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壤质量有内在和外在因素.内在质量是天然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它是五大自然成土因素,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长期相互作用,带有明显的成土因素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人类活动则是土壤质量形成的第六个因素,土壤质量因一些自然过程,如风化淋溶作用的进行缓慢改变,另一方面因人类活动,如土地利用和农作实践活动而加速其改变进程.  相似文献   

2.
《现代农业》2004,(5):14-15
土壤是指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包括各种农作物和果树)的疏松的陆地表层。土壤又有自然土壤和农业土壤之分。凡未经人工开垦的土壤,称为自然土壤,如从未开垦的高山和草原的土壤。自然土壤经过开垦耕种以后,就成为农业土壤。农业土壤特点:一是成土年龄比自然土壤短,二是土体结构上有明显的分层,即所谓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和底土层。  相似文献   

3.
我国土壤退化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退化(Soil degradation)是指在各种自然,特别是人为因素影响下所发生的导致土壤的农业生产能力或土地利用和环境调控潜力,即土壤质量及其可持续性下降(包括暂时性的和永久性的)甚至完全丧失其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特征的过程,包括过去的、现在的和将来的退化过程,是土地退化的核心部分。土壤质量(Soil quality)则是指土壤的生产力状态或健康(Health)状况,特别是维持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持续土地利用及环境管理、促进动植物健康的能力。土壤质量的核心是土壤生产力,其基础是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土壤维持植物生长的自然能力,它一方面是五大自然成土因素,即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带有明显的响应主导成土因素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4.
农业土壤和自然土壤是有联系的,是統一的,又是有差別的。自然土壤是农业土壤的前身;农业土壤是自然土壤在社会因素影响下发展到更高級、更复杂的阶段。因此,农业土壤与自然土壤有它們的共同性,也有它們的特殊性。农业土壤和自然土壤都是独立的历史自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土壤参数预测常采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在预测准确性上存在较大误差,且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基于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及其改进算法的土壤参数预测方法虽然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但仍有较大的误差。为进一步提高神经网络预测精度,使用遗传算法-鲸鱼算法(GA-WOA)的混合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以此建立农业土壤参数预测模型,并与多种现有算法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所提算法在农业土壤参数预测方面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更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正> 一、绪言土壤是自然界的客观实体,也是人们劳动的产物。它是在历史自然因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综合影响下发生与发展的。因此,承认土壤和成土因素相统一是研究土壤的基本观点。在重视成土因素及其作用的同时,要特别强调土壤的具体属性,只有以成土条件为前提,以成土过程特别是土壤属性为依据,才能使土壤分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也才能使土壤分类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7.
通过选取武夷山土壤垂直带中的7个代表性剖面(其中一个在黄坑,六个在黄岗山,),初步研究武夷山的土壤理化性质的垂直变化规律。用发生学的方法对土壤进行分类命名。通过实验测得指标数据表明:武夷山土壤理化性质不同,垂直地带性差异显著。通过与山东丘陵山地土壤对比,分析成土因素对土壤的影响,说明不同的情况下,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过程的主导性不同。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农业土壤酸缓冲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模拟方法研究了浙江省40个土属的农业土壤对酸的缓冲性能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对酸的缓冲作用可分为3段,相应的pH范围大致可分为>6,3~6和<3,pH在3~6的范围内缓冲作用较弱.不同土壤对酸的缓冲容量和缓冲强度有很大的变化,成土母质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酸的缓冲容量和缓冲强度一般是:滨海沉积物发育土壤>石灰岩发育土壤>湖积物发育土壤>河流冲积物发育土壤>山地丘陵酸性岩残坡积母质发育土壤.酸的缓冲容量和缓冲强度主要受土壤中CaCO3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土壤中元素的背景值受地貌成土因素的影响,在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文献中,曾有所论述,但专题讨论却不多。在成土过程中,地貌是影响土壤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一个重要条件,它通过各成土因素间接地对土壤起作用。因此,研究地貌成土因素对土壤中元素的迁移转化中的作用和地位,探讨地貌条件与土壤中元素背景值的关系,无论在土壤背景值研究的理论上,还是  相似文献   

10.
珠江三角洲典型区农业土壤铬的空间结构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东莞市118处农业表层土壤和5处典型土壤纵削面的取样调查,利用常规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土壤巾铬的空间结构和分布特征.结果显示,东莞市农业土壤铬含量为2.28~94.98 mg·kg-1 .平均值为44.90 mg·kg-1,略高于东莞巾背景值;铬的空间结构表现为明显的几何各向异性,各向异性比约为1.8,长、短轴分别在103°和13°方向;指数模型对于实验变异函数的拟合 效果较好,变异函数表现出明显的块金效应,块金值在基台值中所占的比例约为34%.表明东莞市农业土壤中铬具有较强的窄间相关性;铬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西部高、东部低的地域特征,其空间分布主要受成土母质和地形的控制,铬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另外人为活动对铬的空间分布也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新构造运动重组了山西地貌的新格局,地貌的改变引起了气候、植被、地形、母质、成土年令等成土因素的相应变化,从而对山西不同区域内土壤的形成分布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土肥 《农家致富》2007,(15):32-32
土壤中的养分是哪来的? 答:土壤是岩石经长期风化作用形成的,这些岩石风化形成的矿物质颗粒,是形成土壤的基础,称为成土母质。成土母质中含有原来岩石成分里的一些营养元素,如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成土母质在重力、水、风等搬运下,  相似文献   

