喷施时期为主区,0~0.15mg·L-1 4个喷施浓度为副区的裂区试验,测定小麦各器官含氮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起身期或孕穗期1次喷施或起身期+孕穗期2次喷施0.05或0.1mg·L-1表油菜素内酯时,小麦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提高。喷施以后植株含氮量和氮积累量增加,生育后期氮在茎和穗中的分配比例提高,氮的净吸收量和花后向籽粒的净转运量增加。其中,起身期喷施或起身期+孕穗期2次喷施0.1 mg·L-1表油菜素内酯的上述作用最显著,孕穗期喷施0.05mg·L-1的上述作用最显著。在所有处理中,起身期+孕穗期2次喷施0.1mg·L-1的效果最明显,其次为起身期喷施0.1mg·L-1。起身期喷施的作用高于孕穗期喷施。因此,冬小麦应用表油菜素内酯,以起身期或起身期+孕穗期2次喷施0.1mg·L-1为宜。  相似文献   

7.
简述油菜素内酯的化学结构、合成、信号传导机制,种子萌发生理,正常环境下油菜素内酯促进种子萌发的生理作用和逆境条件下油菜素内酯对种子萌发的促进效应等,提出油菜素内酯促进种子萌发机理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化学调控剂对玉米自交系株高及穗上各节间长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自交系郑58和PH6WC为研究材料,在不同时期喷施赤霉素和乙烯利+油菜素内酯调节株高。结果表明,郑58在17片可见叶期,喷施200 mg/L赤霉素效果最佳,倒1节节间长度提升幅度与对照达显著性差异;PH6WC对赤霉素反应不敏感。郑58在14片可见叶期,喷施100 mg/L乙烯利+0.1 mg/L油菜素内酯降低株高的效果最佳,倒2节至倒6节节间长度降低幅度均与对照达显著性差异;PH6WC在17片可见叶期,喷施200 mg/L乙烯利+0.1 mg/L油菜素内酯降低株高效果最佳,倒1节至倒6节节间长度降低幅度均与对照达到显著性差异。不同自交系对化控剂处理的最佳时期和浓度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是鲁北棉区棉花苗期的主要病害 ,直接影响棉苗成活率及生长势 ,且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 ,严重制约了棉花生产。为寻求高效拌种剂预防苗病 ,2 0 0 4年进行了复配农药72 %萎·福·吡三种不同用量和三种单剂的常规用量的比较试验 ,以了解其对棉花苗期病害的防治效果 ,筛选出复配农药 72 %萎·福·吡防治棉花苗期病害的最佳用量。1材料和方法试验在山东滨州郊区连作棉田进行 ,试验地肥力中等 ,有机质含量 1 .1 %~ 1 .2 % ,p H为 7~ 8。 4月 2 6日耧播 ,播种后喷乙扑类除草剂再盖膜 ,密度为每公顷 3.9万株。试验药剂 :72 …  相似文献   

10.
保苗灵加固着剂拌种对棉苗根病的防治效果吉贞芳樊宝华李建勋山西省农科院棉花所运城044000山西省棉苗根病主要种类有红腐病、立枯病和炭疽病。目前比较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主要是药剂种子处理。但在拌种操作时最容易发生的问题是药粉到处飞扬而不能完全固着在种子...  相似文献   

11.
棉花应用油菜素内酯连续六年的产量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棉花应用油菜素内酯连续六年的产量表现黄秀国傅福道周江华(浙江省萧山棉麻研究所萧山311202)1992~1997年,我们在植物生长调节剂比较试验,油菜素内酯使用浓度、使用方法以及高产栽培试验中,均以油菜素内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全省普遍应用的助壮素为...  相似文献   

12.
药剂拌种防病是促进棉花壮苗早发、正常生长的基础措施之一,1987年对已经推广和正在推广的几种农药拌种防治棉苗病害效果进行了大面积对比试验调查,现报道如  相似文献   

13.
王智广  崔书瑞 《中国棉花》2007,34(12):38-39
1苗期病害棉花苗期病害有立枯病、炭疽病、猝倒病、红腐病、根腐病、枯萎病、茎枯病、疫病、黑班病、轮斑病、角斑病等10余种之多,其中以引起烂种、烂根、死苗的立枯、炭疽、猝倒、根腐、枯萎等病害为害性最大。(1)发生特点:如果说棉田多年连作、病菌基数较大和春季低温、高湿的恶劣天气是导致“棉花死苗”的“罪魁祸首”,那么,品种的抗病性偏差、种子药剂处理不好(购买的商品种子使用种衣剂质量较差,或自留种的不拌种、拌种农药质量较差等)、不晒种(发芽势弱、出苗率低)、播种过早(由于温度低而造成出苗期延长,棉苗长势偏弱)等因素,则是造…  相似文献   

14.
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简称BR)是70年代由美国的Mitenell从油菜花粉分离发现的一种新型植物激素,1980年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成功地进行了人工合成。目前,国内已进行人工合成试验及使用试验。据国外试验报道,油菜素内酯对植物具有生长调节作用,对多种作物使用能提高产量。为了摸清油菜素内酯对苎麻生产的增产效应,我们对苎麻进行了喷施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试验方法试验地为二龄麻园,品种为黑皮蔸,油菜素内酯为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提供。试  相似文献   

15.
以小麦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法,以清水和油菜素内酯作为对照,研究不同浓度曲酸溶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曲酸溶液(50、100、200、300、400、500mg/L)处理后,小麦种子发芽势显著提高,以300mg/L效果最佳,优于清水对照组和20mg/L油菜素内酯处理;小麦幼苗的根长、株高、根冠比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小麦幼苗的鲜重、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浓度为200mg/L时达到峰值并高于对照组;幼苗叶绿素含量比油菜素内酯对照组高,以200mg/L促进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不同植物源杀菌剂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4种植物源杀菌剂对假禾谷镰刀菌的室内毒力,并对其中毒力较高的8种杀菌剂进行了盆栽病害防控试验。结果表明,厚朴酚、香芹酚、牛至油、蛇床子素、丁香酚、白藜芦醇、大蒜素和薄荷酮对假禾谷镰刀菌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EC50分别高达4.53、17.55、24.30、32.78、37.42、47.40、77.45和80.56 μg·mL-1。此8种杀菌剂中,香芹酚和薄荷酮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效最好,均为82.6%;牛至油、厚朴酚、蛇床子素及白藜芦醇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效次之,分别为78.0%、75.5%、75.5%和72.5%;丁香酚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效最弱,为66.4%。这说明香芹酚、薄荷酮、牛至油、厚朴酚、蛇床子素、白藜芦醇等8种植物源杀菌剂对小麦茎基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可用于该病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黑胫病(Potato blackleg)是一种种薯传播病害,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为研究马铃薯黑胫病药效防治措施,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为材料,采用抑菌圈法测定了不同药剂对黑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atrosepticum)的室内毒力,并对入选药剂采用拌种、沟施、灌根3种处理方式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同时对入选药剂使用不同浓度剂量处理种薯在田间进行了药剂安全性测定。结果表明,噻霉酮、溴硝醇、乙蒜素抑制效果较好,EC50值分别为38.18,77.09和168.15μg/mL,与农用硫酸链霉素相比相差较小。在药剂对马铃薯安全性测定中,溴硝醇拌种的3个用药浓度对出苗均没有抑制作用,其他各供试药剂拌种的二倍用量对出苗均有抑制作用。2017和2018年2年防效试验中,噻霉酮拌种效果最好,防效分别为75.20%和70.35%,增产分别为18.18%和24.89%;其次是溴硝醇拌种、乙蒜素拌种和灌根、噻霉酮灌根,防效均在52.24%~68.60%;对比拌种、沟施和灌根3种施药方法,拌种和灌根效果较好。因此,噻霉酮、溴硝醇和乙蒜素3种药剂是马铃薯黑胫病防止中的首选药剂,且使用拌种和灌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药剂拌种对花生苗期的影响及田间蛴螬防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花生常用拌种药剂的苗期安全性及田间防效,采用盆栽法测定了3种杀虫剂拌种在不同温度、土壤湿度和播种深度对花生出苗率及生长指标的影响。综合比较得出安全性依次为毒死蜱>氟虫腈>吡虫啉;分别加入4种杀菌剂混配拌种后发现,出苗率和其它生长指标均有所提高,其中萎锈•福美双效果最好。田间试验得出:毒死蜱单独拌种具有较高的杀虫增产效果,加入杀菌剂有一定的增效;吡虫啉与萎锈•福美双混配拌种可提高出苗率及防虫效果,增产率为53.59%;氟虫腈拌种后防虫效果较差,与4种杀菌剂混配后增效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油菜素内酯(BR)也称作芸苔素内酯,是一种新型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极低,但生理活性却极高,植物经极低浓度处理便能表现出明显的生理效应。许多研究证明,BR具有改善植物生理代谢,提高品质和产量的作用,并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许多过程,在农林业生产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对油菜素内酯的应用报道很多,但对转Bt基因抗虫棉的应用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以不施用BR为对照,在BR施用时期和次数不同情况下,通过考察转Bt基因抗虫棉各经济性状的变化,来探讨外源BR对转Bt基因抗虫棉经济性状的影响,以便为在抗虫棉生长发育过程中科学合理施用油菜素内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串珠镰孢菌(F. moniliforme)既是玉米穗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也是玉米茎腐病的主要致病菌.长期以来,对玉米穗腐病和茎腐病各自的病原学和发生规律均有一定研究,但对两种病害串珠镰孢菌的侵染循环关系,缺乏深入研究,给两种病害的协调防治带来一定困难.本文对两种病害串珠镰孢菌的侵染循环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为两种病害的综合治理、抗源筛选及抗病育种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