13.
农业土壤磷素流失特征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土壤磷素流失会对周边水质环境造成的一定的影响。本文对农业土壤磷素流失的现状进行分析,简单阐述磷素流失对水资源的影响,并且针对磷肥的使用、土壤自身的性质以及磷素的承运过程进行研究,目的是解析磷素流失的影响因素以及作用机理,并且从中分析出磷素流失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最后总结出,农业土壤的磷素流失影响因素有土壤性质、含磷元素程度、磷肥使用、农业耕作以及水文条件等。  相似文献   

14.
基于目前国内外对农业土壤N_2O产生与排放过程的研究成果,分析了N_2O的产生途径及其研究方法、影响农业N_2O产生的主要因素。农业土壤N_2O产生的主要过程有硝化作用(自养硝化作用和异养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和硝化微生物反硝化作用。目前研究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15N示踪法和气体抑制剂抑制法;影响土壤硝化—反硝化作用及N_2O产生的因素主要包括土壤基质、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化学性质、生物因素以及人类活动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研究提出展望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贵州中部山区植烟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GPS定位在贵州中部山区采集了165个代表性土壤样品,对贵州中部山区不同成土母质发育形成的不同土层中土壤交换性钙(Ca)和交换性镁(Mg)的剖面分布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贵州中部山区烟田耕层土壤交换性Ca含量平均值为9.00 cmol/kg,变异系数64.71%,交换性Ca缺乏和较缺乏(6 cmol/kg)的土样占土样总数的34.21%;土壤交换性Mg含量平均值为1.70 cmol/kg,变异系数79.95%,交换性Mg缺乏和较缺乏(1.6 cmol/kg)的土样占土样总数的59.01%。(2)植烟土壤交换性Ca和Mg含量在不同成土母质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第四纪红土发育形成的土壤交换性Ca和Mg含量较高,而沟谷堆积物发育形成的土壤交换性Mg含量较低。(3)在剖面垂直分布上,不同成土母质发育形成的土壤交换性Ca含量均表现出自上而下依次递减的规律,而不同成土母质发育形成的土壤交换性Mg含量分布规律不明显。(4)植烟土壤交换性Ca和Mg含量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呈下降趋势,低海拔土壤的交换性Ca、Mg含量显著高于高海拔地区。从本试验结果可推论,土壤的成土母质和海拔高度是影响土壤交换性Ca和Mg含量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农业土壤磷素流失会对周边水质环境造成的一定的影响。本文对农业土壤磷素流失的现状进行分析,简单阐述磷素流失对水资源的影响,并且针对磷肥的使用、土壤自身的性质以及磷素的承运过程进行研究,目的是解析磷素流失的影响因素以及作用机理,并且从中分析出磷素流失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最后总结出,农业土壤的磷素流失影响因素有土壤性质、含磷元素程度、磷肥使用、农业耕作以及水文条件等。  相似文献   

17.
饲料中微量元素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磊 《饲料博览》2001,(6):13-14
矿物质微量元素是动物必需的养分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生理生化作用。动物体内微量元素的变化不仅影响机体本身,而且影响体内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代谢及毒素的产生。因此,它对动物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各种天然植物性饲料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常常变化较大,有时相差几十倍。影响饲料微量元素含量的主要因素如下:1 土壤因素土壤中某种微量元素的缺乏与过剩,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饲料原料中微量元素的含量。1.1 土壤剖面种类的影响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成土母质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土壤形成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松嫩平原盐碱化形成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谷洪彪  宋洋  潘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895-16898
土壤盐碱化形成影响因素研究是开展土壤水盐运移规律、水盐运移模拟研究、水盐调控、预测预防土壤盐碱化以及进一步改善、改良和治理开发利用该区盐碱地的基础。在回顾松嫩平原盐碱化成因及形成影响因素研究历史的前提下,总结并分析地质构造因素、水文地质因素、气候因素和人为因素等对盐碱化形成的影响,并给出松嫩平原盐碱化形成影响因素体系架构图,确定出影响松嫩平原盐碱化形成过程中的可控与不可控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工作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对广西柳城县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表层土壤硒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总硒量变幅为0.09~2.90 mg/kg,平均含量为0.56 mg/kg,高于全国土壤平均硒含量水平,大部分土壤硒含量达到足硒富硒水平。土壤硒含量分布较为均匀,成土母质以第四系沉积物及二叠系、石炭系灰岩类形成的土壤硒含量相对较高,土壤类型中石灰土硒含量相对较高,土地利用类型中园地类土壤硒含量相对较高,农耕地中水田地土壤硒含量相对较低。土壤硒含量受成土母质、p H值、有机质及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成土母质及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含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1.具有富铝化特征的红壤黄壤,在没有基本弄清其发生原因和过程以前,选取现用的属性指标进行数值分类,可能难以达到系统分类的目的。 2.富铝化过程是在生物特别是森林的参与下进行的,因此富铝化结果只能产生棕化、次生黄化或次生棕化。尽管目前热带、亚热带富铝化作用在缓慢进行,但不大可能红化而形成红土母质。原生含铁矿物在表生风化条件下,通常转化为含水的氧化铁,它们在常温常压下不易脱水形成赤铁矿。根据推测可能是经受过地史中某个时期异常高温的影响而发生赤铁矿化,目前的残积红土一般比黄色土出现的地质年代更为久远。 3.热带亚热带地区富铝土因受成土时间、古红土、岩性、地形等因素的干扰,很自然会引起地带性、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之间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可在显域土的富铝土纲下续分出幼年(新成土)、中年(始成土)和老年(老成土)三个亚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